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公司,我成国产之光! 第391节

  一大早被电话吵醒的马嘶克有些不耐烦,他这段时间为了特斯拉建厂的事情四处奔波,好不容易有一点时间休息,却被铃声吵醒,让他非常愤怒。

  在看清楚来电备注,他强压怒火按下接听键道:“珀尔曼你只有30秒的时间,如果你的事情不能平息我现在的怒火,那你可以收拾东西滚出我的公司了。”

  “总裁你别生气…”

  “29秒。”

  “我打电话来…”

  “28秒。”

  马嘶克冷冷地倒计时。

  因为新能源汽车,也就是特斯拉工厂建设的事情,他是起早贪黑去疏通关系,想要在半年内,让特斯拉汽车正式上路。

  忙工作的同时,他也不忘记保障六小时的睡眠时间。

  根据《世界人与自然组织》的研究报告,长期睡眠不足的人不仅抵抗力会下降,患上心脑血管病的概率也会大幅增加。

  简单来说就是,睡眠不足的人容易死得快。

  越是有钱人,越在意生命,马嘶克亦是如此,所以他提醒过公司高层,要注意两国时差,不是重大事情,不要给他打电话,高层自己商议解决就行。

  珀尔曼听着冷漠的倒计时,他也不和马嘶克客套了,直入主题道:“商用5G网络要问世了,是龙兴科技和鲲鹏公司研制的卫星基站,它们还注册了和我们的星链连接技术相似的技术专利。”

  “???”

  “???”

  马嘶克猛然坐上来,提高数倍音量道:“你说什么?我们星链的连接被注册了?”

  “是…是的。”

  珀尔曼颤颤巍巍回应。

  刚说完,他又补充一句道:“就在半小时前,是龙国知识产权局发布的《卫星基站连接技术》,原理和我们星链高度相似。”

  马嘶克:“……”

  不知为何,他现在只觉得心脏仿佛被火焰炙烤,胃里翻江倒海,有抹咸意涌上喉咙。

  似乎是不想出丑,他把那抹咸意强压下去,沉声道:“还有别的事情吗?”

  “没…没有了。”

  珀尔曼语气带着抹颤抖。

  说实话,得知消息那刻,他其实也不敢相信,哪怕是昂撒军工复合体的情报部门,他也保持怀疑态度,因为《星链计划》他们可是沉淀了五年,明白技术的复杂性,以及连接技术的困难。

  地面和低轨道的距离,最少都是200千米,想要用手机与卫星建立连接,就需要用到新一代的通信连接技术。

  为了研发新一代通信连接技术,他们苦干五年,眼看马上就要成了,你龙兴科技居然抢先一步注册专利技术?

  本来珀尔曼是不相信的,因为龙兴科技公司一年前还濒临破产,怎么可能有通信技术沉淀,直到他利用国际信道亲自去查验……

  “我知道了!”

  马嘶克冷声回应。

  他挂断电话,匆忙打开手机的浏览器,输入“龙国知识产权局”进行搜索,随后点进第一个官网,公告栏赫然写着《卫星基站连接技术》的公示公告。

  当点进去,看见连接原理的概念图以及论证方法,马嘶克再次忍不住了。

  “噗”

  一口鲜血喷出。

  洁白的被子被染红,房间也飘浮着淡淡的血腥味。

  “陈星!龙兴科技!”马嘶克没有管嘴角的鲜血,而是死死盯着手机屏幕的专利申请主体。

  星链的核心技术被抢先注册,这让他投入的上百亿美金直接打了水漂。

  最关键的是,龙兴科技还把连接技术与第五代通信网络融合了,造出了卫星基站,这是他们以前根本没想过的。

  地面的基站你可以炸,太空的基站你怎么炸?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该死的龙兴科技。”马嘶克咬着牙,从牙缝憋出这句话。

  当初他让陈星亲眼目睹4G基站被炸,想的是展现昂撒军工复合体的底蕴实力,这也是他背后财团的意思,目的是为了无人机。

  可真没想到,那个男人不仅没有屈服,还钻了规则漏洞,把基站射到了太空领域,这基本就拿他没有任何办法了。

  除非说想成为全球公敌,不然还是别动卫星为妙。

  然而马嘶克不知道的是,这份专利文件并不是陈星申请的,他甚至都忽略了这个细节,毕竟时间实在太赶了。

  从立项到制造,再到昌西火箭发射中心,他都没停下来过,自然而然就遗忘了细节。

  之所以知识产权局会凌晨加班,原因也很简单,国家智囊团提前预判了潜在风险因素。

  无论是龙国也好,还是米国也罢,亦或者其他国家,基本都有互相安插的眼线。

  这次大规模调动“通信领域的全部专家”,谁敢保证里面没有别国已经策反的汉奸?

  为了以防万一,同时也为了把技术留在龙国,智囊团按照龙兴科技信息通讯天团提供的技术文件,紧急注册了技术专利。

  在马嘶克懊恼、后悔为什么不及时注册专利时,全世界都把目光放在了龙国。

  根据龙国航天局的公告,这次龙国要发射99颗通信卫星,建设新一代通信网络。

  发射99颗通信卫星,这简直闻所未闻。

  当然了,最重点的是“建设新一代通信网络”这句话,这究竟是4G还是5G网络,还需要继续关注。

  如果是5G网络的话,那就有点不得了了,卫星基站加5G网络,谁还追得上龙国步伐?

