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于康熙末年 第2093节

张廷玉接了十三阿哥话,主动开口讨茶,并非是没见过好茶,不过是向曹颙表达善意。

他这个前掌部,对于转印信来说,是十分乐意帮忙的。

十三阿哥故意要孝敬,的亦是如此,不愿两人因印信转让之事生了嫌隙。

曹颙心中领情,忙道:“难得王爷与大人不嫌弃,下官感激不尽。”

同曹颙的茫然无序不同,张廷玉与十三阿哥都以为自己猜出皇上此举用意。

六部之中,吏部与户部最为重要,一个是官员任免,一个是全国赋税。

两部都交到张廷玉手中,张廷玉的权利就过重,远甚与其他几位大学士。将户部印信交出去,独留下吏部的,也是帝王的制衡之道。

至于为何不干脆调离张廷玉,另选他人为户部尚书,则是因户部的重要性,使得皇上不愿让户部再有人事动荡。

毕竟,户部尚书这个位置是在是太肥,不是每个官员都能像张廷玉、曹颙这样保持住操守。

皇上又是疑心病极重的,信不住旁人也是有。

为了这个缘故,张廷玉不仅心中没有对曹颙生芥蒂,还颇为庆幸继任自己为掌印的是曹颙。

换做是其他人担任新尚书,为了凸显政绩,少不得要在户部大展拳脚。

户部整肃没两年,若是引起什么动荡,张廷玉也扯白不清。

曹颙则不会,同僚一年半,张廷玉也瞧出曹颙不是爱多事的性子。即便做了掌印,也是“萧规曹随”。

至于十三阿哥,也举得皇上是在分张廷玉的权,也是在安抚因病丢了兵部掌部得曹颙。

虽说曹颙调任兵部尚书的消息,外界并不知晓,可曹颙这个当事人却清楚。

外头都说皇上寡恩薄义,可十三阿哥却晓得,皇上亦是性情中人,觉得哪个好了,怎么也不会亏待。

户部掌印尚书易人,这也是衙署里的大事,不是几人私下交接就可以的。

三人说了几句话,十三阿哥便叫人将四位侍郎与十几个郎中都传召过来。

不是向大家交代什么,而是通知众人,因皇上对张廷玉另有重任,所以户部印信转由曹颙执掌。

张廷玉也对众人提及,自己往后会常驻吏部,户部恐不能时常抽身过来,希望诸位同僚齐心合力,协助曹尚书如何如何,云云。

不管是谁做掌部堂官,对司官来说,牵扯的利益并不大。

可对不少司官来说,曹颙与张廷玉不同。

张廷玉与曹颙虽只差一级,可给人的印象却完全不同。

曹颙在户部做过郎中,做过侍郎,辗转至尚书,可谓户部老人。

张廷玉却是天子近臣,升了大学士后才点的户部尚书。

张廷玉并非骄横之人,可大学士的名号、天子近臣的身份,还是使得众司官对其敬而远之。

加上张廷玉执行圣意,整顿户部,手段并不温和,也积些一些宿怨。

听说曹颙取代张廷玉做掌部,这些人当然是心中欢喜。

几位侍郎心中,则是各种滋味俱全。

按理来说,张廷玉既要执掌吏部,曹颙又是大病初愈,这两人在户部都是可上可下。

若是他们腾出地方,那说不定就会从他们四人中点人委署尚书。

即便不能升户部尚书,可只有户部尚书出缺,其他部堂的尚书转过来,那后边就是一连串地人士调动,保不齐谁就能有幸更进一步。

没想到,张廷玉去执掌吏部的情况下还占着户部的缺,而传言年前病入膏肓的曹颙,不过是看着神容苍白些,实在不像是病的需要再休养的样子。

现下,又有皇上受命,曹颙成为掌印尚书,而张廷玉也没有换地方,众人心中的失望无法言表……

等到众人退下,曹颙也在纷乱中寻到一丝头绪。

只是他不晓得,这是自己自作自受,而是同十三阿哥一样,只当是皇上在分权。

皇上再信任张廷玉,也晓得自己想要是忠臣而不是权势。

等到回到自己官厅,蒋坚与左成都在这边候着,给曹颙道喜。

虽说一个部堂两个尚书品级相同,可掌印官才是真正的一部之首。

曹颙既想着顺其自然,对自己掌印之事便不再排斥,笑着听了两人恭贺。

京城里消息向来传得最快,曹颙升为掌部尚书之事,没两日便人尽皆知。

除了曹府诸人外,最欢喜的莫过于伊都立。

即便曹颙劝慰开导,可他心中难免依存愧疚,在衙门里做事亦带了十二分小心,实怕闹出什么篓子。

没想到,这春节过后就有转机,曹颙成了户部掌印官。

论起排位与体面,户部更是在兵部前。

伊都立却了心事,听了消息的当日就来到曹府,在曹颙面前便恢复几分本性。

重回京中,又生了部堂,伊都立觉得自己圆满,可是还是觉得有遗憾之处。

至于再进一步之类的想法,他脑子中偶尔闪过,随即有被自己否定。

兵部的功绩怎么出?若是天下太平,兵部就没什么发挥余地;只有边疆乱起,大军出动,才能显示兵部的本领。

现下虽说边疆乱象已齐,可军国大事,不是一句话就能成。

兵部功勋,暂时无望,伊都立心里就踏实下来,行事也从容许多。

此时,四下无人,伊都立就不掩饰自己的抱怨,对曹颙道:“身居高位,不知多少人盯着,真是半点也不敢行差……听说这两年有几个新班进京,要在搁在早先,定要好好捧角。”

曹颙闻言,不由失笑。

首节上一节2093/224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