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于康熙末年 第1638节

赫成额与张伯行居左一左二,李周望位于曹颙下首。

瞧着他们的三个的样子,张伯行与李周望一切如常,只有赫成额,神色有些恍惚。

曹颙见状,心中纳罕。

没想到,此次的孙渣齐请众人过来,正是为了赫成额。

皇上已经有旨意下来,赫成额差往归化,侍读学士托时署户部侍郎。

众人听了,面色各异。

六部堂官,出京办差,并不稀奇。可是派出去了,自己的差事就有人署理,这就使人费思量。

众人的目光,都望向赫成额。

赫成额面色灰败,却是强笑着,起身与众人道:“本当与两位大人与众位同僚作别,只是皇上命我后日出京,功夫有些仓促,在下就不能全礼了。”

到了这个时候,任是谁也瞧出,他是受贬谪。

这几个月,雍正对外行雷霆手段,发作了不少地方大员,但是对京官,还是以加恩为主。

就拿户部来说,孙渣齐与曹颙都得了世爵。

直至今日,看到赫成额,众人才明白,什么叫“雷霆雨露”。

一时之间,众人都缄默,厅上气氛有些沉重。

孙渣齐“咳”了一声,道:“同衙为官数年,本当为赫大人设宴践行。既是赫大人行程仓促,那明日赫大人与托大人交接完毕,我等就在衙门中给赫大人作别吧?”说到最后,却是望向其他等人。

官场上规矩,除非是不能缓和的死敌,否则都要留三分余地。

赫成额虽无大功,毕竟是户部老人,在户部的资历还在其他侍郎上。

摸不清皇上的心意,也不敢设宴为其践行,但是该有的送别礼数,还是要有的。

赫成额见尚书大人顾全自己的脸面,百感交集,哆嗦着嘴唇,躬身道:“不敢劳烦诸位大人。这几年,多受诸位大人照拂,还请受在下一拜。”说着,已经是抱拳环拜。

孙渣齐与田从典只受了半礼,其他三人都起身侧避……

第1027章 金枝

曹府,前院,正厅。

看着管家曹元送传旨的内侍离去,李氏与初瑜婆媳面面相觑。

李氏有些恍然,总觉得自己听错了,开口问道:“媳妇,皇上这口谕,到底是什么意思?”

初瑜心中,亦是惊诧莫明。

大行皇帝临终前,收回三柄如意,是保全李氏,同时也是隔断李氏与皇室之间的纠缠。

大行皇帝驾崩后,新皇也只是赐下遗物,并没有传李氏灵前祭拜,看着也像是默认了大行皇帝的决定。

如今,新皇却像是改变了主意,叫李氏随着几位长公主车架后送灵。

“许是皇上对婆母存了体恤之心,才下了这道恩旨。”初瑜斟酌着,说道。

李氏神色变幻不定,退后两步,挨着一张椅子坐了,露出几分疲态,低声道:“好好的闹这个,又要叫人看笑话。”

初瑜侍立在旁,也不知皇上这“恩典”对自家是好是坏。

李氏摇摇头,道:“先皇……是满百日就发引么?”

初瑜想了想,道:“具体安排,媳妇也不晓得。只是到时要祭先太庙与家庙,要等着吉日吉时,才能发引。想来也不会耽搁几日,估莫月底前就要出京。”

进了四月,天气就热了。

“这样说来,没有几日了。”李氏道:“既要出门子,相关琐事,就要劳媳妇操心。”

初瑜见她面色不好,就陪着她先回兰院。

李氏回到兰院,犹豫半响,道:“这要出门十来日,怕是瞒不住你外祖母那边。原是说好了,这几日就去海淀园子的,却是要耽搁了。罢了,若是她问及,只说外命妇都要跟着去。”

初瑜应了,跟着绣鹤两个服侍着李氏去了外头的衣裳。

李氏上炕坐了,初瑜告罪一声,回梧桐苑安排出行之事。

虽说皇上口谕中,没有提及初瑜,但是婆婆出门,她这做媳妇的总要跟着侍奉。

“老太太与我的马车罩子全要换成素色的,马车上坐卧的,也用青色细布赶制一套。”初瑜使人传来几个管事媳妇,挨个吩咐道。

“跟着去的丫头小厮,也要重新制几套素衣。”

“带去的行李物件,不能见绸缎,不能带绣花。”

“银锞子准备两匣子,银制钗环准备两匣子,供老太太赏人使。”

初瑜有条不紊的安排着了,而后扶着额头,想着还落下什么。

想着要出门十来天,府中总要有人当家。曹颙是二品侍郎,若是没有意外,多半也要随圣驾。

初瑜有些迟疑,旁人都好说,交代好管家闭好门户,叫东府小叔帮着照看外头的事就好。

内院之中,却有个高氏,是长辈。

若是李氏与她都不在的时候,高氏听说李家的事,可是不大好。

虽说在宅门中,鲜少见外客,也要提前做好准备。

只是这个,得等曹颙回来,让丈夫做主。她是做媳妇的,要顾及到婆母的情绪,不好直接做主安排此事。

曹颙回来,就听曹元听了宫里来人传旨让李氏随着几位长公主送殡之事。

说起来,这也算是“恩旨”了。

想着今天在永和宫外雍正清冷的声音,曹颙也猜测不出雍正的想法。

首节上一节1638/224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