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于康熙末年 第72节

旁边曹忠跟着点头:“是啊,大爷,咱们府的牌匾都要新制,人口怕也是要酌量添些个!”

曹颙听了,忙摆了摆手:“人口别再添了,何必讲那个排场,毕竟父亲又不在京里居住,门面上过得去就行。眼下这七十来口,已经不少了!”

曹忠想着宅子虽不用扩建,但是换匾额,重新粉刷大门,再定制两个大些的石狮子,这些都是起码的,下去找账房规划去了。

封爵赏地,是曹府的大喜事,紫晶去找曹忠家的,准备内外下人的赏了。总要让大家都沾沾喜气,才会对曹家更忠心。

……

厅上,只剩下曹颙与庄席二人。

曹颙在脑子里盘算着自己名下的土地,祖母留下的庄子十顷,密嫔与十五阿哥送的十五顷,再加上今儿康熙赏赐的八十顷,总计一百零五顷,一万零五百亩。一不小心,自己又成了大地主。若是再加上让昌平管事何茂财私下买进的那几十顷荒山,那曹颙名下的土地超过了一万五千亩,已经超过孙氏老太君最早留给他的一万两千亩。这半年来,因为折腾这些地,得了几万两银子出来,还了曹家的部分亏空,没想到到头来,竟然土地不减反增。

曹颙没做过农民,对于一万五千亩地,没有什么具体的概念,但仍忍不住有些兴奋。若是不沾政治,做个大地主,过着悠哉的日子多美。不过想想社会现实,又觉得那种想法太不切实际,若是没有相符合的社会地位,拥有这么多土地,也未必守得住。说不定哪日,就有权贵惦记你这点地,寻个由子吞并了。不过,他还是告诉自己,即便当个地主,也不能够当个太黑的地主,虽不会冒着大不韪弄什么人人平等的论据,但是在不惹眼的情况下让佃户们生活的好点还是要的。总不能像电视上演的那种地主,叼着个旱烟袋,脸上贴块膏药,逼得那些佃户卖儿卖女,嘴里还阴阳怪气地说:“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得,这些,想得有些远了。

就这次圣旨,庄席先生似乎想得更多。犹豫了片刻,他才对曹颙道:“看来颙儿你这种不骄不躁、温良孝顺的脾气确实对了上边那位的胃口!”

曹颙从自己的地主大梦中醒来,不解地看着庄席:“先生此话怎讲?”

庄席看了看圣旨的方向:“颙儿,那庄子可是指明赏给你的!”

曹颙点了点头:“恩,这个,估计是因为大家都知道我卖了昌平的地吧!不过赏赐给我,与赏赐给曹家,不都一样吗?”

庄席摇了摇头:“颙儿,若是赏赐给曹家,是整个家族的公产;若是赏赐给你,是你的私产,这怎么能一样?”

“私产?”曹颙笑了笑:“先生怎么会想到这些个,公产、私产的,不都是家里人用吗?”

庄席略有深意地看了曹颙一眼:“颙儿,你不看重外财,这算是好事,但是有时还应多想想!曹家两房人,就算是长房这支,也并不是只有你一个儿子!你前几年在寺庙里,今年又上京,时日久了……”

曹颙无奈地笑了笑,虽然这几年都不在家里,但是江宁那边的消息通过各种渠道也算尽知。对于父亲宠爱幼子之事早有耳闻,难道还让他费心机与幼弟争宠不成?母亲李氏也是因这个缘故,到京城后不愿意回去。

幸好曹家不是王公之家,否则要上演一场继承人的闹剧,听说那边的琉璃姨娘在府里的风头已经一时无二,除了在李氏面前不敢放肆外,在其他人面前很是跋扈。

曹颙并不怨曹寅,曹寅五十多岁,寻常人正是“含饴弄孙”的年纪。曹顺是他年近五十才得的老来子,自然不会对长子那般苛责。

曹颙是曹家的长子嫡孙,又是郡王福晋的同母兄弟,家族继承人的位置不容置疑。没有人会质疑这点,即使庄席先生也是这样认为。只是这时候,还有分家一说,按照民间约定俗成的宗族制度,分家时是不分嫡庶、财产均分的,只有女眷的嫁妆除外。例如,曹家若是分家的话,李氏与兆佳氏的嫁妆是不算在内的;曹寅这房要是分家的话,李氏的嫁妆留给亲生子女,其他家产由曹颙与曹顺两兄弟均分。

庄席先生一番分家的话说出口,听得曹颙瞠目结舌。曹家还有那么大一个窟窿等着填,哪里就能够想到分家?再说,曹家从康熙四十四年开始还亏空,眼下哪里还有什么家底?除了京城与江宁的宅子外,怕是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而江宁的宅子毕竟是官宅,若是曹家人不任织造了,自然由内务府收回。

想到这些,曹颙觉得很没意思,自己为了曹家的亏空费心筹谋,到了京城又是装孙子,做到这个地步也算尽了为人子女的义务。若是这般,曹寅还想着要算计着大儿子,偏疼小儿子,那他只有对这个父亲就只有无语。就算是更年期,也不至于糊涂如此吧?难道他这个做哥哥的,就不会照顾弟弟吗?不过,就算曹寅想法子将家财都留给小儿子,又有多少?

