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于康熙末年 第1369节

……

程家别院,客厅。

魏文杰、魏文志兄弟两个都规规矩矩坐着,只有年幼的魏文英,偷偷地转过头去,看着廊下挂着的鸟笼子。

里面有一对五彩斑斓的鹦鹉,正低头衔身上的羽毛。

这时,就听到外头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听到脚步声,魏仁便叫侄子们起来。

魏文英还小,不觉得什么;魏文杰、魏文志兄弟两个年纪大些,心中觉得有些古怪。

尤其是文杰,前几日被大伯搂着哭了一场。过后大伯只推说自己喝多了,但是文杰记得清楚,大伯身上没有一丁点儿酒味儿。

今日,带他们兄弟三个出来,只说是要去拜访他们父亲的好友,叫他们三个执礼要恭敬。

进来的,正是得了消息从客房赶过来的曹颙。

这一进客厅,就见魏仁带着三个孩子站着,曹颙不由止住脚步。

三个孩子年长的那个,容貌最像少年时魏信,只是多了几分老实乖巧,没有魏信早年飞扬跋扈的劲儿。

剩下两个,五官轮廓也多少能看出些魏信的影子。

这一刻,曹颙心中悔恨不已。

对于魏信,他始终是利用的多,从没有真正为他考虑过,否则不会任由他心灰意冷地出洋,心里还想着让他为自己安排一条海上退路。

换做是曹颂、曹项,他会丝毫不劝阻,就任由他们去冒险么?答案,是否定的。

魏仁已经躬身,指了三个侄儿,对曹颙一一介绍;随后又对侄子们道:“这是你们父亲的好友曹爷,还不快叫世叔?”

“曹世叔。”三个孩子齐声道。

相互见过礼,曹颙叫众人坐了。毕竟是头一回见面,曹颙虽觉得心中亲近,但是也没有旁的话说,少不得问两句读书课业上的话。

文杰老实答了,文志也跟着哥哥回答着,脸上却有些古怪。

曹颙过去看着自己的几个堂弟,长大后家中好几个儿子,哪里看不出文志的“苦楚”,看来这小家伙不是个爱读书的,正同之前的调查对上。

魏信这个次子,有乃父风度,对于文章一窍不通。

文英倒是奶声奶气,天真浪漫,伶俐乖巧。没有哥哥们的小心翼翼,能看出是个性格爽朗的孩子。

他襁褓之中被送回江宁,对父母都没印象,不知算不算福气。

瞧着文英的眼神来往廊下的鸟笼子上瞟,曹颙笑了笑,叫人带文英到院子里耍。

“听你大伯说,你四月里考了童生,预备明年下场考生员,有把握没有?”曹颙看着文杰,问道。

文杰起身,回道:“侄儿不敢托大,勉力一试罢了。”

之前魏仁已经同曹颙提过这个侄儿的详情,学习虽用功,但是课业只是平平。二月里县试成绩还在中游,四月里府试就是吊尾。

教导文杰的夫子已经同魏仁说过,文杰能不能通过明年的院试只是五五之数,就算勉强通过,也是三等。

“若是中了秀才,你想要继续考举人?”曹颙接着问道。

文杰听了,摇了摇头,看了旁边的魏仁一眼,低声道:“中了秀才,侄儿想要去广州寻父亲。”

魏仁闻言,已是变了脸色;曹颙依是面色如常,继续问道:“除了寻你父亲,就没有其他打算么?”

魏信送他们几个回江宁时,文杰已经十岁。所以,对于眼前这位“曹世叔”,文杰记得清楚,父亲当年曾交代,若是在祖父家不好待,可以使人送信给京城的“曹世叔”。

所以,当曹颙没有将他当成孩子,正经八百地询问他的意见时,他也说出的心里话。

“除了寻父亲,就是学着生计经营,照顾弟弟妹妹,孝顺长辈们。”文杰回道。

魏仁脸上越发难看,顾不得在曹颙面前,嗔怪道:“小小年纪,好好读书就是,想这些没用的作甚?咱们魏家还养活得起你们这几个孩子。”

文杰红着脸,没有说话。

文志却是直肠子,见哥哥受训词,忍不住嘟囔道:“是大伯娘说的,家中生计艰难……”

魏仁脸上青一阵、白一阵,什么辩解的话都说不出,只能重重地叹了口气。

看着文杰丝毫没有少年的浮躁,这般懂事,曹颙倒是多了几许怜惜,道:“除了广州,还想不想去其他地方?京城繁华,你想不想带着弟弟过去转转?可以去学院读书,也可以学做生意。”

文杰还没说话,文志眼睛已经亮了,眼巴巴地望向兄长。

文杰犹豫了一下,终是摇了摇头,道:“世叔好意,侄儿赶紧不尽。只是父亲曾交代过侄儿,叫侄儿代父尽孝。祖父、祖母都以老迈,侄儿想要侍奉在旁。”

这话说的,倒像同方才“广州寻父”的拧了,他怕曹颙误会自己是巧言推脱,忙道:“就是侄儿想要去寻父亲,也是因不忍见祖父、祖母太过思念父亲。”

是个有情有义的好孩子,曹颙点了点头,神情越发柔和,道:“百善孝为先,如此也好。只是你要记得,我虽不是你父血亲,但是同你父如同手足。在我心中,你们几个就是我的亲侄儿。你父亲早年曾有三万两银子,在我这里,等你们大了,我会使人过来,为你们兄弟置产,所以你无需担心你们兄妹几个的生计。”

至于为何不现在就置,是因为魏家一大家子人还没分家,现在买了宅地,亲戚间又要说嘴,反而让几个孩子为难。

文杰听了,脸上却没有喜色,抬起头来,望向曹颙,眼里已经雾气蒙蒙,说话已经带了颤音:“世叔,不是从京城来,而是打广州过来?”

他记得清楚,父亲虽提过几次“曹世叔”,但是从没有提过银钱,反而悄悄对长子提过,在广州给他们兄弟几个留了些产业。往后大了后,他们想回广州定居也便宜;想要留在江宁,过去卖了地就是。这些都托付给京城的“曹世叔”。

如今,“曹世叔”嘴里说的却是银子,不是地。

若是父亲好好的,“曹世叔”因何会做这个主。文杰有些不敢想了……

曹颙、魏仁对视一眼,没想到文杰这么敏感,两人的意思,原本要拖几年,再告诉文杰的。

曹颙看了文杰一眼,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转向文志问道:“文志想要去京城么?”

文志眼睛亮亮的,仰着头问道:“京城能参军么?侄儿想要去打仗?”

曹颙想起家中的“大将军”,不禁莞尔,道:“文志想当大将军?”

文志摇了摇头,道:“不是大将军,是想要当武官。侄儿脑袋笨,读书记不住,跟着梁师傅学拳脚反而快。要是做了官,也能赚银钱,养活姨娘。”

首节上一节1369/224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