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之汉骨永存 第695节

众人听李起说的也是有道理,不由的也是放下心来。

确实,就凭着李起的赫赫武功,鞑子如果真的敢再打进来,只怕李起就要给他们来个关门打狗了。”

一众文武大臣见李起说的有理有据,自然这时候也不好再极力主张即刻对鞑子用兵。

即便像李定国,岳来,郭云龙,戚正他们这些将军,这时候也是服气了。

尽管说他们也非常渴望战功,但是他们也不是那种不爱惜将士生命的人。

如果真的像李起所说的那样,在大明恢复国力后,以秋风扫落叶,泰山压顶之势一举剿灭鞑子,以减少伤亡。

那么他们届时不但可以获取战功,又可以少则损手下士兵,试问他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而后李起坐在龙骑上,对堵胤锡问道:“堵爱卿,如今商税征收事宜如何了?是否可以替代农税,成为我大明财政支柱?”

堵胤锡出班回道:“回皇上,商税进展十分顺利,如今各地征收的商税已经基本可以抵消减免的农税收入。

再加之现在陕西、四川等地也是逐步在征收商税,可想而知,商税超越农税已板上钉钉。”

“好。”

李起赞叹一声,而后便是说道:“减免天下农税三年,徭役三年的政策已过大半时期。

为大明江山计,为天下万民计,朕现在宣布再减免农税三年,徭役三年。”

不但如此,李起又说道:“凡在战场上立下战功,亦或受伤的士兵,家中在此基础上再加免五年,而战死的将士可再加免十五年。”

李起这话一出,一众文武大臣皆是振奋。

要知道李起在这之前对待受伤和战死的士兵,那待遇就已经非常优厚。

而现在他们的家属还可以在减免农税徭役的基础上再行减免,这样一来,这些家属不但可以照常得到战士们之前的那份俸禄,而且还不需要再向朝廷交税。

这也使得他们的支出大大下降,几乎除了平时吃穿,就已经不再需要花一文钱了。

可想而知这进项大增,出项大减,如此这般的一进一出,他们的生活必将因此发生巨大的改变。

而更让一众文武大臣惊讶的还在后面。

李起又接着说道:“从今天开始,全面放开民间海贸,允许老百姓自行出海,从事商贸活动,对他们征收一定的税收即可。

并且大明海师还要在航路上给予他们保护,让他们在海上大胆做买卖。”

也许这年头许多的人对海贸的利润并不了解,但是李起却是知之甚深。

李起知道未来的世界那就是海洋的世界。海贸生意内含的无限商机与利益,李起又怎能错过。

但是因为当年太祖高皇帝曾经禁止民间从事海贸活动,所以即便是沿海的百姓,想下海捕鱼也不行。

都得是偷偷摸摸。

因为是偷偷摸摸,所以风险也是成倍增加,随之成本自然也是成倍增加。

别以为朝廷禁海,他们就不下去。

有道是县官不如现管,他们买通当地的衙门,让他们对自己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样一来,他们就可以照常的出海。

但是这也增加了他们的成本,官员小吏剥取了他们的利益,而朝廷都没有从而得到任何好处。

可以说在百姓那里,朝廷没当好人,在官员那里,朝廷也没有当好人,可谓两面不是人。

现在李起全面放开海贸,老百姓可以光明正大的去出海做生意,而不需要再向任何一个人行贿。

这样一来,老百姓就可以堂堂正正的去赚钱,不需要再受到官员的盘剥,朝廷也可以从他们的身上赚取税收,可谓双赢。

唯一亏了的当然是那些贪官污吏。

不过在李起的朝廷里面,也不允许有贪官污吏的存在,所以对于他们,李起可说是毫不心慈手软。

李起的这个政策固然是于国于民都有利,但还是有官员跳出来反对。

一个兵科给事中,这时候便站出来说道:“皇上,禁海令乃是当年太祖高皇帝定下来的,皇上不可轻废啊。”

这官员说完,又有几个官员也是纷纷出来附和。

“是啊皇上,太祖高皇帝定下禁海的法令,必有其道理,若是皇上违背,于孝道不合啊。

我大明以孝治天下,还请皇上收回成命。”

“是啊是啊,祖制不可违,还请皇上收回成命。”

许多官员反对,李起却是不以为然,李起说道:“当年太祖高皇帝定下的禁海法令,不过也只是一时的权宜之计,他也没有说过要把这条法令贯穿万年,对不对?

再则当年之所以太祖高皇帝之所以禁海,不过也只是因为当年倭寇猖獗,扰乱边事,

为防止民间有人私通倭寇,太祖高皇帝这才定下这条法令,可现在时过境迁,倭寇在哪里?

早已销声匿迹,那么这条法令然也就不合时宜。

既然不合时宜,自然要废除。”

第七百三十四章 一日千里

李起纵然说的有理有据,但依然还是有那些冥顽不灵的官员在那里所谓的据理力争,那开始反对李起的兵科给事中又是站出来说道:

“皇上,太祖高皇帝乃我大明开基创业之祖,太祖定下的法令你不能废啊,废了,太祖会不瞑目的。”

李起听了,心中不由得是一阵好笑。

李起心说太祖高皇帝还定过宦官不得干政的法令,但是在天启年间,魏忠贤干政干的那么厉害,你这个兵科给事中当时也在做官,也没见他跳出来说啊,

现在跑来说这事,也不知道是借题发挥,还是想给自己扬名立万。

首节上一节695/75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