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于康熙末年 第2143节

按照这个时候,被皇上问及老子,当儿子当先谢恩,然后老实说几句父亲近况。

可到了尹继善这里,却是憋了一脑子汗出来,也没应上。

雍正的脸耷拉下来,屋子里的气氛也压抑下来。

曹颙看了叩首在地的尹继善,想着关于尹家的传言。

传言尹家老夫人性子狠戾,待庶子庶女尤为苛刻。偏生他家嫡子都不争气,因此对从小就用功刻苦的尹继善最为薄待,做主给他娶的媳妇,也是小族之女。

而后,尹继善虽中了进士、在仕途上平步青云,可在家里的境况并没有好多少,妻子儿女偏居府邸偏僻之处,要看下人奴婢的眼色。

眼前这个情形,并不难猜测,多半是尹老夫人不待见庶子,隔绝父子二人往来,使得尹继善也不知尹泰在关外详情。

虽说身为天子,本不当干涉臣子家务,可不知是不是因早年被八阿哥、八福晋刺激了的缘故,皇上最厌烦臣子被内宅辖制。

还因类似的事,在朝会上当年训斥过大臣。

还是十三阿哥见气氛尴尬,开口道:“皇上,除了尹继善,后边还跪着两个。”

雍正的视线这才从尹继善身上挪开,从左成的补服上滑过,落到李匡山头上:“李匡山,康熙五十七年进士?桐城人?”

李匡山虽不晓得皇上怎么提及自己出身,可仍是叩首在地,唯唯称是。

雍正轻哼了一声,不再理会,而是望向左成。

左成本跪在两位大人身后,雍正又能看到什么。

只是即便看不到左成的脸,雍正也晓得他的身份。

将他调到户部为堂笔帖式,还是来自他的授意。

曹寅早年在江南虽是奉命所为,可同江南士林往来的也太亲近;曹颙虽非科举出身,可弱冠之龄就出仕,又向来与人为善,将官场上人缘也颇佳。

雍正心中,早有计较,等曹颙长子天佑在御前当值几年,升到一等侍卫无法再升时,便放他入武职。

并不是不信任曹家,只是帝王心术,总是要看得远些。

曹家养子恒生,身为蒙古汗王嗣子,也要走武职。

曹家长房本就人丁单薄,曹颙幼弟、幼子又年幼,雍正使十三阿哥调左成到户部,除了体恤曹颙之外,也有培养左成的用意。

左成在曹颙身边的作用,雍正也尽知晓。

现下见曹颙安排他南下,便晓得曹颙对此事的看重。

原本因尹家家务引起的郁闷,现下也抛到脑后,正经地训诫起三人,无非是“勤勉当差,不可轻怠,云云”。

三人叩首领命,雍正方开口命三人“跪安”,却留下了曹颙。

想起南边近日的晴雨折子,雍正脸色很重沉重:“曹颙,你为何不看好南边?”

曹颙自然不能说因李卫上折子修坝之事,使得自己想到钱粮之事,便斟酌着说道:“今春臣弟曾奉臣母南下礼佛回愿,除了江宁清凉寺外,本还要去灵隐寺,结果不仅江宁阴雨不断,杭州更是年后鲜有放晴时,最终不得成行……臣弟回京后,便专程对臣提及此事……臣心不安,便使人查了户部近三十年的案宗……但凡灾荒之年,皆早有警示,时气异常……”

雍正便听便点头,倒是没有多想。

李氏在南边的行程,他是晓得的。李氏在清凉寺还原,修缮山门庙宇之事,他也尽知。

毕竟用了清凉寺十多年的佛香,他心中对清凉寺也颇有好感。

对于两江总督范时铎纵容道门,挤压佛门之事,他心中也搓火……

第1353章 心结

四月二十六,宜上梁、迁居。

这是曹府乔迁之日,选的是曹颙、天佑父子都休沐的日子。

相关物什早已打包的打包,装箱的装箱,只等到日子直接搬到新宅。

古人偏爱老物件,家具陈设都讲究传承与古朴。

曹颙毕竟不是古人,心里更适应前世那一套,新家当然要用新家具。

除了李氏与初瑜两代主母的屋子空出来,留着摆放其嫁妆,新宅那边其他客厅书房、花厅乃至孩子们的新屋都换的新家具。

曹府这边的家具则分类,有的依旧留着,有了收起入库。

如此,搬家的时候,大块头的物什又少了许多。

各院下人,已经分出数人,提前前日过去新宅清扫。

一切都安排的有条不紊。

到了四月二十六这日,曹颙与初瑜早早起了,而后去兰院用个早饭。

早饭后,曹颙与初瑜便请李氏带天慧去东府小坐。

曹府毕竟传承了五代,外头看着虽不显,可正经有几分家底。

为了不惹眼,早在搬迁前三日,便趁着凌晨人少时,往新宅运了不少东西过去。

即便如此,剩下那些常用的,也是不少。

且不说李氏的嫁妆,就说初瑜的嫁妆与给女儿攒的私房,就装满了几间屋子。

从这边搬东西出府,再到那边安置妥当,总要半日功夫。

曹颙夫妇要主持搬迁事宜,李氏却上了年岁,天慧是闺阁娇女,两人暂避,也省的被下人冲撞。

至于长生,因已经十四岁,被曹颙留下;天宝尚幼,随着先生去东府早读。

恒生是早饭后到的,他正赶上当值,为了将白天的功夫腾出来,特意与同僚换了夜晚,才从宫里出来。

没一会儿,左住与魏文志也前后脚到了。

加上东府过来的曹项夫妇与天护,正经有不少人手。

首节上一节2143/224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