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竟然救不了女儿?!!
谭国华,跌跌撞撞,往后摔倒。
像是受了一记重锤,他瘫软坐在了地上。
“咳咳咳咳.....”
一阵小孩子的咳嗽声传来,谭国华连忙坐起来,只见,小鱼儿嘴角咳出了血。
刚才喂下去的药物,全都咳出来了,还不断往外咳出鲜血。
谭国华看到这一幕,心碎的无法呼吸,颤抖着手,轻轻地擦去女儿嘴角的鲜血,温声说道:“小鱼儿,爸爸在,爸爸在,爸爸在,小鱼儿,别怕,别怕,爸爸在,呜呜呜呜。”
小鱼儿嘴角的血,还在咳出来。
男人,垂下了头,埋头痛哭。
绝望感,席卷全身。
哭了不到3秒,似乎想起什么,谭国华连忙回头。
咚!
直接跪在孙哥面前:“孙哥,求求你,求求你,帮我想想办法,怎么救我女儿,让我做什么都可以。让我死都可以。求求你。”
磕头!
谭国华跪在地上,声嘶力竭。
祈求地看着孙哥。
孙哥,也是一脸痛苦,他也很喜欢小鱼儿,可是小鱼儿现在咳血,意味着凝血功能障碍,热射病,已经非常严重了。
他,也没有办法!
温度太高了,48度!加上拖得太久了,又没有药品,小鱼儿,在末世后,营养也差,现在瘦的和麻杆一样。
看到孙哥的表情,谭国华,他似乎明白了什么意思。
两行热泪,流了下来。
......2小时,小鱼儿不再咳血,但,也没有醒过来。
突然的一阵抽搐。
小小的身体,也开始变得冰冷。
没了呼吸。
一瞬间,握住小鱼儿的那双,粗糙,大大温热的大手,颤抖。
颤抖,整个身体都开始颤抖。
谭国华握紧了小鱼儿的手,守护在小鱼儿身边,
守护了一夜。
直到,那个小小的身体,慢慢变冷。
谭国华,嘴唇发白,形容枯槁。
一夜,白头。
双目,一片猩红。
第二天凌晨,晨曦微露。
晨曦,仰望天空,空中裹着一层薄薄的云雾。方入林间,环望四周,万籁俱寂,鸦雀无声,一片静谧。
他爬上河这边,最高的一栋楼。
一跃而下。
坠落!
在下坠的一瞬间,黎明,像一把利剑,劈开了默默的夜幕,迎来了初升的阳光。
太阳刚从苍苍的山巅后面露出来,它那最初几道光芒的温暖跟即将消逝的黑夜的清凉交流在一起,使人感到一种甜美的倦意。
他,在这霞光中,看到了妻子牵着女儿,笑着朝他走来。
他们的身后,正是他一直想要买的一套房子。
他,笑了。
咚!一声闷响。
第184章:灾荒
已是7月。
五天不雨一小旱,十天不雨一大旱,一月不雨地冒烟。
暴雨后,已经连续一个月不曾下雨。
整个大地,一片破败,很多从前的农田,尽是沟壑。
基地中,由于之前山塘中,提前蓄水,把这个山塘的水位线拉升到最高。
此时,连续一个月的干旱天气,让这个山塘的水,也逐日降低。
此时山塘中的水,已经减少了三分之一。
在这个基地中,大家都已经节省用水,可是在农田中,所消耗的的水源是最为庞大的,可是在现阶段,这是不得已而为之。
李宇很清楚滴灌的好处与坏处,从好处方面而言:从理论上讲,滴灌确实节水节肥省工省力。
但是,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许多问题。第一条就是毛头滴空易堵塞,对用于滴灌的水质还是有基本要求的,至少要保证清洁无杂质。
种植大田作物,一年两季,播种形式复杂,不停的拆不停的安装滴灌设备,太麻烦了。
安装滴灌的农作物,一定不能是机械化耕种收获,否则拆拆卸卸好麻烦,在泥土里拖来拖去还容易堵塞滴灌孔。
就像大田作物玉米、小麦、花生、红薯、土豆、豆子等,都需要犁地翻土,耙平后重新整畦子种植,安装滴管设备不是省力而是费力了。
总而言之,还要看农作物是否适合安装滴灌,要考虑方方面面的因素,不是纸上谈兵来说适不适合的,必须因地制宜。
要从种植收获是否方便?是否有外部条件?够不够成本?等等多种方面综合考量。
在这末世中最重要的就是活下来,那么要满足所需要的主食,无非就是稻谷、玉米、小麦、红薯、土豆。
水稻,不能使用滴灌,因为这是需要种植在水中的,单纯的滴灌无法满足植物的生长。
土豆,玉米等都需要犁地翻土,耙平后重新整畦子种植,安装滴管设备,一场费力费时。