  不列颠、半岛、德国、霓虹岛国等西方阵营的国家航天局以及通信局都在关注,要是龙国真的没有吹牛逼,那或许需要去谈谈合作事项什么的了。

  毕竟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国与国之间的博弈都是利益当先。

  而在全世界重点关注时,龙国各地的卫星研究基地,都已经陆续接到大批“通信领域专家外援”,两波人马汇合那刻,没有休息的时间,径直开展卫星基站建设工作。

第312章 这就是基建狂魔

  !

  “各位领导,各位前辈,以及晚辈们好,我是公派到ITU国际电信联盟的信息通信工程师,我叫沈森,现在在龙兴科技公司的信息通讯实验室工作。”

  龙兴基地。

  办公大厦的会议室。

  面对正在直播的镜头,沈森显得有些拘谨,放在桌子底下的双手来回揉搓。

  说实话,他还是第一次直播,直播服务的对象不是普通民众,而是一群德高望重的院士,以及高校教授或博士。

  因为是会议软件直播,沈森甚至还看见了几位熟悉面孔,是曾经教过他的老师。

  对于建设卫星基站,国家智囊团也有相应的规划。

  先是分成工作小组,例如10位通信领域工程师,搭配10位卫星领域工程师组成1组,每组选出两位组长,由组长听课记录技术要点,其他工程师主要负责干活。

  说白了,就是科研团队模式。

  “沈专家客气了,因为上边催得紧,就尽快进入正题吧,该如何去制造卫星基站。”

  有院士催促一句。

  可能是要涉及全新领域,他们都有些着急。

  能成为院士的,要么有极佳的天赋,要么有十倍于人的努力,没有一个是简单的。

  “行,那我直入主题了。”

  沈森调整了下状态,又挪了挪椅子位置,随后讲解道:“卫星基站分为三部分,也就是三个卫星,它们的主要功能大致分为接收信号,处理信号以及传输信号。”

  “1号低轨道卫星,它负责捕抓地面信号,我们需要在朝地面加装信号捕抓设备,确保可以顺利接收到地面信号。”

  “信号捕抓设备的选择,目前我们使用的信号捕抓设备是由鲲鹏公司提供的ZC-7,同时在卫星的另外一端要增加高频天线,同样是由鲲鹏公司提供的HX-3型号天线,要保证信号可以被2号卫星,也就是中轨道卫星顺利接收。”

  “等等沈专家。”

  这时有人打断了沈森讲课。

  他叫陈晋华,是帝都龙科院的信息通信院士,也是复淡大学的特聘教授。

  只见他推了推黑框眼镜,发出灵魂拷问道:“听你的意思是,我们想要制造出卫星基站,需要先准备好鲲鹏公司生产的信号捕抓设备以及高频天线?”

  “对,也不全对。”沈森笑了笑,回应道:“不是说一定要用鲲鹏公司的,只要功率差不多就可以,不过最好还是用鲲鹏的比较好,昨晚已经有军机抵达,运了一批走了,相信今天之内,你们就可以看见组装零件。”

  “原来如此。”

  陈晋华点了点头。

  “我也有个问题。”陈晋华刚问完,又有院士询问道:“为什么卫星基站是两低一中,据我了解,低轨道区域是200千米到2000千米,怎么不把中轨道卫星降下来?就比如降到500千米,感觉这样可以省去安装高频天线。”

  “对啊,我也有这疑惑。”

  又一位院士附和。

  此时的他们就宛如回到学生时期,对沈森这位老师不断提问,不过这样也正中沈森下怀,因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更加严谨地造出5G网络的卫星基站。

  “这个问题很好,为什么2号卫星采用的是中轨道而不是低轨道。”沈森重复了一遍问题,紧接着继续讲解道:

  “那是因为2号卫星搭建的是天上的蜂窝网络,低轨道的1号或者3号卫星进入其他2号卫星的区域,会自动进行连接工作。”

  “打个比方,我在深城,我是1号卫星,而你们是2号卫星,因为我人在深城,没办法亲自帮你们分担工作,可当我进入你们的研发基地,那我就会融入你们,动手一起研发卫星基站。”

  “当然了,之所以这样设计,其实是避免性能浪费,2号卫星目前算法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我们未来是打算1颗2号卫星负责4个,甚至6个低轨道卫星的处理。”

  “明白了。”

  提出问题的院士点了点头。

  这中轨道卫星说白了,就是在天上的地面基站,任何进入该区域的1号和3号卫星都可以和它连接,然后快速进行信号处理。

  要是定在低轨道区域,会影响未来的卫星布局。

  “要是没有问题,那我们就继续往下讲了。”沈森询问一句,并没有院士回应他。

  见状,他继续讲解道:“当1号卫星将收集到地面的信号利用高频天线进行传输,注意,中轨道卫星也要安装信号捕抓设备和高频天线,而且是在相同面……”

  ……

  因为是融合的全新领域,通信院士和卫星院士都听得特别认真,不敢错过一丝细节。

  不仅仅沈森讲课,俞必成、钱煜都在隔壁会议室授课,并且远程指导工作。

  至于道伊奇曼,他则是负责解答院士提出的刁难问题。

  只要钱煜、沈森和俞必成讲解不了的,就道伊奇曼亲自出马,进行规范性讲解。

  龙国院士集体被上课,这要是说出去也不会有人相信,这简直太匪夷所思了。

  不过这也没办法,懂信息通信的不懂卫星,懂卫星的不懂信息通信,至于都懂的,他又不了解毫米波通信技术。

  上网课归上网课,效果还是很显著的,在帝都卫星研发基地,信息通信院士陈强,联合卫星院士李二文率先研制出卫星基站,进入了测试环节。

  “第一次测试。”

  “5.7MB/s,这就是5G网络吗?确实有点厉害啊。”

首节上一节391/44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