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王爷 第837节

按照礼部制定的仪程,皇上首先要在山下“封祀坛”祀天;次日登岱顶,封玉策于“登封坛”;第三日到社首山“降禅坛”祭地神,皇帝行初献礼毕,皇后升坛亚献。封禅结束后要接受群臣朝贺。

唐贵妃有孕在身没有随行,三位公主倒是一个不落全都到齐了。封禅之后杨凌就要出塞了,但是来年春天,他就会赶回王府成亲,然后把一家人接回新城,就要和心上人长相厮守了,永福、湘儿和符宝都是满心的喜悦。

永淳也很喜悦,眉开眼笑叽叽喳喳得像只快乐的喜鹊,有个有本事的姐夫就是好,皇兄已经答应明天开春姐姐出嫁时她可以伴嫁出塞去关外游玩。有了一次就好办了,以前公主出宫找不到个好借口,今后想出去玩,一句姐妹情深的理由就够了,那塞外还不是想去就去?

“天热了就出塞,天冷了就回来。这儿雪景不错呀,关外的雪一定更美吧?我要喜欢,冬天也可以出塞。”永淳美滋滋地打着如意算盘。

玉皇顶,登封坛。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那是一种怎样的迹象?

“……以外中礼旋,降禅云始,五玉既辑,万方胥赖。天下之壮观,王者之丕业,伏惟大明正德皇帝陛下。以天覆之大,地容之厚……”

声音朗朗,诵奏天之书,一切礼毕,正德一人步上登封坛,投书于坛内,文武百官肃立于百尺之外,抬眼望天,横目望云,朔风呼啸,天地一人,这才是九五至尊,不知怎么,正德肃立良久,却只有孤孤单单高不胜寒的感觉。

“宣,杨凌近前。”痴痴地望着坛底横置的玉册皇表,正德忽然下令。

坛下的杜甫连忙高声宣旨,冻得鼻尖发红的杨凌急步出列,趋至登封坛下。

坛下一条长桌,桌子覆以七尺黄绢,案上放着一方玉牒,旁边还有一支笔,天子如果有什么私人的愿望想要祷告于上苍,可以在玉牒上写下,然后投入登封坛,一同密封于泰山之巅。

正德步下登封坛,他的鼻尖也冻得通红,脸色有些发白,不过气色却非常好,正德走到长桌前,说道:“杨卿,近前。”

文武臣僚、命妇、皇亲、贵戚和侍卫太监们在远近看着,却不知道玉牒上刻些什么。

手指轻轻抚上光滑的玉石封面,正德缓缓翻开金丝拴系的玉牒,微笑道:“杨卿,你来看。”

“臣遵旨!”杨凌拱手上前,闪目望去,那玉牒上一行行的,全是金灿灿的大字:“……朕继承于少年,千钧于稚肩,诚惶诚恐,励精图治。巡九边、开海禁、革弊政、兴工商,镇佞妄,文治之行,洋洋洒洒,岂止万言。臣秉国之初,上承天意、下察民情,有忠贤之臣辅佐,一灭东海之倭、二降南疆洋夷、三顺西蜀之蛮、四除中原白衣、五平藩逆之乱,六靖塞北草原,以六战之功、开疆之荣,耀于太庙朝堂,告于天地鬼神!

朕事天以礼,立身以义,事亲以孝,育民以仁。唯愿四守之内,莫不为郡县;四夷八蛮,咸来贡职,与天无极,人民蕃息,天禄永得。国之柱臣杨凌,为国绸缪、鞠躬尽瘁,代天子巡狩于天下,数振国威于蛮夷。文成武德,功在社稷,朕与杨卿,愿肝胆相照,休戚与共,于此虔诚告天!……”

“皇上!”看到这里,杨凌心头一热。

正德忽而一笑,说道:“朕这玉牒,是朕祷告于天地的功绩,也是向天地申明你我君臣情谊的一个见证,然后,就要封存于登封坛内。永远留在这泰山之巅,朕要与你共同署名其上。”

杨凌心潮澎湃,与正德相识以来种种,倏忽闪现眼前,眼见正德皇帝合上玉册提起笔来,杨凌忽道:“皇上且慢,臣……愿为皇上执笔!”

笔在特制的金粉中蘸了蘸,一行金色大字如行云流水闪现:“大明正德皇帝陛下”,写到这里,他忽地想起自己从井径驿除掉弥勒教主李福达回京时见到小皇帝在酒楼中那率性而为的真性情,不禁微微一笑,一蘸金粉提笔再续:“到此一游!”

正德皇帝见了先是一愕,随即就明白过来,那时的内外交困、那时的愤懑悲伤一一涌上了心头,他长长地吁了口气,吐掉了曾经的辛酸,忽地接过笔来,刷刷刷龙飞凤舞再书一行大字:“大明西伯利亚王杨凌,到此一游!”

正德写罢抛笔大笑,渐渐地,杨凌也笑了起来,笑声在泰山之巅,随着罡风呼啸!

(全文完)

首节上一节837/837返回目录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