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黑科技系统 第633节

以华国目前的火箭发射水平,仍然还在追赶美苏60年代的脚步,即便NASA的航天项目被国会一砍再砍,想要赶超老牌航天大国依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说白了,在把人送到月球上之前,就算你喊着要搞太空战略,要开发月球资源,为二代聚变工程铺路,哪怕NASA假惺惺地配合你一起对着国会老爷们唱戏这出戏,别人都不一定搭理你。

所以……

这就需要一位学术威望很强的大佬出来给航天计划站台了。

想到这里,陆舟不禁有些哭笑不得。

这是打算让他做客战呼局吗?

可他是真的打算把载人登月给搞出来啊……

在肚子里憋了一会儿,陆舟还是忍不住问了出来。

“你们该不会还让我来当这个航天工程的总设计师吧?”

“这个……还是看你的个人意愿,虽然我觉得由你来坐这个位置比较合适,但如果你实在没时间的话,”徐远明不好意思笑了笑,“挂个总顾问的虚职总没问题吧?”

看着徐远明满脸笑容的表情,陆舟叹了口气道:“我是没什么意见,不过我恐怕也只能挂个职。另外,如果你们打算以我的名义发表一些存在误导性的文章或者论文,这个忙恐怕我就没法帮了。”

身为一名学者,他还是有自己的底线的。

对于他所认为的真理,他会不遗余力地坚持,哪怕最后是错的,那也是诚实的错误,而非昧着良心的造假。同样的,对于他并不认可的东西,他同样不会昧着良心将黑的说成白的。

如果学者不是为了追求真理,那还是学者吗?

那就成政.客了……

徐远明笑着说:“这个您放心,我们不会以您的名义发表任何公开性的言论。您的学术声誉也是我们的荣誉和骄傲,这一点是永远也不会改变的。”

“那行吧,你们认为可以的话,这个总顾问我就当着好了,”说到这里,陆舟也是顺便开了句玩笑道,“对了,既然我都是总顾问了,那要考虑一下我说的那个质量投射器吗?”

听陆舟又提起了这事儿来,徐远明干咳了一声说:“这个……就算我同意也没用。听说过国家入轨设施吗?”

陆舟:“听说过一点。”

“媒体上关于这方面的宣传不多,事实上,你说的那个质量投射装置,和那个国家入轨设施其实差不多。这项工程在很久前就通过了技术可行性论证环节,但你猜最后卡在了哪个环节上。”

陆舟:“经费审批?”

“是的,这个项目最后是发改W那边毙掉的,”徐远明点了点头,“预算两万亿,这还仅仅只是预算,最终要花多少谁也不知道……您觉得值吗?”

果然,陆舟用脚都猜得到,最后肯定是卡在了这一环节上。

只不过这两万亿……

就算是有院士站台,这帮人也真开得了这个口啊。

前年18年到去年19年新增的27个高铁项目,加起来也才一万亿而已。

把这钱拿去修铁路,都不知道能把高铁铺到哪去了……

第590章 登月总顾问

华国对能源的需求存在紧迫性,但对航天却不存在。

即便可控聚变工程的成功为国家每年节省的能源成本远不止两万亿,这笔钱也不可能放到航天项目上去。

每笔钱花在哪里,产生什么样的作用,都是需要经过一套严格的程序来做决定的。

尤其是随着火箭回收技术的解决,现在发射成本也不像是以前了。

以目标为近地轨道卫星的发射为例,根据国际上的报价,Space-X的猎鹰火箭已经能做到1141美元/千克,对比NASA九十年代设计的德尔塔4型火箭11660美元/千克的成本来看,已经削减了将近十倍。

而华国目前在国际上最具商业优势的快舟一号甲火箭,发射成本也从每公斤一万美元降至了五千美元左右。

如果执行一次载人登月计划需要将质量大概在五十吨左右的航天器先投送到近地轨道的话,忽略掉飞船不是卫星、不能分十几次往天上送这种现实因素,这一部分的发射成本理论上也是可以控制在2亿5千万美元以内的。

因此,只是为了登上去的话,根本没有建造质量投射器的必要。

但陆舟所想的并非是仅仅把人送上去插个旗子而已,而是在月球建立半永久、乃至永久性质的科学考察站,甚至是资源开采基地。

考虑到这个长远的目标,采用一种理论上成本更低的发射方式,将质量从地表投送至大气层外的近地轨道还是相当有必要的。

如果一直采用化学动力火箭,当发射次数突破千次,乃至上升到万次这个数量级,让太空探索真正从科研活动变成一项产业,且不说成本的问题,只怕光是环保这个问题就足够让人头疼的了。

要知道,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肼可是带毒的。

当然,陆舟心里也很清楚,这种万亿级的项目,仅凭一个想法是不可能说服长老院的,尤其是在航天这种不具备迫切需要的项目上。

不过,相信等到他拿出足够的成果之后,他说的话应该就更有说服力了。

会议分两个部分,上午进行到了十二点宣布了中场休息,中途大家吃了个会议简餐之后,等到下午一点半钟会议继续进行。

下午这部分会议主要是研究人员和工程师的主场,讨论的内容也都主要集中在技术领域。

在会上各大研究单位的代表们都踊跃发言,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除了航科集团秀了一把长征九号火箭的概念图之外,也有不少人提出了很有意思的技术构想。

比如华科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的高研究员,展示的等离子体发动机的模型,除了在加速技术的细节上与陆舟的想法不同之外,也算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思路了。

在这场会议中,陆舟的发言倒不算多,只是简单地说了说自己关于霍尔推进器这条技术路线的构想。

这其中一部分是他自己的观点,另一部分则是他在PPPL实验室担任顾问的期间里,和AF-MPD项目组的研究员闲谈时产生的一些想法。

原本他以为自己的观点已经够前卫的了,结果没想到还有人的意见比他更科幻,甚至把无工质推进的观点拿到会上给抛了出来。

事实上,无工质推进到也不能完全算是科幻,至少NASA确实有做过这方面的研究,在Arixv上甚至还能查到相关的论文。

毕竟关于未来的事情,没有人敢说什么是绝对的。就算是最杰出的学者,也不敢对“未来”做出“绝对不可能”的断言,即便那些事情在当时看来是匪夷所思的。

但无论怎么说,无工质推进这种遥远的东西,都不属于这个时代的话题。

大家听过了也只是笑了笑,没有太往心里去。

首节上一节633/1131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