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于康熙末年 第566节

两人是亲戚,又是同僚,伊都立也就没那些个讲究,不等曹颙出来,就已经疾步走了进来。

看着伊都立穿着官服,满头是汗,带着几分急色,曹颙不由有些诧异,问道:“可是衙门里出什么事了?”

今天是曹颙休沐之日,没有往衙门去。

伊都立喘了口粗气,摆了摆手,道:“不是衙门的事儿,是我家里的私务。”说到这里,他拉了曹颙的胳膊,道:“孚若,这次,你可得帮衬我一把!”

两人同衙为官两年,曹颙还是头一次见伊都立这般正经八百的模样。

既是他的私事,那也不好当府中下人,在院子里道起,曹颙便将他让到客厅来。

宾主落座,伊都立却是有些坐不住,火急火燎道:“实是没法子,才来劳烦孚若的,千万要帮衬一把才好。”

曹颙见他如此急切,想来却紧迫事儿,也不同他兜弯子,道:“大人要什么请说,要是我能应承的,那自是没二话说。”

伊都立叹了口气,道:“杨氏的事儿,孚若是晓得的,前些日子她不是有了身子么,我怕外头侍候的人不够使,便从府里挑了两房人侍候。不晓得怎么传到我额娘耳中,晓得我有这房外室,还怀了我的骨肉,定要逼我安置到家里来。杨氏害喜得厉害,说起这事儿,只知道哭,说什么不想同女儿挨脸子,挨欺负,实不敢往宅门去。我不忍心强她,就在额娘那边扯谎拖了……”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道:“谁想不晓得今儿额娘怎么又想起来,已经使了婆子往外宅接杨氏,无论如何今儿要抬人进府。也使人传话给我了,要是今儿不进府,往后在外头生下孩子来,不论男女,都不许往家里带。”

曹颙听他详细道来,面上不由有些僵硬。毕竟不算是光彩事,不必如此详尽,毕竟是伊都立自己个儿的家事,直接说所求,岂不是更便宜。

就听伊都立继续说道:“杨氏虽不是大户人家闺女,倒是也没吃过苦的。虽说不幸没了丈夫,手上也有余资傍身,都是因我的诚信,才不图名分,做了我的女人。兆佳氏虽说不是厉害人,但是杨氏却怕她占着一个‘嫡’字来压人,说什么也不肯进宅子。我也实在是没法子,她顾虑得也对,毕竟她孤身一个,没娘家依靠。虽说同李家是远亲,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说到这里,摇摇头,唏嘘不已。

这霹雳扒拉的说了一堆,曹颙也听出条理来,却不晓得这同自己个儿有什么关系。

伊都立唏嘘了几句,抬起头来,对曹颙道:“孚若,你本是李家的外甥儿,家里又是打南面来的,听说老大人同老夫人也将进京。看在我的情面上,你认下杨氏做个干亲成不?”

前面的还叫话,后头的曹颙却是听不下去了。

杨氏品行如何,同伊都立两口子感情如何,这些都同曹颙不相干。毕竟那是人家自己个儿的事,要是看不过去,不看就是。

想要挂个干亲的名分,却是不能。

曹颙不是自己个儿,这干亲一认,连带着平郡王福晋、曹颖、曹颐都攀得上。

姐姐也好,妹妹也罢,真有这么一位戳在那儿,行止若是有什么差池,那其他人的名誉都保不齐跟着受连累。

虽说伊都立巴巴地望着,但是曹颙可半分犹豫的意思都没有。

不过,杨氏正是伊都立心尖上的人儿,曹颙若是直接回绝反倒是得罪于他。因此,曹颙面上现出几分为难,道:“大人,不是我不帮衬,可这……委实是无法应承。”

伊都立面上果然现出有些不痛快,却是也晓得曹颙的确是个实在人,不会平白说这个搪塞,可还是不甘心的问道:“怎么应承不得,可是瞧不起杨氏出身商贾?不过是挂个虚名罢了,又不是要你真当她手足似的待!我是想安她的心,抬举她做个二房。挂个你们府,总算使得她能说话硬气些。就算是我内人真瞧不上她,看在亲戚情面上,也好相处几分不是。”

不听伊都立说这个还好,听了这个,曹颙才想起还有曹颂堂姨母在里头。这样就越发不能应承了,要不在兆佳氏同十三福晋面前,他岂不是要挨埋怨。

毕竟是同衙为官,曹颙也不愿为个女人的缘故,同伊都立起了嫌隙,思量了一回,道:“杨氏也不算孤身一个,也有娘家人在京,对这个妹子平素也关切几分。既是有亲哥哥在,还需要干亲做什么?”

