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皇沉着脸,看向凌一鸿,问道:“你可知欺君之罪,是要掉脑袋的?”
凌一鸿一躬到底,说道:“陛下息怒,微臣所言,句句属实,方大人以及灵州州试的考官,都可证明。”
陈皇目光望向他,许久,才挥了挥手,说道:“罢了,便让他先为淑妃诊断吧。”
他说罢便走到一边,目光望向殿外,并没有看唐宁一眼。
凌一鸿上前一步,恭敬道:“师叔请。”
唐宁不觉得他懂得那一点皮毛医术要超过在场的所有太医,他并没有走到榻前,而是先看向凌一鸿,说道:“将你们的诊断结果和药方拿给我看看。”
凌一鸿立刻从袖中取出几张纸,递给他,说道:“都在这里了。”
唐宁翻了翻,这些太医对于淑妃的诊治结果都是一样的,大概类似于某种难以启齿的妇人之疾,这不是什么大病,问题在于,淑妃服药已有数天,病情却一点儿都不见好转,反而有所加重,这是极不正常的。
唐宁又拿起药方看了看,药方是同一个药方,区别只是药量上的差异。
他看着凌一鸿,问道:“这药方出自哪里?”
凌一鸿看了看他,说道:“《名医别录》。”
唐宁叹了口气,看到这药方的时候,他就清楚问题出在哪里了。
老院长经常告诫他一句话,尽信书,不如无书。
老祖宗留下来无数璀璨的瑰宝,值得后人去珍惜,但并不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就全是对的。
医书更是如此。
数百上千年前的先人,对人体和疾病的认识还很不全面,无论是在病理还是用药上都存在极大的误区,甚至在后世看来有些不可思议,这一点,即便是那些闻名后世的名医也无法幸免。
不管是《千金方》还是《名医别录》,或是任何一本医学著作,里面都有大量的错误和疏漏,这无可避免,不断纠错,不断前进,也是事物发展的必经之路。
在实践过程中,某些错误的理论或方法会被逐渐的摒弃和改正,但依然有一些漏网之鱼。
他手里便抓着一条漏网之鱼。
凌一鸿等人开出的这张药方是错的。
但这不能怪他们,因为他们的参考只有医书,如果连医书都是错的,他们当然不可能开出正确的药方。
是药三分毒,对症的药尚且有毒性,更何况不对症的?
只是此方虽然错误,但毒性并不大,而且一定程度上,是真的能缓解病症的。
若不是长期服用,并不会对人体产生影响,或许是淑妃体质特殊,或许是她服用此方日久,才会造成如今的局面。
凌一鸿见唐宁看这药方有好一会儿了,忍不住问道:“师叔,难道是这药方有问题?”
唐宁点了点头,说道:“这药方是错的。”
凌一鸿有些难以置信:“错,错的?”
同样不信的还有在场的太医,一名老者走上前,看着唐宁,皱眉道:“此方是《名医别录》上记载的古方,流传至今,已有千年之久,怎么可能是错的?”
凌一鸿介绍道:“师叔,这位是太医令陈大人。”
唐宁看了看他,问道:“书也是人写的,人都能错,书为何不能错,千年前的古方,在流传的过程中,被改正摒弃的还少吗?”
淑妃的病只是普通的小病,就算是不用任何方子,任之由之,也不会出现现在的结果。
这不是在治病,这是在下毒。
淑妃现在需要的不是治病方,而是解毒方。
唐宁清楚的记得,在老院长收藏的一本后世医书上,是将此方当做是一个错误的典型讲解的,不仅给出了替换的药方,还列出了解毒之法。
唐宁看向凌一鸿,问道:“有纸笔吗?”
“有!”凌一鸿点了点头,说道:“师叔请随我来。”
唐宁随他走到一处桌旁,提笔写了两个药方,交给他,说道:“此方是解毒之方,淑妃娘娘服用两日后,隔上一日,再用第二个方子。”
第一百四十六章 转危为安
唐宁叮嘱凌一鸿的时候,那位太医令走上前,试探问道:“唐大夫,这两个方子,可否容我一观?”
凌一鸿目光望向唐宁,唐宁点了点头,这没有什么好藏私的。
凌一鸿将药方递给他,后方的诸多太医和京师名医全都围了过来。
“这……怎么是解毒方?”
“《名医别录》上的药方真是错的?”
“可这么多年来,为何无人提出?”
“陈大人,怎么办,您拿个主意吧……”
……
诸人将这两张药方互相传阅,议论纷纷,心中也是难以取舍。
若是不听凌太医这位小师叔的,淑妃娘娘出了事情,他们难辞其咎,甚至整个太医院都要面临灭顶之灾。
可若是听这位年轻神医的,治不好淑妃娘娘,太医院难逃追责,若是治好了,一个不过加冠之龄的年轻人治好了他们太医院所有太医加起来都治不好的病,岂不是更加说明太医院无能?
他们此时已经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陈皇缓步走过来,问道:“如何?”
陈太医令想了想,说道:“回陛下,此方乃是解毒之方,药性温和,就算是没有效用,也不会过多的损害娘娘的凤体……”
陈皇皱眉看着他,问道:“意思是也不一定有用了?”
