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于康熙末年 第2134节

不仅脾气好了,她嘴里也会说好听的。

在给天佑道喜的时候,她还没有落下恒生,一口一个“大侄孙”、“二侄孙”,使得天佑与恒生都诧异不已。

李氏晓得兆佳氏的心病,早年到底在长房前低了一头。

她笑着对两个孙儿说道:“还不给你们叔祖母道喜,你们二叔孝顺,给你们叔祖母请了诰封下来……往后在家里,你们还是称叔祖母……若是当外人提及,就要说东府太夫人……”

虽不晓得祖母说这番话的用意,可小兄弟两个已经连声道喜。

兆佳氏笑得像一尊米勒,看着天佑兄弟心里也多了几分真心亲近。

李氏虽有些留下两个孙子问些家常,可现在下船的除了曹家众人之外,还有同行进京的总督公子与总督府下仆,少不得打发天佑兄弟先过去招呼一声。

等天佑见过曹项、李星垣后,李氏又使人打听起这几个月家里的事情,尤其问到产期就在这几日妞妞。

待听说妞妞早产,李氏的心跟着悬起来;又听说平安才下一子,又是佛诞之日,李氏少不得多念几声“阿弥陀佛”……

……

曹家接人的马车回到京中,李星垣犹豫着要不要直接随着李氏到曹家给世叔请安,曹项便过头,叫他先带着奴仆下人家去,过两日安顿好了再过来不辞。

早在江南时,李星垣就拜了老师。

如今老师既开口吩咐,李星垣就老实应了,同曹家几位长辈告辞一声,带着奴仆下人回李宅。

曹颙这边,直到见了曹项,才晓得曹家上京的船,不是堂弟安排的,而是李卫安排。

李卫是督抚大员弄个坐船,肯定比曹颂要方便的多。

这舒适是舒适,可传到皇帝耳朵里,会怎么看?

曹家的船,捎带李家少年上京;与李家安排船,曹李两家一起上京,这不是一个道理。

曹颙抚额,总算明白几日前雍正敲打自己的缘故……

第1348章 揭破

李卫确实不像心细的,可他既是位至总督大员,身边幕僚数十,就没有一个明白人?

李卫在江南这几年,将地方政务与皇上交代的缉盗差事做的有条不紊,得了明旨称赞;要是他还是早年那个勇武单纯的汉子,怎么能在错综复杂的江南立稳脚跟?

曹颙记得清楚,后世红学论坛里,大家提及《红楼梦》中憨实可爱的史湘云,用的是“外憨内狡”四字。

不知为何,李卫也让曹颙想到这四个字。

曹颙的笑容,一下子淡了下去。

李卫的安排,落到雍正眼中,或许不过笑骂一句,觉得其赤子之心,不善作伪。

那曹家成了什么?

李氏毕竟没有长公主之名,却引得一个督抚大员安排送往,依仗的是谁的势?

更不要说京官勾连地方督抚,本就是朝廷忌讳。

雍正一手点拨起李卫,又是刚愎自负的性子,自不会觉得自己走眼看错人。

剩下的,就是曹家的错。

即便曹家几兄弟再怎么老实安分,通过联姻势力铺得很大,这点无可否认。

雍正现下,待曹家还好,此事也就不算什么;等到雍正要是觉得曹家不顺眼,这次让总督府安排曹家家眷坐船回京,便也是罪过。

没人会想着两家私下如何,都会觉得曹家势大,让总督大员也恭恭敬敬。

或许李卫作此安排,只是一片爱子之心。

李星垣毕竟只有十七岁,小时又养在徐州。在地方上,富绅人家的长子嫡孙,就是家里的凤凰蛋。

在江南那几年,又是李卫的地盘,众星捧月一般,哪里吃过苦头。

京城权贵云集,一个总督长子,还真的没什么分量。

在明知道曹颙不愿将两家的亲近摆在明面上,还安排这一出,无非是让李星垣与曹家长房沾个边。

总督没出仕的公子进京,未必会有人关注;可李氏回京,与曹府相交的人家却都会晓得。

待晓得李氏曾做总督府的坐船,少不得有人探究两家关系。

曹家长房结亲的宗室多,如此一来,即便有宗室子弟与李星垣对上,看在曹家的面子上,多也不会深究。

曹项不是驽钝之人,早在江南见到总督府安排的豪华座船,就有些不自在。

可此事不仅是李卫安排,二哥也应了,又是为着两位老太太之故,专程从盐商人家借的大船,他这个做弟弟、做侄子、做庶子的也没有开口反对的余地。

现下见堂兄脸色不好,他也有些明白过来,晓得自己出了大漏子,羞愧道:“二哥向来不在这些事上上心,想来只是觉得李督门盛意难才应了;我隐隐觉得不安,却因不好说话的缘故没有出面婉拒,很是不该。即便我不好开口,也当将此事禀了伯娘,请伯娘出面才是。”

曹颙心里虽有些不痛快,可却不是对曹项。

因他身在高位,公务繁忙,这两年曹项帮着出了不少力。

堂堂翰林学士,为了李氏回乡,就请数月假期随侍出行,已经使得曹颙对这个堂弟感激不尽。

哪里会因旁人的缘故,迁怒堂弟?

曹颙摇摇头道:“你是做弟弟的,你二哥都应了,就算老太太也不会违了你二哥的意,毕竟他在江南,这也是他欠下的人情,老太太怎么会坲了他的面子与孝心?是李卫不厚道,有些爬杆儿上……是我的不是,他已经升到封疆大吏,还当他是早年那个急公好义的徐州汉子……”

事已至此,多说无益,曹颙压下心中不快,换了话题。

曹颂那边的家书没有断过,可曹颙少不得问几句总兵府那边的情形。

曹项犹豫了一下,道:“二哥那里旁的还好,只是同李督台走的太近,与两江总督府关系就疏离些……到底是在两江地面……”

曹颙听了,想起一事,问道:“听说今春江南雨水多,水情看着不好,你在南边待了两月,觉得如何?”

曹项听堂兄问起民生,多了几分郑重,仔细想了想,道:“自伯娘我们到了江宁,江宁就多是阴雨天气,十日里能有两、三日晴天就算好……听说是从去年冬天开始,江宁的雨雪就多过往年……饶是如此,江宁还不是降雨最多的,听说杭州那边自打正月至今,一直阴雨连绵,就没有放过晴天……原本想要奉伯娘与我们老太太去灵隐寺上乡,最后还是因天气的缘故,不了了之……”

首节上一节2134/224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