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宁自然看到了王相的表情变化。
想要他的孙女当皇后,还不想出力,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好事。
他站起身,对王相拱了拱手,说道:“本官今日只是来看看王相的,王相身体无碍就好了,本官告辞……”
看着唐宁果断干脆的离开,王相站起身,摇头道:“这只小狐狸……”
京中如今已是一摊浑水,局势一日一变,他本想再观望观望,现在看来,他不得不表态了。
一名中年男子从外面走进来,看到王相的表情有异,疑惑道:“爹,唐相和您说什么了?”
王相没有回答,开口道:“去将张大学士请来,就说老夫和他有要事商谈……”
……
唐宁从王相家中出来,脸上浮现出一丝笑意。
这些老狐狸,为官多年,在朝堂上摸爬滚打,深谙为官之道,除非利益相关,在局势明朗之前,让他们站队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王相不同,端王还是润王上位,对王家来说,可是天差地别。
唐宁相信,王相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离开了王家,他又去各家走动了走动,接下来便是看赵蔓能不能联系上魏间,让他和陈皇见一面了。
右相唐宁回京的消息,很快便在京中传开了。
谁都知道,当朝右相和已经没落的唐家,有着深仇大恨,和端王自然也站在不同的阵营。
这几年来,唐家已经彻底败在了他的手里,但端王却绝处逢生,逆势而起,显而易见,端王和右相,必定会有一场大的碰撞。
右相唐宁是一个奇迹,他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爬到了这个无上的位置,打败了所有看似不可能打败的对手,以至于百姓和官员一致认为,在京师,和他作对的人,没有人有好下场。
然而这一次,所有人都不认为,他能胜过端王。
今时不同往日,以前的唐宁,之所以战无不胜,是因为他背后站的是陛下,而端王是陛下选定的继承人,一个是臣子,一个是他的儿子,陈国的下一任皇帝,陛下会站在哪一边,根本不用多想。
遥想半年之前,怀王大权独揽,润王也逐渐出现在台前,众人都以为陛下的皇位会落在这两位皇子哪一位的身上,却没想到,短短半年时间,便峰回路转,当初最不被看好的端王,反而成功的笑到了最后。
却是不知怀王和润王身后的方家,这段时间,会是怎样的心情。
方府之内。
方鸿和方哲兄弟下着棋,方鸿落下一颗棋子,说道:“唐大人回来了。”
方哲点了点头,说道:“回来的正是时候。”
方鸿叹了口气,说道:“想不到陛下的身体说垮就垮,若是再有五年……”
若是再有五年,润王彻底长大成人,方鸿确信陛下不会将希望全都寄托在端王身上,怎料造化弄人,陛下突入起来的一场重病,打乱了他们的所有计划。
方哲面色平静,说道:“没有五年,也无妨。”
方鸿的思想偏向于保守,陛下若是能将皇位传给润王,自然皆大欢喜,若是以臣子的身份,去逼迫陛下,与他这些年来的忠君信念会有所冲突。
但他也知道,应以方家为重,以大局为重,到那时候,也顾不了那么多了。
若是此刻有外人在场,听到方家兄弟的话,必定会大为惊骇,他们的语气虽然平淡,但说的,却是大逆不道的反话……
怀王府。
已经失去了权力的怀王手握鱼竿,悠闲的坐在湖边,一名下人走上前,小声道:“殿下,唐相回京了。”
“知道了。”似乎是怕惊扰了湖里的游鱼,怀王的声音压的很轻,若是不注意,根本听不清他说了什么。
那下人退下之后,怀王继续垂钓,不多时,怀王妃走过来,看着不停抖动的鱼竿,提醒道:“殿下,有鱼儿上钩了……”
怀王回过头,对她笑了笑,说道:“不急,让它再挣扎一会儿,等到它挣扎的没有力气了,再收竿也不迟……”
