重生之文华 第1030节

当然,这个梦有个很大障碍,他对日语学习没有兴趣,只对汉语有兴趣,所以,他不可能用日语写作,这个梦是完全不可能实现的。

来到卧室,上床后,两人继续谈论写作的问题,徐畅然提到他目前的“失语”状态,主要是他把目光放在一些“不可能”的题材上,感受到了束缚,干脆让自己失语。

“最近对前三十年的事情有兴趣,看了不少资料。”徐畅然说道。

“前三十年是指……”

“49年算起,到79年是前三十年,你说巧不巧,79年算起,到今年也是三十年,于是就有了前三十年、后三十年的说法。”

“好像这两个三十年区别很大。”孟兰说道。

“正应了那句古语,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但是,历史只是个小姑娘,现在有个倾向,要把前三十年重新打扮出来,这是大动作,作者就不好随便插话了,本来我有个不错的文革故事,想展开一下,现在没法下笔,就这样形成了梗阻。”徐畅然说道。

“只要不是肠梗阻就好。”孟兰拍拍徐畅然肚子,两人都笑起来。

两人原定11月份去斯里兰卡海岛旅游,后来孟兰提出取消,原因是在游刚生下来,不便离开那么久,徐畅然只好同意了,建议在附近找个地方呆两天。

原本想着孟兰给他按摩,聊了一阵后,徐畅然提出,他给孟兰好好按摩一下……

11月24日,老爷子在例行身体检查中,发现下肢静脉血栓偏高,一问才知,老爷子自以为每天步行那么多,可以取代药物效果,竟然偷偷把华法林钠片停了。

老爷子说回家重新吃药就行了,医生则建议,在医院住几天,做一个溶栓疗程,再回家吃药,这样可降低风险,大家一商量,还是听医生的。

徐畅然负责在医院照顾老爷子,他请了一个护工,40多岁,两百元一天,这个价格,比云州要多7、80。两口子都在干这活,本地人,操一口地道的京片子。因为老爷子溶栓期间不能下床,白天徐畅然在医院陪几个小时,下午就离开,交给护工照顾。

两口子还照顾有其他病人,到老爷子这里来的主要是男的,姓刘,看着做事比较利索,嘴上的招呼也周到,第二天徐畅然到医院,私下问老爷子,对护工满意不,不行还可以换,老爷子说满意。

老刘进病房后,徐畅然和他聊起来,问他怎么干上这个的。他一直以为本地人家庭条件都不错,还不至于干这个活,累。

老刘说,他是胡同出来的,没上过大学,两口子以前都在公司上班,后来公司倒闭,他也没别的本事,干了一阵快递。

老婆下岗后,到公主坟当导购,早上8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还不能坐,有时偷偷坐一会,被发现了,要扣钱,还是当场兑现,金额30、50,还有其他各种规矩,都要罚款,一个月下来,拿到手里没几个钱,半年换了几家店铺,都这样。

虽然又累又赚不到钱,但也有收获,一个多年不见的发小来购物,听说她的处境,介绍来医院做护工,干了一阵,叫他别跑快递了,也来医院一起干,两口子接活更有优势。

正聊着,老爷子说想小解,徐畅然犹豫了一下,正要动作,老刘已经走到床边,弯腰从床底拿出医用尿壶,再掀开被子……徐畅然在一旁默默地看着。

第1347章 埋在春天里

“我活到80岁,觉得这辈子可以了,只是现在有了在游,我就想,多活几年也好,呵呵。”徐畅然在病房陪伴,老爷子没事就跟他闲聊。

和老人谈话,以及听老人们聊天,就像读历史,这几天,徐畅然读了不少历史,来探望老爷子的人没有小于70岁的,他们聊往事,聊养生,徐畅然倒也听得津津有味。

谁谁前几个月还在一起聚餐,后来打电话联系,已经是子女接电话,说过世一阵了,什么病因也不清楚,反正急病一发,送到医院很快就走了,由于年纪已大,也不用追根究底,反正人已经走了。

昨天来了两个老友,一个79岁,一个77岁,他们提到今年夏天过世的一位熟人,说他纯粹是“走死的”,当时徐畅然也在场,听了吃一惊,老爷子倒是很淡定,问怎么回事。

两位老人说,那位朋友平常身体不错,看到一个资料,说是每天走一万步,对身体很有好处,特别是对心脑血管病,这是一个日本教授提出来的,比较靠谱,他就每天坚持走一万步,据说,下雨天,他也打伞在外面走路。

“都快80的人了,哪能一天走一万步?长期下去身体肯定受不了,我还劝过他,他说走少了没效果,现在我就说他是走死的嘛。”老人操着不知哪个地方的口音说道。

徐畅然心里有些忐忑,老爷子最近走路步数比较多,特别是用了他买的计步器后,基本也是每天一万步的量,虽然他和朱越都劝过,但效果不好。

只听老爷子说道:“一万步是多啦,减半,5千步就够了。”

