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挂的学霸 第24节

“四天时间真的够吗?我表示怀疑。”

……

包正义挥手,“静静!大家有疑虑正常,等我们介绍完DYN-离子束抛光技术,你们就知道了,我现在开始介绍……”

……

苏哲开始看原始数据的时候,分心听了一会儿包正义在讲啥,也听到了那些实验室研究人员的嘀咕声。

从这些实验人员嘀咕的内容就知道,离子束抛光技术研究实验室的气氛非常好。

这也侧面反应了整个研究中心的气氛。

在听到包正义介绍DYN-离子束抛光技术的时候,那些实验室研究人员都不嘀咕了,整个办公室只有包正义一个人说话的声音。

他转身看了一下,包正义一边在黑板上写板书,一边讲解,坐在下面的研究人员认真听的同时将重要的部分记在了小本本上。

这样的气氛真的不错。

坐正身子,一条一条筛选第六次测试的原始数据。

现在他正在看的是电磁波接收器收集的加工过程的实时原始数据。

他要做的是在这些接收到的电磁波中寻找成对出现的波长1.25纳米X射线和波长0.02纳米X射线、波长1.36纳米X射线和波长0.1纳米X射线。

前者对应的是XX-氢原子振动模型,后者对应的是XX-钙原子振动模型。

相对XX-氢原子振动模型来说,在前五次测试的原始数据中,找到了能够证实的数据,而证实XX-钙原子振动模型的数据并没有找到。

其实他并不指望在这些数据中找到他想要的数据,只是想碰碰运气。

因为他清楚,第六次测试的离子束做了改变,特别是离子束的能区有了变化,这就导致离子束中的自由电子所携带的能量,也就是速度发生了变化。

这些自由电子相对前五次测试离子束中的自由电子而言,能区的重叠只是很少的一部分。

当然,能找到相关数据更好,找不到看有没有其他的发现。

找着找着,一个小时过去,想要的数据没有找到,也没有新的发现。

看了看时间,已经五点多了,随即他的肚子发出了叫声。

就在这个时候,他在一段原始数据中发现特殊的存在。

在极短的时间内,波长0.8纳米X射线和波长2.38纳米X射线伴随出现。

这和他找的波长1.25纳米X射线和波长0.02纳米X射线、波长1.36纳米X射线和波长0.1纳米X射线这两组不同。

这两组是氢原子、钙原子吸收相对低能的X射线而释放了相对高能的X射线。

发现的这组恰恰相反,先出现的是相对高能波长为0.8纳米X射线,接着才出现波长2.38纳米的X射线。

如此现象让他来了兴趣。

他担心这是特殊的孤立现象,快速的翻看了原始数据。

用了十分钟的样子,在原始数据中又找到一例。

这时基本可以确定,这两组波长不同的X射线伴随出现不是巧合。

第39章 又是氢原子,妖孽

有了这样的发现,苏哲有些小兴奋。

他先确定了两个事例发生的时间段,接着要找出粒子探测器在这两个时间段收集的原始数据。

这就要看他的运气了。

运气好,粒子探测器能够直接探测到是什么原子吸收了波长0.8纳米X射线,释放了波长2.38纳米X射线。

运气不好,那啥都探测不到。

翻了半天粒子探测器收集的原始数据,将这两个时间段的原始数据调了出来。

看着显示屏上的原始数据,苏哲在脑中快速的分析着。

第一段原始数据看完,毫无收获。

他满脸期待的去看第二段,刚看一点点,就知道运气来了。

在这个时间段中,有氢原子从加工工件的表面,也就是光学镜头镜片的表面飞了出去,而且还计算出,氢原子在飞行的过程中发生了极其小的位移,表现出来的是氢原子的飞行轨迹发生了极小的偏转。

发现是氢原子,他更加兴奋了。

他搭建的XX-氢原子振动模型,只是氢原子在特定的环境,或者说特定的状态下,氢原子吸收波长1.25纳米X射线,接着氢原子释放波长0.02纳米X射线,且氢原子发生了位移。

