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之汉骨永存 第17节

李起越战越勇,情绪也是随着战争的进行,跟着战场的节奏,变得越来越亢奋,一个又一个唐通军士兵死在了李起的刀下,慢慢的,甚至有许多官军士兵不由自主的围拢在李起的周围,跟着李起一起搏杀。

唐通军节节败退,看着这形势越来越不利,许多唐通军将领就是急了。

“将军,我等护你杀出去!”

唐通的一个心腹手下就是横刀在前,便是立即纠起一票唐通的心腹亲兵将官,围在了唐通身边。

唐通也知道眼前形势危急,不敢想太多,也顾不上别的了,猛地一抽马鞭,高举佩刀,大吼一声,

“跟我冲出去!”

一众亲兵将官人人奋不顾身,保护着唐通在千军万马之中杀出重围,在付出巨大的伤亡后,唐通终于是一身是伤的逃离了这个恐怖战场。

最后唐通清点人数,来山海关时有八千人,这时候只剩下七十八人,而且这些人还人人带伤,这怎的是一个“惨”字了得!

唐通跑了,他留在山海关里面一时集合不齐的三四千人马自知不是对手,自然也是纷纷选择投降,全部成了吴三桂的俘虏。

战后吴三桂也是进行了一番清点,关宁铁骑战死三十六人,重伤一百二十八,轻伤不算。另有步兵及像李起那样身份的人,死亡一千三百七十余人,伤者不计。

不过好在吴三桂剿灭了山海关城外的唐通军后,俘虏了城内的三千六百多名唐通军士兵,这让他的兵力不减反增,总计达到了三万八千多人。

不过这并不能让吴三桂感到这场仗打的值,因为那些战死的,重伤的关宁铁骑个个都是宝啊,如果可以的话,吴三桂情愿用那三千多的俘虏,换回那一百多关宁铁骑安然无恙。

当然,这还不是吴三桂最痛心的,最让他痛心的是郭云龙趁机带走了整整两百的关宁铁骑,这真是差点让吴三桂吐血啊!

然而吐血归吐血,该有的整编还是不能停下,特别是现在随时都有可能爆发大战的情况下,吴三桂更加是不敢怠慢。

于是一大批人被火线提拔,成为了大小军官,用来掌控刚刚收编的唐通军降兵,在这批被提拔的人里面就有李起!

战场是最检验人的,而在军队里,也是最敬服强者的,只要是敢打敢拼,有厮杀本事,那不管怎样,总是可以得到被提拔的机会,

虽然裙带关系无处不在,可是一支军队要打仗,要打胜仗,那不能没有敢真刀真枪打仗的人,二世祖可以养一点,可是真本事的人,那也不能缺,这个道理,任谁都知道。

李起在这场战斗中表现也比较抢眼,一番乱砍乱杀下来,竟然是被他杀死了五个唐通军士兵,这样的表现,放在将军身上自然不算什么,可是放在将李起这样连小兵身份都算不上的人身上,那已经是非常抢眼了。

所以经过上级核定军功后,李起被提拔,当了一名伍长,下面可以管四个兵。

伍长是营兵里面最小的军官,按军职算,没有比他更加小的官了,可是你不要小看了伍长这个身份,这是兵和军官的区别,从今天开始也就意味着李起是军官了,在军队里面有一定的权利了,这一条界限,多少小兵直到死,一辈子都没有达到。

“李老弟,昨天在战场上,谢谢你了,要不是你,我老张这条命也算是交代了。”

张四有对李起感慨道。

昨天一战,以前在一起看护马匹的人,现在就是只剩下了张四有和李起两人,其余人都是死了,个中惨烈,李起也是感到唏嘘不已。

生命,在战场是脆弱的,任何一场战斗,没有谁可以保证自己一定可以活下来,这就是战争的残酷。

“李老弟,昨天那般危险,你为何还要几次冒险救我?难道你不怕我拖你后退,连累你一起遭难吗?”

