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于康熙末年 第210节

只是寻常人家的老人,闹闹这“老小孩”的脾气,自然有儿子孙子敬着顺着,有老伴提点着。他身为九五之尊,不管是后宫妃嫔,还是皇子皇孙,都是他的臣民。就算其中,对他真心相待者不乏其人,又都是恭敬的多,亲近的少。

“这是你第一次为了自己个开口求朕,朕就依你,全当你时疫功劳的赏赐!”康熙道。

曹颙如闻天籁,连忙谢恩。

康熙下了炕,走到书案前,拿起笔来,写了两个字,然后对曹颙道:“都说孩子大了,做父母亲人的,不应再将他拢在羽翼下,应该让他出去历练历练,方能成才。你自幼在家中,这两年在京城也有朕看护,往后却要多靠你自己了!你及冠时的字,朕早已经想好,这次你要去地方做长官,有了字在交际应酬上也方便一些!”说完,命魏珠将方才御笔亲书的那卷轴递给曹颙。

曹颙先是谢恩,而后双手接过,虽然满是好奇康熙到底给自己起了什么字,但是因御前规矩,没叫打开,就只能忍着。

康熙搁下笔,又道:“吏部那边的旨意朕已经下了,你安心准备赴任就是。”说到这里,像是突然萌生出些许好奇,问道:“朕问你,你可想过,到任后最先想做的是何事?”

曹颙顿时怔住,直到康熙的脸色越来越黑,方小声地实话实说道:“臣想着,先请半个月假,带郡主回江宁探望双亲!”

这答案却是在康熙的意料之外,他原以为曹颙想要外任,又选了个与户部对口的缺,自然是想要建功立业,有番大作为。没想到,追根溯源,只是这么个原由。

他摇了摇头,心中隐隐生出些妒意来,意兴阑珊地对曹颙道:“因天寒地冻的,朕还想着留你两月,让你开春再去赴任;既然你思乡心切,那就交代交代手头差事,先回江宁过年,年后再赴任去!”

除了谋到了想要的缺,这又多了探亲假,实在是意外之喜。直到出了宫门,曹颙的脸上仍是满满的笑意。

曹颙心里盘算着,今儿是十一月十五,户部的差事倒好说,直接由傅显功接手就好,一两日就能够完结。京城府中之事,因不是立时到任上,可以托付给庄先生与紫晶慢慢料理,自己带初瑜先行一步,回江宁去,年后再在沂州汇合。剩下的,就是京城这几处亲戚朋友了。

因心中急切,曹颙也没心情往户部去了,打发人去告假,自己快马回府,想要将这个好消息告诉给大家。

……

曹府,书房。

“成了?”庄先生端着杯子的手微微一抖,险些拿不稳,忙放到小几上,再次问道:“真成了?万岁爷怎么说?”

曹颙笑道:“说是全当时疫功劳的赏赐!还许我年后赴任,年前回江宁探亲!”

庄先生脸上也满是欣喜,摸着胡子,笑着说:“这样甚是妥当,颙儿要赴外任,下面没人也不成,江宁大人那边,或许能够荐两个妥当的幕僚来!”

曹颙摇头道:“有先生在,这些都是次要的,关键是眼下到年底也不过四十余天,如今水路不通,陆路上颠簸了些,或许需要更多时日。这几日,我便将京城之事完结,与初瑜先回江宁去!”

庄先生点了点头:“早日上路也好,只是京城各处还要拜会到了,你终有回来之日,这些人情往来不能淡下来。再说,你既然要赴外任,需要他们在京城照拂的地方也多!”

