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零:媳妇有点辣 第84节

  和康伟到羊城进货,夏晓兰把全部家当都带上,也不过才一万出头的货。开业第一天就有6000多的营业额,按照成本来说就是卖掉了三分之一的衣服。夏晓兰倒是想拿更多的货,无奈装修超支,她就只有那么一点紧巴巴的进货钱。

  一开始她出了3000元,舅舅刘勇出了2000元,两人就是6:4的入股比例。要是夏晓兰再把从白珍珠那里连本带利分的3000元投进生意,为了维护原本的出资比例,刘勇家就得再投入2000元,要不就要被稀释分红。

  都是一家人,夏晓兰不可能这样搞,她还不清楚吗,舅舅手里就当时和朋友拆伙退回来的5000元,这段时间搬进城里处处都要花钱,再拿2000元出来加大投资,真是家里老底都要掏空。

  要知道两人最开始本金不过5000元,11月合伙,这才不到三个月,算上在门店装修的投资,连本带利翻涨到了两万多。从摆地摊被市容的人到处撵,到有了固定的门店,这门生意总算开始稳定发展。

  三个女人都睡得特别沉。

  第二天一早,夏晓兰去火车站送康伟和邵光荣。

  “你们俩这次都帮了大忙,我不知道该如何感谢你们,好歹来商都一趟,带点土特产回去吃吧。康伟,我还要麻烦你帮我顺道带点东西给周诚。”

  夏晓兰提给两人三个大袋子,周诚的袋子上写着名字,轻易不会弄混淆。

  康伟一边说嫂子太客气,一边也挺高兴。

  他倒是不介意帮什么忙,因为他和周诚的关系更亲近,邵光荣也和周诚好,毕竟是差了那么点意思。不愧是未来大嫂,办事就是明白大方。

  “诚哥这媳妇儿,是这个!”

  邵光荣竖起大拇指。

  他大嘴巴把周诚处对象的事说到了圈子里,不少人都等着看周诚笑话,说找了个外地妹如何如何。但邵光荣和夏晓兰接触几天,不得不服周诚的眼光。除开漂亮,夏晓兰身上还有好多其他优点,能干大方,待人接物没啥毛病,再上个大学,除了是农村家庭出身的……圈子里谁媳妇儿或女朋友拎出来比得上夏晓兰呀?

  就他处过的那些女朋友,长得漂亮的个个都作,刚好上就想着要嫁进他家,可除了漂亮再没有其他优点,邵光荣一个都不想娶。

  还是周诚的眼光厉害,邵光荣顺手打开袋子,发现塞着一些豫南的特产,还有一个单独放的,理出来却是一件大衣。

  海军蓝的颜色,柔软的面料,正是那款陈锡良连发价都要70元的羊毛大衣。

  “哟,这大衣够好看的!”

  邵光荣和康伟买的是卧铺票,车厢里挺暖和,邵光荣马上就把大衣给换上了。康伟自然也有一件,也是海军蓝,领口和袖子包括纽扣的细节不同,版型是相同的。

  这衣服就适合个儿高的人穿,康伟要比周诚矮,邵光荣和他差不多高,两人都是175c以上。

  康伟美得想冒鼻涕泡儿,他现在又不缺钱,一件衣服买不起吗?

  夏晓兰送的衣服,和买的衣服感觉不一样!

  年纪比他和邵光荣小,到真的挺有未来大嫂的风范嘛。

  ……

  “蓝凤凰”一炮而火。

  这年头娱乐项目少,有个新鲜事大家都喜欢看热闹。

  好像不去店里逛一逛,在单位说起八卦都低人一等。衣服挺好看的,店里的装修实在气派,把西一街那些卖便宜服装的个体户搞得心痒痒。那些老顾客真奇怪,有便宜的衣服不买,非得要去“蓝凤凰”挨宰。

  这些服装店老板肯定不服,假装顾客来谈虚实,还没进门就嫉妒的要死。

  别说啥装修效果和店里的客流量,就说这口岸,是西一街那些低矮的门店能比的吗?

