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挂的学霸 第22节

第35章 防范之心,实质上的代工厂

苏哲看着屏幕上第六次测试原始数据的分类目录,他准备开始的时候,习惯性的拿过水杯,喝了小半杯水,接着在办公桌上找大白兔奶糖。

找了一会儿才反应过来,没带。

无所谓了,只要不要像前几天那样长时间、高强度用脑,也不需要大白兔奶糖来补充能量。

他点开分类目录,快速的查看起来。

有分析前五次测试原始数据的经验,知道先看什么后看什么。

如电磁波接收器和粒子探测器在加工过程中收集的数据可以放放,先看离子束物质组成、速度等参数。

这样一来,速度自然快上不少。

看着看着,发现第六次测试相较于第五次测试来说,加工工件,也就是加工光学镜头的镜片和第五次测试一样。

相同的不止是光学镜头的镜片,镜面凸起的原子、分子定位系统、加工环境等等都没变,唯一做出改变的是离子束。

正负电两组离子束在物质组成比例上做了改动。

前五次测试,离子束的主要物质构成是氖,占比高达百分之九十五,第六次测试,氖的比例降到了百分之七十。

这样的改变,说明研发团队已经知道了问题的所在,即使没有他的出现,再来几轮测试,离子束抛光技术也会成功的。

知道第六次测试只有离子束做了改动后,苏哲分析起来就轻松多了,计算量将大大的减少,毕竟很多参数能够直接套用。

正负离子束两组测试。

正离子束那组计算到一半就能确定失败了,因为离子束的速度受到了限制,小了无法消除镜面凸起的原子、分子,大了直接掺进了镜片,合适的速度区间过于狭小,工程上很难实现。

负离子束那组还不错,计算的结果是,光学镜头镜片镜面理论上只能达到0.5纳米左右的面型精度峰谷值和100皮米左右的表面粗糙度。

离目标0.12纳米的面型精度峰谷值和20皮米的表面粗糙度还有不小的差距。

算完这些,他查看了第六次测试结果。

果真如他计算的一样,正离子束那组的测试没有进行到最后。

负离子束那组的结果是镜面达到0.6纳米的面型精度峰谷值和120皮米的表面粗糙度。

看到测试结果和计算结果如此契合,可以确定,两组测试失败,问题都出在离子束上。

分析完,他将写有公式和参数的A4纸整理了一下,且在上面加了适当的注释,在最上面的一张A4纸上写有:第六次测试分析报告。

整理完,他的肚子叫了起来,一看时间,已经是上午十一点半,到吃饭的时间了。

此时,他感觉有点小热,摸了摸额头。

还好,没有出汗。

这说明,这样的计算、用脑强度是可行的,不用大量喝水、不用大白兔奶糖补充能量,是可持续的。

不过,这有个前提,那就是到点吃饭,合理休息。

想着,苏哲转过身,看着还在忙碌包正义和范晓明。

此时两人脸色微红,额头上有着细汗,且两人都有些兴奋。

短短的一个半小时,两人用过的A4纸已经铺满了大圆桌。

也不知道两人计算的怎么样了?何时能出结果?

他考虑着啥时拿出另外两个文件夹。

按他以前的想法,他会一起拿出来的,可范晓明告诫他,要防着些。

他知道,一般人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很难克制自己的。

QG-双原子震动技术还好,最多是多挣钱,可XX-氢原子振动模型、XX-钙原子振动模型不同,这是能拿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存在,一旦占有,那是名利双收。

这样的诱惑,他担心……

也许是在医院的几天从网络上看到成果被窃的负面消息多了,也许是范晓明的提醒起了作用。

此时此刻的他已经有了防范之心,看谁都不像好人。

当然,理性告诉他,这世上还是好人多,坏人是极少数的。

在抽屉单独抽出DYN-离子束抛光技术文件夹的时候,他就想通了,要不要拿出剩下的两个文件夹,看包教授他们对DYN-离子束抛光技术所有权相关利益的分配。

要是坑他,那……

他估计包教授他们不会。

可防范之心已经有了,他很难像以前那样单纯的去相信谁。

“这网络太恐怖了!潜移默化的改变人的想法,以后还是少看的好。”苏哲嘀咕着。

这时,他的肚子又叫了起来,饥饿感涌上了心头。

他刚想叫包正义和范晓明一起去吃饭的时候,听见有人在身后小声的喊他。

“苏哲!你出院了。”

苏哲见是邓佳佳,笑着说:“刚出院,你过来找包教授他们?”

“我过来看看他们在不在,在的话给他们带午饭。”邓佳佳看了一眼包正义和范晓明两人,“苏哲!要不要我给你带午饭。”

“不用,我自己去食堂,我们一起吧!”苏哲站了起来。

“好!一起。”

……

去食堂的路上,和吃饭的过程中,邓佳佳问个不停。

问苏哲用什么方法学习的?

怎么做才能和苏哲一样聪明?

为何放弃清大、燕大而选择陵州理工?

对陵州理工硬刚质疑者怎么看?

苏哲是不是真的搞出了离子束抛光技术?

以后打算学什么?研究什么?

对两暗一黑三起源怎么看?

