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佬的故事 第800节

  嘿嘿,他就说怎么李sir把一个保护目标的生死都看淡了,原来是有更厉害的杀招在手。等等,好歹人质也是一条命啊,难道李sir真的这么不在乎吗?

  赵建国心里琢磨了一下,一时没有琢磨对味。不过没关係,起码李sir这种态度可以让A组的伙计们逃过一劫。

  李sir是不知道,刚刚A组总督察在打电话报道的时候,另一只手还在写着辞职信。

  “对了。”

  “公共关係科的那群记者回去没?”

  这时李少泽突然想到一个挽回声望的办法。

  方洁霞不是想要利用媒体舆论来打击他吗?他正好也可以藉着这个机会,给自己的反攻做一个铺垫。

  哼哼,到时候,舆论扭转的绝对更快。

  而且陈斌死亡的消息迟早要公布,与其让方洁霞公布,还不如自己来。

  赵建国听到这个问题表情一丧,还以为李sir又要让自己站出去挨骂呢。可是现在记者们没回去,他也不敢睁着眼睛说瞎话,只能点点头道:“没回去,问答会刚刚结束,方洁霞安排他们在总署食堂吃午饭,一堆人正趴在休息室写稿子呢。”

  公共关係科留记者吃食堂倒不是什么新闻,以前有什么案情会要是开到中午到话,也会安排一顿饭意思意思。

  港岛警队财务状况良好,一顿饭还是能请得起的。

  不过,李少泽这时候并没有再把赵建国推出去顶黑锅,而是笑了笑讲道:“那好,你通知记者们吃完饭留下来,下午我要再开一场案情发布会,由我正面回答媒体们的问题。”

  “是。”

  “长官!”

  赵建国神色有些动容,不知道李sir亲自上场将会怎么面对媒体的提问。但是从案件开始到现在,李sir还是第一次决定亲自出面应对媒体。

  相信李sir一定有着十足的把握!

  李少泽挂断电话后,开始准备自己的发言稿。

  赵建国则是亲自前往接待处的休息室,通知记者们下午会有一场案情发布会召开,并且还主动表示李sir会亲自出面回答问题。

  这可让正在编写稿子的记者们大吃一惊,纷纷停笔,交流着下午可能出现的情况。

  他们还以为李sir会一直利用职务优势当缩头乌龟呢!

  现在李sir终于出面回应舆论,那是不是代表着案情有新的进展?

  很大可能还是良好进展!

  由于陈斌是在家里死亡,所以现在媒体记者们都不知道这个消息。

  而且不止是媒体们不知道,就连方洁霞、李文斌等人暂时都还没拿到消息。

  很快,时间来到下午两点。

  记者们纷纷来到上午的媒体大厅就座,等待着李少泽长官出场。

  方洁霞、李文斌、曾向荣等人没有来到现场,但是都在暗暗关注着案情发布会的进展。

  哒哒哒。

  一阵脚步声传来。

  哢嚓。

  哢嚓。

  聚光灯闪成一片。

  李少泽带着赵建国、陈家驹、刘健明三只走狗…不对,三位大将一起穿着制服在发言台后坐下。

  李sir自然是坐在主位上,赵建国和陈家驹分坐在左右两边,刘建明则默默坐在左手边第二个位置坐下。

  李少泽作为这场案情发布的主角,摆正话筒后,面带微笑先对记者们问了一声好。旋即,场下立即响起一片吵杂的提问声。

  他面对这些提问没有任何回应,而是伸出手掌压了压,立即压住全部声音。

  等到会场安静后,他才对着话筒出声讲道:“今天上午总共关係科已经召开过媒体问答会,需要回答媒体的问答,已经由公共关係科的同僚完成。”

  “下午案情发布会上,我只会简单的向大家说明三件事情。”

  “一,案件中已经出现第四名受害者。而且和前面三位受害者不同,这名受害者已经死亡。”

  “二,警队天网系统不存在缺陷,已经由安全调查组已经核实。目前怀疑是人为原因,至于原因正在排查。”

  “三,警队已经找到罪犯的一个窝点,正在罪犯进行后续追捕,保证会在四十八小时内抓住罪犯!”

  “我话讲完,希望大家相信警队的能力,相信我李少泽的实力。”

  “等到案件结束后,一定会给公众一个满意答覆。”

  “结束。”

  李少泽在把三件事情说完后,马上起身离座,带着陈家驹、赵建国等人又撤出媒体大厅。

  直到他们全部离开后,台下的记者们才反应过来:“结束了?”

  “这就已经结束了?”

  这绝对是史上最短的案情发布会,前后不超过五分钟。

  不过别管几分钟,只要李sir嘴里说出来的话够份量,那就是一场由价值的会议。

  记者们没有离座去追问,而是全部坐在位置上琢磨着那几句话。他们渐渐发现下午的案情发布会,与其说是开给他们的,更不如说是在跟上午的问答会隔空叫板。

  毕竟,公共关係科上午才承认天网系统存在缺陷,下午李少泽就否定这个结果,其中的意思很深啊……

第987章.988 赌上名誉

  记者们对于警队两场媒体会里暗藏的火药味,敢想,但却不敢报。幸好李sir的三件事情都是言之有物,给到他们足够报道的内容。

  何况,李sir坦然承认的态度,和他最后说出的那句话,简直就是赌上一生名誉了。

  于是记者们在傍晚的新闻报道上都笔下留情,几乎没有报道方洁霞的话,只是重点报道第四起案件的人质死亡情况,以及李少泽出面四十八小时内抓到罪犯的承诺。

  甚至连天网系统可能存在内鬼的消息,记者们都没有报道,只是说向公众明天网系统不存在缺陷。

  市民们则在电视机前,或者是报纸上看完最新消息后,大多都陷入了沉默。

  对,第四起案件死了一个人质,性质要比前面三起还要恶劣!但是李少泽作为公众最具影响力的一名港警,他站出来直面公众,说会在四十八小时内给一个交代,那就一定会给一个交代。

  公众对于李sir的信任是超乎想象的,而且他们也从八卦周刊上猜出这件案子不简单。既然天网系统没有缺陷,为什么警队一直用天网系统上抓不到人呢?

