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院士从学霸开始 第278节

  “接下来我还会继续寻找方法推导。”

  马智明听着徐源的话频频点头。

  他当然知道徐源没那么快攻克霍奇猜想,否则也不会被数学界公认为最抽象的世界难题。

  主要他是想看看徐源的信心,会不会知难而退。

  好在这方面徐源目标非常坚定。

  “霍奇猜想是几道世界数学难题中最抽象的,历史有很多著名数学家尝试证明都没有成功,所以短时间内进展不大是正常的。”

  “不过我相信你肯定能取得成果。”

  “慢慢来。”

  “别给自己太大压力。”

  徐源把马智明的话悉数听进耳中,随即点点头沉声回应了句。

  “我明白。”

  随即徐源又和其他几人寒暄了两句,待时间快开始时一同前往评委席。

  本届高教社杯数学建模,本科两道题分别是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分析,以及交巡警服务平台的设置与调度。

  徐源前两天就已经抽时间看了题目,以及参加专家面试的小组建模论文。

  对于担任评委可以说毫无压力。

  上午随着专家面试正式开始,徐源也从一些重要角度对参加答辩的人进行提问。

  并还会特意补充上自己的指导。

  正常专家面试进行下来,完成的算是比较顺利。

  另外经过专家评委团的共同决议,最终确定出本届高教社杯奖名单。

  以及亚军创新奖。

  然后在下午三点左右,正式揭晓名单。

  而流程进行到这里,各参赛小组学生也轻松下来。

  纷纷拉着徐源要求签名合影。

  反观马智明等其他评委周围,可以说连一个学生的身影都难看到。

  不过他们心态倒是很好,几个人聚在一起,看着被围在中间的徐源显得很高兴。

  谁让徐源名气这么大,又还是同龄人。

  自然更受欢迎。

  徐源感受到大家的热情,倒也没有吝啬什么,可以说给每位学生都签了名。

  至于这和谐不常见的一幕,也被现场记者拍下来。

  就这样随着关于高教社杯获奖情况报道后,网友的关注点也落在了徐源身上。

  很快登上热搜不说,连带大家对高教社杯的关注度都增加了很多。

  因为徐源起到引流效果。

  甚至还有不少没有报名高教社杯的学生,对此在评论区表示遗憾。

  “今年徐教授居然担任了高教社杯专家评委,早知道我也报名参加了。”

  “还能要签名合影,太羡慕了。”

  “后悔啊!”

  “该不会都以为报名了,就有机会拿到小组专家面试名额吧?”

  “我倒是和同学报名参加了,可惜只拿到二等奖。”

  ……

  高教社杯只能算是一个小插曲,在宣布了高教社杯奖和创新奖名单后,也表着这届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正式落下帷幕。

  随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今年春节徐源依旧回了家,陪父母置办年货,除夕贴春联烧香祭祖。

  但不知道是不是长大了的缘故,面对过年不似小时候那么期待兴奋。

  更像是走个流程。

  至于年后他和陈雨然也没久待,回到燕京后又去和岳父岳母拜年。

  期间他自然又不可避免的,被陈建方喊到了书房。

  “今年空间技术研究院会首次发射月球车,之后会面向公众征集月球车的名字。”

  “这次发射是探月工程二期任务中的关键一步,对整个探月工程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陈建方坐在书房椅子上,沉声和徐源介绍起空间技术研究院进行的项目。

  毕竟徐源虽是空间技术研究院的研究员,但不是每天都待在研究院,有些项目的研发进度没法时刻知晓。

  月球车全称为月面巡视探测器,能够在月球表面进行行驶。

  完成他探测考察和收集以及分析等任务。

  最关键的是,想要完成探月工程的终极目标。

  载人登月。

  月球车是必不可少的关键。

  目前天宫空间站的搭建工作正如火如荼进行,主要由魔都航天技术研究院负责。

  空间技术研究院这边,则先后成功发射了嫦娥一号以及二号月球探测器,技术上面可以说已经比较成熟。

  这次将由嫦娥三号搭载着陆器,将月球车成功送上月球表面。

  徐源听到这次院里面向公众征集名字,顿时心中一动脱口回应了句。

  “我觉得玉兔这个名字挺适合。”

  “玉兔号嘛……”陈建方闻言暗自念叨了句。

  然后眼前一亮说:

  “这个名字不错,回头我让他们加进去,看看网友们喜欢哪个。”

  徐源闻言脸上浮现出些许笑意,接着想到什么再次主动询问了句。

  “有需要我帮忙的地方吗?”

