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总归是活着的人继续活着,而离开的人,只能为他们默默祈祷了。
记者采访负责医疗工作的医生。
记者问:“这里的伤病情况怎么样?”
医生回答说:“病人主要以轻伤和感冒为主,重患者已经送往当地的医院进行抢救了。”
记者问:“在救治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麻烦?”
“还行,都是我们分内之事,不算麻烦,在这里,我想特别感谢商界救援联合会,他们送来的医疗物资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医生说。
记者就事问道:“你对商界救援联合会是怎样的看法?”
医生没用言语回答,微笑着竖起了大拇指。
……
宏伟集团。
苏伟每天都在关注灾区情况。
杨慧每次进入办公室,他都会追问更加仔细的及时信息。
杨慧说:“董事长,你太紧张了,要注意休息!”
杨慧是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了苏伟对这件事情的重视程度,在生意上,杨慧都没见到过苏伟这么紧张。
苏伟说:“杨经理,我这半个月来睡眠一直不好,每天脑子里都会浮现出灾区同胞们无助的表情来,我每时每刻都在想自己哪里没有做的好?或者在什么地方能够做的更好?”
杨慧心突然软了一下,她好像想母亲一样去安慰眼前这个孩子,对的,他只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但是他心里的承受能力和浓郁的情怀却超过了这个年纪的所有人。
“董事长,要不要我给你请个医生?”杨慧提议道。
她其实想不通为什么苏伟这么上心?
超过了寻常人能够理解的范围。
在杨慧看来,苏伟已经做的已经够好了,至少放眼全国,他以民营企业家的身份做了一个政府干部应该做的事情。
苏伟摇了摇头,“不用,你下去吧,有任何消息来向我汇报!”
杨慧为苏伟倒上了一杯茶,然后轻轻走出去,关上了门。
苏伟躺在椅子上,望着天花板,脑子里依然是前世他在电视上和报纸上看的场景,因为经历过,所以历历在目。
直到晚上,他看了中央电视台记者去现场对灾区群众的采访才略微送了口气。
患难见真情。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这个国家在灾害面前表现出了坚不可摧的凝聚力。
一个坚强的民族在任何困难面前都不会被打垮,除非人类灭绝了。
苏伟喝了一杯茶,在办公室趴下睡着了!
今晚,睡得很香!
0501 中国企业家杂志
《中国企业家杂志》由经济日报报业集团主办,1985年创刊,存续了短暂的一段时间之后夭折。
1996年,《中国企业家杂志》二次创业,提出了“国力的较量在于企业,企业的较量在于企业家”的口号,确立“国内首家,国际一流”的办刊目标。
试想成为最具公众影响力的国际商业大刊。
两年来发展还算平稳,在商界逐渐有了些名气,杂志社从“商界救援联合会”成立开始就一直关注这个社会性团体。
这在商界无疑是一件极具影响力的事情,从“商界救援联合会”第一次会议参加的人数和它募集庞大资金就能看的出来。
苏伟作为会长,必定是《中国企业家杂志》的采访重点。
两年前,重新创刊的时候,杂志社试图找过机会想采访苏伟,最后未能实现,一是因为苏伟还在浙大上学,又要兼顾公司的事情,经常神农见首不见尾,约不到时间。二是因为当时的《中国企业家杂志》在业内的名气并不大,而宏伟集团的杨经理手里掌握着宏伟集团庞大的媒体资源,想要或许认可,首先得经过杨慧的同意,这是苏伟给的权利,当时《中国企业家杂志》和很多不知名的报社杂志社一样被直接拦截在了门外。
当下,抗洪救灾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中国企业家杂志》借着这个时间点搭上了中央电视台记者的直通车,约到了采访苏伟的时间。
周三上午。
宏伟集团董事长办公室。
《中国企业家杂志》的三名记者朋友准备好问题,调试好机器设备等待采访苏伟。
苏伟在十点过到达的办公室。
“苏老板,你好!”记者起身礼貌的伸出手。
苏伟握手道:“你好,坐,坐下说吧!辛苦你们跑了一趟!”
“不辛苦,不辛苦,能够采访到你已经很不容易了!”记者说。
苏伟有些不好意思,解释道:“公司平常事情太忙,这方面又是杨经理在把关,实在对不住!”
“没有的事情,苏老板!”记者笑着说。
“给记者朋友泡几杯茶上来!”苏伟道。
“感谢苏老板!”
“客气了!”苏伟笑道,“要不我们就开始吧?你看这个地方行不行?不行我让他们再安排一个地方?”
“非常合适,苏老板!”记者说。
记者开始采访。
记者问:“苏老板,请问你对‘企业家’的概念是怎么理解的?”
苏伟道:“企业家应该有长远的目标和规划,作为公司财产的法定代理人带领公司去实现这个目标,另外企业家的品质很重要,直接决定了公司的前途以及社会影响力!”
记者问:“苏老板,你能具体谈谈企业家品质吗?”