  二七路已经是商都的繁华地带,商都百货大楼就在二七路47号,“蓝凤凰”则是二七路45号间不是隔着一个46号,而是隔着半个广场,空荡荡的就“蓝凤凰”那栋小楼耸立在那里。凡是到二七广场的人,一眼就能望到的位置!

  他们是拿不到这样地方的,没夏晓兰敢想敢干,也刘勇能厚着脸皮讨好副厂长老父母的做派,没点关系,这样的门店拿下来能开得长久么?

  夏晓兰却不惧这一点,剪彩那天袁洪刚不说,侯秘书也罢,就说杨局亲自来出席开业剪彩,附近派出所都要对夏晓兰的店上心。不是来找事儿,是平日里要多照看照看。城南派出所的人咋想?夏晓兰把丁爱珍和联防队的人都干翻了,这就是一尊惹不起的女菩萨!

  羊城那边的货28号才发到,电汇的钱不知道陈锡良收到没有,能及时把货发回来也说明他和夏晓兰的信任度能值个几千块。当然,也有可能是潘三哥的面子值几千块,动不动就要把柯一雄弄死的猛人,小小的陈老板惹不起。明明才电汇了6000的货款,陈老板只怕发来了一万的衣服。

  陈锡良的这批货算是及时雨,“蓝凤凰”连续热卖几天,店里的衣服都快被疯狂的商都女人们买空。

  有的人不仅是买一件,夏晓兰搭配好的,她们直接就买一套。

  羊城的货再不运来,她们无货可卖,年前就要提前关门了。幸好陈锡良以最快的速度把货弄上火车,紧赶慢赶在28号接到货,一番手忙脚乱,总算卖到了1月29号当晚。

  夏晓兰带着一家人盘点完货款,仔细把门锁上,又拿出提前写好的红纸贴在门上:本店1月30号2月5号期间歇业,2月6号正月初五恢复营业。

  “钱是赚不完的,春节还是要休息一下。”

第150章 新出炉的万元户(357票加更)

  不关门也没办法,她们实在没啥货好卖了。

  比较厚的防寒服和鸭绒服是夏晓兰重点推荐的对象,一件存货都不会留到过年后,大衣没剩多少,店里的牛仔裤和毛衣倒不用担心,春装依旧可以接着卖。呢大衣过年后也能卖出去,不担心压货,不关门干嘛,真要守到大年三十才能关门么。

  钱又赚不完,不休息几天,全家人都要倒下。

  这几天李凤梅忙的连带孩子的时间都没有,幸好还有刘勇趁着。涛涛早就放了寒假,大人们都没空理他,之前还托胡永才老婆照看过几天。

  累是累,想到赚的钱,精神上又十分满足。

  第一天营业额6448元,第二天稍微降了点只有5000出头,后两天稳定在3000左右,今天是年前最后一天开门,店里剩下的衣服,加起来也就一千多点。之前陈锡良的货没有补发到的时候,店里好多款都卖断了,从前夏晓兰摆地摊时都有人敢交钱预订,这么大家店也不会说跑就跑,很是有些人先交了钱,等补货到了,再来拿货。

  前后加起来两万多的衣服,只差200块,总营业额就达到了五万。

  以十元一张的最大纸币面值来说,5万块放到一起,和后世的50万效果是一样的。1000元为一叠,那就是50叠,刘芬守着一堆钱晚上担心的睡不着觉……这还是拿去银行换成十元面值的,之前还有好多零票,钱的体积更有震撼力。

  现在把钱都放在一起,除了夏晓兰,大家都有点傻眼。

  明明是分红,搞得像做贼,盯着那钱半天不敢说话。

  “这……这咋分啊!”

  钱就摆在桌上,李凤梅觉得像做梦。

  万元户就算有钱了,不小心就搞出了几个万元户?

