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于康熙末年 第1076节

从热河回来后,太后就一直住在畅春园,没有回宫。今日,圣驾也移驻畅春园。

次日,圣寿节。

曹寅夫妇与曹颙夫妇都是半夜就起来了,按照品级装扮,要赶在丑正(凌晨两点)从西直门出城,往畅春园去贺寿。

不知何时,外头已经纷纷扬扬地下起雪来。

李氏与初瑜两个都有自己的马车,裹着直毛披风,捧着手炉,也算是暖和。曹寅这边,每次夜里出行,也都是乘车的。只有曹颙,是骑马。

曹颂今儿并不是当值,但是因圣寿节的缘故,也要过去给太后贺寿,就过来跟伯父、堂兄同行。

曹寅抬头看了看天,叫曹颙、曹颂两个与自己同车。

将要到西直门时,就见前面已经堵了半条街,灯火通明,都是等着出城的命官诰命。

等了两刻钟,才到了开城门的时间;又挨过了半盏茶的功夫,曹家的马车才出了城门。

曹颂本不是爱静的性子,但是在大伯面前,就带了几分拘谨,老实许多。

曹颙见气闷,开口问了几句侍卫处那边的事儿。曹颂这边,一一答了,马车里又是缄默。

到抵畅春园外时,天色已经蒙蒙亮。

王公贝勒与文武大臣都到箭厅等着传召,外命妇们则有宫侍领着到二宫门那边待命去了。

曹颙往宗室那边看了一眼,还是不见九阿哥。不晓得他是真病得厉害,还是怨愤太大,竟然没有来。

等了半个时辰,将近辰初(早上七点),在响鞭开道后,圣驾才至。

随后,康熙率领宗室、百官、侍卫等,往太后宫外行礼。

少一时,有太后的懿旨传下来,停止筵席,省下的银两,捐到几处皇家寺院庙宇,做香火之资。

康熙率领百官们叩首完毕,只留下几位大学士御前对答,其他的臣子就退出了园子。

随后,才是贵妃佟佳氏带着内命妇到太后宫行礼,贺寿。最后,才是在二宫门外候着的外命妇到太后宫。

太后盛装装扮,穿着吉服,只是因入秋病了几个月的缘故,清减许多,不如原来瞅着富态。

看着雍容华贵的后宫,又看看跪在另一侧的外命妇,太后的眼睛扫过人群,满满地落在李氏身上……

第713章 懿旨(下)

畅春园,皇太后宫。

各种繁琐的仪式过后,这边渐渐地肃静下来。太后被人扶着,去暖阁换下大礼服,换了家常的衣服,到炕上坐下,笑咪咪地看着眼前诸人。

那模样,没有一国之母的架子,倒像是寻常人家的老封君,看着儿孙们。

德妃与宜妃心照不宣地对视了一眼,心里都有些疑惑。贺寿的诰命都已经退出太后宫,只留下了李氏婆媳、平郡王福晋曹佳氏,还有国公塞什图的夫人曹氏。内命妇也都叫跪安,只留下贵妃佟佳氏与德妃、宜妃三人。

不禁几位宫妃疑惑,李氏等人也有几分忐忑。留下这几人,不是曹家媳妇,就是曹家女儿,不晓得太后有何用意。

不过,瞧着她老人家温煦,并不像是要斥责之意,李氏方心安些。

初瑜与曹佳氏、曹颐,多多少少都听过李氏身世的传闻,心里虽不尽信,但也都有各自思量。这两年,瞧着太后的另眼相待,倒不像是空穴来风。

只是一个是媳妇,两个是女儿,不管传闻如何,都丝毫不影响她们对李氏的敬爱之心。加上毕竟是长辈之事,不是晚辈好嚼舌头的,所以她们几个反而主动提及此事。

太后是自在惯了的人,留些贵妃几人,自是另有用意。她丝毫没有收敛自己对李氏的亲近之意,让她在炕边坐了,拉着她的手说道:“哀家活了这些年,前半生靠着太皇太后的宠爱,后半生靠着皇帝的孝敬,过得还算舒心自在。就算长生天随时召唤哀家去了,哀家也没什么可怨的。孩子,你过得如何?可有受到委屈的地方?”