苏伟说:“企业家品质可以理解为企业家精神,在我看来,企业家必须具备三种精神,
首先,企业家应该以事业为重,应该有为事业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
其次,应具备开放的心态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第三,应具备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一个现代化的企业应当具有社会责任感。”
记者发现关键点,问答:“你组织的‘商界救援联合会’算不算企业家精神的体现了?”
苏伟点头,“当然,在国家人民处于为难之时,作为一名中国的企业家,站出来承担和分担的忧患意识,我认为是每个企业家的责任!”
记者问:“据我们向红十字会了解,这次捐助的资金数额庞大,其中80%都来自于商界救援联合会,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苏伟道:“我很高兴,这正说明了中国国内的民营企业家具备了企业家的基本素质,钱是这个世界上最好赚的东西,你只需动动脑子它自然而然就来了,但是很多人钻进了钱眼里,这是一种非常不好的社会现象,
这次商界救援联合会不仅体现了中国企业家们的社会责任感,也给那些只顾着向钱看的生意人好好上了一课!”
记者重点记录下了“向钱看”三个字,非常幽默风趣的一个词,但又揭露了许多生意人的本性。
记者问:“苏老板,我们知道宏伟集团全力支援抗洪救灾,会不会对宏伟集团造成不利的影响?”
苏伟摇摇头,笑着说:“不会,我说过我们只是做了应该做而且力所能及的事情!”
记者知道苏伟“无条件和无底线”的命令,毫无疑问会对宏伟集团造成经济亏损,然而苏伟回答语气陈恳而且话中关于利润这方面的事情只字未提,让在场的三个记者萌生出一种敬佩之心。
记者说:“苏老板,回到个人问题上来,你对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认识?”
这个问题让苏伟有些为难,如果按照平时他自信的风格来回答,怕是这期杂志刊印出来会得罪不少同行。
苏伟笑了笑,很简单的回答说:“正在向企业家奋斗的年轻人!”
记者觉得苏伟太谦虚了,要是像他这样的人都称不上企业家,国内恐怕很难再找出来了吧!
“苏老板,据我们了解,宏伟集团的生意已经跨出了国门,我想问的是,宏伟集团是否有全球布局的构想以及你对宏伟集团的定位是什么?”记者问。
苏伟道:“公司发展战略规划上,我不便告知,宏伟集团的定位很明确,一家国际性的中国公司!”
在他的语气中,重点突出了“国际性”和“中国公司”两个词汇。
记者最后问道:“苏老板,你害怕同行里会有企业家超过你或者有其他的公司超过宏伟集团吗?”
“不害怕,我想如果有实力超过我们的公司,我拦也拦不住,我甚至会感到高兴,说明国内的经济环境和经济发展形势很好,为大公司的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同时给予了同行竞争压力,只有竞争才有进步,我期待这一天的到来,
至于那些没有竞争实力的公司,他以前超不过今后也没有希望!”苏伟自信的说。
记者做好记录,起身再次和苏伟握了握手,“苏老板,感谢你今天接受我们的采访!”
“应该的,”苏伟微笑道,“杨经理送一下几位记者朋友!”
0502 影响力
关于苏伟专访这篇报道,《中国企业家杂志》可以说是费劲了心思,用心雕琢。
毫无疑问,苏伟的话题量很足,而且又是眼下借住了“商界救援联合会”的热点。
杂志主编审了三遍之后才点头让发行。
九月中旬,抗洪救灾工作基本取得了胜利,之后的重点将会放在灾民安置问题和灾后重建问题上来。
也正是在此时,最新一板《中国企业家》杂志发行了出来。
封面人物就是苏伟!
参加“商界救援联合会”的企业家们几乎全订了这期的杂志。
他们对苏伟的观点表示赞同,甚至产生了惭愧的心里,说实话,觉悟比不上苏伟。
王建林点头,“苏老板提这个创新精神在企业发展中是非常必要的,特别是在当下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阶段,我像他这么年轻的时候,还在部队打枪了,这个年轻人前途不可限量啊!”
……
董明珠去年刚刚打了一场完美的胜仗,她在安徽的空调销售业绩达到了4000多万人民币,现在已经成为了格力销售部总经理了。
她拿着这份杂志,脑子里冒出来的感想并不是宏伟集团的销售网络,销售渠道,同样是苏伟提到的“创新问题”。
社会责任感,这都是每个企业家应该具备的,但是“创新”是个让人琢磨不透的词汇。
从何处创新?
怎么去创新?
她即刻联想到了格力空调的问题。
前几年,格力在国内被很多家空调品牌压制,但是这些品牌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用国外的技术和核心拿到中国组装。
这一点,董明珠早就给总公司提过,这种生产方式不长久,迟早出问题。
要做一定要做自己的品牌。
把钱花在技术研发上,成果就是属于自己的东西,只有掌握了核心的技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这是她对“创新”的理解,在看了关于苏伟这篇杂志之后,她更加确定了自己的想法。
不管怎么样,要说服公司搞研发,现在的科研程度远远不够,一定要把心脏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在格力董事会上,她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并且通过国内空调的发展形势以及大量被淘汰的空调企业事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铁娘子在董事会上,丝毫不胆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