  还是夏晓兰见过大钱,也早有打算,把29800元给拨到一边:“这就是店里的流动资金。装修的钱,舅舅您也垫了一部分吧,要不是盘账,我也不知道。有两千元对不上数,我给您4000块。”

  她没等刘勇拒绝,就解释道:“有2000块是您垫付的装修本钱,还有2000元则是您的辛苦费。您先别拒绝,我觉得装修这一行大有前途……商都这边可能没多少会装修自家的房子,但想开店的个体户,是不是要装一装店面?康伟的活儿您也能接下来,自己组建一个装修队。”

  组建一支建筑队更好,装修赚钱,现在的家装观点还没深入人心,再说大家住的房子都是国家分配的,房子所有权属于国家,装那么好干嘛。

  真正赚钱的是房地产开发,却也同样受限于政策,私人搞不到土地,也没有商品房的先例,刘勇暂时还干不了房地产包工头。

  刘勇是个在家闲不住的人,生命不止折腾不熄,要是让他在家带孩子,靠李凤梅开服装店赚钱,刘勇估计会很难受。既然要折腾,为啥不往康庄大道上折腾啊。

  现在的活儿少一点没关系,就当练手,有活儿就接,空闲时就干别的。先把队伍磨合好,在别人还没意识到这一行业的商机前,走在了他们的前面,积累了经验再往房地产跳过去!

  国内第一的商品房小区其实已经在鹏城特区建成,不过谁也不敢提“房地产”,当地政府是打着“补偿贸易”的旗号,和香港的老板合作建房,房子修好后也是卖给港人。2000港币㎡的房价,鹏城的当地人不可能承受,一套房子5060㎡就要10万港币以上,当地人怎么买得起?

  但这房价香港人买得起啊,要比香港便宜一半以上!

  政府把地卖给香港老板搞商品房,财政收入的钱又拿去修干部宿舍,就是所谓的“补偿贸易”。

  夏晓兰当然不可能把鹏城的一切发展都记得清清楚楚,消息是白珍珠说的,对方不懂啥“补偿贸易”,却知道香港人可以在鹏城买房子。一套房10万港币,把现在的白珍珠和夏晓兰按斤论两卖掉都凑不齐,夏晓兰让她继续留意有没有能卖给当地人的“福利房”,价格便宜很多,特区那边国企的胆子很大,这种事肯定有,就看白珍珠能不能把握住时机。

  有这批福利房,就有了装修行业存活的市场。

  夏晓兰把这些事都和刘勇掰扯一番,虽然不敢提前说以后会有“房改”,已经让刘勇的心思都活泛了。在商都找找机会练练手,然后去鹏城淘金。除了走私,就没有其他能赚钱的吗?

  “我觉得可以试试。”

  夏晓兰很高兴,“你别担心,我看看能托人买点国外的杂志回来,国内没这方面的知识,在国外这行已经很成熟了。”

  刘勇被她说服了,当然没拿多出来的2000元辛苦费。

  “我拿啥辛苦费啊,咋装修都是你想的,等我下一单生意,再说赚钱!”

  “你下一单不是要给康伟装房子?他让人把我和晓兰从派出所捞出来,你还能管人家要辛苦费?”

  李凤梅说的有道理,刘勇摸摸鼻子,老婆越来越有母老虎的风范,他也是毫无办法。

  两万多的货款不动,剩下的两万就能分红。夏晓兰占60的股,分12000元,李凤梅占了40的股份分8000元。相较于两家投资的本钱,连本带利的都有,更别说还有一家现金流稳定的店面。

  “日子咋就忽然过成了这样?”

  送走舅舅一家子,夏晓兰听见她妈嘀咕。

  “您是不敢信呢?摸摸桌上的钱,都是真的!”

