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于康熙末年 第547节

曹颙同曹颂便没有走,而是等着辕门外,寻思等他们下场再说。这时,就听身后有人道:“表弟?”

曹颙因看着前面,刚开始还没在意。直到后边有人喊了一声,他才觉得声音有些耳熟,回头一看,正是傅鼐的长子昌龄。

昌龄穿着半新不旧的单衣,带着两个提着竹篮的长随,正是应试举子的装扮。

曹颙带着几分诧异,道:“表哥也来应试?”

昌龄笑着点点头,道:“吃了几年兵饭,对武职却是有些腻歪了,想寻个正牌子出身。”

富察家是满洲大刑,傅鼐如今也做了正二品的副都统,昌龄自己也做了正五品的武职,如今却是重新参加乡试。这番魄力,使得曹颙也生出几分敬佩来。

昌龄看了看曹颙旁边的曹颂,道:“表弟是送兄弟来应试?不是听说这些日子正补差事么,怎么又走科举了?”

曹颙指了指排在队伍的曹硕同曹项道:“是我家老三同老四两个,他们今年第一次下场了!”

昌龄晓得曹颙有几个堂弟,但是除了眼前这个到了弱冠年纪,其他的不过十几岁的少年。听说是那两个小的应试,他倒是有些意外,道:“是他们两个,年纪甚轻啊,这个岁数的学子多在学堂求学!”

曹颙笑道:“左右还小,不过是来张长见识罢了!”

因士子们都去排队待检去了,昌龄同曹颙寒暄两句,便也进了辕门。

足足过了小半个时辰,才到曹硕同曹项兄弟两个临检。

那几个检查的差使,将两人从头到尾搜身,鞋子也叫他们脱了。最后,他们还蹲下来捻了捻袜子,见是单层的才起身。竹篮里的东西也逐一翻过,却是没什么私带,才叫两人过去。

曹颙同曹颂在这边看着,已经是松了口气。曹硕同曹项两个检查完,转过身来,见哥哥们还在,冲他们挥挥手,才进了考场……

第445章 科举(下)

这科顺天府乡试的正考官是国子监祭酒徐日暄,副主考是河南道御史田轩来。

此次的开考时间是八月十八,主考官却是八月初六才任命下来。自打初六开始,两位主考官便闭门谢客,为了避嫌疑,不得同任何同僚往来。

因都是京官,曹颙也认识徐日暄。他是康熙二十七年的进士,正牌子科班出身,之前也到地方任过乡试主考官。

却是因不在一个衙门,彼此没有半点交情,曹颙不过是识得他罢了。

从贡院出来,曹颂有几分沮丧,对曹颙道:“哥,弟弟是不是忒没出息?小四才多点儿大,都没说怯场,我这当哥哥的,却是没出息。”

曹颙道:“嗯,却是有点儿没担当。人生一辈子,怯场的时候多了,有的时候能退一步,有的时候却是硬着头皮也要上的。不过,人贵在有自知之明,存有畏惧之心,也是好的。那种自以为是的家伙,岂不是让人很笑话?”

曹颂听得迷糊,却是不晓得哥哥到底是在训斥自己,还是在安慰自己。

无他,曹颙不过是自嘲罢了。

方才看到昌龄下场应试,这对曹颙触动很大。大家都是差不多的年纪,好像人人都有些追求,他这边却是暮气沉沉。

不晓得为何,他心中觉得有些憋闷,长吁了几口气,也不觉得畅快。

天上繁星仍在闪烁,但是路边的树影却有些淡了。

说话间,兄弟两个到了胡同口,停马车的地方。

远远地从贡院方向传来钟声,已经到了封院的时候。曹颙同曹颂扭头望去,陆陆续续地,都是送完士子出来的亲朋……

……

当贡院封院的钟声响起时,曹硕同曹项兄弟两个提着篮子,手里拿着进场时领的两根蜡烛,已经进了各自的考棚。

有差役从外边将门锁了,这其中还有说法,叫“锁院贡试”。

考棚子里除了一套桌椅,只有一个炭盆,另外还备了一柄烛台。

曹项虽说年纪小,但是对于做八股却是不怕的。他将篮子边系着的小马桶解下来,往墙旮旯放了,又将篮子里的笔墨纸砚拿出来,在桌子上铺好。

曹项的考棚同曹硕的考棚在一排,只是曹硕的靠里头些,曹项的在外头,两个考棚中间间隔着七八间。

先是一队队的兵丁巡逻,随后就是监考官按照排房来发试题。

曹项拿着试题,心中反倒有几分雀跃。身为庶子,虽说年纪不大,但是同哥哥们相比,他的功名心更重些。

等到明远楼上传来鼓声,曹项就打开试题,上面写着一行字:“一日克己复己,天下归仁焉。”

这是《论语》里的一句话,对于曹项来说,并不算是难题。他原还带着几分紧张,看到这考题却是心里踏实许多。

他从桌子边的篮子里拿出水袋,用砚台里倒了些清水,磨起墨来。因一场要考三天,并不急于这一时半刻,所以他倒是显得比较笃定。一边磨墨,一边寻思如何开篇破题。

这八股文格式是固定的,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和束股组成,合称八股。

除了格式,字数也是固定的,在顺治朝时是五百五十字,到了本朝增为六百五十字。

用三天的功夫,琢磨出一篇八股文来,对于一般士子都不算难事。剩下的,就要看运气了。

磨了好墨,曹项提起笔来,脑子里已经有了破题、承题之句。刚要下笔,便听到不远处传来喧嚣声,有人喊道:“快请考官大人,这边有个士子晕倒了!”

随着说话声,“蹬蹬”地跑来个巡场的兵丁,看来是请考官去了。

考棚里的举子都弹出头去张望,曹项却是有些不动如山的架势,已经落笔写下破题之句。

他正要写承题之句时,已经有考官匆匆赶来,边走边问那报信的兵丁道:“多少号房?”

“三十二号,大人!”那兵丁回道。

曹项听了,晴天霹雳一般,赶紧放下笔,带着几分焦急之色,探身去瞧。

这贡院内,分为东、西文场。曹项同哥哥都在东文场,这排考棚拢共有六十一间,曹硕在三十二号,曹项在四十一号。

方才同哥哥进来,他还好好的,如今这是怎么了?

曹项本还指望是自己听差了,或者是那兵丁报错了。但是事实岂能尽如人意,那被几个兵丁围着的,正是哥哥曹硕的考棚。

曹项心里着急,起身到门口,却是外头锁着,无法出去。

考官已经到了三十二号考棚前,探头看着,只见那应试士子,连椅子一块倒地,口吐白沫,抽搐不止。

考官看了看考棚上的锁,这锁却是不能轻开的,离开考棚的考生,就失去了考试资格。他自己也是十年寒窗苦读出身,晓得这科举对士子的重要性,所以也不好妄自做决定,探身唤道:“这位士子,要不要紧?要不要紧?”

首节上一节547/224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