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小郎君 第399节

  官道上远远的扬起一阵烟尘,一匹轻骑疾驰而来,行至城门口时,却没有任何减速的迹象,马上的骑士挥了挥马鞭,马速更快,他紧紧的贴着马背,一边提醒人群,一边大声喊道:“江南捷报!”

  他从茶摊旁经过,又扬起了一阵烟尘,有些尘土落入了茶碗之中,弄脏了茶水,却无一人喝骂。

  众人皆是怔怔的站在原地,望着他消失的方向,脸上逐渐露出兴奋和激动之色。

  那老者掏了掏耳朵,看着那文士,问道:“娃儿,他刚才喊什么?”

  “江南捷报,江南捷报……”那文士满脸激动,抓着那老者的肩膀,用力的摇动,颤声道:“老丈,我们胜了,我们胜了……”

第六百一十章 破局

  马上的骑士进了城门,也没有放慢速度,百姓见此,远远的就开始闪避。

  城内纵马是大罪,哪怕是京中的王公贵族也不敢触犯,能骑马在京师之内如此疾驰的,只有一个可能。

  那便是不知道什么地方又有重要的急报,八百里加急,入城无须下马,城内的一切的行人商贩,都要为之让路。

  城中百姓议论纷纷之时,皇宫之中,御书房的气氛也并不轻松。

  此时早朝刚下,朝中的数位重臣又被陈皇召集到这里继续议事,时西北将乱,朝廷刚刚增兵不久,西北的消息一日一传,几乎每一天都会有新的变化。

  吏部代侍郎唐宁从江南送来的消息,在半个月前就得到了验证。

  完颜部三王子所率领的肃慎部族,已经聚集在丰州之外,关外的西域诸国,也频繁的调动兵马,暂驻在沙州以西。

  因为陈国早有防备,早些日子就做了战时准备,使得完颜部以及西域诸国忌惮之下,并未有什么动作。

  但这只是暂时的,所有人都知道,草原和西域在等,等到江南乱了,他们里应外合之下,陈国立刻就会腹背受敌。

  御书房,陈皇看着户部尚书,说道:“战士们为国征战,朝廷也不能让他们心寒,户部拨给西北之地的军饷,再加一倍。”

  户部尚书抬起头,张了张嘴,说道:“陛下,国库近些日子来,略有充盈,但为了筹备西北的粮饷,已经用掉了不少,若是再加一倍,怕是有些捉襟见肘……”

  “这些银子从朕的内府里出。”陈皇看着他,面无表情地说道:“朕给你五百万两,你要让西北的战士用上最好的兵器盔甲,一日三餐,餐餐有肉,赏银翻倍,杀敌军功翻倍……”

  陈皇此言一出,不止户部尚书,在场的诸位朝中重臣,脸上皆是露出难以置信之色。

  陛下的节俭是众人有目共睹的,甚至已经到了抠门的地步。

  一个连国库拨银超过一千两都要过问的帝王,居然会从内府中拿出来五百万两银子,化为国用?

  国库一年的税银也才不过一千万两,且不说内府这五百万两是怎么来的,就算内府真的有这么多钱,陛下又怎么舍得拿出来?

  如果真有五百万两砸进西北前线,不说可以横扫蛮夷,至少朝廷便不用太过担心前方的战事了。

  打仗打的就是银子,将士们有最锋利的兵器,最坚固的盔甲,后勤无忧,还有源源不断的银子砸进去,就凭草原和西域那些穷鬼,拿什么和他们打?

  便是将士们不出城迎战,只拖就拖死他们了。

  户部尚书回过神来之后,拱手道:“臣代前线的将士们,谢过陛下……”

  陈皇又做了一些安排,直至太阳升到殿顶,众人才从御书房退出来。

  户部尚书钱硕看着兵部尚书陆鼎,说道:“饷银从内府出来,便会留在户部,专门用于西北之事,陆大人回衙之后,早些出个章程,户部也好尽快拨银……”

  陆鼎点了点头,随后又诧异道:“陛下此次一出手就是五百万两,内府哪有这么多的银子?”

