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精武英雄开始 第128节

李逸之微笑道:“这个我早就有所准备了,隶属于扬州太守府之下,有着一个匠作营,里面有着大量的能工巧匠,都是参与过江都行宫营建的。我之后会取消匠作营,到时候你去接受就可以了。”

江都行宫,代表的当代工匠水平巅峰,能够参与营建的工匠,那都是一等一的好手。

只是可惜,这样的人才,在这个时代却难以得到应有的尊重。

如今李逸之当上了太守,那这些人自然也就便宜了他。

到时候以这些工匠为基础,他可以极快地提高当世的工业水平,不说发明蒸汽机之类的东西,至少也可以达到他在倚天世界打造的工业水平。

因为本身就是工科出身,因而当初在倚天世界,李逸之可是把各种工业技术学了遍,如今不过是复制出来而已。

田文闻言,不由欣喜一笑,抚须道:“如此,那我就没有什么问题了。”

………………

一个月的时间,转眼间就过去了。

说长也不长,说短也不短,足以让李逸之做很多事情。

首先是他以高超的手段,彻底掌控了江都郡,下面各县县令纷纷降服,不敢有任何违逆。

其次是江都郡内的盗匪,在罗通的强力清剿下,如今也消失得干净。

可以说,如今的江都郡,可谓政通人和。

也因此,李逸之在民间,集聚了极高的声望。

在清剿完境内的盗匪后,李逸之便逐一巡视了各县,体察民情。

他发现大片的荒地都在开垦,很多地方都有安置流民的营地,看来薛镇和高守义这段时间没有偷懒,他的各个政令都被执行了。

刚返回扬州,薛镇和高守义两人便前来迎接了。

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原本白白胖胖的两个人,如今却是又瘦又黑了。

李逸之赞赏道:“不错,这个月你们的努力,本官都看在眼里了。此前的事情一笔勾销。同时,日后你们俩的俸禄加五成。”

薛镇和高守义长出了口气,感觉浑身轻松了,不用再提心吊胆的被事后算账。

李逸之道:“不过,虽然此前的事情一笔勾销了,但你们却也不可懈怠,还要加大安置流民的力度。如今天下,战火纷飞,大量的流民涌入江都郡,我们必须及时安置,以免出现民乱。”

高守义为难道:“太守,安置流民没有问题,只是如今的府库中,已经没有多少钱财了。接下来我们不说安置流民,恐怕是这个月的官员俸禄,都发不出来了。”

李逸之皱眉:道:“怎么会没钱了?本官记得,当初清点府库的时候,可是还有着四十多万两银子。”

高守义快哭了,忙道:“太守,属下等人绝没有半点贪墨,实在是我们的摊子铺得太大了。仅是流民,我们这个月就收揽了近十万人。就更别说清剿盗匪,这花钱简直是如流水啊!”

薛镇也哭丧着脸,说道:“太守,如今我们扬州收揽流民的名声已经传播了出去,可以预见,将来必定有更多的流民前来,到时候如果没有银钱安置,则大祸不远啊。”

李逸之神情凝重,流民用得好,自然可以繁荣地方;可要是用得不好,分分钟就是各种起义,江都郡根本经不起折腾。

可是,他却不能够阻止其他地方流民的前来,这有违他的武道信念。

因而,李逸之必须坚持下去,至少要坚持到秋收后。

因为安置流民,官府并非是无偿的,而是把各种投入折算成银钱,借贷给流民的。等流民有了收成后,再按期归还,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否则,再丰厚的家底,也经不起折腾。

对于银子,李逸之并不缺少,先不说和宋家合作晒盐的分成,就说丐帮经营的产业,如今也逐渐发展了起来。

不说多,每个月的收入几万两还是有的。

可是,这些银子他却不能够直接补贴到太守府,否则宇文化及一个奏折,向杨广参他收买人心、图谋不轨,搞不好就是牢狱之灾。

“看来,钱庄的计划可以提上日程了,并且这也是一个契机。”

李逸之暗思着。

既然不能够直接给,那么就弄出个钱庄来,把他的银子借给江都郡官府,并依次为契机,光明正大的扶持钱庄发展。

有了钱庄,再想办法获得钱币铸造权,那他日后就不用再为银子烦心了。

想到这里,李逸之对两人说道:“银子的事情,本官自有打算,这个你们不用去操心,全力安置流民就可。”

高守义和薛镇忙应诺,躬身一拜,道:“是,太守。”

虽然最初的时候,他们是摄于李逸之的凶残,才不得不臣服。

可是共事一个月,他们是真心被李逸之的所作所为感动了,心悦臣服。

他们曾经也有过梦想,也拥有激情,只是逐渐在这个官场中堕落,而如今的李逸之,正唤醒了他们曾经的雄心壮志。

第一百十八章:候希白

在众人的簇拥下,李逸之骑马进城,缓步而行。

沿途百姓们,纷纷主动让路,躬身问好。

江都郡这一个月的变化,人们都是看着眼中的,不仅外面没有了盗匪,可以安心行走;城内的流氓地痞,也几乎绝迹了。

就连习武的江湖中人,在城内也得老老实实的,不得随意争斗,更不得欺压普通人,否则就会被城卫军抓捕,打入大牢。

因而,对于带来这一切的太守李逸之,他们自然是真心爱戴。

李逸之骑在马上,朝着左右的百姓微笑示意。

在走到城门处时,他看到了个俊朗的青年朝他拱手示意,嘴角含笑,给人非常亲和的感觉。

同时,这人虽然是儒生打扮,但是手持折扇,轻轻扇动,却有给人说不尽的倜傥不群、潇洒自如的感觉。

李逸之心中疑惑,猜测着对方是谁,来意如何,如此风流人物,定然不可能是无名之辈。

他脸色如常,朝对方拱手回礼,却不想那儒生走上前来,朗声道:“在下候希白,拜见李太守。因仰慕太守的画道,特意前来请教。”

“哦,原来是多情公子候希白。”

首节上一节128/800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