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和鹏城距离近,她和龚洋的感情终于能落地生根。
307寝室,苏静是继夏晓兰之后第二个结婚的,因为她下手快准狠,这消息不仅让307寝室的人惊讶,也给了远在商都的卓娜沉重打击。
卓娜一直惦记着龚洋……
她在家里放赖:“夏晓兰是怎么回事儿,她干嘛给龚师兄介绍对象,华清毕业的还怕找不到对象咋的?”
卓卫萍狠狠敲她,“这和晓兰有啥关系,你喜欢人家自己却不说,现在抱怨谁也没用!”
卓娜用被子捂着脸。
“我就是喜欢龚师兄,才会给龚师兄介绍兼职,我要不喜欢他,干啥多管闲事呀。”
卓卫萍不为所动。
暗恋都是屁话,有好感就要说出来,不说出来怎么能知道对方是咋想的?
小妹从小就娇生惯养没吃过苦,龚洋要不是去了南方,就算这两人走到了一起都要靠家里补贴才能过下去吧,两个学美术的年轻人必然会穷困。
卓娜的暗恋,就像小孩子过家家,真正的喜欢是现实条件无法阻挡的,跨越千山万水都要去到那人身边,卓娜不够有勇气——她甚至都没有勇气面对职场,本科毕业后又选择读研,还想在象牙塔里缩两年!
第2339章 婚恋市场的香饽饽(3更)
卓娜“失恋”了。
其实压根儿没有开始过的恋情,她要坚持说自己失恋,卓卫萍也拿妹妹没办法。
反正卓娜只在家里闹闹,也不会影响到别人的正常生活,卓卫萍就任由她闹呗。
当然,卓娜作的太厉害时,卓卫萍还是忍不住打击她。
“人家龚洋有今天全靠自己一手一脚奋斗打拼出来的,他不要国家分配的工作执意去鹏城上班时,你咋不和人家一同吃苦?”
“你的喜欢就是默默关注龚洋,等着龚洋事业成功了来向你表白?我一直知道你想法幼稚,可我没想到你这么小公主,你脸红不脸红呀!”
“卓娜我告诉你——”
卓娜终于掀开被子,“你到底是谁的姐啊,就不能站在我这边?”
卓卫萍很认真告诉她,“我帮理不帮亲,你要一直不肯面对真实的生活,错过龚洋只是你的第一个遗憾,你将来的遗憾还多着呢!我告诉你,这事儿你谁也不能怨,既不关晓兰的事,更和晓兰的室友无关,龚洋以后就是你同系的师兄,以后碰到人家两口子,你乖乖打招呼叫师兄、师嫂,懂不懂?”
不懂,不懂!
卓娜的眼神里全是控诉,她不是控诉夏晓兰和苏静,是控诉她姐。
这是亲姐吗?
自己肯定是卓家捡来的。
卓卫萍不和她说话了。
没法说呀。
这幼稚鬼就是她妹妹,是卓家人一起宠出来的。
不过卓娜早晚会成熟起来,卓卫萍希望那一天快点到来……她很愿意保护妹妹,但她不确定自己能一辈子保护妹妹,还得卓娜自己独立有本事最好。
……
苏静和龚洋结婚并没有让307全体成员聚在一起。
307寝室的人暂时是凑不齐了,去年本科毕业,吕燕和陈依一如愿出国留学,不想去设计院的周丽敏还是去了设计院,老大杨永红被分配到了路桥建设单位,苏静则到了羊城的粤省建工。
苏静结婚,除了夏晓兰,只有周丽敏和杨永红能来恭喜她。
杨永红大老远给苏静背来了两床新棉被,拍着松软厚实的棉被,杨永红一脸自豪:
“我工作那一片啥也没有,就是不缺好棉花,棉花我也没花钱,是单位发的福利!晓兰结婚那会儿没赶上趟,晓兰你也别多心,我都记着呢,明年就给你做新被子,后年再给丽敏做,就是老幺她们麻烦点,不晓得寄过去她们能收到不。”
杨永红就是这样的人,她大老远背来的两床被子把苏静感动坏了。
鸳鸯戏水的红被面呢,苏静一点不觉得土,她只感受到老大的关怀。
苏静是京城人,家里条件比杨永红老家好多了。
刚结婚的老公龚洋,如今也是不缺钱的主,在1990年是妥妥的高收入人群。
但杨永红大老远背来的棉被不能用金钱来衡量价值,难怪苏静会感动。
说到杨永红现在的工作单位也有意思。
杨永红专业知识扎实,去了路桥建设单位那是如鱼得水,单位经常是全国各地施工,杨永红专业过硬,学历很拿得出手,又肯吃苦,她实习时就在同一家单位,毕业分配时被这家路桥建设单位提前打招呼要过去,算是路桥建设单位一直看好的人才。
人家也很舍得挽留人才,杨永红实习那一年就给算上工龄,到如今正好两年,单位都在给杨永红操作评职称的事了——
夏晓兰为杨永红高兴,“老大,我记得上学那会儿你说自己的梦想是一个月拿两百块工资,你现在梦想实现了吗?”
