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明朝当皇帝 第70节

阿济格颇为恼怒地问着满达海和吴三桂,这些日子,他的近百万大军看着声势浩大,但粮食不足的现象却一天也没有解决过,虽然阿济格已经派出多路人马去打粮,但他没想到这一带山匪这么多,总是劫他的粮道,如今见贺珍没有回来,他自然也这么猜疑起来。

满达海也对此感到头疼,说道:“多半是吧,我也没想到这一带会有这么多山匪,而且这些山匪很狡猾,只与我们打粮的汉八旗兵打,一见我们满洲勇士出现,就遁入深山,而等我们一退回来,他们就又袭扰我们的粮道,防不胜防。”

“这哪里是山匪,王爷,以奴才看,这些八成就明军变成的山匪,只怕是出自这明廷中那位高人的主意,故意用这种袭扰之术来阻止我们去淮安,只怕就是大明皇帝朱由检让他们这么做的,不然,一般的人不会让这些人这么听话而且还能有策略的知道何时该打何时该退,甚至进退有序!”

吴三桂这时候说了起来,并拧紧了眉头,他能感觉到如今的大明皇帝朱由检和以前那位急功近利又刚愎自用的崇祯皇帝大不一样,如今所做之事似乎真的颇有章法,处处在布局,比如给予士绅投清以舆论压力,给予建奴大军以后方粮道压力,还处处宣扬华夷之别,建奴之恶,这让他不得不怀疑如今的朱由检是不是变了一个人,竟如此手段多样,不像以前一样手段单一。

但吴三桂还是不愿意相信崇祯真的能让大明重新崛起,他不相信他真的会选择错误,他因此捏紧了拳头:“我吴氏一族不能死,圆圆不能白白成了他朱由检的女人,我要向天下人证明,我吴三桂的决定是对的,我不是愚蠢之人!”

阿济格听了吴三桂的话后,很受触动,咬牙道:“朱由检!”

吴三桂点了点头:“嗯,奴才也没想到他现在会这么诡计多端!”

满达海也附和道:“先帝虽然预料到崇祯如果不死,攻取大明会难很多,但没想到的是,这朱由检现在能给我大清一统天下之伟业造成这么大的阻扰。”

“所以,此次去淮安,朱由检是必须要杀掉的,不然我大清就坐不了这锦绣河山!”

阿济格接过满达海的话来说了一句,又道:“以后派去打粮的部队,加派人手,另外,告诉沿途士绅地主,若不主动献粮犒军,等我大军到时必屠其城,必屠其村!”

“喳!”

满达海回了一句,又道:“十二叔,这贺珍只怕已为官军所杀,为维系军心,最好还是向朝廷禀明,请朝廷优恤其家眷。”

“这事,你去办,以我的名义给朝廷上折子就是。”

阿济格回了一句。

满达海点了点头。

而这时候,爱松古匆忙跑了来:“王爷,我们斥候发现,在我们身后,有大股人马已到安庆府内,打的是明军旗号,总共预计不下十万兵马。”

阿济格听后颇为惊讶:“我们后方怎么会有这么多的明军?”

“或许是李自成的余部,我们哨探时发现了几个李自成部的将领身影,应当是李自成的余部归附了明廷。”

爱松古回道。

“竟有这事!”

满达海听后颇为震惊,先说了一句,然后看向阿济格:“十二叔,这李自成部虽说屡败于我大军之手,但他部少说还有十多万兵马,这些人一旦投靠了明廷,这朱由检就只需面对我大清一个宿敌了,毕竟四川的张献忠不过盘踞在四川,无意进取他处。”

“这朱由检挺会布局,但也不足为虑,这李自成部十多万大军也不是我大清勇士的对手!通知各部兵马,只小心敌军偷袭即可!”

阿济格说了一句。

而此时。

李岩则正在对刚投附大明的李自成余部即杀虏军安排作战计划。

“陛下的意思,建奴士气正盛,战力颇强,我们杀虏军非其对手,不宜与其决战,故而让我们以偷袭建奴和威逼投清汉将复叛建奴以削弱建奴实力为目的即可。”

李岩此时说着就又道:“现在离我们最近且可以下手的是位于贵池的左军金声桓部,我们先派大军包围贵池,如果金声桓肯叛离建奴,我们就放过他,如果他不肯,就吃掉他!”

