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院士从学霸开始 第122节

  因为输入机制是随机分布,不同于以往的输入是带标记的数据,这就意味此算法是无监督学习产物,这是迈入深度学习的最难最实用的一块领域。

  徐源相信此机器学习算法完成后,会让国内对机器学习的研究处于领先地位。

  但由于模型中涉及到损失函数,且需要用数学化的最优传输框架代替神经网络,所以在计算上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去完成。

  ……

  就这样。

  徐源正式加入计院的机器学习项目后,白天都会去计院研究所那边构造模型。

  晚上则回讨论室寻找新的证明方法。

  其生活状态倒也能称得上规律。

  转眼进入到七月,随着暑假到来学校放假,校园内的人员数量一下子少了很多。

  不过这并未对徐源造成什么影响,经过大半个月的努力总算完成模型。

  其表达式整体还是属于最优解。

  只是当郭志航和朱闽丰等人听到这个消息后,瞬间便瞪大了眼睛,完全没有想到徐源居然这么快就完成了算法模型。

  2005年7月19日,周二,计院网络技术研究所。

  “徐师弟你没有和我们开玩笑,算法公式和模型真的已经全部弄完了?”

  项目办公室内郭志航接过徐源递来的U盘,脸上依旧充斥着不可置信,忍不住再三开口追问。

  主要这和他们认知的情况完全不同,记得刚开始他们进行这项工作时可足足花费了几个月的时间,哪像徐源大半个月便全部搞定。

  旁边的朱闽丰担心这么赶出来的模型性能不行,略作迟疑还是补充了句。

  “要不徐师弟在优化优化,我们这边不着急。”

  后面站着的那两位研究生,这时候虽然没有开口说话却也猛点着头。

  将郭志航和朱闽丰两人的话悉数听进耳中,徐源对此也是哭笑不得,心想自己效率太快竟也成了问题。

  但这事却也不能怪他,毕竟进入深度学习状态后效率本来就会大幅度提高,加上晚上他研究丘诚桐猜想的证明方法没有头绪,便又会把计院的项目拿出来完成。

  所以暑假才刚开始,他便已经把自己任务完成了。

  倒不是说他太过自信,但对于自己完成的作品他还是比较放心的。

  根本不需要再优化什么。

  起码在现阶段机器学习的研究中,其算法性能绝对能称得上是领先水平。

  于是他只好再次确认道:“两位师兄放心,能不能达到要求等算法出来评估一下性能就行。”

  郭志航和朱闽丰两人听到徐源这么说,脸上神情略作迟疑后最终只得答应下来。

  毕竟是他们邀请的徐源帮忙,这时候拿到了结果还没验证确实无从质疑,反正就算最终评估出的性能依旧达不到要求,也只是浪费这些时间而已尚能接受。

  “那好吧。”

  朱闽丰说了这么一句,然后面向另外三人沉声吐出两个字。

  “开工。”

  话落便齐齐回到自己的电脑位上,开始根据徐源的模型完成算法程序。

  原本徐源还想帮忙编程,结果却被朱闽丰和郭志航义正言辞拒绝。

  显然是不相信他的计算机专业水平。

  对此徐源倒也没有生气,埋头继续研究关于解决代数几何稳定性的问题。

  这半个月帮忙计院的项目,他的思维发散之下隐隐有了点那么思路,可始终无法真正抓到重心,如此情况让人不免有些烦躁。

  好在徐源心境上没什么问题,只是边学习提升自己边研究数学分支方法,并没有强求对丘诚桐猜想证明。

  就这样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在郭志航和朱闽丰以及另外两名研究生的努力下,总算正式完成了徐源以最优传输框架代替神经网络的机器学习算法。

  到了这一步便仅剩下对算法性能的评估,以此确定算法的整体水平。

  为此算法性能评估当天,除了徐源在现场外郭志航他们还特意把姚启智喊了过来一同评估。

  尽管大家对徐源的惊人效率有所担心,可投入这么多心血和精力自然是抱着浓浓期待,希望评估出的性能可以达到预期。

  ……

  “徐源你之前有研究过机器学习这方面的内容吗?”

  这天上午在郭志航他们对算法评估时,姚启智却把注意力完全放在徐源身上,丝毫没有掩饰脸上的欣喜。

  他自然是看了徐源完成的公式模型,当时便被其中先进的理念所吸引,没想到能够使用数学化的最优传输框架来代替神经网络。

  因为区别于当下主流的机器学习算法,郭志航他们存在疑问实属正常。

  可他却觉得此算法所评估出的性能数值,恐怕会给大家带来一个巨大的惊喜。

  徐源面对询问倒是没想太多,摇摇头回答:“只涉猎过哈希函数算法。”

  ……

第125章 他是咱们学院的神

  姚启智对徐源的回答有些意外,在他看来徐源对机器学习算法能有这么超前的思维,之前应该有所研究才对,刚要继续追问却被突然传出的喊声打断。

  “算法性能评估出来了。”

