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黑科技系统 第812节

启动种植单元的诊断程序之后,刘正文第一件事便是检查了那些小老鼠们的健康状况。

或许是因为无法适应外层空间的重力环境,几只小白鼠显得精神相当萎靡,不过所幸的是都还活着,对于外界的一些动静也能做出一些反应。

刘正文也不确定他们能不能顽强地活下去,不过还是为这些为科学献身的小生命们,默默地祈祷了一下。

确认标本情况良好之后,他最后检查了一遍种植单元的运行状况,然后便抽掉了连接在胳膊上的数据,向远在祥瑞号上的聂云报告了情况。

“……这里是月面科考小队,种植单元内标本全部存活,气压、温度、碳氧平衡均处在标准水平,没有发现异常。”

“干得漂亮!准备开始一个任务吧。”

“收到。”

完成了太空种植单元的部署,接下来便是采集月壤了。

一直以来,华科院保存的那些月壤、月球陨石标本,都是通过遥控探测器采集的。这种由宇航员人工采集的月壤岩土标本,对于华国来说还是头一回。

看着那漫山遍野灰蒙蒙一片月壤,手中拿着采样锹的刘正文两眼放光。

对于曾经在月球与行星科学研究中心任职的他来说,实在是太清楚这些东西究竟是有多么值钱了。

不,这么说还不够准确,这些东西的价值不是用钱能够衡量的。

如果不是携带重量有限,他恨不得将这一带挖个遍。

“快点干活,时间有限,”将一挫粉末状的月球尘放进了特质的样品袋中,聂晗看了眼胳膊上的定位器,“下一个采样点在两公里外的环形山,我们的动作得快点。”

从兴奋中回过了神来,刘正文用腰间的钩锁将自己固定好,然后轮着铁楸便往环形山上敲了上去。

“明白!”

-

(汗!章节序号好像打错了,这个应该是727章,马上就改过来)

第728章 回归!

“5!”

“4!”

“……”

“0!”

“点火!”

喷口攒射出火苗。

这一次点火的,是登月舱顶部的返回舱。

拖拽着绚烂的火弧,半球形的飞行器与硕大的底座分离,轻松地摆脱了月球引力的束缚,沿着斜向上的方向缓缓飞向了太空。

与此同时,巡航在月球轨道上的祥瑞号开始减速变轨,向着升上空中的返回舱迎了上去。

三十八万公里之外,呈现在地面指挥部的大屏幕上,咱在指挥室内的工作人员们只见看见两个标志着航天器的白色点位,在127分钟轨道下方,沿着同一方向平行飞行了一段时间之后缓缓靠近,靠近,最后融为了一体……

紧接着,通讯屏道内传来了那令人精神为之一振的声音。

“……这里是祥瑞号,返回舱已经成功接收,请求下一步指示。”

站在指挥台前的侯光神色肃穆,立刻下令道:“这里是地面指挥部,听到命令之后,请即刻返航。”

两秒之后,一声应答传来。

“收到。”

得到了地面指挥部的命令之后,五座引擎的喷口绽放的蓝光逐渐放大,推动着祥瑞号开始加速,从127分钟轨道向着3.5小时轨道变轨,然后又从3.5小时轨道转移到了12小时轨道。

经过数个小时的缓慢加速,重新回归近月点的祥瑞号终于达到了2.4公里每秒的月球逃逸速度,成功切入到了地月转移轨道。

入轨之后继续飞行了一小段,坐在驾驶舱内的聂云熟练地关闭了引擎,切换到了巡航模式。在地球引力的牵引下,祥瑞号将在返回段逐步加速,然后成功进入48小时轨道。

这是根据地面指挥部超级计算机计算出的最佳返回航路。

也是用剩余的9%推进工质平安返回大气层的唯一安全航道!

漫长的飞行一共经过了五十多个小时。

终于在初六的上午,从深空中驶来的祥瑞号,接近了大气层的边缘。

一直到昨天的夜晚落下帷幕之前,北美的媒体似乎还在坚守着最后的骄傲,用“成功登月并不意味着能够成功返航”之类的新闻标题,控诉华国方面枉顾航天员的生命安全,用人命去测试不成熟的技术。

然而如今祥瑞号成功出现在大气层的边界,却是让不少NASA的专家,以及北美的新闻工作者一片哑然。

不只是北美,全世界的航天中心、航天爱好者,乃至平时对航天漠不关心的吃瓜群众,都在关注着巡航在大气层边缘的祥瑞号。

尤其是国人。

无数国人的心弦,都被那艘飞船给牵动着。

这已经是马拉松的最后一百米。

成功登陆月面值得骄傲,但能否将胜利的果实成功从月球上带回地表,才是宣告最终胜利的关键!

“……这里是祥瑞号,我们已经成功进入返回轨道,”深呼吸了一口气,已经换上舱内宇航服的聂云,用沉着的声音开口说道,“将于5分钟后与大气层接触。”

没有等待很久,地面指挥部的声音传来。

“……收到,祝你们好运。”

五分钟的时间很快过去,祥瑞号的机腹开始与大气层接触,随着机翼减速板的张开,在减速的同时逐步被地球的引力拉向地面,又向外抛出。

在经过了几次折返之后,祥瑞号终于冲入了大气层的稠密段。

50公里!

首节上一节812/1131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