李过与高一功等听后皆点了点头:“好,就先去贵池攻打金声桓这家伙。”

于是,杀虏军十余万兵马便朝贵池而来,二日后就包围了贵池。

【作者题外话】:崇祯后宫生活:帝对后曰:收纳的流民中有不少是无依无靠的女子,朕本来是让王承恩在管,如今你管起来吧,开办一所大明女子学校,培养她们读书识字,将来争取能为后宫所用。后听闻后笑曰:后宫所用?陛下你忙的过来吗,陛下你现在又喜欢大被同眠,只怕也没那么大的床。

第103章 掀起叛清小高潮

金声桓在贵池的日子并不好过,他本以为当初跟着左良玉其他部将一起清君侧,就可以去江南发财。

但他没想到,他现在却稀里糊涂地成了建奴的狗腿子。

而且还每天不得不去装备与守卫家园意志不弱的地主缙绅手里打粮,甚至还受到各种土匪的袭扰。

关键打来的粮食还得交给满洲建奴,自己的官兵却要忍饥挨饿,还受建奴八旗兵的歧视,这让他很不爽。

所以,即便金声桓知道他身边的军师耿瀚是来自锦衣卫的人,他也没有选择除掉耿瀚,更没有把耿瀚交给阿济格,为的就是依旧可以和大明这边还保持有联系。

如今这金声桓一见杀虏军十余万兵马兵临城下,就把耿瀚召到了自己这里,问道:“你应该知道我为何不杀你,或者说把你交给阿济格。”

耿瀚点头:“在下明白!大帅走到这一步也是迫不得已,而大帅还是一重情念旧之人,尽管大帅如今迫不得已成了建奴的人,但大帅还是不愿杀了在下,就是因为大帅还念着在下跟了您这么久的份上,在下一直记得大帅的恩德。”

“你说的没错,本官走今天这一步也是迫不得已,无可奈何呀!”

金声桓说到这里就叹了一口气。

而耿瀚则继续说道:“大帅何不还是回到大明,依旧为大明皇帝效命,说实在的,大明皇帝陛下才是我汉家真正的皇帝,其他的不过皆是反贼而已。”

“你这话说给愚忠的人也许会信,但你认为本官会信吗,他朱家凭什么就是汉家真正的皇帝,古往今来汉家的皇帝多了去了,也没见谁家可以一直坐江山的。”

金声桓回道。

“因为得国之正莫过于我大明,当年我大明太祖起于布衣,驱除鞑虏,一统天下,是天命所选,是得天下民心所倚,如今我大明崇祯皇帝陛下也是得天命所选,民心所倚,至于朱家的人该不该继续坐这天下,不是看其国祚已有多久,而是看其是否还得天下民心,即便朱家要亡也是亡在将来,也非是亡在当朝,大帅应该清楚,当今我大明崇祯皇帝陛下是否依旧得天命!多铎之败,左良玉之死,依旧说明我大明并非可能会亡国灭种,我大明天子依旧还能带领我汉家子民重新让大明崛起!”

耿瀚回道。

金声桓没有回答,只沉默下来,他不得不承认耿瀚说的对,多铎之败,左良玉之死,已经在证明崇祯并非亡国之君。

金声桓只又问了一句:“我若重归大明,陛下会治罪于我乎?”

耿瀚心下暗喜,知道金声桓还是有意重归大明,也就回道:“李自成所部流贼,陛下尚且能宽宥,何况是大帅这种迫于形势跟着左部投清的,如今大帅只需发一部天下告文,言不愿从左逆做异族之奴,杀本族同胞,不得不自绝于左逆即可!”

金声桓听后点了点头,道:“你能联系到外面的李岩吗,告诉他,本帅愿复归大明!”

于是。

金声桓在杀虏军抵达贵池后不久就在锦衣卫情报人员的策动后叛清。

阿济格知道此事后自然是气不打一出来,一巴掌重重地拍在了桌上:“这些降军,没一个可靠的!打个粮也打不好,如今明军一来,竟直接投降,他娘的,本王恨不得宰了他们!”

