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黑科技系统 第116节

黄光明又惊了:“卧槽,飞哥你还用化妆品?”

“滚!送女票的……那个,你回来的时候帮我带一下吧,多少钱我折成软妹币给你。”

“行吧,我看到了会帮你带的。”陆舟点头道。

这种小事对他来说就顺手而为的事情,简直不要太容易。

不过说起来难得去一回欧洲,要不要带点土特产回来?

瑞士有什么东西?瑞士军刀?也不知道能不能带上飞机……

陆舟想了好久,也没想到有什么好买的。

思来想去,还是给家里带点奶粉吧,小彤马上要高三了,补补身子也好备战高考。

他这个做哥哥的,别的忙帮不上,也只能帮上她这些了。

第157章 抵达瑞士!

周日,陆舟和往常一样,去杨女士家给他的小徒弟补课。

晚饭的时候,想到自己下个月初就要出发前往瑞士,他便随口说道。

“过几天我要去一趟欧洲,不知道要在那边呆多久。该教给你的东西都已经交给你了,这段时间就靠你自己了。”

虽然不是下个星期就出发,但陆舟还有不少出发前的准备工作要做,这段时间肯定抽不出空来给她补课了。

韩梦琪好奇问:“去欧洲?你去欧洲干什么呀?”

“参加的LHCb项目。”

韩梦琪歪了下头,问:“LHCb?”

陆舟随口解释说:“一个关于大型强子对撞机的项目,在瑞士和法国的边境上,欧洲核子研究组织的附近。”

“欧洲核子研究组织?”不知为何,韩梦琪的双眼忽然发亮,“缩写是不是SERN?”

陆舟微微愣了下:“SERN?拼错了吧,是CERN。”

韩梦琪忽然一脸严肃:“师傅小心,这可能是机关的阴谋。”

陆舟:……?

这又是他不懂的什么新梗吗?

轻咳了一声,陆舟强行转移了话题,问道:“有什么东西需要我帮你买吗?反正顺路。”

“代购?”韩梦琪微微愣了下,摇头道,“不用了吧。”

陆舟随口问道:“对化妆品和护肤品不感兴趣吗?”

说起来,他好像确实很少看见这小家伙摆弄化妆品之类的东西,倒是各种抱枕和手办在她的房间里扔了一堆。

“我妈的公司就是做时装和奢侈品的啊,基本上隔两个月就去一趟欧洲,她没说过吗?”晃悠着小腿,韩梦琪若无其事地说道。

emmm……

陆舟忽然意识到,似乎根本没有问这个问题的必要。

……

以实习生的身份加入到LHCb组织之后,虽然组织上并没有给他安排具体的科研任务,但深感自身知识水平还不够的陆舟,自觉地开始了对量子色动力学知识的恶补。

具体点来说,便是刷论文。

而在这期间,数学界还发生了一件大事儿。

德国学神舒尔茨成功解决了Weight-monodromy猜想的特殊情形,并发表在了最新一期的《数学年刊》上。

而且,运用的还是他自己创立的“P.S理论”,解决的这个关于代数K-理论领域的猜想。

这一成果不但解决了一个世界级的数学难题,同样为他的“P.S理论”提供了一个足以证明其应用价值的经典范例。

目前看来,还不到一年的时间,他便兑现了自己在数学家大会上做出的霸气宣言——“用自己创建理论解决德利涅的一个重要猜想”。

柯尔奖的数论奖已经没有悬念,孪生素数猜想的光芒毫无疑问将称雄15年数论界。

而柯尔奖的代数奖,随着这篇论文的登刊,也已经决出胜负。

在国外某个数学论坛上,很多好事者已经开始讨论,18年的菲尔茨奖归属。毫无疑问,这两位将成为这一奖项的最强竞争者。

不过对于这件事情,陆舟只是了解了下,却并没有深入关注。

代数K-理论并不是他擅长的方向,对于这个方向的东西,他也仅仅是了解而已。

至于那篇论文,想要看懂还得先去研究舒尔茨的“P.S理论”,他现在忙得分身乏术,根本就抽不出空来。

终于,时间到了五月。

为了错开旅游高峰期,卢院士带着陆舟,于劳动节过后的星期五启程前往日内瓦。

其实金大这边的研究员还有一个,是卢院士带的一名博士生,不过他上个月就已经到了瑞士,在那边已经待了大半个月。所以陆舟这边,只有他和卢院士两人。

金陵没有直达瑞士的航班,华国也没有直达日内瓦的航班。一行人先坐飞机去了沪上,然后转机坐上了前往瑞士第一大城市苏黎世的飞机。

经过十多个小时的飞行,飞机于夜幕中降落在机场的跑道。

出了机场,在机场外面,一辆黑色的大众汽车旁边,陆舟总算是见到了这位只闻其名,未见其人的师兄。

“你好你好,久闻大名了,”刚一见面,严师兄笑着握住了陆舟的手晃了晃,“我叫严新觉,你叫我严师兄就可以了。”