伊都立头一遭听说这个,甚是意外,诧异道:“杨氏还有哥哥在京里头,怎么没听她提起?”说到这里,他想起一件旧事来,道:“对了,我怎么恍惚记得她说过有个姐姐……不提我倒是忘了,就是去年差不多这个时候,咱们在前门喝酒……”

第458章 动静

从曹府出来时,伊都立面上没什么,心里却有些不是滋味儿。虽说杨氏之父杨明昌抛妻弃子,不干他伊都立的事儿。但是,想到杨氏的哥哥是曹府的门下,他就有些别扭,觉得抹不开脸儿来。

怨不得每次同曹颙提到杨氏时,曹颙要么闭口不言,要么转了话题。

自己当成了心肝宝贝儿之人,是曹家下人之妹,处在曹颙那个身份,却是不好点评。

伊都立想着方才自己还曾惦记央求曹颙认下杨氏这门干亲,就觉得自己的脸有些发烫,有些臊得慌。

不过,杨氏是李家的远亲,曹家却收留杨家遗弃之子女,这曹、李两家的关系,并不似外界所言的那般亲近。……在骑马离开曹府的时候,伊都立的心里不知为何,想到此处。

满人最讲礼数,最爱面子,伊都立自觉得丢了颜面,对杨氏的偏疼之心便淡了几分。再加上亲命难违,就是母亲发话下来,那他当儿子的能拖延片刻,却是不能驳回。

杨瑞雪过惯了外头的悠哉日子,哪里乐意去宅门里做妾?

伊都立匆匆离去,她还当是他回家去求情去了,没想到回来了,却是变了个人似的。她还想要哭闹,但是瞧出伊都立的无奈,也不敢当众给他没脸。

万般无奈之下,杨瑞雪只能牵着女儿的手,上了伊都立家的马车,回那边府里……

不提伊都立同杨瑞雪两个如何各有思量,就是曹颙这边,虽说拿话挤兑走了伊都立,但是他却丝毫轻松不起来。

李煦向来慷慨,在江南也广有善名,但这世上又有谁是活菩萨?

杨瑞雪是李鼎的禁脔,在李宅住的日子,首尾又有些不干不净。按理来说,对于这样的女子,就算是不屑处置,也当驱逐了事。

要是她晓得了什么不当晓得的事儿,那怕是早就没了性命。

区区一商家女,又是异乡之人,在京城无所依靠,想要怎么拿捏,那全看李煦心情如何。

为何留了她的性命不说,还让她挂着李家远亲的名分?不是曹颙小人,但还是觉得其中有不可对人言之处。

只是一时之间,让人拿不准到底是什么罢了。

莫非,是李煦色迷心窍,用过了这个女人,不好下手,便任由她京中住着;还是李煦另有用意,想要留个美间在这边?

李鼎已经没了,曹颙甚是希望李煦老实地安享晚年,没再弄那些乱七八糟的幺蛾子。要不然等到事发,曹家受其牵连,岂不是冤枉。

幸好如今父亲的调令已下,旧日曹、李、孙三大织造显赫江南的局面将被打破。就算李家日后有所妄动,曹家已经回到京城,只要行事谨慎,倒不会像过去那般碍眼。

……

江宁,织造府,前院,书房。

被康熙批示发回的折子才到江宁没片刻功夫,吏部的升迁公文也到了织造府。曹寅实是不胜欣喜,原还以为要费一番周折,没想到事情已经有了转机。

在欣喜的同事,他心里也隐隐地有些失落。

他生在江南,六岁被送到京城嫡母处养育,而后进宫做了伴读,十六岁为侍卫。父亲去世后,来江南接任制造,至今已经将近三十年。

人生能有几个三十年,同京城相比,这边的织造府更像是他的家。

至交好友,骚人墨客,在江南的日子,如斯难忘。

往后,怕是再也没有这般惬意心境,要终老京城了。

想到这些,曹寅放下手中的公文,苦笑地摇了摇头,真真是人心不足蛇吞象。天地本不全,这世上哪里有十全十美之事?

首节上一节566/224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