陈太医令低着头,为难道:“陛下,这……”
“无妨。”病榻之上,方淑妃强撑着坐起来,微笑道:“就让他试试吧。”
陈皇急忙走过去,亲手扶着她坐起来。
他目光看向唐宁,问道:“有几成把握?”
唐宁想了想,说道:“七成。”
七成自然是保守估计,那两个药方,都是后世经过无数病例验证过的,情况不可能更坏,若是方淑妃继续服用那错误的三无药方,怕是就要有性命之危了。
“七成……”陈皇思索了片刻,看向唐宁,目中浮现出一丝疑惑,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草民唐宁。”
“唐宁?”陈皇站起身来,不确信道:“灵州州试解元唐宁,诗疯子唐宁?”
灵州解元就灵州解元,非要再加一句诗疯子……唐宁心中抱怨一句,点头道:“正是草民。”
陈皇这才想起来,他当初那一篇防疫控疫的策论,已经被下发到各地州府,当做疫情爆发时的应对准则,如此说来,他是真懂医术。
陈皇稍稍放下心,目光重新望向他,说道:“既是灵州学子,便不用自称草民,称‘学生’即可。”
“学生遵旨。”
唐宁还以为皇帝都是一副冷冰冰的威严脸,这位陈皇,身上虽然隐隐也有一丝霸气,但看起来还是挺温和的。
陈皇点了点头,说道:“魏间,让人带唐神医去偏殿休息。”
唐宁跟着两名宦官离开大殿,去往一处偏殿。
刚刚踏出殿门,那宦官看到走进来的两道人影,立刻躬身道:“见过惠妃娘娘,见过端王殿下。”
唐宁脚步一顿,目光望向前方的宫装妇人以及她身旁的华服青年,也只是一眼,他便移开视线。
宫装妇人和华服青年并没有理会这小宦官,径直走进大殿。
“唐神医先在这里休息片刻。”那宦官领他来到一处偏殿,说了一句,就又退了出去。
虽然那宦官说的是“休息片刻”,但唐宁知道,肯定不止片刻。
最起码要等到淑妃服药之后没有什么危险,或是病情好转,这个片刻才算完。
这段时间是无聊且乏味的,好在他最不怕的就是无聊。
他靠在椅子上,闭上眼睛,准备回放一部电影来打发时间。
片头刚刚结束,唐宁就察觉到有什么东西在向他靠近,立刻睁开眼睛。
他看到那个胖乎乎的少年从宫殿外面一步一步的挪进来。
他看到唐宁睁开眼睛,脚步一顿,随后便慢慢的走过来,抬头看着他问道:“你能治好我的母妃吗?”
少年的眼眶有些红肿,显然是哭过,而且时间不短。
这个时候的他,再也没有了之前傲然和盛气凌人的样子。
唐宁看着他,说道:“放心吧,你的母妃明天就没事了。”
少年脸上浮现出喜色,吸了吸鼻子,问道:“真的?”
唐宁点了点头,说道:“真的。”
在陈皇面前,他没有将话说的太满,但在这天然呆的少年面前,则是不用顾忌什么。
少年将背着的手从身后拿出来,手里是一个小小的包裹,他将包裹放在桌上,说道:“这些给你吃,如果你能治好我的母妃,我以后就把我的好吃的分给你。”
唐宁几乎可以肯定,方家一定是有着某种隐藏的吃货基因。
方小胖和这位少年,很好的继承了方家这条祖传的基因。
刚才在牢里的时候,苏媚已经把他喂饱了,唐宁没有吃他的东西,说道:“我不饿,你吃吧。”
少年坐在唐宁对面,打开包裹,自顾自的吃了起来。
他嘴里嚼着蜜饯,看着唐宁问道:“你和方新月很熟吗?”
唐宁随口问道:“你见过她?”
少年点了点头,说道:“小时候见过,她总是抢我东西吃,我不喜欢她……”
唐宁发现他已经不能将现在的方新月和那个会抢人东西吃的方小胖联系起来了,倒是看着这位天然呆的润王殿下,感到莫名的亲切。
或许是因为胖子总能带给人一种谜一样的好感……
某殿。
宫装女子看着陈皇,安慰道:“陛下不用担心,妹妹吉人天相,一定不会有事的。”
陈皇看了看已经服过药安睡的淑妃,走出殿门,说道:“你这几天也没怎么休息,快回宫去歇息吧。”
宫装妇人笑了笑,说道:“臣妾没事,陛下的身体关乎万民,关乎江山社稷,要更加爱惜才是。”
看着宫装妇人离开,魏公公上前一步,说道:“陛下,淑妃娘娘已经睡了,您也回宫歇息歇息吧。”
陈皇点了点头,说道:“若是淑妃这边有什么情况,立刻通知朕。”
魏间笑了笑,说道:“陛下放心,老奴亲自在这里看着。”
……
唐宁虽然知道这“片刻”不会短,也没想到居然一直等到了下午。
吃饱喝足的少年已经趴在他对面的桌子上睡着了,刚刚看完一部紧张刺激动作大片的他虽然不怎么困,但肚子却有些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