  钱硕摇了摇头,说道:“陛下的内府,如今怕是比国库还要充裕,看来唐大人这次从江南运回来了不少好东西啊……”

  陆鼎挑了挑眉,问道:“这些银子,不应该都充缴国库吗?”

  钱硕看了他一眼,说道:“这件事,陆大人可以试着和陛下谈谈……”

  陆鼎瞥了瞥他,说道:“这似乎是你们户部的事情,与我们兵部无关,更可况,陛下虽然爱财,但却不守财,银子在国库还是在内府,区别不大……”

  两人闲聊了几句,出了宫门,前方忽有一骑狂奔而来,那骑士行到宫门口,利落的翻身下马,从他们身旁跑过,直奔宫内而去。

  看着那人的衣着,几人脚步顿住,陆鼎诧异道:“哪里来的八百里加急?”

  众人惊疑了一瞬,纷纷转过身,折返回去。

  ……

  御书房外,赵圆站在门口,看着那小宦官,问道:“为什么不让我见父皇?”

  那小宦官为难道:“润王殿下,陛下正在处理政务,不好打扰,还请润王殿下体谅……”

  宫里谁都知道陛下这段日子心情不好,不喜被人打扰,若是放润王进去,惹怒了陛下,他们这些奴才,可就麻烦大了。

  润王道:“我不打扰父皇,我就请教父皇一个问题而已。”

  那宦官苦着脸道:“润王殿下……”

  魏间推门走出来,说道:“陛下让润王殿下进去。”

  那小宦官松了口气,退后一步,躬身道:“是。”

  润王走进御书房,陈皇看着他,问道:“圆儿不出去找那几个小姑娘玩,到父皇这里来干什么?”

  赵圆道:“刚才大学士讲的课,圆儿有几个地方没有听懂,想来请教请教父皇。”

  陈皇诧异的看着他,向来喜欢和那些小姑娘钻在一起的小家伙忽然变得好学起来,有些出乎他的意料。

  陈皇走过来,问道:“哪里不懂?”

  赵圆翻开书本,说道:“这里,还有这里……”

  陈皇为他一一解答了之后,看着思索中的赵圆,问道:“圆儿怎么忽然变得好学了?”

  “因为圆儿要变成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赵圆抬起头,说道:“这样就可以为父皇分忧了。”

  陈皇诧异道:“为父皇分忧?”

  赵圆道:“我听大学士说,有很多坏人都在打我们陈国的主意,父皇要治国,还要防着那些坏人,每天起得那么早,睡的那么晚,如果圆儿能像先生一样为父皇分忧就好了。”

  想到唐宁,陈皇就想起江南之事,虽然唐宁从未让他失望过,但结果未出,他的心里还是有些担心。

  再次看向赵圆时,他的脸上又露出欣慰之色,说道:“你的先生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圆儿要好好向先生请教。”

  赵圆连连点头,说道:“圆儿最佩服的人,就是先生和父皇了!”

  他说这句话的时候,满脸的期待,连眼睛里都在闪着光,陈皇看得一怔,笑问道:“佩服我们什么?”

  母妃说过,不能告诉别人他刻苦读书是为了当皇帝娶王家妹妹,白家妹妹,张家姐姐,也不能说他最羡慕的是父皇的后宫有那么多妃子,先生的家里有那么多漂亮的师母……

  赵圆抬起头,认真地说道:“佩服父皇能将国家治理的这么好,佩服先生的才气和学识……”

  陈皇脸上露出笑容,正要开口,忽有一名小宦官急匆匆的跑进来,大声道:“陛下,江南捷报!”

  “捷报?”陈皇怔了怔之后,面色一喜,说道:“快,快宣!”

  片刻后,陈皇看着跪在殿上的一人,说道:“念!”

  那人抬起头,抱拳道:“回陛下,江南有贼子犯上作乱,今已平息。乱党之首,梁国黔王世子被唐大人诛于尚方宝剑之下,其一干党羽也被就地正法,另捉拿完颜部余孽十数人,不日将押解回京……”

  陈国如今局势严峻,江南是破局的关键。

  江南之乱平息,陈国将无后顾之忧,草原和西域,亦是不敢再轻举妄动,西北危局也可解。

  陈皇站起身,忍不住大笑道:“好,好啊!”

