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黑科技系统 第327节

根据奥特尔巴耶夫教授的论文,陶哲轩首先仿照他的思路,构造了一个跟NS方程结构相似,但有所不同的方程。如果原证明的结论成立,那么毫无疑问,他构造的例子也一定会存在整体光滑解。

紧接着,更牛逼的事情发生了。

他通过设置了一个特殊的初始值,证明了该初始值对应的光滑解会在有限时间内会失去正则性。这就相当于找到了一个反例,直接跳过了证明过程,从逻辑上否定了这条思路的正确性。

如果思路本身就是错的,那么也不存在正确与否的问题了。

这一结论在当时得到了很多偏微分方程领域学者的认可,而且事实也证明,他的推测是正确的。

就在不久之后,牛津大学的俄国籍数学家格雷戈瑞·塞莱金教授终于完成了审稿,对奥特尔巴耶夫的论文审稿时指出了六处错误,最终结束了关于这篇论文的争议。

当然,认识到错误的奥特尔巴耶夫本人,在最后也光明磊落地承认了错误,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

总而言之,在NS方程领域,陶教授还是相当有发言权的。

而且根据他发博客的习惯,虽然他很少将正儿八经的学术内容放在博客上,但他通过博客传达出的信息,往往都是经过了他自己的验证。

其实,不只是陶哲轩对这篇论文给出了高度评价,不少研究微分方程领域的大牛,也都给出了中立以上的看法。

比如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主任费弗曼教授,他的观点基本上与陶哲轩不谋而合,认为陆舟在论证过程中用到的方法,比他论文本身得出的结论意义更加重大。

不管他是否在研究“三维不可压缩Navier-Stkes方程解的存在性和光滑性”这一被克雷研究所悬赏的世纪难题,他所运用的数学方法,都将给研究这一命题的同行带来不小的启发。

此前,陆舟忽然改去研究材料学、化学,不少数学界的学者都表示了惋惜,认为其不应该在最好的年龄,将精力分散到其它领域中去,而是应该尽可能地集中精力,将自己所擅长的领域推到更高的层次。

然而在哥德巴赫猜想之后,陆舟已经沉寂了一年多,都没有发表过一篇严格意义上的数学论文,以至于不少人都怀疑这位天才,是不是已经对数学感到了厌倦。

不过现在看来,所有的传言似乎都不攻自破了。

这位天才不仅没有放弃在数学上的钻研。

反而像是……

在下一盘“大棋”?

第378章 必须来得及!(3/4)

作为七大千禧难题,ns方程无论是本身的知名度,还是在物理学、工程学领域的应用,都使得它得到了超乎寻常的关注。

尤其是当这个问题,被一名总是能不断创造奇迹的学者关注,这个事件本身便具备了相当高的话题度。

不少高校、研究所的博士,无论是数学还是物理,哪怕研究方向在其它领域,茶余饭后或多或少也都会聊到这个话题。

很多人都在好奇,陆舟是不是在挑战ns方程这个世纪难题。

如果是的话,他究竟进行到了哪一步?

只是那篇刊登在《数学年刊》上的论文而已吗?

人们似乎更愿意相信,这位天才的研究成果,远远不只是发表在《数学年刊》上的那些阶段性成果而已。

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一楼的用餐区,正值午饭时间。

“来一份熏肉三明治。”

“你的三明治……真的不考虑下别的口味吗?总是吃同一样食物,这并不是什么特别好的饮食习惯。”

因为总是点同样的食物,这里的厨师已经认识了陆舟。

“不了,谢谢。”

从的厨师手中接过了热乎着的三明治和咖啡,陆舟在附近找了个舒服的位置坐下。

如果是平时的话,他可能会很有闲情雅致地自己开火做饭,或者去常青藤饮食俱乐部悠闲地用餐,但这些天来,他几乎每顿午餐都是三明治简单对付掉,然后去等离子体物理实验室报道。

整套实验装置的设计思路说起来似乎很简单,但实践起来却异常复杂!

除了那些显而易见的问题之外,还有很多不那么显而易见的问题亟待解决,这需要理论与工程知识的结合,而这便意味着陆舟必须与实验室里的工程师时刻保持交流,同时还要针对一些在工程上难以实现的东西,交换意见,寻求可行的解决方案。

说实话,也就是在这一刻,陆舟感觉自己的工程学等级派上了一点点用场。在与这些工程师们交流讨论中,他发现自己对工程设计方面的知识接收速度意外的快。

至于具体有多快……

大概就和两年前,自己研究数学问题时的水平差不多吧。

一边细嚼慢咽地啃着三明治,陆舟一边构思着那些复杂的问题。

然而就在这时,一位留着金色长发的女士坐到了他的对面,不知从哪里变出来了一支采访用的录音笔。

“您好,陆舟先生,很抱歉冒昧的打扰您,我是bbc记者。”

疑惑地看了这位金发碧眼的女士一眼,正在咀嚼着的三明治陆舟微微愣了下,用含糊不清的声音问了句“有什么事情吗?”

他不记得,自己最近干了什么足够引人注意的事情。

如果是霍夫曼奖章,那她很明显来的不是时候,因为这件事早就已经过了新闻的时效性,他不认为人们还在关注着这个消息。

记者小姐姐抿嘴微笑,开口问道“是这样的,关于您最近投稿在《数学年刊》上的论文,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请问您最近在挑战七大千禧难题中关于ns方程解的存在性与光滑性问题吗?”

如果是一般的数学问题到不值得bbc派出它的驻外记者,但千禧难题不一样,无论是百万美金还是世纪难题的名头,都配得上科技面板的头条。

“不,你误会了,并没有这回事,”微微愣了下,陆舟当即摇头否定道,“我研究ns方程只是为了方便我自己的研究。虽然我确实得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结果,但这并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

记者小姐姐惊讶地看着陆舟“难以置信……我可以问下,您究竟在研究什么惊人的东西吗?”

“不管它是什么,我都不希望你们将科研板块的新闻整的像八卦板块一样,捕风捉影地报道一些不切实际的消息,”将三明治包装纸叠成了正方形,陆舟随手扔进了旁边的垃圾桶,“在研究成果出来之前,我只能告诉你一句话。”

他很担心,今天他说自己在为高温压等离子湍流现象的研究设计实验,明天bbc就会报道某华人科学家解决了可控核聚变难题,再然后自己的电话就会被一些搞不清楚状况的人打爆。

毕竟这可是bbc的记者。

因为经常采用夸张的报道手法以及各种标题党的行为,甚至一度被维基百科“拉黑”。

并没有在意陆舟的讽刺,记者小姐姐似乎嗅到了新闻的味道,顿时眼睛一亮,身子前倾和录音笔一起凑近了过来“什么话?”

陆舟板着脸“无可奉告。”

首节上一节327/1131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