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黑科技系统 第417节

【目标在2025年之前完成“deo”聚变示范反应堆的设计与建设。】

【任务奖励由任务评分最终决定。奖励包含不限于经验、积分、样品、图纸、特殊物品……】

虽然前面的描述充满了槽点,但也都还好,然而在看到这行字的瞬间,陆舟差点没一口老血喷到屏幕上。

2025年前?!

这破系统的日历算法是不是和他所理解的不太一样?

deo聚变反应堆,算是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的“五十年计划”之一。

计划具体是什么样的陆舟不太清楚,等离子体物理毕竟不是什么热门方向,他认识的物理学家中,还是以研究理论物理的学者居多。

上次去德国的时候,他记得克利青教授和他提过一句,

根据欧盟聚变联盟所管理的经费,七成左右与iter计划相关,三成左右与deo项目相关……大概就是这样的比例。

虽然iter项目与deo项目之间并不冲突,两者是平行进行的,但稍有常识的人都看得出来,基础的“可控核聚变”问题若是无法解决,更别提基于可控核聚变技术建造示范反应堆了。

简而言之,在完成deo堆之前,iter工程中的大大小小的零件必须完成。

能在2025年之前不跳票地把iter项目搞定,那都得谢天谢地了。

当然,对于这种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系统一如既往地很人性化地给他提供了选择的权力。

在任务要求的最下方,闪烁着两个可选的按钮。

【接受/放弃】

放弃的意思是整张卡就作废了吧……

然后,他依然可以从三个随机任务中,选择适合自己的任务进行。

盯着这两个按钮,陆舟沉思了很久。

虽然需要面对的选项从三个变成了两个,但总感觉作出选择的难度,却是比以前大了两倍不止。

摇了摇头,陆舟甩掉了心中的杂念,最终作出了决定,伸手按在了接受的按钮上。

虽然想要在2025年之前实现着实困难了点,但若是仅仅因为困难就拒绝挑战,那也未免太不像他的作风了。

可控核聚变是个很有意思的课题,也是人类在通往未来之路上必须得迈过的坎。

就算没有这个任务,他也会继续朝着这个方向研究下去。

仿佛是为了庆祝他做出正确的选择一样,在他选择接受的瞬间,这次从全息屏幕上扫过的是淡金色的光芒。

【“聚变之光”任务链开启!】

任务列表刷新之后,三个普通任务的选择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关于聚变之光任务链的描述。

除了作为终极目标的“聚变之光”任务链本身之外,在任务链的下方还列着长长一串的清单。

在这份清单上面,罗列着实现可控核聚变技术的前置条件,或者说子任务。

其中有“超导材料”、“量子计算机or更强的传统超级计算机”这种绕不开的主线,也有类似于“哄骗国家投个一百亿”、“哄骗企业再投一百亿”、“组建核聚变科研中心”、“在国际足球赛事上完成一百次进球”等等看起来莫名其妙的可选完成的支线任务。

除了最终完成任务链之外,无论是主线任务还是支线任务,完成之后都可以获得可观的任务奖励。

看到这一长串的任务清单,陆舟头皮发麻之余,心中也是不禁松了一口气。

阶段性成果也是有奖励的。

至少,他不用担心投了近十年的时间进去,最终的结果却是颗粒无收……

第440章 三十分钟

就在陆舟艰难地做出了选择的同时,远在地球另一边的华国庐阳,一架飞机降落在机场。

从德国螺旋石7-x实验室访问交流回来,盛宪富下了飞机之后,没有停留,坐车上了环湖大道,一路直奔科学岛上的物质科学研究所。

看到火急火燎往研究所里赶的盛教授,正巧在走廊上的任勇,意外地看了他一眼。

“什么事这么着急?”

盛教授会有回答,只说了一句话。

“三十分钟。”

任勇微微愣了下,一开始还没听明白他说的是啥,但很快便反应了过来,不敢相信道。

“三十分钟?他们……还真做到了?”

盛教授点了点头,认真地说道。

“其实最初他们差点失败了,水冷偏滤器的降温效果没有达到预期。但最近发表在prx上的论文帮了他们一把,通过改进控制方案他们成功减少了第一壁材料的热负荷。虽然距离30分钟可能有几秒的差距,但这些微小的误差都可以忽略。”

仿星器虽然是一个很新颖的研究思路,但对于它真的能否达到理论预期中的效果,学术界依然存在争议。

因为即便仿星器在设计上能够比马克托克更轻松地对等离子体进行约束,但长时间脉冲放电造成的过高热负荷依旧是核聚变工程中的公开问题。

但如果螺旋石7-x真能实现30分钟的长时间脉冲放电,或许这将改变整个国际核聚变工程的格局。

毕竟马克托克装置研究到现在,越是深入进去,便越能感觉到到天花板越来越近。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这条研究思路究竟是否行得通了。

“就因为一篇论文?”

愣愣地看着盛教授,任勇脸上写满了不敢相信。

到不是轻视理论工作的用处。

只是这理论转化成果的速度,也太快了点吧?!

过了一会儿,他换上了认真的语气,开口说道,“哪篇?我去瞧瞧。”

首节上一节417/1131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