曹颙知道庄先生说得在理,心里将要去拜会辞行的人家挨个数了,顿时觉得头疼,这样下去说不得也需要十天半月。看来,只能一日跑几个府邸,不留宴,大致打个照面罢了。

突然,他想起康熙赐下的字,因方才高兴,塞在腰间还没看,忙抽出来打开。

“‘孚若’,这两字出自《易经》‘盥而不荐,有孚顒若’。呵呵,看来万岁爷对颙儿确是恩宠不凡。本朝世家子弟,父子两代,或者祖孙三代同朝为官者不乏其人,像颙儿这般,让万岁爷这般照顾的又能有几人?”庄先生看着眼下的御笔手书,笑着说。

曹颙却是有些哭笑不得,来这世上十年,其中九年在读书,这《易经》也是通读过的,“盥而不荐,有孚顒若”并不算是好话,字面上的意思就是对于祭祀这类的大事,虽然表现出虔诚,但只洗手而不上贡;对于那些信守承诺的人与事,好像很是仰慕,但是却不去学着去做。不过,若是反过来讲,也有处事谨慎,不盲目跟风、人云亦云之意。

时下人们应酬称呼都是称字,如今多了字,以后他就是“孚若兄”或者“孚若弟”、或“孚若贤侄”什么的,这么一想,曹颙还是心里有些怪怪的,十二分的不习惯。

接下来的几日,曹颙马不停蹄周旋于各处,除了移交户部的差事,就是忙着拜会亲戚朋友辞行。平郡王府、淳郡王府、觉罗家、兆佳家、完颜家、宁春家、马侍郎家、孙家这些自不必说,还有雍亲王府、十三府,辅国公鄂飞府,姑父富察家。当初在侍卫营的长官同僚与户部的长官同僚,也要拜会几家。

对于曹颙将要外放之事,各府反应不一,像七阿哥与平郡王,因先前就听曹颙提起,虽然并不反对,但是也没想到这么快。七阿哥原主要是舍不得女儿远嫁,才挑了在京的曹颙,原还指望他们在京多呆些时日,谁知道曹颙这么快就外放了,他多少有些失算之感,但总的来说对这女婿是十分满意的,而且这外放亦是恩从上出,所以他也没有更多的别扭,只再三嘱咐了注意些个。

弘曙兄弟几个因早年就和初瑜感情极好,后又和曹颙、曹颂十分亲近,这听说了曹颙外放,也皆是恋恋不舍,往曹府跑得越发勤快。

平郡王府这边,讷尔苏是赞成曹颙出京的,一来省得在京里束手束脚的,再来,他的政治嗅觉也是极为灵敏的,对即将到来的动荡并非一点儿察觉都没有,这会儿内弟出京未尝不是一种福气。

倒是平王福晋曹佳氏,本来还舍不得兄弟外放,听说兄弟与弟媳妇要先回江宁探亲,立时准备给父母的年礼,便又想着催促他们早日离京,也好在父母身边多待些时日。大阿哥福彭已经四岁,开始拿着小弓箭玩了;四阿哥福秀也两岁多了,满地乱跑,她做了人家母亲,更加知道父母恩,极希望兄弟能代己多多尽孝的。

宝雅上个月被指婚给太后的娘家科尔沁部的一个郡王,明年要出嫁。如今轻易不出来见人了,与曹颙熟了的,没那些多避讳,到嫂子这边坐上一坐。虽然还是像过去那样带着笑,但是或是年岁大了的缘故,不再唧唧喳喳的,有点贵女风范了。

到底是姊妹,曹颐的反应与平王福晋差不多,虽是舍不得哥哥嫂子,但是更为他们回乡探亲高兴。准备了不少给江宁府里众人的年礼,虽然不如平王府那边丰厚,但也是费了不少心力筹备的,其中孝心一般无二。

第八卷 青云路

第194章 驿站

直隶,顺天府,武清驿站。

驿丞张富安就着花生米,还有半碗烧鸭子,喝着小酒。这眼看就要进腊月,外头正洒着雪花,天正冷得紧。幸好因这里还归京府管辖,又是大驿站,炭材银钱都是宽裕的,房间里烧得热乎乎的。

张富安四十来岁,因这驿丞做久了,眼界也大些,对这往来的官员也能够分出三六九等来,看着要高升的,紧着巴结,对方心情好,赏银自然爽快;对那些看着走“背”字的,也不轻易怠慢,这官场起起伏伏的事,多了去。就凭他这个不入流的没品级的小驿丞,还没有资格去势利。

随着门帘被撩开,一股冷风猛地打外头钻进来,张富安猛地一打寒战,对进来那个穿着驿卒衣裳的小伙子道:“百岁,快把门给关严实了,要冻死你叔怎地?”