况且,类似于这种干旱天气,虽然时长会有发生,但是李宇所在这个地方,身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量,还算充沛。
所以,李宇没有从最开始就没有打算使用滴灌设备。而之所以选择把基地建造在这里,就是因为这里有一个大型的山塘。可以满足水源的使用。
现在,就等着干旱时节的过去,等待雨季的降临。
农田中,在太阳暴晒之下,农田水分蒸发非常快速,基本上每过个3、5天就要从山塘中放水下来。
幸好的是,现在整个山塘,不再是灌溉各家各户的农田,只是集中在这基地中的这几亩田地。消耗也没有那么夸张。
高温天,还在继续,干旱,在各地发生。
因为水源问题,导致幸存者搬迁地方的一幕,不断上演。
在搬迁过程中,有些人因为精疲力尽,死在路上;有些人中暑没有得到有效的救助,也死了;也有些人,活生生地被饿死。
基地中,正在紧锣密鼓的兴起一阵对抗赛。
在李宇的计划当中,基地未来的发展计划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条是不断扩张势力范围。好处是人多好办事,实力强大,可以更好的自保。坏处是,一切的核心问题,绕不开食物两个字,在这末世中,如果没有充足的食物,人再多,都是累赘。
另外一条路,是走精兵路线,全民皆兵,在有限的人员当中,提升整体的势力。好处是人少好管理,食物的压力不那么大,坏处是,总体的实力肯定比不过人数众多的团体。
李宇现阶段走的是第二条路,提升人员总体素质。同时在初期的时候就获得了比较多的枪械火力。
但子弹迟早会用光,看这末世中,时不时来一场天灾,也很容易让一些团体,溃败。
在末世多年后,暴雨,干旱,暴雪,寒冷。不断摧毁这个世界。摧毁了很多工业设备。
也让人类逐渐进入到了冷兵器时代。
人类的文明,逐渐被摧毁。
在最关键的生存面前,食物,才是走到最后的根本要素。
维持住足够的食物供给,才能够真正生存下来。
重生回来的李宇,很清楚一件事情。
这个世界没有异能,也没有一个时代之子,带领人类重建文明。
有的,只是无尽的绝望,无尽的悲凉。
人类,只能在这种末世的环境中,艰难求生。
又是一个傍晚,李宇走到了田间观察水稻,玉米种植情况。
还没走近,就看到爷爷正撸起了裤腿,下田将田畴堵死,把旁边田边的一些小缝隙修补。
听到脚步声,爷爷直起腰,抬起头看到是李宇,说道:“小宇,你怎么来了?”
“爷爷,天气这么热,您就少出来,别中暑了。我来看看庄稼。”李宇回答道。
爷爷用肩膀上的毛巾,擦了一把汗水,眼神中带着焦虑:“山塘上的水,越来越少,还不知道这干旱时节啥时候结束,。你二叔说咱们之前打的井,里面的水也变少了很多。这可不是一个好兆头啊。”
听到爷爷担忧的话语,李宇也有些忧虑。按照他重生的记忆,这一场干旱,持续了两个月。现在光靠山塘中的水,还能够用到干旱结束。
“爷爷,我来帮你。”李宇也挽起裤腿,下了田,修补田边的一些小缝隙。避免水流出去,要知道,现在水珍贵,这些水都要拿来种植庄稼,让这些缝隙中的水流出,无疑是一种浪费。
就如今,花园里面的很多花草,都已经干枯死了。
除了那几棵大的桂花树,偶尔还浇点水,其他的花草,只能任凭它们枯死了。
.......
在这个世界,每逢战乱,每逢干旱,食物危机,必有人口迁移。
就连末世也不例外。
在距离基地很远的一个地方,有一个庞大的群体,正在往南方迁移。
他们不知道要去哪里,但是守在原地,只能等死。
原来所在地方的物资,已经搜刮干净,很多的人只能往其他地方搬迁。
也有些团体,也想要尝试种植庄稼,但是扛不住这长时间的干旱。
庄稼最后枯死,他们绝望,趁着还有一些食物,需要提前准备。
最后还是被迫去其他地方寻找食物。
第185章:千人流民
此外,还有一些团体,守在一些大型水库,或是在大江大河旁边。
因为还有一些水源,没有彻底枯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