等等

苏哲耐着性一个一个的回答,不知道的不清楚的就一句话带过。

不过,他从邓佳佳这也知道了上岭光学镜头研究中心的一些事。

上岭光学镜头研究中心是由上领大学和上岭光学共同出资成立。

由包正义教授担任研究中心主任,虽挂名在上岭大学名下,其实是独立于上岭大学和上岭光学的机构。

有着独立的人事、财务、法务,收入的重要来源是对外的技术授权。

技术授权的主要对象是上岭市的明星企业上岭光学,其使用的绝大多数核心技术都掌握在上岭光学镜头研究中心的手中,结果导致,上岭光学的绝大多数利润都被上岭光学镜头研究中心分走。

邓佳佳还悄悄的告诉他,包正义用这个法子,逐渐的控制了上岭光学,让上岭光学成为了实质上的代工厂,气的上岭光学的老板,也就是包正义的老爸包天弘差点和包正义断绝了父子关系。

至于包正义这么做的起因是因为父子两人的意见不同,包正义支持大力投入科研,研究新技术,包天弘觉得投入科研风险太大,不愿意投入。

最后的结果是商业大佬败北,让搞科研的天才儿子釜底抽薪拿走了公司绝大多数利润用于研发。

上岭光学沦为了实质上的代工厂。

第36章 就应该这样,越听越震惊

两人吃完午饭,邓佳佳买了二十个包子,有肉的、豆沙的、菜的、豆腐的。

“不是吧!中午你就给你们大老板、小老板吃这个。”苏哲有些意外的说。

“是他们自己要求的,说吃起来方便,这几天都是如此,他们……”邓佳佳解释。

苏哲听了才知道,他在医院的几天,包正义和范晓明两人吃住都在办公室,除了睡觉就是研究他写在A4纸上的公式、参数。

他有些不解的问:“你们大老板和小老板过去都这样搞研究吗?”

“差不多吧!”邓佳佳说着,接过食堂阿姨递过来的一大袋包子。

“搞科研的是不是都这样,总是这样没日没夜的。”苏哲跟在邓佳佳后面出了食堂。

“也不是!平时是按部就班的,每天八小时,每周休息两天,遇到自己感兴趣的,或者是实验、测试的关键期才会加班。”邓佳佳满脸笑容的说,“像我们离子束抛光技术研究实验室,一次测试的周期是两个月左右,一开始按部就班的推进,越到后面越忙,最后三天要熬通宵。”

“那还好!要是天天熬通宵,神仙都熬不下去。”苏哲笑着点头,“我看你们那几天熬夜真的很幸苦,不过看你们干的都挺开心的。”

“那是!主要是我们大老板、小老板人好,我们只要管自己手头上的那点事,认真搞研究就好,基本上没有其他乱七八糟的事,比如报销啊、买东西啊、各类申请啥的都没有。”邓佳佳越说越开心。

“搞科研,就应该这样!”

……

两人回到研究中心办公室,包正义和范晓明两人正讨论着。

见到邓佳佳手中的包子后,都站了起来。

“你们午饭都吃过了吧!”包正义说着接过邓佳佳手中提的包子,拿出一个就啃了起来,两三口,一个大包子下肚了。

范晓明也是有样学样。

苏哲和邓佳佳没说话,包正义和范晓明没理会他俩,认认真真的啃着包子。

没一会儿,装包子的袋子见底了。

“不错!就是肉包子的肉馅盐放多了。”包正义喝了口温开水后笑着说。

“舒坦!”范晓明摸着肚子,“干脑力活真的不能饿肚子,不然满脑子想的都是大猪蹄。”

“大老板!小老板!吃饱没有,不够的话我再跑一趟。”邓佳佳看着空袋子,笑着说。

“饱了饱了!那个佳佳,你回去通知实验室的人,准备一下,用七天……不,用四天时间做第七次测试,测试安排……今天晚上,算了,明天上午八点到这开会,记得让实验室的人带上自己的小板凳。”包正义一脸兴奋的说。

“大老板!苏哲搞的离子束抛光技术成了?”邓佳佳一脸期待问。

包正义笑着点头,“虽说还没推算完,但我感觉能成。”

“那好!我这就回去通知他们。”邓佳佳说完,兴奋的跑出了办公室。

见邓佳佳离开,苏哲有些不解的问:“一次测试的周期不是两个月吗?四天时间能做完第七次测试?”

“够了!完全够了!”包正义解释,“设备啥的都是现成的,加工的光学镜头镜片也有备用品,我们要做的只有配置新的离子束,设备都有,调配需要的离子束半天时间就够了,剩下的三天用来测试。”

“这样最好!”苏哲之前还在担心测试需要的时间太长。

现在看,想在暑假期间完成DYN-离子束抛光技术、QG-双原子震动技术的验证,以及XX-氢原子振动模型、XX-钙原子振动模型验证,以及相关论文的发表是有可能的。

“我们想的是越快越好,只要我们突破离子束抛光技术,制造出符合要求的光学镜头镜片,那EUV光刻机的光学镜头问题就算解决了,光学镜头成了,国内就能造自主可控的EUV光刻机,有了EUV光刻机,我们就能实现3纳米芯片的制造,弯道追赶的目的也就实现了。”范晓明站起来说,“到那时,国外那些芯片制造商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我估计等国内能生产3纳米芯片的时候,芯片的价格将会跌成白菜价。”包正义起身,拿着他的空水杯去打水,在经过苏哲办公桌的时候瞄了一眼桌上A4上写的内容,“第六次测试分析报告,小哲!你上午看了第六次测试原始数据?”

“看了!两组失败的原因都是离子束的问题。”苏哲肯定的说。

“是吗?分析结果都出来了,够快的。”包正义说着拿起办公桌上的几张A4纸,认真的看了起来。

首节上一节22/12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