这小伙子叫张百岁,是张富安的亲侄子,因哥哥嫂子去得早,便养在自己身边。

张百岁使劲扥扥脚,扒拉扒拉身上的雪,对张富安说:“叔,方才去挂灯笼,看到远远地有人往这边来,打南边方向来的,或是要进京去?”

“娘的,这话怎么说?”张富安忍不住要骂娘:“这鬼天气,已经住进来一个提督、一个副将、两个按察使、三个总兵,还有江宁那些个犯官,怎么还有人要来!”虽然嘴里唠叨着,但是他还是穿戴整齐,出去相迎了。

张百岁瞅瞅炕桌上,抓了块鸭肉塞到嘴里,随后才快步追着叔叔出去。

看到对方只是几辆车行的马车,张富安心里有数,这样的寒酸,看来是草芥小官。果不其然,对方下了马车,一提身份,是原庆阳府知府陈弘道,如今已经被免了职。

若是平日里遇到这种倒霉蛋,张富安就算表面上仍客套,但是也幸灾乐祸地在心中腹诽几句。然,此刻他想起一人来,又看了看扶着陈弘道的那两个少年都披麻戴孝,知道自己所料不错,不由肃然起敬,道:“原来是陈府台,还望恕小的无礼,这是要进京拾王恭人的骸骨?”

其实,对待像陈弘道那种免官知府,他本不用这般客套,只是想起两个月前闹得沸沸扬扬的“叩阍案”。那王氏进京前,也打驿站歇过脚,是个极其规矩本分的诰命夫人。进京告御状已经难能可贵,更不要说为表夫君清白,血溅都察院,怎能不让人心生敬佩?

陈弘道听对方提到亡妻,眼圈泛红,哑声道:“正是如此!在下已经罢官,本不应再来叨扰驿站,只是眼下天黑了,无法进县城,只好来这边求个方便。”

张富安摆摆手:“大人客气,只是如今往来官员较多,上房都占了,还请委屈一晚,明日要是有离开的,再帮大人调换。”

陈弘道忙郑重谢过,张富安刚想吩咐侄子带着李家众人往偏院去,就听“得得”的马蹄声响起,影影绰绰像是来了不少骑。

张富安忍不住想要骂娘,这今儿是怎么了?难道又是哪里来的总兵进京,最不耐烦这些武职,都带着亲兵,一个个牛逼哄哄的,最是大爷。侍候得稍有不合心,就是被踹上一脚。

张百岁站在叔叔身后,心里也是七上八下,忍不住伸出手来摸摸自己的脸,这尚未消退的巴掌印,就是晚饭前那个打浙江来的副将给的“赏”。

只因那副将来得晚,三处上房都被去云南赴任的提督与总兵给占了。他官职比那三位低,当然不敢去挑衅,便将火气撒到驿站这边的人身上。

陈弘道虽然想催驿卒先带自己这些人安置,但是也省得眼下不是自己能够说上话的时候,便吩咐家人将马车退到一边,让出驿站的大门来。

先到的是两个长随打扮的年轻人,都穿着厚实的棉衣裳,跳下马背。因驿站门口点着灯笼,那年轻人将门口众人环视一周,认出张富安的衣服,道:“我家大爷是新升的山东东兖路道台曹大人,今带家眷回乡探亲,劳烦驿丞大人给安排个洁净的住处!”

听说是个道台,张富安放下心来,笑着应着,看到陈弘道等人还站在一旁,寒风里很是孱弱的模样,不由心中感叹。就算是清官又如何?既然翻出这么大的案子,弄掉了几个督抚的顶戴,谁还再容他做官?忙叫侄子引他们安置去。

又站在灯笼下等了一会儿,那车队才到达。

首节上一节210/224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