XX-氢原子振动模型只适用特定状态下的氢原子。

现在发现的氢原子和XX-氢原子振动模型中的氢原子状态明显不同。

后者比前者更加的活跃,也就是后者氢原子携带的能量比前者氢原子携带的能量高。

这也预示着,他能搭建一个不同的“XX-氢原子振动模型”。

当然,他不会满足搭建几个特定状态下的“XX-氢原子振动模型,”,他想搭建的模型要包含氢原子所有的状态,接着扩展到所有的元素。

这样的模型才是他最终的目标。

不过他知道,要完成这种模型的搭建,需要做无数的实验去收集数据,要消耗天量的人力和物力去计算、分析。

这些依靠他一个人是不可能完成的,需要所有人一起参与……

苏哲晃了晃脑袋,拉回自己的思绪。

将第二个时间段,电磁波接收器和粒子探测器收集的原始数据放在一起分析。

从时间点上看,氢原子的轨迹发生变化,几乎在同一时间,电磁波接收器探测到了波长2.38纳米X射线的信号。

虽说是同时,但仔细分析就能知道,氢原子轨迹发生变化的时间和波长2.38纳米X射线产生是有时间差的,只是极其的短罢了。

这种现象再次证明了他预测的重光子是存在的。

不过在搭建新的氢原子振动模型之前,他想看看波长0.8纳米X射线是怎么来的?这可关系到以后的验证实验,不得不重视。

波长0.8纳米X射线的产生,无非是离子束中的自由电子撞击光学镜片中的元素产生了。

第六次测试加工的光学镜头镜片和第五次测试的一样。

光学镜头镜片含有硅、氧、氢、硼、铅、锌、钙一共七种元素。

根据离子束的参数计算出离子束中自由电子的能区。

接着就是一对一的计算了。

当然,有了上次的计算的经验,这次计算的速度要快上太多太多,毕竟很多公式和参数是可以套用的。

算着算着,苏哲完全投入了,包正义和范晓明讲解的声音听不到了,那些研究人员的嘀咕声也听不到了。

此时此刻,苏哲眼里只有公式,只有各种各样的参数,只有那满世界的自由电子不断的撞击着各种原子的画面。

……

时间过的飞快,天有些暗了,办公室的灯全开了。

包正义和范晓明两人已经完成了DYN-离子束抛光技术的讲解,以及第七次测试的安排工作。

此时,包正义在做最后的动员。

“现在是晚上七点,今天就到这了,往后的四天大家坚持一下,这次和前六次不同了,这次我们有着绝对的把握……大家放心,第七次测试结束后,奖金是半……一年的工资,给你们放半个月的长假,你们可以全国各地的玩玩。”

包正义刚说完,研究人员兴奋了。

“好!大老板阔气。”

“一年工资的奖金,还行,上次发半年工资的奖金好像是七个月之前,和年终奖一起发的。”

“马上就暑假了,刚好趁放长假的时候带着老婆孩子旅游。”

……

“好!大家回去休息吧!”包正义笑着说,“那个,带上自己的小板凳。”

范晓明看了一眼苏哲,连忙提醒这些研究人员,“大家动作慢一点,苏哲正在分析第六次测试原始数据,不要打扰到他。”

研究人员搬着小板凳齐齐点头,一个接着一个的从苏哲身后走过,那眼神,满满的都是崇拜。

他们三十几号人的研究团队,努力摸索了一年多的时间还没成功,结果苏哲没两天就给解决了。

这该有多厉害!

要知道苏哲才17岁,才刚刚高中毕业。

……

研究人员陆续的离开了办公室。

“晓明!苏哲这是在干啥?”包正义很小声的问。

“应该在推算自由电子撞击原子的反应,我们复印的A4纸上就有相似地推算。”范晓明不确定的说。

“苏哲又在找那些X射线的出处!”包正义理解苏哲,他一开始也这样,对啥都感兴趣,碰到一些不解的都会探探究竟。

“八成是的!”范晓明点头,“老板!这次我们陵州理工是真的捡到宝了,要不了多长时间,清大、燕大的那些校委会委员们就要后悔了……苏哲对物理和数学的掌握、还有那计算力,太吓人了,我之前……”

他们在开会的时候,他一直注意着苏哲。

一开始苏哲还看看他们,之后就一直忙自己的。

远远的他能看到,苏哲开始的时候在看第六次测试的原始数据,接着坐在那“发呆”,之后拿着笔在A4纸上写着什么!

中途他到苏哲身后看了看,发现苏哲不断的在纸上写着公式、参数。

上一个写的是描述电子层能级的公式,下一个变成了描述自由电子撞击后的电子层能级公式。

没有过程、没有注释。

看着头都大了。

这需要多么强的计算能力才能做到!

就这,从上一个公式,推到下一个公式,他没有个把小时是不行的。

想到这,他不自觉的打了个哆嗦。

这差距也太大了。

苏哲完全就是一个妖孽。

第40章 脱离了天才的范畴,一千万

范晓明认认真真的说了之前看到的,包正义也认真的听着。

“走!我们过去看看。”包正义听范晓明说完,有些兴奋的说。

“那个,老板!晚上七点多了,我们应该叫上苏哲去吃晚饭。”范晓明提醒。

“先看看,如果苏哲一直这样,我们再叫他。”包正义很好奇。

“好!”范晓明点点头。

两人静悄悄的来到苏哲身后,看着苏哲不断的在A4纸上记录着公式和参数。

首节上一节24/12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