几位宫妃,都是偕蒙语的;曹佳氏这边,入王府多年,也学了些,曹颐则是连听带猜的,知道一半。

不管是听懂的,还是没听懂的,都能看出太后待李氏非同一般。就算是科尔沁大妃来朝,也不见太后这般亲厚。

这一番话,说得太长,李氏听得一知半解,不知该如何作答。初瑜见了,学着早先的习惯,近前在李氏身后,低声用汉话,又说了一遍。

当着几位宫妃的面,还有女儿媳妇在场,李氏倒是有些不好意思,笑着用略显生硬的蒙语回道:“不委屈,谢过太后垂问。”

太后摩挲着李氏的手,带着几分心疼道:“打小寄人篱下,可怜见地。若是你早些上京,哀家定不让受这些委屈。”

初瑜在李氏身后,低声学了一遍。

李氏闻言,心里一热,不禁红了眼圈。说起来,她未落地就丧父,随同母亲高氏,住在伯父家。虽说是至亲,但是到底不是自己个儿家。加上高氏性子严厉,实不是慈母的做派,李氏幼时也颇为孤苦。

幸好李鼎之妻韩氏为人温柔可亲,对这个比女儿大不了几岁的小姑子也甚好,才稍解李氏孤苦。这也是为何李氏待堂侄李鼐格外亲近的缘故,也是有感激嫂子当年抚养之恩的意思。

太后见李氏这般神情,轻轻地拍了拍她的手,脸上越发慈爱。

就连平素吃斋念佛、不理外务的佟佳氏,瞧了此情此景,也感觉诧异。瞧着太后待李氏的模样,哪里是待外命妇,说是带自己骨肉,也是有人信得。

初瑜与曹佳氏、曹颐知道的版本差不多,心里已经寻思李氏是不是真如外界传言的那般,有皇家血脉。但是心里也疑惑,就算母亲真是太后失散在外的孙女,这也过了些。

除了亲自抚养的五阿哥,还没有听说太后对哪位孙辈这般宠溺。

只有德妃与宜妃两个晓得其中隐情,自是晓得为什么太后会对李氏这般亲厚。李氏身上,留着的爱新觉罗与科尔沁的血脉,是太皇太后嫡亲的外孙女。

虽说这其中涉及到悖论,无法摆在明面上,但是作为皇帝与大长公主之女,李氏的真实身份确实尊贵无比。

德妃尚好,心里没有什么可担忧的;长子与养子同曹颙交好,小儿子同平郡王那边也往来频繁。宜妃这边,则是添了担忧。

八阿哥薨了的消息,至今还瞒着太后宫这边。就算怕她老人家大病初愈,听闻凶信伤心,所以才瞒着,打算过了圣寿节,太后身子好些再告之。

今儿太后关注着李氏,所以没有留意孙媳妇里少了一个八福晋。

八福晋带着重孝,自是不好进宫贺寿。

瞧着太后对李氏这般关爱,待曹佳氏、曹颐姊妹也像孙女似的,要是晓得曹颙被九阿哥给凑了,说不定要发作的就是九阿哥。

想到这些,宜妃一阵心烦意乱,暗道:“说到底,不过是个私生女,同她额娘一样,都是见不得光的。难道太后老糊涂了不成,这般大张旗鼓的,莫不是想要宣告天下,这曹家还搁着一个和硕公主?”

“小儿子要周岁了么?他周岁,哀家就不预备礼了,哀家从皇帝那里,讨了个封赏。一等轻车都尉。守着个爵位,大了些,也省得你们操心。”太后温煦地说着,丝毫没有当成回事。

初瑜突然想到,丈夫小时候被赏赐的爵位也是一等轻车都尉。

按照律法规定,和硕公主嫡子落地就有爵位,就是一等到三等轻车都尉。

首节上一节1076/224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