“5千步够了,不走也不行。”几位老人都认同这个数字。

徐畅然松了一口气,5千步这个数字,他也对老爷子说过,看来是听进去了。

这些来探望的老人,日子都过得不错,早上吃什么,晚上吃什么,都很讲究,各地的土特产都能拿到,冬天到南方住一段,夏天到山里避暑,聊起这些滔滔不绝,沉浸在“老有所养”的幸福中。

徐畅然在旁边听着,一方面感谢他们来探望老爷子,解除老爷子的寂寞,另一方面也感到历史的不可预料,老爷子他们这一代人,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特别是前三十年,所以他们常在年轻人面前摆老资格,说他们吃过多少苦。

但是在徐畅然看来,他们却是最幸运的一代人,当然,这是大浪淘沙留下来的人才能享受到的,他们享受了后三十年的社会发展变迁,而且,将会在改革开放的余波中度过晚年。

人生如果可以在先苦后甜、先甜后苦两种模式选择,该怎么选呢?答案不言而喻,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就是赞美先苦后甜的人生,老人们回忆过去的经历,说得多的倒是三年饥荒、十年动乱这些日子,仿佛因为这些日子,今天的幸福更有滋味。

不过,80后、90后就要面对另一种历史了,老人家们经历的后三十年,对他们来说是前三十年,这当然也是一种幸运,但未来是什么样子?已经颇令人迷惑。华国是否能摆脱其历史周期律,目前还很难说,这一代年轻人,是否会经历先甜后苦的日子?

徐畅然和朱越商量过,“海外投资”的事不要对两位老人讲,多数老年人的精神和意志和年轻人不一样,虽然他们也会针砭时弊,但不会太深入,更不愿对未来作种种设想,就让他们带着这种满足感走完余下的日子吧。

“畅然,你快回去吧,刘师傅在这里,没事的。”一过下午四点,老爷子就催促徐畅然回家。

徐畅然磨蹭一会,拎着大包小包跟老爷子告别,都是探望的人送来的牛奶、水果、西洋参等礼品:“爷爷,我先走了,明天上午我再来。”

“好,好,畅然,你明天晚点来,晚点来。”老爷子笑眯眯地点头。

回到家,薛奶奶又迎上来,嘘寒问暖,连称辛苦了,再问老爷子情况,徐畅然一一作答。

“他这一辈子,以前没住过院,没动过手术,就这个血栓,也是预防,没什么事的。”薛奶奶说道。

星期五,薛奶奶让徐畅然去公司上班,她和余阿姨去医院呆了一阵,徐畅然拗不过,只好来到公司,和陈总聊到这几天在医院的经历,比如护工刘师傅,竟然是地道京城人。

陈总说,既然是胡同出来的,那就是大杂院,环境本来就不好,和你住的独门独户的四合院有本质区别。

他以前做图书公司时,招聘编写者,大部分是外地青年应聘,因为这是辛苦钱,但也有本地年轻人来应聘,给他留下印象,水平一般,格局也小,但还挺认真的。

聊到这一代老年人的“幸福”,陈总说他们的确在年轻时代吃了很多苦,现在当然珍惜幸福生活,这些人是“剩者为王”,能够经历那么多大风大浪熬到今天,算是人生赢家了。

徐畅然沉思着,缓缓点头,“确实,他们能笑到最后,也不容易,人是趋利避害的,到了这一步,也不愿意穿透历史的迷雾,徒增烦恼,享受当下,乐呵乐呵,才是正道。”

“畅然,你的养老保险,公司给你办了吧?”聊了一阵,陈总又提出这件事。徐畅然毕业后没有进单位和公司,没有办什么几险一金,陈总让公司给他办,他拒绝了,今天趁机又提出来。

“老陈,真不用。”徐畅然说道。

“社保那点钱,我知道你……医保还是有用的,它是按比例报账,如果得了大病,能报不少,怎么样,畅然,你把身份证给我?”陈总伸出手摊着。

“不给。”徐畅然笑着说道,“这个游戏我就不玩了,管他的……对了,老陈,今年有一首歌很火,你应该听过,跟今天的话题有关。”

“是吗,哪首歌?”

“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请把我留在,那时光里。”徐畅然轻声哼道。

“这歌遍大街了,好像还得了最佳歌词奖,上次我们同学聚会,他们都会唱。”

“说明引起大众共鸣嘛,我也是受到这首歌的影响,决定不买那些劳什子。”徐畅然笑着说道,陈总也笑眯眯的,知道他在开玩笑。

首节上一节1030/114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