一个月拿两百这标准是早就达到了的,杨永红带着弟弟来鹏城打工就超过了这收入。
但正式的大单位还是不同,专业对口,有职称,有各种福利,杨永红掰着手指头一算:“你别说,算上奖金,一个月还真不止200元……咦,那我现在就把自己梦想实现了,以后咋办?”
她一脸认真,说的夏晓兰三人大笑。
所有人都替杨永红高兴。
老家的家庭条件变好,弟弟杨杰不用辍学,杨永红自己有了很好的工作单位。
像杨永红这样的人都过不上好日子的话,这世界也太差劲了!
不愿意去设计院的周丽敏也妥协了,或者这不叫妥协,是周丽敏对自己的认识更清晰,实力不够强就该老老实实沉淀。
唯一叫周丽敏烦恼的是,她这个刚分配到设计院的新人,是别人眼大好的相亲资源。
“一到周末我就害怕,被单位大姐们私下叫住我也害怕,介绍完儿子还有侄子,侄子介绍完了还有远方亲戚——”
周丽敏说的绘声绘色,杨永红翻个白眼,“可不就是勒,我们单位领导想要我给他当儿媳妇,他那儿子学系的,和我见面,我说绘图和测量,他说诗歌和远方,简直是鸡同鸭讲!”
这两人集体吐槽,逗得夏晓兰和苏静两个已婚人士哈哈大笑。
夏晓兰追问然后呢,杨永红脸上写着“这还用问吗”几个大字:
“哪有啥然后啊,我说自己要先拼事业,不到30岁不考虑婚姻大事,学系男同志大概也觉得我很无趣,回去告诉他爸咱俩不合适。”
就是领导还不放弃,非逼着自己学系的儿子和她相处,杨永红不委屈,她替对方委屈。
她说着说着自己都忍不住笑了,“人家个子高高瘦瘦,穿着白衬衣特别讲究,以前有个长得好看却考不上大学的对象被家里给拆散了,委屈巴巴跑来追求我,我虽然不喜欢这人,倒觉得他可怜。”
她好像没资格可怜单位领导家的儿子。
但不知道为啥,就是会产生这种情绪。
夏晓兰脸上挂着笑:
“优秀的女同志不会缺追求者,你俩在单位肯定是婚恋市场的香饽饽,特别是老大,为啥你单位领导不同意儿子那个长的好看的前女友,要逼着儿子来追求你,因为老大你有本事,你们单位领导欣赏你……而你可怜领导儿子,是看他一个成年人还没能力对父母说不!”
夏晓兰猜那学系的男同志还要靠着家里混饭吃。
经济都不独立,偏去念了看不用的学系,果然没有自主选择婚姻对象的权力。
——这种男同志要介绍给杨永红,夏晓兰还替杨永红委屈呢!
第2340章 雪崩(4更)
杨永红觉得夏晓兰说的甚有道理,然后她就嘿嘿笑了。
有本事的人,这个说法她喜欢。
至于学系的男同志,她着实不喜欢哈,一个大男人整天悲春伤秋的对着她吐苦水,对前女友难以忘情,却又不敢反抗家里,杨永红一点也不感动对方的“深情”,反而浑身不自在。
晓兰都说她有本事,杨永红信心满满:
“那我回单位得和领导说清楚,我和他儿子真不合适,30岁之前我不考虑感情的事,我就把这话先撂下了。”
事业都没有,谈啥感情呀!