李起听了,只是笑了笑,说道:“张头,跟着你的日子,你没有刁难我,还手把手的教了我许多,你有危险,我当然要能帮就帮。”

李起说着,拍了拍张四有的肩膀,对他说道:“张头,你年纪大了,腿脚也不方便,不如趁着现在军队改编,你回乡吧。”

第二十一章 见到手下人

“回乡?”

张四有听了李起的话,脸上浮现一丝乡愁,遥望着辽东方向。

“哪里还有家乡,都被鞑奴占了,再也回不去了。”

李起听了,知道张四有的家乡是在关外,现在大明朝的军队全部撤进了山海关,关外,,,已经是管不到了。

“张头,保重!”

李起抱拳郑重的说了一声,转身离开了。

很快,李起来到了新的军营,来到这里,他一番打听,找到了什长周平,他是李起的直属上官,以后李起便是要听他的指挥了。

这周平今年不到三十,也是这次被火线提拔起来的,之前他也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兵而已,因为作战勇敢,加之资历也是差不多了,于是被一举从小兵提拔到什长的位置上,比李起要高一级,下面管两个伍,一共管十个人。

当然,不管是李起还是周平,他们要带的兵都是唐通军的降兵,像关宁铁骑那样的精锐大军,想要当他们的军官,即便是一个伍长,那也是很难的,哪里能像李起,周平这样说当就当,说提拔就提拔。

“你就是李起,不错,虽然身子骨看着不大行,可是能够一口气杀五个人,倒也是有狠劲,以后多打磨打磨,身子就练出来了。”

周平看着李起,努力做出一副上官模样,不过他毕竟也是头一次当上官,自然学的不是太像。

李起郑重的抱拳,说道:“以后还请什长多多关照。”

“嗯。”

周平“嗯”了一声,而后给李起拿来了伍长的军装,佩刀,还有腰牌。

李起接过一看,那军装不过也就是普通士兵穿的鸳鸯战袄,区别也就是胸口位置多了一面护心镜,不过说是说护心镜,李起用手一摸,也就是一层厚点的铁皮罢了,真要是被箭支火铳打中,一样得死。

不但如今,这鸳鸯战袄上面还有许多的小洞,颜色也显得老旧,估计是刚刚从哪个上一任伍长身上脱下来的。

李起看了看,再看了看周平身上的衣裳,见他的也好不到哪里去,也有许多的破洞,不过颜色相对来说要多一点,白色,蓝色相间在这大红色的鸳鸯战袄上面,看起来比自己这身要威风一点。

连军官的服装都拿不出新的,看来大明军费紧张,已经不是三年五年的事情了。

再看那佩刀,李起凭着后世逛各类论坛知道这是一把明朝非常常见的雁翎刀,正因为常见,所以李起才能配备,要不然,也轮不到他一个小小的伍长配备了。

这种刀刀身挺直,刀尖是带有上翘的圆弧形状,刀尖至刀背有十五到二十厘米的反刃,刀身宽为四到五厘米,刀身厚为六到七毫米,整个刀身全长七十厘米左右,再加上刀把,整把刀大概在八十五厘米左右。

李起拿在手上掂量了一下,这把雁翎刀差不多有三斤左右,算是中规中矩吧。

最后李起再看那腰牌,这腰牌是桐木做的,这倒是新的,因为上面雕了李起的名字和家乡地址,这个想用旧的也不行,当然,之所以是新的,那主要还是因为这玩意也花不了几个钱,一根木头不知道要做多少出来。

对于地址,李起当时在面对军功核查的时候,现编了一个,说自己是香河县岗亭镇李家村人士。

因为李起说的自然,应对得体,倒也没有被人发现,这就是这个年代的便利了,你随便说一个地址,如果有人怀疑,可是要查起来,那也是千难万难,

即便是真的找一个香河县的人来问,他最多只能说自己不知道岗亭镇,不可能说香河县没有岗亭镇,因为一个县那么大,普通人哪里知道有多少个镇,每一个镇又叫什么名字,这是不可能的。

再说了,像李起这样的小兵,你说你是哪里人,那就是哪里人,这兵荒马乱的,能不能活到明天都是个未知数,谁还有功夫查这个。

首节上一节17/75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