不过这样的事还在不断发生。

朱由检日渐增加的威望和建奴倒行逆施的行为,和这些军镇本身只想保存实力贪生怕死的行为,使得在左良玉之事后,一旦大明这边稍微占点优势,这些军镇就会主动又投附大明。

“陛下,山东的刘泽清托锦衣卫上疏请罪,言希望可以再归附朝廷,以乞朝廷宽宥其罪,言甘愿被罢职去南京闲住。”

吴孟明突然向朱由检禀报了一个很意外的消息。

朱由检听后很惊讶:“竟有这事!”

周遇吉倒是没那么惊讶,而且毫不掩饰自己对刘泽清的鄙夷,说道:“哼,这些都是看人下菜碟的货色,没风骨的墙头草,如今愿意再归附大明肯定是见山东被谢迁闹得厉害,而天命依旧在我大明,连左良玉也败于黄得功之手,所以这刘泽清担心成为第二个佟图赖或左良玉,自然就会来请求再次归附朝廷!”

蒋德璟也与周遇吉一样的消息发,所以也说道:“陛下,臣觉得宁武伯所言甚是,这刘泽清叛而复归,定然是见天下局势又利在我大明,故而才做了这样的举动,其实,自我近卫军击退多铎,而左良玉又因陛下之言而暴毙且左部败投建奴以来,如今归附我大明之各方势力在不断增加,这是一种好现象,这说明我大明现在比建奴更得天下人心。”

“是得天下人的趋利之心吧?”

朱由检笑着说了一句,就又道:“不过,你说的对,这是好现象,这说明这各方势力还没有觉得我大明真的无可挽救。”

说着,朱由检就对吴孟明说道:“你持朕手谕给刘泽清,他能迷途知返,朕心甚慰,朕也准他去南京闲住,但在此之前,让他自带本部兵马先去赣州暂驻。”

在朱由检看来,这些军镇兵马指望与建奴对战是指望不上的,平白丢给建奴又给建奴增加人口,不如把他们调到腹地剿匪,留着将来当炮灰用,所以,朱由检决定让刘泽清带着本部兵马先去赣州。

刘泽清的确是因为许定国和佟图赖等汉奸的下场以及左良玉突然被朱由检一道圣旨咒到暴毙而吓得不得不从新归附大明的。

毕竟刘泽清的确怕死。

当然,刘泽清对大明也有所眷念倒也算是他降而复归的原因之一,因为历史上,刘泽清就在投降建奴又策划过反清。

不过,刘泽清的确也没有底气能替朱由检挡住来自山东的建奴。

他素来是个胆小的。

原本历史上,崇祯皇帝朱由检因为李自成大兵压境而下旨让当时的山东总兵刘泽清率兵进京勤王,结果刘泽清因为怕死,直接摔断自己的腿,然后以此为借口拒绝来勤王。

如今刘泽清在联系上朝廷的人且向朱由检请罪后已经主动往南边沐阳方向逃来,丝毫没有要与建奴前锋对战的意思。

甚至他还宁肯被朱由检罢职让他去南京养老。

可见刘泽清胆小怕死到了何种地步。

而在他收到朱由检让他带兵马去赣州后,他更是高兴的要跳起来,直呼皇恩浩荡,虽然赣州不比江南富庶,而且民风彪悍,匪患严重,但在他看来,比在前线和建奴对战好。

……

刘泽清去了赣州,意味着山东的建奴没有了自己的伪军,对于山东建奴而言不得不算是一笔损失。

毕竟建奴入关后也没多少钱粮,全靠这些伪军和一些地主豪绅贡献,而获得一统天下的机会。

而这对整个建奴本身也是很大的损失,毕竟建奴本身人口数量就不多,要占据天下,就得靠吸纳许多的汉族武装,但现在接二连三的发生汉族武装叛清归明,所以,多尔衮知道这些事后是十分愤怒的。

“金声桓、刘泽清,这些人真是可恶!本王恨不得杀光他们!混账!可恶!可恶至极!”