  郭志航面色激动大声向众人喊,目光牢牢盯在屏幕上。

  算法的性能评估包括准确率精准率和召回率以及混淆矩阵曲线值等多个指标,此刻在郭志航朱闽丰他们的操作下,各项指标数据都已经呈现出来,可以直观判断此算法的性能。

  尤其还有先前的算法作对照。

  朱闽丰最先按耐不住说:“新算法的性能提高了数倍。”脸上满是惊讶和诧异。

  他知道徐源采取了和他们之前不同的模型方法,但因为完成的效率实在太快,下意识没抱有多大希望。

  可经过几十上百次验证评估后,所得到的数据却打了他的脸。

  新算法表现出的性能,完全不是他们之前的算法能碰瓷的,可以说两者都完全不在同一个水平上,连比较的资格都不具备。

  “这准确率真高啊,如果应用在图像处理上所能起到的作用不可估量。”郭志航接过朱闽丰的话茬补充了句,眼睛比平时任何时候瞪的都要大。

  另外两位研究生同样激动不已,脸上笑容没消失过。

  “咱们团队忙活这么长时间都没解决的问题,对徐神来说却那么轻松。”

  “徐神真厉害。”

  相互分享内心感受的同时,视线不由自主移动到徐源身上,眼神中满是敬佩和崇拜。

  他们的这个机器学习算法项目是要申请国家基金的,如今在徐源的帮忙下将算法性能提升这么多,说不定上报后会有可能成为国家重点扶持项目,而能作为这种项目的主要成员,会带来怎样的好处不言而喻。

  这时姚启智俯身也看到了屏幕中的评估结果,激动之下甚至都顾不上自己的形象。

  “好。”

  “太好了。”

  “好啊!”

  用手掌拍着桌面,连说了三个好才舍得挺直身体。

  然后一把抓住身旁徐源的臂膀说:“我的判断果然没错,你以最优传输框架代替神经网络构建算法模型,这种新思路使我们对机器学习的研究更进一步。”整情绪全程保持着高亢。

  足可见此算法所拥有的含金量。

  “原来徐师弟的构建数学模型这么厉害,亏我刚开始还担心不行呢。”郭志航闻言有些尴尬。

  对面的朱闽丰很快也接过话茬道:“是咱们的认知还达不到徐师弟的水平。”

  徐源感受着胳膊上传来的力量,面对两位师兄自嘲的话连忙摆手说:“我也是刚好对最优传输理论研究的多,才很快确定了思路。”

  算是照顾了郭志航朱闽丰他们的面子。

  不过姚启智目光中却只有徐源,下秒毫不客气的对两人进行批评。

  “徐源你不用替他们说话,他们两个博士在算法领域的水平还不如你一个数学生,通过这个项目便暴露出很多问题。”

  郭志航和朱闽丰老实听着姚启智的训斥,虽心里不怎么好受,偏偏还找不到反驳理由。

  至于另外两名研究生,这时候更是保持着沉默一句话不敢说。

  生怕等会自己也被波及到。

  而紧接着姚启智的下句话更是语出惊人。

  “你知道吗徐源,我现在都想把你从数学系挖过来了,如果你来计院继续研究计算机领域,我可以保证你的成就肯定能获得图灵奖。”

  “怎么样?”

  “要不要考虑一下?”

  对在场的郭志航他们四个人来说,大家都知道图灵奖代表着什么。

  作为计算机领域的国际最高奖项,可以是被誉为计算机界的诺贝尔奖,地位就如同数学界的菲尔兹奖。

  他们虽都已经读研究生博士,但面对图灵奖却是想都不敢想。

  可现在他们听到了什么。

  姚教授居然表示徐源肯定能获得图灵奖。

  没错。

  是肯定获奖。

  单凭这句话便能看出姚教授对徐源的看重和期待。

  本来以为徐源发表数学年刊论文获得数学王子的美誉天赋已经足够强,结果在计算机领域同样如此,当真是不给普通人留活路啊。

  徐源听到姚启智的话不免有些微怔,没想到自己只是来帮个小忙,眼看人都要被拐走了。

  稍微顿了下回过神才开口回答:“谢谢姚教授您对我的肯定,不过我目前重心还是在数学上,况且研究数学也不影响接触其他技术知识,以后计院这边需要帮忙随时可以找我。”最后还不忘特意补充了一句。

  “算了。”

  “真要是把你小子拐过来,整个数学系的那些老教授非找我拼命不成。”姚启智闻言笑呵呵揭过这个话题。

  他刚才也是激动脑海里才冒出那个念头,现在想想确实不大可能。

  另外正如徐源所讲,研究数学也并不影响在其他领域发展,这次的机器学习算法就是最好证明。毕竟若不是徐源对最优传输理论的研究,绝对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让算法性能提升这么多,甚至直接推动了机器学习算法的进步。

  今天的事情进展到这里,姚启智倒也没忘记正事。

  随即转过身又对郭志航朱闽丰两人说:“们尽快完成详细的论文递交上去,这次申请到国家基金支持的希望很大。”讲话时眼神中流露出来的满是精光。

  以他的经验判断,徐源这个机器学习算法的性能恐怕已处于领先水平。

  无论应用在图像处理还是语音识别等领域,都能发挥到非常大的作用,尤其伴随工业发展硬件性能提升……

  “放心吧姚教授。”

  “我们这些天加班把申请论文搞出来。”郭志航和朱闽丰斗志昂扬回答。

  紧接着姚启智又像是突然想到什么。

首节上一节122/46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