……
皇宫,后宫某殿。
唐惠妃在殿内踱着步子,脸上浮现出不耐烦之色。
在唐宁手上吃的亏太多,自从知道唐宁回京之后,她的心中便七上八下的,总是惴惴不安。
唐琦坐在殿内,抬头看了看她,说道:“如今大局已定,连陛下都认定了端王,一个唐宁,翻不起什么风浪,反而他越是张狂,陛下便越是容不下他……”
除特殊情况之外,皇帝后宫,是不允许外臣进入的。
唐琦如今不过是一介平民,却能随意进出后宫,由此便可看出,这偌大的后宫,已经彻底的落入了唐惠妃的掌控。
“我的心里还是有些不踏实。”唐惠妃停下脚步,说道:“铭儿一日不成太子,我便无法放心。”
唐琦站起身,问道:“那你的意思是……”
唐惠妃脸上浮现出一丝厉色,说道:“未免夜长梦多,还是早日去送陛下见先皇吧……”
陛下已经有了立太子之心,若是他的身体再度恶化,便不得不考虑下诏的事情了。
唐琦看了看唐惠妃,微微点头,说道:“好……”
皇宫另一处,魏间从某处宫殿走出来,看了看守在宫殿旁边的几名女官,悠悠的叹了口气,转身离去。
“魏总管……”
走过某处长廊时,他的耳边忽然传来了一道微弱的声音。
他转过头,看向某处柱子,见一道身影从柱子后面走出来,惊诧道:“公主……”
第八百七十四章 圈套
按照唐宁原先的计划,在他去黔地寻找苏媚的时候,苏如钟意以及唐夭夭她们前往楚国,等到他从黔地回来,她们也已经和李天澜汇合了。
这样一来,等到他接了苏媚,回到京师,再带上赵蔓,略施小计,就可以从陈国脱身,从此天地之大,尽可去之。
然而计划往往赶不上变化。
他倒是找到了苏媚,可小如她们也被拦了回来,京师的局势更是彻底翻转。
这件事情说不上来是好事还是坏事,说它是坏事吧,他们这些人原本的计划是等到三五年后,赵圆长大,陈皇再传位给他。如今陈皇病重,随时都可能驾崩,而陈皇驾崩之日,就是方家动手之时。
陈皇死的越早,端王凉的越快。
说它是好事,但他们的计划被端王彻底打乱,朝堂上一片乌烟瘴气,也同样不是唐宁想要的结果。
不过,不管以后会做出什么决定,他还是需要先和陈皇见过面再说。
此外,还有一个问题,唐宁不得不开始考虑。
他和小如可以离开,但岳父大人却是京兆尹,难道要他放弃好不容易得来的仕途,和他们浪迹天涯?
这显然是不现实的事情,这件事情,唐宁还没怎么想好和岳父岳母大人说。
“怎么了?”钟明礼看出了他的心事,问道:“在担心端王?”
唐宁点了点头,说道:“端王如今已被陛下认可,他若是上位,岳父的京兆尹就不好做了……”
“你不用顾及我。”钟明礼挥了挥手,说道:“这些年来,我做官也做的烦了,陛下若是决意传位给端王,我便辞官告老,好好陪陪玉贤,为官这些年,亏待她太多太多了……”
唐宁想了想,问道:“如果继位的是润王呢?”
“润王?”钟明礼想了想,还是摇头道:“就算不是端王,我也有了辞官之意,我想和你岳母到处看看,待在京师,实在是没什么意思……”
既然岳父大人早有打算,唐宁也不再说什么了,钟明礼看着他离开,也起身向府衙走去。
理想和现实总是有很大差距的,他也曾有过封侯拜相的梦想,这个梦想他没有实现,反倒在他的女婿身上实现了。
如今的他,已近不惑之年,对于这些东西,反倒看的淡了,也有些厌烦这官场的复杂,与其在朝堂上和人勾心斗角一辈子,倒不如趁早辞官,弥补这些年因为公事对妻子的亏欠。
虽有辞官之意,但眼下他还是京兆尹,京师百姓的父母官,对于衙门里的事情,他从未松懈过。
他刚刚来到府衙,便有一名少尹将一沓卷宗拿过来,说道:“大人,这是上个月京兆府境内,各县衙呈递上来的案情卷宗,请您过目用印。”
京兆府内涉及到的一些重案,地方县衙是没有资格下最后定论的,一般是由县衙做出裁定,府衙审核无误,盖上京兆尹的印章之后,才算结案。
钟明礼仔细的看着每一件卷宗,确认没有什么问题,才会在上面盖上大印。
“这件案子……”他拿起一份卷宗,说道:“卷宗怎么这么少?”