多尔衮直接将眼前的一沓奏疏题本推得满桌都是,一双牛眼一样大的老眼瞪得大大的。

【作者题外话】:崇祯后宫日常生活:帝听后如此说,笑曰:既如此,朕也不怕累,女子学校中的每一期毕业的学生中,若容颜俊俏先留在宫中,由朕甄选后再谴派到其他地方去。后点头称是。

第104章 范文程想做大清功臣

在场的文武官员没人敢吭一声。

就连济尔哈朗也只偷偷扬了扬嘴角。

最后,只范文程大胆站了出来:“王爷不必因此生气,金声桓、刘泽清等辈素来就是有奶便是娘的人,谁强就会投谁,这种人古往今来的乱世中不少,王爷若在意是在意不过来,以奴才看,王爷真正需要在意的是这些人为什么都降而复叛,以奴才看,这些事件的根由还是朱由检。”

多尔衮怒气渐消,他虽然对金声桓、刘泽清这种墙头草感到愤怒,但也没失去理智:“范先生说得对,还是这个大明皇帝朱由检,有他在,就总会给我大清一统天下的大业制造些麻烦。”

“如今的关键还是在这天命一说,朱由检下诏说左良玉叛他即便他不诛杀左良玉天亦诛之,如今左良玉果然暴毙,奴才在想这是不是朱由检提前派了锦衣卫已经做好暗杀左良玉的准备或者是他已经猜到左良玉可能已罹患重疾而知其行将不远,故而下此诏书,以欺诈天下人!

但无论怎么说,朱由检此诏以及他击败豫亲王之事,使得天下许多人开始对他朱由检重新恢复了幻想,认为他朱由检是真的依旧占有天命,而大明也还有国运,以奴才看,这才是金声桓、刘泽清等降而复叛的根由。”

范文程说后又道:“所以,奴才认为,我们要夺得天下人心,得让天下人继续相信天命在我大清!而大明早已是残阳落日,如今即便略有小胜,也不过是回光返照而已。”

多尔衮点了点头:“天下汉人士大夫相信天命一说,若不能证明天命在我大清,的确难以收天下人心,以先生之见,我大清当何以占得天命,进而尽收天下人心?”

济尔哈朗等皆看向了范文程。

对于范文程抛出的“天命”一说,许多满洲大臣因为还没有完全被汉化,因而大多也不是很理解这种“天命”之论在汉族士大夫眼中有多么重要,所以,这些满洲大臣对此都颇为好奇,好奇范文程接下来会让大清怎么做才能尽得天命。

范文程很喜欢这种纵横捭阖的感觉,一时意气风发起来。

他的毕生之志就是成为张良、刘秉忠一样的天下人杰,能够辅佐大清代替大明攻取天下,进而成就他的一生英名。

对于南方朱由检宣扬的华夷之别,以及说他乃背叛汉族的汉奸,背祖忘宗,与秦桧之流无异,甚至百倍恶于秦桧。

范文程虽然心里颇为介怀,但他现在并没有因此感到多么愧疚,也不愿意承认所谓民族之别。

在范文程看来,天下之道首先在于天命归途,而自有史以来,天命择于异族者不再少数,而异族中得天命而行仁道者之明君也不少,所以,入中国者当为中国主,更有士为知己者死,自己得幸被有为之君皇太极信任重用,如今又被大清视为股肱,自己自当践行忠君之观,仁义之念,全力辅佐大清定鼎天下,重建一太平盛世,而非恪守华夷之别,阻挡天下大势。

至于所谓背叛汉人,留下万世骂名,在范文程看来,此亦乃南方朱由检身边文人之诡辩,不过是欲以汉奸之污名而使士大夫为其腐朽之朱家王朝殉葬而已。

如历史上助元灭宋的刘秉忠依旧留下的是辅佐君王成就伟业的美名。

这世界是服从强者的,只要顺应大势,成就了大业,谁还管其身后多少白骨,岂不闻,一将功成万骨枯?天下变革之际,哪有不流血者。

而自己所需要做的不是阻挡大势,而是尽量以少流血的方式实现天下变革而已。

所以,范文程此时说了起来:“回陛下,奴才认为,我大清欲与明国争天下人心,得天命归宿,当有上中下三策。”

“请问是哪三策?”

多尔衮很欣赏范文程的谋略之才,在他看来,范文程就是大清将来夺取天下的总策划人,如汉之萧张,唐之房杜,元之刘秉忠。

因而,多尔衮一直很尊重范文程,尽管范文程对他僭越皇权的行为暗蓄不满。

但多尔衮并不因此讨厌范文程,反而更敬佩范文程恪守为臣之德的品行。

此时,多尔衮也就笑着问了起来。

首节上一节70/40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