曹颙往椅子背靠了靠,觉得当个大地主也不错,心里踏实很多。若是曹寅还一味宠惯琉璃母子,那是不是该将母亲接到京城来?不知不觉,曹颙心里萌生这个念头。

第77章 菊影

康熙四十八年十月二日,曹颙自上书房下课,就到乾清宫外递谢恩折子。结果,听到圣驾去了畅春园。

十六阿哥没有回阿哥所,跟着曹颙身边。他昨晚就听十五阿哥说到曹颙受赏之事,很为曹颙高兴。听说曹颙要去畅春园谢恩,十六阿哥去太后那请了个懿旨,寻了个见驾的由子要与他一起出宫。

当值的领侍卫内大臣巴浑德调了八名侍卫,又叫人从护军营抽调五十人,这才安排十六阿哥出宫。

这些人,加上十六阿哥与他贴身小太监,再加上曹颙主仆几个,六十来人的队伍颇有点浩浩荡荡的意思。

曹颙看着众人将身穿常服的十六阿哥护卫在中间,心里就想着上辈子看那些电视剧也好,小说也好,别说是皇子阿哥,就是皇帝老子,也是只带上三两个人满街溜达。可是,眼前的小十六,好不容易逮个出宫的机会,被这六十来人围成一团,哪里有半点自由可言。

十六阿哥被围得难受,拉着马缰往曹颙这边靠过来。这下可好,连着曹颙主仆几个都被众人围住。

十六阿哥与那领头的侍卫抱怨了几句,对方只是一句“上命难为”,丝毫不肯散开来。皇子身份贵重,虽然在京城不至于有什么危险,但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若是因懈怠磕着碰到有点什么闪失,那大家的身家性命就不用要了,所以他们自然是格外恪尽职守。

幸好畅春园不远,从安定门出城,往北快马疾驰大半个时辰也就到了。

将十六阿哥平安送达,侍卫与护军营的官兵就算完成任务。接下来,十六阿哥是留宿畅春园,还是返回宫里,那自有这边的大人安排。

曹颙吩咐小满等人在园子外等候,自己跟着十六阿哥进了畅春园。按照规矩,他是不能够进园子的,需要园子外递谢恩折子,等着康熙召见,才能够进入。不过,十六阿哥嫌麻烦,让曹颙随行,去侍卫处侯着,等他去见康熙时,帮曹颙递折子。

太朴轩,领侍卫内大臣在畅春园中的当值地点,今儿当值的内大臣是鄂飞与贵升。两人见十六阿哥来了,都起身行礼。

曹颙原本跟在十六阿哥身后,见状连忙退到一旁。两人都是一品大员,一位还是宗室,十六阿哥哪里肯受他们的礼,笑嘻嘻地扶住,问了圣驾所在,知道是在澹宁殿,就先去见驾去了。

十六阿哥走后,曹颙又给鄂飞与贵升见礼,眼下他虽然是十六阿哥的伴读,但是挂的仍是侍卫营的职位,眼前这两位正是他的顶头上司。

两位都见过曹颙多次的,其中贵升与曹寅、李煦等还有交情,叫他坐下说话。只是鄂飞,第一次见曹颙时失态,以后却再没什么异样。在塞外时,见过曹颙几次,也是不冷不热,很符合一个上司的态度,但无意中望向曹颙的眼神总是很复杂。

贵升还是一如既往地和蔼,让曹颙有时间去他府上转转,不要过于外道。

曹颙恭声应了,道是以后若是大人有空定上门拜访。

有一本正色的鄂飞在旁,贵升与曹颙寒暄了两句也就噤声,屋子里气氛有些古怪。幸好,康熙派人来传旨,召曹颙澹宁殿居见驾。

……

畅春园,澹宁殿。

这是位于园子东路的主建筑之一,正殿五间,正中间放着鎏金的龙椅。

曹颙跟着传旨的内侍,到了澹宁殿的东暖阁见驾。

康熙身着宝蓝色常服,坐在东暖阁的炕上。十六阿哥坐在靠东面摆放的椅子上,旁边还有几位站着的大臣。

“奴才曹颙见过万岁爷!”曹颙一边按照规矩见礼,一边在心里腹诽不已。谁说包衣抬旗就可以不称“奴才”的?满清履行的八旗制度,有点半奴隶半封建的性质,皇帝是八旗共主。八旗臣子不管王公权贵,还是平民百姓,都是皇帝的奴才。就连皇帝的亲兄弟,只要定下君臣名分,就也算是皇家奴才,在折子里有的时候称“臣”,有的时候则称“奴才”。

“起吧!”康熙态度很是温煦。

曹颙按照规矩,先是起身,随后又跪下,代父亲叩谢天恩。康熙一番劝勉,无非是曹寅当值多年,忠心耿直,辛劳不堪,当赏云云。

代父亲谢完恩,曹颙又为那庄子谢恩,什么“小子顽劣、天家恩重、感激涕零”等等,都是庄席先生昨晚帮着拟定的。

曹颙表演完,就是康熙的,不外是“好好当差,多学学问,别给家族蒙羞”什么的。

两次谢恩后,曹颙终于起身,心中松了口气,看来以后见驾能避则避,好好的大男人,转眼就跪了三次,若是见的次数多了,怕身子就直不起来。万恶的封建社会,万恶的封建等级制度,他在心中嘀咕着。

曹颙谢完恩,康熙就叫退下了。曹颙退到门口出来,就听屋子里的几位大臣开口汇报明儿圣寿节的安排,看来这些都是内务府与礼部的官员。

曹颙才出来没一会儿,十六阿哥也跟着出来,今晚他将留宿这里,明儿随同圣驾一起回宫。两人说了几句话,各自散去,十六阿哥去了他在园子里的住处,曹颙出园子回城里。

……

首节上一节72/224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