他手上拿着的,是一桩人命案件的卷宗,像这样的案件,审查会极为严格,地方官府的调查也会很细致,最终的卷宗,不太可能只有这么一点。
那少尹道:“此案的来龙去脉,因果原由都十分明显,没有什么疑点,因此地方官府很快就结案了,也没有积攒下多少卷宗。”
钟明礼仔细看了看之后,发现此案的确简单,案情一目了然,也就没有再多问,拿起印鉴盖了下去。
京兆少尹将盖过印鉴的抱起来,说道:“下官拿去刑部备案了……”
钟明礼点了点头,心中想着到底何时辞官的事情,并没有注意到,那少尹转过头时,脸上浮现出一丝诡异的笑容。
……
唐宁回京之后,并没有急着去尚书省处理政务,如今的他,心思已经不在尚书省,不在朝廷,甚至不在陈国。
他考虑的是,这里的事情结束之后,他们一家是去黔地还是草原,或者也可以再多加一个楚国的选择。
仔细想了想,他首先便将楚国的选项排除了。
虽然楚国也算是一个退路,但却依然是别人的地盘,李天澜只是公主,不是可汗,更不是圣女,楚国的事情,她一个人是做不了主的。
唐宁已经不想再过这种寄人篱下的生活了,和楚国相比,黔地或是草原显然更适合一些,而相比于草原,黔地尽在苏媚的掌控之中,要更加的安全。
但是不去草原赴约,唐宁担心完颜嫣会率领十万骑兵冲过来,好在三年之约还有两年,倒也不用急于一时。
唐宁今天带钟意和苏如去岳母那里吃饭,意外的发现岳父大人也在。
他是京兆尹,平日里公务繁忙,日理万机,别说午饭,很多时候就连晚饭都是在县衙里对付的,这个时间,怎么可能在家中。
不仅唐宁好奇,就连陈玉贤也奇怪,看了他一眼,疑惑道:“你今天怎么这么早回来了,衙门里没事?”
钟明礼面色有些暗淡,说道:“出了些事情,这几日,我暂时不用去衙门了。”
陈玉贤神色一紧,问道:“发生什么事情了?”
钟明礼摇头道:“有件案子,出了些问题……”
听钟明礼说完之后,唐宁便清楚了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岳父大人是京兆尹,京师各县衙,可以自行处理小的纠纷,但大案要案,则必须经过京兆府衙,需要京兆尹审核用印。
这次的问题出在京兆府下辖某县的一件案子上,这桩人证物证齐全,已经被地方县衙盖棺论定的案子,被京兆府衙审核过的人命案子,忽然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
被认定为凶手的犯人,变成了受害者,而死者的身份,则是一方恶霸,在欺辱受害者的时候,突发癔症,猝死当场。
死者的家祖在当地颇有势力,一番运作之后,地方县衙颠倒黑白,将原本的受害者认定为人犯,并且制造了人证和物证,很快便将之办成了铁案。
京兆府衙见此案没有什么疑点,也便盖上了印鉴,移交刑部处理。
若是寻常的案件,到这里也就结束了。
但那受害者的家人不服官府的作为,竟然一纸诉状,将包括当地县令和京兆尹在内的数名官员告上了大理寺。
此案涉及到京兆尹,大理寺将案件上报尚书省,尚书省很快做出决策,即刻将京兆尹钟明礼停职调查,至于那几位地方官员,也在第一时间被控制住了。
这件案子看似合理,却处处充满了疑点。
大理寺和京兆府衙不一样,大理寺只办陛下交代的案子,不接受民间的诉讼,那人是如何找上大理寺的暂且不谈,尚书省对于此案的处理,也不正常。
京兆府尹,乃是正四品官职,就算有所失职,主要责任也并不在他,尚书省怎么会做出停职调查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