  刘芬的确不敢信啊,从前在夏家的时候根本就没见过钱,钱也特别难挣。后来跟着夏晓兰进城倒卖鸡蛋,发现一天能赚10元钱,已经觉得多的不行。再到夏晓兰收购黄鳝送到商都,一次能赚二三十,加上顺道载油渣回乡下卖,收入又涨了些。

  等到夏晓兰把黄鳝生意收手,跑去羊城倒腾服装,卖油渣就由刘芬在干,她舍得吃苦,每天能跑几趟,商都附近的乡镇集市和四里八乡的村子,就没有她没到过的地方。一个月也赚不到上千啊,这么多钱,已经是刘芬做梦都不敢想的。

  哪知夏晓兰才倒腾服装三个多月吧,赚到的钱已经要以“万”来论!

  “万元户”是前几年才兴起来的说法,有些人偷偷的经营小买卖,已经攒下了万元以上的存款。刘芬肯定不敢想能成为万元户,哪知道离开夏家几个月,她和女儿已经算万元户了。

  她照着夏晓兰的话摸摸桌上的钱,夏晓兰笑嘻嘻:

  “都给您拿去存着,您就是我们家管钱的。”

第151章 衣锦还乡(387票加更)

  存钱,必须要存钱。

  不仅是一万二的分红,那两万多的店面流通资金也要存起来。她们既不可能把钱扔于奶奶家,又不能背回乡下,不存起来能咋办?

  夏晓兰从白珍珠那里分的三千留在手里,其他钱都存到银行去她们才能放心回乡下过年。

  去存钱的时候也挺搞笑,银行的人看了看夏晓兰和刘芬,问这是什么性质的存款。

  “私人不能存钱了?”

  夏晓兰理直气壮的,银行的人说私人咋能有这么多钱,问她们要单位的账户。

  夏晓兰只差说神经病,怎么赚的钱她难道还要拿着高音喇叭喊的人尽皆知?

  钱到底还是存了,就是银行的柜员看夏晓兰的眼神充满惋惜,口水都废了一箩筐,竟然有人不存定期,要存活期?

  “定期一年的利息是828!”

  “同志,我们就存活期。”

  活期存款的利息是432,夏晓兰两人拿了整整4万来存,就是存一年定期,一年光利息都有3312元,相当于这柜员三年多的工资。她也是出于好心,才提醒夏晓兰要不要存定期。

  可对夏晓兰来说,四万块钱放在手里一年,指不定能翻几倍。放在银行里吃利息才是浪费,有些人在**十年代赚到钱,认为可以靠吃利息过下半辈子的,哪一个不是毁的想掐死曾经的自己?

  90年代初,100万存银行,每个月利息都有几千块,下半辈子就能舒舒服服过。

  结果呢,天真了吧,银行降息了啊!不降息那每个月几千块也没用,物价涨得那么快,存钱的人要是能活到2017年,100万的本钱也就够买两块稍微好点的墓地!

  把店里的货款和个人的钱分两张存折,出了银行门她就把银行存单都交给刘芬。

  “妈,您才是这家当家做主的。”

  刘芬把存折牢牢捏着,反正她也是个女儿奴,钱让她管,也是夏晓兰要花钱才舍得。

  夏晓兰庆幸的是刘芬虽然见识不多,却特别支持她的一切决定。从夏晓兰展现出本事,母女俩的生活越来越好,她才是家里一言鼎的当家人,刘芬就是头老黄牛,夏晓兰说干啥就干啥。

  也算是母女俩在齐心协力奔小康呢。

  两人在买了些年货,等着和刘勇一家三口一起回七井村。

  领走之前,刘芬给于奶奶包了点饺子,蒸了笼包子,还留了一些年货,让于奶奶过年是吃。

  “大娘,我们初四就回来了。”

  要过年了,于奶奶很给面子嗯了一声,居然没有阴阳怪气。

  面子都是相互给的,夏晓兰见她态度好,也加了一句,“您要是有啥事要办的,就找胡永才大哥帮忙,我和他拜托过的。”

首节上一节84/143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