第六百一十一章 封赏

  急报的内容虽然很简短,但每一字都重若万斤。

  陈国正值危急存亡之秋,西域和草原同时发难,江南再乱,国内乱局便一发不可收拾。

  今江南平定,不仅不会在背后添乱,还会成为陈国的坚实后盾,即便是草原和西域同时生变,陈国也不会疲于应付。

  这一封江南捷报,便如同定心丸一般,使得陈皇这些日子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

  陆鼎等人刚刚走到御书房门口,便听到殿内传来的一阵阵大笑,众人心中皆惊,自西北和江南出事之后,他们就没有见过陛下有如此开心的时候。

  殿内,陈皇笑完之后,才有一名小宦官走进来,小心翼翼道:“陛下,钱尚书、陆尚书等几位大人在殿外求见。”

  “来的正好。”陈皇脸上笑容更盛,说道:“让他们进来。”

  “参见陛下。”诸人走进御书房,见礼之后,户部尚书钱硕抬头看着陈皇,试探问道:“臣斗胆,敢问陛下,可是前方有什么喜事?”

  陈皇哈哈笑了两声,说道:“唐爱卿的捷报刚刚抵京,江南已定!”

  几位朝中重臣自然知道这件事的意义,闻言怔了怔之后,脸上便同时露出喜色。

  “恭喜陛下!”

  “贺喜陛下!”

  “臣为陛下贺,为我陈国贺!”

  ……

  这是近日以来,京师听到的第一个好消息,也是非常重大的好消息,江南一定,则民心定,陈国的江山定……

  陈皇看着那风尘仆仆的传信之人,说道:“你传信一路辛苦,赏玉带一条,白银千两,官升一级……”

  那使者一路奔行,精神本来已经十分萎靡,闻言立刻振奋起来,跪谢道:“谢陛下恩典!”

  “江南平定,普天同庆,命翰林院拟旨,布告天下!”

  “自今日起,京师取消宵禁三日,京中各衙,亦休沐三日!”

  “命内府准备,明日朕要在宫中大宴群臣,京中七品以上官员,可携带家眷参与……”

  ……

  陈皇心情愉悦之下,接连下了数道圣旨,几位重臣脸上也是喜气洋洋。

  江南一定,他们也终于可以松口气了。

  这几道圣旨,亦是希望百姓能与国同喜,唯一有些惊讶的是,明日的国宴,七品官员便可以携带家眷参与,如此一来,内府的开销,便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也不知道陛下的内府这次从江南捞到了多少好处,刚刚拨银五百万两,如今又要耗银大开宴会,全然不似陛下以往的风格……

  几人退出大殿之后,陈皇才想到一事,一脸肉疼道:“江南一定,西域和草原也不敢再动兵,朕的五百万两啊,岂不是白拨了……”

  魏间试探地问道:“陛下,翰林的圣旨还没有拟好,要不要派人收回来?”

  “混账!”陈皇瞪了他一眼,说道:“朕是皇帝,君无戏言,说出去的话,怎么能够收回来?”

  魏间低头道:“老奴糊涂……”

  “可那是五百万两啊……”陈皇在殿内踱着步子,喃喃道:“他说在润州也缴了些银子,不知道有没有五百万两……”

  魏间再次想到一事,提醒道:“陛下,唐大人这次为朝廷立下如此大功,似乎不太好赏了……”

  连送信的使者都赏了,整个京师更是与国同庆,陈皇自然不会忘记功劳最大的人。

  可他现在加冠之龄,已经是左骁骑卫中郎将,吏部代侍郎,升无可升,陈国没有二十岁当将军的先例,更没有二十岁的吏部侍郎。

  但作为皇帝,有过该罚,有功当赏,也是必须践行的准则,怎么赏唐宁,对他来说,的确是一个必须思考的问题。

  他揉了揉眉心,有些头疼,喃喃道:“真是便宜了钟家啊……”

  若是他还未婚配,给他一个驸马都尉的位置便可,可惜他家中妻妾便有三人,皇室公主,自然不可能给人当四房。

  想到这里,他才意识到,他还有一件事情需要头疼。

首节上一节399/62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