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精武英雄开始 第238节

除了书架,在四面墙角下,同样也还堆放着大量的书籍。

只不过这些书籍,看上去年代比较久远,很多都已经发黄,更有许多残缺的。

李逸之赞叹了一声,这纯狐一族确实是爱书啊,他们把这些书籍从中州大禅寺运来,也不知道耗费了多少的心力。

以他初步估算,这里的书籍足有十万多册。

看到李逸之的赞叹之色,涂老非常有成就感,他踱着步子来到东面的一个书架前,说道:

“李公子,这些书籍都是我们从大禅寺运来的,足有十三万册。可以说,即便是你们人族的很多世家,也没有老夫这里的藏书丰富。诺,这《道经》就在上面,你来取吧。只是可惜,这些书籍太过杂乱,我们想要找书,实在是个麻烦。”

李逸之走上前去,看到一排的书籍都是《道经》,足有四五十册,每一册都不薄。

在《道经》之下则是《武经》,同样也有四五十册。

可见当初大乾王朝编纂这两本典籍,耗费了多少人力物力。

李逸之想要《道经》,更想要《武经》中的过去弥陀经。

他接着涂老的话说道:“涂老,我也算是读过几年书,懂得如何分类。我还是帮你把这藏书室里的书籍分下类吧,反正我本来就准备找个地方修炼,不急着下山。”

涂老自然是求之不得,他忙作揖一拜,说道:“那就多谢李公子了。”

“无妨,这对我来说,也就是十来天的事情。”

李逸之微微一笑,道:“再者说,这里的书籍如此丰富,我也想借此阅览。”

涂老和自得地说道:“不是老夫吹嘘,这里有很多都是大禅寺的孤本,外界根本看不到。李公子为我们整理书籍,自然可以随意阅览。”

“那就多谢涂老了,我现在就开始吧。”

“好。那老夫先去为李公子准备住的地方。”

涂老走后,李逸之并没有急着去看《武经》《道经》,而是把书架上的书籍,全部搬到了空地上,然后对书架进行标签,分为经史子集修。

经,是儒家经典著作;史,是史书;子,是百家著作;集是文集,即诗词汇编;修,是修炼秘籍。

在这五大框架下,又分为若干个小框架。

把这些框架分类好后,他后续的工作,就是把所有书籍分门别类地,放到所属的书架上就可以了。

忙完了书架的分类,李逸之才停了下来,席地而坐。

在他身前放着两摞书籍,分别是《武经》和《道经》,他准备先粗略翻阅一遍,了解下这个世界的修炼体系。

李逸之首先拿起了《武经》第一册,开篇就讲:武学最终,乃是坚固肉身,超脱生死,绝非杀戮逞强。世间如苦海,肉身如渡海之筏。若肉身坚强,则能载人直达苦海彼岸。

按武经上所说,武道修炼分为七大层次,分别为练肉,练筋,练膜,练骨,练脏,练髓,换血。

其中练肉称为武生,练筋称为武徒,练膜称为武士,炼骨称为武师,练脏称为先天武师,练髓称为大宗师,换血称为武圣。

至于武圣之上的人仙境界,这武经中却是没有记载,不过倒是有印月和尚注解,人仙要炼窍。

李逸之一目十行,粗略翻阅着,速度极快。

总共四十九本书册,他用了近两个小时就翻完了。

虽然看得很粗略,但是李逸之却深深为这个世界庞大而完善的修炼体系所震惊了。

他发现他编撰的《乾坤典》,在《武经》面前,简直就是粗陋不堪。

不仅在于整体框架,更在于修炼细节。

就比如说在整体框架上,他的练劲境,就仅有三个境界:明劲、暗劲、化劲。

到了化劲,便可易髓换血,完成身体蜕变。

以《武经》为参照,化劲就相当于武圣。

可是武圣之下,有着六个境界,把人体所有部位都全练了个遍;而化劲之下呢,仅仅两个境界,只是完成了炼骨和炼筋,其他统统没有涉及到。

由此可见,李逸之原来的修炼体系是多么的粗陋。

自然的,化劲的实力肯定也无法和武圣相比。

再比如在修炼细节上,同样是炼骨,李逸之的练法仅仅是练劲力,从而壮大全身骨骼。

可是实际上,他所能够练到的骨骼仅仅是骨骼主体。

而《武经》上,却认为要把全身两百零六块骨头全部淬炼到,并且辅以各种灵药。

李逸之眼中精光闪烁,心中没有沮丧,反而隐隐兴奋着。

既然他原来的修炼体系粗陋不堪,那补全就是,大不了重修一次。

他相信,如果能够按照阳神世界的武道重修一次,那么他的基础将更加得牢靠,实力也越将强大,未来可以走得更远。

虽然说,《武经》被朝廷动过了手脚,有很多地方可能存在着删减,也可能存在误导。

但是依李逸之现在的见识,自然可以轻松看出来,从而完善和规避。

“我要根据武经,重编《乾坤典》!”

第两百零八章:过去弥陀经

放下最后一册《武经》,李逸之拿起了《道经》第一册。

道经开篇:世间如苦海,人之肉身如渡海之筏,然苦海无边,筏终腐朽,唯有神魂坚固,则可舍弃舟筏,以自身之力,游至苦海彼岸。

武道炼体,以肉身不腐超脱彼岸;修道炼魂,以神魂不灭超脱彼岸。

两者虽然道路不通,但却殊途同归,都是为了追求不腐不灭的不朽。

看到这里,李逸之又联想到,他的修炼体系的核心是什么?

他的修炼之法,属于武道体系,追求肉身不腐,但是同样在追求对能量的运用和掌控。

首节上一节238/80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