  李少泽压上自己的声誉,成功出面压制住舆论,就连陈斌的死亡都暂时没有招来负面影响,全部人都在等他的答覆。

  而且他在言辞上使用的很巧妙,只说天网系统的原因是人为,并且正在排查原因。

  既给李文斌、李家俊、曾向荣等人留住侥倖的余地,又能狠狠给他们施压,打乱他们的阵脚。

  只怕他们在收到消息之后,心里都会异常的惊惧,反覆担心李sir查到哪一步了吧?

  没错!李文斌、曾向荣等人在下午案情发布会刚刚结束的时候,心里就感觉到一股巨大压力。

  曾向荣立马借口身体病重,提前下班,坐车前往中区的一家私人医院。

  对于向来勤勉工作的警务处长而言,提前下班可是一件稀罕事啊。

  李文斌与方洁霞两人更是大吃一惊,坐在办公室里保持冷静,不敢轻举妄动。

  方洁霞是惊讶于李sir在这场短暂的案情发布会上,竟然主动公开一名目标人物的死亡事件。而且还直接推翻她在上午的发言,摆明是在媒体面前跟她打擂台。

  这场发布会时间短,资讯量却极大。

  陈斌是自己人。

  现在陈斌死人了。

  李少泽还找到罪犯的仓库了。

  难怪说话的口气这么大,语言间都是杀气。

  只是不知道李少泽除了这些是不是还有线索没有公布……

  李文斌坐在办公室里,皱着眉头开启一瓶威士忌,把在古典杯倒的半满。

  随后,他站在全景窗前,一边簇着眉头看风景,一边摇晃着酒杯暗自进行思考。

  陈斌被杀这件事情他不知道,而且李家俊、邝智立等人从始至终都没有联繫过他。他连对于计划的配合都是靠脑子分析,更不会主动和李家俊等人联繫。

  现在从李少泽的案情发布会上得知到三个消息,一是陈斌的死,二是邝智立老窝被掏,三则是李少泽对天网系统生疑。

  这三点里面陈斌的死最让他难受,毕竟是跟他十几年的兄弟,为他而死,谁能不觉悲凉?

  不过,这种悲凉最入心底,也最易抚平。

  李文斌见惯大风大浪,喝口醉,扶正眼镜,心情便恢复平静。

  双方较力就像一片棋局,不管怎么布局,早晚都率先会有一个字被吃掉。而且往往前面布局越长,最后爆发的就越剧烈。

  他在的手下在暗中较劲时没有出现真正的死伤,现在双方逐渐摆明车马,把台下的较量搬到台上,终于首先付出第一条人命。

  但是只要棋局尚在,付出一条人命不要紧,邝智立老窝被掏也只是小事。

  他相信以邝智立做事老道,绝对不会在老窝里留下指向身份的明显证据,而且一定会提前准备好另一个窝点。既然李少泽没有当差在老窝里抓到他们,就代表邝智立已经成功撤退。

  并且邝智立能够成功撤退的话,后面还有一个意思,那就是邝智立还掌控着天网系统的许可权,李少泽没有发现邝智立是在通过天网密钥操控天网。

  否则,李少泽在猜到这点之后,肯定已经去找曾sir对峙了,甚至可能会叫上保安局调查组的一起去对峙。

  以李少泽的野心和底气,他什么不敢干?

  手上有把柄绝对不会对“一哥”认怂。

  那时候,就算强行砸门要求查看天网密钥都不值得奇怪。

  因此在三个消息里面,李文斌最害怕的一个就是最后这个“李少泽对天网系统生疑”。

  只要李少泽一旦反应过来,把矛头直接指向曾向荣和天网密钥,那么事情就大条了。

  他和曾sir还有一大堆人都要倒霉!

  “没有。”

  “应该没有。”

  李文斌的目光从窗外收回,底下脑袋,喃喃自语道:“天网系统的主机有权利关闭监控装置,这个权利和天网密钥是不冲突的,也就说是李少泽在知道天网密钥流出的情况下,能够提前关闭监控装置。”

  “所以说李少泽如果确定罪犯拥有天网密钥,在发现邝智立老窝的时候,就应该不会让邝智立逃跑。”

  “他现在应该只是发现系统上的操作痕迹,并没有联想到天网密钥会失窃。”

  “安全组的人不是还在监控科吗?应该是在加班加点的排查才对。”

  李文斌的喃喃自语更像是一种自我安慰,可见其现在心里压力到底有多大。

  呵呵。

  李少泽这一波操作可真没让他好过。

  李文斌不傻,心里其实隐隐还猜到一个可能,那就是李少泽在留一手,想要把他们全部干掉。

  这个干掉不是指下台,而是狠下心要他们一家人全部死光。

首节上一节800/922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