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于康熙末年 第1371节

曹乙若是真那么淫邪猥琐,曹颙岂会留在身边?

总觉得,曹乙有些不对头。他对这个张鹰有些过分亲近,在曹颙身边这六、七年,他素来是清冷独行的性子,除了早年教导方七娘时耐了性子些,还是头一遭与人这般亲近。

曹颙并不是爱猜疑的人,否则往后他还如何将自己的安危交代曹甲、曹乙手上。

离开扬州当日,下榻驿站后,曹颙就叫了曹甲、曹乙两个,屋子里说话。

他没有啰嗦,直接问道:“二师傅,张鹰莫不是有什么不对头的地方?”

听曹颙这般相问,曹乙一愣,看了曹甲一眼,挤出几分笑道:“大爷怎么想起问起他来?”

曹颙看着曹乙,又看了一眼曹甲,道:“若是此人同两位供奉有恩怨,曹某愿尽绵力;若是两位供奉觉得不干曹家事,想要自己了结,那曹某也不会多事。”

他说得直白,曹乙倒是有些不好意思,“嘿嘿”两声道:“倒也谈不上什么恩怨,只是有几位旧日好友失了音讯,多少同这个张鹰有些干系。想着混在一处,喝高的时候,掏出一句两句有用的也好。没想到,这小子却是个人物。这些日子咬牙不松口,还想方设法打探大爷的消息。却不知背后的主子是哪个,总不会是那个只会吃酒吟诗的翰林老爷。”

见牵扯到自己身上,曹颙倒是有些意外。

想到这里,曹颙忍不住多问一句,道:“二师傅的旧友,是不是闽地的?”

曹乙听了,脸上笑容僵住,半晌点了点头,道:“确实福州一带的。”

他神情有些惊疑,随后就镇定下来,笑着说道:“大爷怎么猜到的?是晓得张鹰是闽人了?”

曹颙点点头,看着曹甲、曹乙两个,脑子里飞速运转。

不仅因张鹰是闽人,还因为方七娘也是闽人。曹乙同他们相处久后,无意会露出闽音。曹乙就算不是闽人,也在闽地生活过。

福建是什么地方?是清朝建立后,前朝遗民最多的地方,反清复明闹腾的最欢的地方。

以父亲谨慎忠君的性子,根本不可能将心里怀着“反清复明”念头的人在自己身边,而后还将儿子的安危交给这几人。

曹颙有些犹豫,不知道有些话该不该问。

混沌让人难受,但是晓得多了,也未必是好事。再说,若真是曹乙不愿宣之于口的私事,冒然相问,也让人厌烦。

见曹颙微微皱眉,曹甲上前一步,道:“大爷放心,我们兄弟早年虽在闽地住过,但并无不可告人之处。这点老大人生前晓得,宫城里那位也晓得。”

他在曹颙身边几年,也有些了结曹颙的性子,最不爱沾麻烦的,才如是说。

曹颙听了,点了点头,道:“我知道了。两位师傅若有用得上曹某之处,不用客气。这些年也多赖几位师傅护卫保全,若是能力所能及之处,曹某定当尽力。”

待曹甲、曹乙二人出去,曹颙却有些不好受。

虽然早就想过曹甲这四人的身份,许是皇帝的人,但是亲耳同曹甲说出,感觉还是不舒服。

也罢,这样也好。

曹颙往床上一趟,闷闷地想着。凡事皇帝都晓得了,也省得别人谗言说嘴。再说,康熙未必有那闲功夫,关心小小臣子的吃喝拉撒。

转念一想,就凭曹甲、曹乙的性子,是不像是做耳目眼线的。

这些年,多赖他们护卫在身边,自己才算太平些。做人还是厚道些,只看好的吧……

……

曹甲房中,曹乙脸上露出疑惑,道:“大哥,为何你要在大爷面前提宫里?咱们又不是皇帝的奴才,不过是偿还曹大人的恩情,才归了曹家。若是大爷误会了,往后日子也别扭。”

曹甲微微笑道:“你觉得大爷是不能容人的?”

“那倒不是,只是任谁都不乐意身边有眼线盯着。只是……这些年下来,多少有些情分在,平白就疏远了,怪叫人难受的。”曹乙嘟囔道。

“大爷不会疏远我们。”曹甲淡淡地说道。

“咦?”曹乙有些好奇,眼睛转了几圈,道:“是顾及太多,怕宫里那位多心?还是舍不得多年的情分,不会因这个就怪罪咱们?”

“许是两个都有吧,反正大爷不是容易翻脸的人。”曹甲说道。

曹乙听了越发糊涂,道:“既是如此,大哥还唬他做什么?弄得他疑神疑鬼的,总是叫人不自在。”

“现下已经八月了。”曹甲站在窗前,说道:“他还有四个月就出孝。以他之前的履历与政绩,这次会是显眼的职位。往后,他的身份只会越来越显赫,等着抓他小辫子的人也越来越多。要不然他就学会诸事坦荡,要不然……就将你我也瞒了去……未来的日子才会好过……”

曹乙听完这席话,看着曹甲跟看怪物似的。

兄弟两人相交大半辈子,什么时候看他为旁人操心过。

曹乙的嘴角有些抽动,脑子里将这几年的情形过了一遍,也想不起曹颙有什么收买人心的举动……

……

苏州,织造府,书房。

看着面色苍白的孙子,李煦脸上露出几分不忍,道:“要带的东西都预备齐了?这一去要一个多月,要吃不少苦头。你这孩子,太倔强些。”

李诚已经十三岁,看着比去年高了半头,脸上褪去孩童的青涩,有儒雅少年的模样。

“母亲早就预备齐了,祖父不用担心孙儿,好好保养身子才好。”李诚躬身回道。

“你才十三,下场委实还早些。也不用想太多,只当是长长见识,为下一科做准备。”李煦见李诚小脸绷得紧紧的,怕他想太多,道。

李诚袖子里的拳头,却是攥得紧紧的。

真的不着急么?父亲补缺不成,祖父大人看样子也不过是终老织造府。

在江南三十多年,李家的亏空,可不是倾家荡产能还清的。

曹家那位名声显赫的“表叔”就是十来岁时,帮着曹家“姑老爷”偿还亏空的。

李诚心中,竟生出几分凄然。

想着去年灰溜溜地从京城回来,他心里跟火烧了一般。既然父亲补缺不成,那他就去考举人。

年家嫡子十二岁中举,曹家五表叔也是十几岁中举,自己今年已经十三。

只是想得好,日子却是有些赶了。

他原是打算七月间往京城,参加顺天府乡试的,没想到一场大病下来,拖延至今。

首节上一节1371/224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