杨永红是复读三次才考上华清大学的,大一时夏晓兰才19岁,杨永红已经22岁。
土木系和建筑系一样是五年制本科,大学毕业杨永红就27岁了,今年又涨了一岁。
杨永红没担心过自己大龄难嫁,她就觉得自己复读就浪费了两三年,同一届毕业生她年龄偏大,这两年要赶紧抓紧时间打好事业基础,找对象啥的太麻烦了耽误时间,放到30岁以后再说呗。
当然,杨永红的单位领导想要她当儿媳妇,不仅是她有本事,还和她性格有关。
杨永红家里以前特别穷时,杨永红和人交往也不自卑,热情大方爱帮助人,这样的性格到哪里都不会混的太差,自然也很讨人喜欢!
夏晓兰一点都不为杨永红担心,30岁考虑感情问题又咋,就是到40岁,依然会有人追求‘杨工’的好伐?
哦,等到40岁的时候,可能不是杨工,而是杨总工了。
苏静和龚洋结婚后,转眼就是1990年年底。
夏晓兰和周诚备孕半年了还没动静,夏晓兰暂时还不急。
有另一件事比较急。
1990年末,琼岛椰城的地价一飞冲天,均价已经逼近90万/亩,夏晓兰坐不住了,决定开始出手启航名下的地皮。
从1987年到1990年,启航在琼岛一共开发了三个项目,搭乘琼岛地产热的顺风车,三个项目没怎么费心都成了爆款。
启航地产从三个项目里获利接近5000万,第一个商品房项目‘海天颐园’不算特别赚,后面两个项目没少赚钱。
把最后一个项目清盘,夏晓兰就开始出手地皮。
启航刚开始卖地时市场还没反应过来,因为夏晓兰把启航名下的地皮大部分卖给了‘琤荣集团’,她和杜兆辉的交情深厚好多人都知道,椰城的房地产市场上也看不懂夏晓兰这是什么操作。
其实夏晓兰就是从杜兆辉手里转一道手,因为有太多人盯着她的动静。
杜兆辉先把地皮从夏晓兰手里买过来,忍了一个月没有动静,直到1991年2月,他才开始往外卖地。这时候椰城的住宅用地地段好的已经超过了百万一亩,整个市场一片疯狂,房地产公司总数上万,杜兆辉从启航手里买来的地皮一放出去还赚了一笔呢。
他放出去多少地,市场就吃进去多少,根本不愁卖。
夏晓兰卖地时唐元越没动静,他以为是夏晓兰和杜兆辉私下商量好了,两人把地皮归属权倒腾一下让地价涨的更快。
炒地皮炒地皮,没有流通价格又如何炒得上去?
可等杜兆辉一卖地,哪怕很低调先开始卖小地皮,唐元越就心生不妙。
这不是联手抬高地价,而是夏晓兰先撤离,杜兆辉后撤退!
唐元越暗骂杜兆辉不讲义气,也没考虑太久,马上也开始卖地。
杜兆辉抛售的地皮市场还能吃下,唐元越抛出的就有点勉强,短时间内大宗抛售,有点影响到椰城的地价,地价一度回落到90万/亩的均价,又很快重新攀登上百万。
整个市场是没有理智的,也似乎没有警觉。
财富就摆在眼前,又有多少人能保持理智呢?
孟冠超当初以26万/亩的价格卖掉手里的地皮已经变成了人尽皆知的笑话。
眼看着地价冲击百万,孟冠超肯定有后悔过,但老孟同志说到做到,忍住了贪念再也没踏上琼岛一步,平时也尽量不去关注琼岛的新闻,谁在他面前提琼岛的地价上涨,孟冠超都转身走人。
不听不看不关注,才能控制住重新入场的冲动。
像孟冠超这样的人并不多。
夏晓兰先撤退,杜兆辉后撤退,这俩人都没少赚钱,唐元越撤退到一半,手里的地皮还没抛完,诸遂洲则刚刚察觉不妙,1991年3月,国家猝不及防的出台了“十条”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