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黑科技系统 第425节

至于其它三名院士,分别是斯德哥尔摩大学的生物化学教授彼得·布热津斯基(peter·brzezski),瑞典皇家理工大学有机化学教授奥洛夫·拉姆斯特伦(olof·rastro),以及分子生物学和计算化学领域的大牛约翰·阿奎斯特(johan·aqvist)教授。

在会议上,年过半百的林瑟女士,目光锐利地环视了一眼在座几位同行,语气强势地说道。

“只剩下我们了,皇家科学院希望我们尽快做出决定,至少得赶在4号之前。”

事实上,早在一个月之前,他们就应该做出决定了。

委员长克拉斯教授点了点头。

“正如林瑟院士所说的,我们必须做决定了,这将是最后一次会议,希望各位如果有什么观点,千万不要留在心里。”

另外三名委员相视一眼,点了点头。

这将是他们最后一次讨论这个问题。

也将是今年最后一次评审会议……

……

客观的来讲,诺贝尔化学奖评委的评奖思路确实很迷,17年的冷冻电镜还好说,但16年的分子机器完全是一个新颖的概念,虽然成果足够出色,但距离实用还得多久都不知道。

比如最让人想不通的锂电池,年年预测诺奖的时候大家都会把锂电大牛古德纳夫——也就是传说中那位“足够好先生”的名字捎上,但拖了这么久,瑞典皇家科学院似乎却是把他的名字给忘掉了。

而除了电化学界面结构的理论模型之外,马普生物化学研究院的弗朗兹-乌尔里奇·哈特尔教授,以及耶鲁大学遗传学教授亚瑟·霍里奇关于细胞内蛋白质折叠作用及其影响的研究,也是一个相当值得考虑的奖项。

在此之前,这两位大牛已经获得了作为诺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这个奖项几乎百分之五十的获奖者,最终都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或者是化学奖。

除此之外,还有最近发展势头很猛的光遗传学,以及马达蛋白等等。

事实证明,在生物学领域,化学家确实更容易做出漂亮的成果。

乍一看上去,生物这个大坑,似乎还挺吸引人的呢。

当然,前提是如果是以诺贝尔奖为目标的话……

经过了初步的意见交流之后,会议开始继续对最后的提名进行讨论。

没有任何意外,争议的焦点,依然在“电化学界面结构的理论模型”上。

而争论的氛围,也愈来愈激烈……

奥洛夫“这一届无论如何我们也应该考虑下真正的化学成果了,如果诺贝尔先生知道我们将他最中意的化学奖变成了‘生物奖’,我相信他在天堂里一定不会感到高兴。”

彼得语气激烈地强调道“但他只有24岁!甚至比劳伦斯·布拉格还要年轻!我们就不能等到他过了25岁的生日再考虑他的名字吗?”

奥洛夫反问道“可除了他之外,在理论化学领域,还有其他更出色的成果吗?”

彼得微微愣了下,皱眉思索了片刻之后,用迟疑的语气说道“分子动力学的研究?普林斯顿的罗伯特·卡尔教授在这个领域的工作也很出色。”

奥洛夫摇了摇头“我承认他的工作确实很出色,但远没有出色到出众的程度。”

彼得抱怨道“那就颁给细胞内蛋白质的折叠!我们为什么一定要考虑理论化学?”

林瑟女士点了点头“我赞同彼得的观点。”

15年那届,便是在她的主张下,将诺贝尔奖颁给了dna修复。

而现在,她的观点和当时一样,认为应该将这个奖项颁给生物化学。

奥洛夫反问道“既然不拘泥于研究方向,那为什么我们又一定要拘泥于获奖者的年龄?诺贝尔可没在遗嘱中说过,一定得把他的遗产分给五十多岁的老头子。”

一直没有开口的约翰,这时候忽然插嘴道“我觉得奥洛夫院士说的有道理,而且电化学界面结构不只是电化学、理论化学领域的成就,对于计算化学领域的研究也具有开创性的贡献。”

他是研究计算化学方向的,坐在这里的人,没有人比他更清楚那个理论模型究竟是多么的优秀。

然而诺贝尔奖评选最大的分歧也正是在这里。

随着科学的发展,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但方向与方向之间的距离却是越来越遥远。不同方向的研究成果,想要让领域之外的学者了解尚且存在难度,更不要提横向对比了。

会议桌上似乎陷入了“混战”。

看着据理力争的奥洛夫和彼得,一直没怎么发言的委员长克拉斯院士沉吟了片刻,拍了拍手,打断了会议桌上的争吵。

“好了,先生们……还有女士,继续争论下去没有任何意义,就让我们用最民主、最公平、以及最传统的方式,来做最后的决定吧。”

几人交换了一下视线。

虽然没有达成统一,对于克拉斯院士的说法,却也没有任何意见。

当意见无法一致时,再没有什么比投票更适合解决问题的方法了。

见其他几位委员没有反对,克拉斯院士便向旁边的助理使了个眼色。

读出了他眼中的意思,那位助理走上前来,在每个人的桌子上放了一张a4纸。

拿起钢笔,在纸上写下了一个单词,林瑟女士的眉毛挑了挑,看向了克拉斯“你早就已经准备好了?”

“我有预感最后会变成这样,”克拉斯院士笑了笑,将自己的那张纸叠好,轻轻地放在了桌子的正中间,“反正我们的意见很少达成共识不是吗?”

第446章 说好了只是吃饭……

虽然研究的工作很忙,但这个课题毕竟不是哥德巴赫猜想、ns方程那种必须他全力以赴去解决才有胜算的麻烦,也不至于让他忙到连一顿饭的时间都抽不出来。

更何况还是在周末。

然而,当陆舟开车来到了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学生公寓楼下,站在沥青路旁边稍作等待了片刻之后,看到的却并非只是学姐。

还有一位看上去很有气势,模样和他爸年龄差不多大的中老年男人……

“你好,陆教授,我是陈玉珊的父亲,很抱歉百忙之中打搅你的工作。”脸上挤出一个标准的笑容,陈宝华伸出了右手。

陆舟一脸懵逼地握住了这个男人伸来的手。

“……陈叔好。”

首节上一节425/1131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