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黑科技系统 第291节

为了这一刻准备了这么长时间,他已经等待的太久了。

……

关于系统的那个培养学霸的任务,陆舟最终想出来的方法便是广撒网。

一方面安排薇拉他们继续研究角谷猜想,考虑到角谷猜想的学术价值,用这项成果完成任务也是陆舟心中所有方案里的首选。

至于另一方面,则是给魏文和杰里科也分别安排研究课题。

只是在难度上,会稍微下降一个层级。

这样一来的话,如果角谷猜想的进度陷入停滞,那么除了“亲自出手”这个选择之外,至少陆舟还有另外的备选方案可以选择。

不过,即便系统没有扔给他这个任务,陆舟觉得自己也该给魏文找些事情做了。

毕竟到了硕士这个阶段,光是依靠书本进行学习,能学到的东西是非常有限的。尤其是最为珍贵的科研经验,这个光靠泡图书馆是无法得到的。

“……你的研究方向是泛函分析中的希尔伯特空间,记得在刚入学的时候我向你建议过,向数学物理这个方向发展,但遗憾的是近期我并没有研究这方面课题的计划,”

站在办公室外的走廊上,看着跟出来的魏文,陆舟停顿了片刻,继续说道,“不过,虽然我暂时没有合适的项目可以推荐给你,但我可以给你推荐一个合适的人。”

魏文:“谁?”..

陆舟神秘一笑:“算是我的师兄,跟我来吧。”

虽然罗师兄的生活作风比较随便,但这个人的能力还是相当不错的,否则他也不会收到爱德华·威滕的ffer,并且这么多年都没有被逐出师门。

毕竟像是威滕老爷子这样的大牛,对于学生的要求可是相当严格的。

之所以将魏文推荐给罗师兄,一方面是因为罗师兄从事的研究正好也和希尔伯特空间方面的问题相关。

至于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罗师兄在硕士阶段是在老唐那里读的泛函分析方向,也是一个数学出生的物理人才,在经验上也可以给他提供不小的帮助,至少也能让他少走一些弯路。

留下了这句话之后,陆舟没有在办公室外面多做停留,很快带着一脸疑惑的魏文前往了威滕的办公室。

当他抵达办公室的时候,罗师兄正好在查阅文献。

看到出现在办公室门口的陆舟,罗文轩向后靠在了办公椅上,笑着说道。

“早啊,什么风把你吹来这儿了?”

“没什么,就是过来串个门。”陆舟笑了笑,走过来看了电脑屏幕一眼,“在看论文?”

“没错,每天早上登陆Ariv检查同行的动向是我日常工作之一。”罗文轩做了个无奈的表情,“做理论物理方向的就是这样,已经太久没有出现新的物理可以研究了。我现在想出一个好的idea别的什么都不担心,就担心撞车。”

陆舟有些意外地问道:“你的博士论文还没完成吗?”

罗文轩叹了口气:“没办法,威滕先生的要求实在是太高了,我的论文一直无法令他满意。”

陆舟:“所以,你的论文还是原来那个?”

“已经换了,”咧嘴一笑,罗师兄得意地说道,“现在是关于有限维希尔伯特空间q-畸变谐振子偶相干态的研究。”

陆舟:……

他完全搞不懂,这有什么好得意的。

忽然间,陆舟有些拿不定主意,到底要不要把自己的学生借给他帮忙了。

这时候,罗文轩终于注意到了陆舟身后的魏文,向他投去了好奇的视线:“这位是?”

“我的学生,毕业于燕大的魏文同学,应数领域的学霸……”

陆舟犹豫了几秒钟,最终还是下定决心,决定试一试。

即便罗师兄在习惯上有些缺点,但毕竟在威滕这里读了这么久的博士。对于海外科研经验几乎为零的魏文来说,跟着他一起做研究,多少还是能学到点东西的。

更何况师出同门,陆舟觉得自己还是得拉罗师兄一把的。这都快三十岁的人了,毕业论文还没写出来,在这么等下去,只怕这辈子都毕不了业了。

于是,他拍了拍魏文的肩膀,轻咳了一声,继续说道,“你上次不是和我说你的课题需要一个精通处理希尔伯特空间问题的数学人才吗?现在人才就在这里。”

罗文轩先是一愣,脸上顿时露出了喜出望外的表情:“太感谢了!我的研究正好进入了瓶颈期,你简直是我的救星!”

接着,他脸上带着如沐春风的笑容,看向了魏文:“魏文是吗?以后就多多指教了。”

魏文显然也是察觉到了这家伙的不靠谱,表情显得有些迟疑。

跟着这家伙做课题真的没问题吗?

不过,对于陆舟的决定,他还是比较信任的。

犹豫了片刻,魏文罕见地用上了不确定的语气,开口说道。

“我……尽力而为。”

第350章 锂硫时代的曙光

安排了魏文的去向之后,陆舟转身回到了办公室,继续准备他的ppt。

这段时间,他的工作基本上会围绕着“电化学界面结构的理论模型”进行展开。

就这样过去了一个星期,就在陆舟终于完成了他的ppt的时候,忽然接到了杨旭打来的电话。

电话刚一接通,听筒那头便传来了兴奋的声音。

“我们成功了!我们成功了!”

听到那兴奋的语气,陆舟微微愣了下,紧接着立刻问“锂硫电池?”

握着电话的杨旭使劲点头,语气激动道“嗯!你的思路是对的,我们用葡萄糖为前驱体,选择聚苯胺?聚吡咯的共聚物为造孔剂,成功合成了比表面积高达30222/g,同时直径仅为69n的空心碳纳米球。”

喝了口水,语气激动的杨旭润了润嗓子,迫不及待地继续说道。

“然后,我们通过化学沉积法,将这种空心碳球与硫单质材料进行了混合,并且组装到电池模具中,进行了电池组性能测试,最后的结果相当喜人。”

“多的东西我就不在电话里说了,相关的实验数据我已经发到了你的邮箱,你赶快看一下吧!”

首节上一节291/1131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