  “这次忙自己的就好。”陈建方摆摆手道:“发射月球探测器我们有经验,虽然这次会往月球投射着陆器运送月球车,但相关方案已经通过模拟验证,有把握取得圆满成功。”

  月球探测器本就是他们负责的项目,有着先前两次发射成功的经验。

  确实不需要担心什么。

  另外随着空间站搭建工作的进行,国内拥有的航天技术发展迅速。

  或许距离实现载人登月还有些距离,但其他任务基本手拿把掐。

  徐源听完陈建方的话并没说什么,暂时不用参与空间技术研究院的项目,刚好能把时间优先使用在隐身无人机项目,和对数学领域霍奇猜想的证明上面。

  之后徐源和陈建方又说了点工作上的事,直到苏玫红和陈雨然在外面喊,两个人这才出去坐下来吃饭。

  转眼进入到五月份。

  在徐源的努力下,对霍奇猜想的证明终于达到了百分之二十。

  尽管距离最终的证明还有不远距离,却无疑让人看到了曙光。

  相信只要继续推导下去,用不了两年时间,或许就能完成霍奇猜想的证明。

  这天徐源正在自己办公室内,审核一篇数学学报的投稿论文。

  或许是对论文中的某些地方不太满意,眉头微微有些皱起。

  “思路还算清晰,逻辑也能称得上严谨,可惜运用的方法不是很巧妙。”

  “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约摸半个小时后,他自顾自低喃着,给了这篇论文评价。然后双手放在键盘上进行回复。

  希望论文作者能对论文修改,并未选择接受。

  从投稿作者的署名来看,对方来自牛津大学,是位海外在读博士生。

  严格意义上来说,这篇关于微分几何的论文并不算特别差劲。

  是拥有些含金量的。

  如果换做以前的数学学报,肯定会直接接受,并在最新期刊上发表。

  但眼下数学学报的标准,早已经和数学领域四大顶刊对齐。

  要求自然而然就高了很多。

  不过如果对方能对论文的运用方法修改,他还是很乐意让数学学报刊登这篇论文的。

  而就在他准备审核下一篇论文时,办公室的房门却突然被人敲响。

  闻声他只好暂时停下手上动作,缓缓抬起视线。

  “请进。”

  话音刚落。

  便见两道身影推门走了进来。

  走在前面的徐源并不陌生,对方正是燕京大学材料科学工程院的院长张靳。

  能那么快解决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问题,可以说少不了对方的帮忙。

  至于另外一个人,则就比较陌生。

  对方看上去大约四十岁左右的年纪,身上穿了件黑色薄夹克,加上戴着的一副窄边框近视镜,整个人流露出一股儒雅的气质。

  不过既然是张靳领过来的人,那肯定是有什么事。

  所以他并没有主动询问什么,而是立刻站起身脸上浮现出笑容,先热情的和张靳打了声招呼。

  “张院长好。”

  对此张靳倒也没有卖关子,和徐源握了下手便立刻介绍起来。

  “徐源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邹敬教授,是你们材料院的人。”

  “我们材料院的教授?”徐源闻言一怔。

  下意识又朝对方看去。

  他在箐华好歹待了几年时间,不说对学校里的各院教授都认识,但也不应该没有任何印象。

  偏偏对于张靳口中的这位邹敬教授,却感觉非常的陌生。

  尽管在脑海中搜索了几遍记忆,依旧没有找到箐华材料院有这么个人。

首节上一节278/46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