陆舟谦虚回道:“陆舟,小有成就,不值一提。”

“别这么谦虚,你可是下一届菲尔茨奖得主,咱金大校友圈里,可是一致看好你啊!”严师兄笑着说。

“你这样会让我压力很大。”

陆舟是真的觉得压力山丹,德国某个叫舒尔茨的家伙,简直比他还像开了挂,虽然总共只发了十几篇论文,但几乎每两篇论文就是一个数学大奖。

而他自己的第一块奖牌,恐怕还得等到年底。

不过严师兄倒是不以为意,笑着拍了拍陆舟的肩膀。

“有压力才有动力,年轻爱拼才会赢,我看好你!酒店我已经安排好了,来,上车吧。”

说着,他接过了卢院士手中的行李箱,放进了后备箱中,然后回到驾驶位上,发动了汽车。

汽车上路,陆舟坐在后排,卢院士坐在副驾驶位上。

看了眼车钥匙,卢院士随口问道。

“你这车可以啊,从哪儿搞来的。”

严师兄笑着说道:“从格雷尔教授手中借来的。”

“你这小子,”卢院士摇了摇头,“现在项目进行到哪一步了?”

严师兄一边开车一边回道:“LHCb欧洲负责人要求对重子向粲偶素衰变时的共振态进行Dalitz图分析。”

“有毛病。”卢院士摇头道。

陆舟问:“为什么说有毛病?”

严师兄耸了耸肩,用调侃地语气说道:“因为五夸克态的发现已成定局,从去年我们就开始做理论分析,美国托马斯·杰裴逊国家加速器实验室和俄国的莫斯科实验物理研究所都找到了这东西存在的间接证据,如果还发现不了这玩意儿,我把这汽车吃下去。”

陆舟:“那为什么还要多此一举?”

“也是为了多发几篇论文,为了多出一点成果,为了向成员国要经费,”严师兄随口说道,“反正有这么多免费劳动力,为什么不用呢?当然了,实验之前做个验算也确实有那个必要,毕竟那玩意儿转一圈,就是几套房。”

第158章 分配任务

下塌的酒店在苏黎世市郊区,名字是法语,翻译过来是郁金香,从装潢来看低调奢华有内涵,也是个四五星级的酒店。

机票和差旅费都是有经费报销的,反正花的也不是自己的钱,自然没人会在这方面节俭。

在路上闲聊的时候,陆舟才了解到,这位严师兄虽然说话做事很低调,但也是个不得了的人。

作为卢院士带的四位博士生之一,他在国内理论物理学界青年一辈的学者中,也算是小有名气了。

Beslll国际合作组织中就有他的名字,发现四夸克态粒子的时候,他参与过对实验结果做“全谱分析”的工作。

不过,物理这东西和数学不太一样,尤其是这种涉及多国合作的国际性大型科研项目,大家的工作都很重要,一个人的贡献在整个团队面前就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

不过四夸克态的发现在当年被评为“物理学界年度最佳科研成果”,哪怕是在其中扮演着螺丝钉的角色,这份科研资历也是相当牛逼的。

而且不只是Beslll,这位严师兄和卢院士一样,同时也是LHCb合作组织的正式成员。比他这个实习生,还是高上那么一点点的。

到了酒店后,严师兄将车停在了停车场,然后帮卢院士拖着行李箱,带着两人往电梯的方向走。

一边走着,他一边说着明天的行程安排。

“从这里到日内瓦得有270多公里,我们明天早上吃过早饭就出发,中午饭还能在那边吃。”

陆舟问:“我们为什么不直接坐飞机?”

严师兄咧嘴一笑:“坐飞机?瑞士还没咱们那儿一个省的面积,飞机起飞没多久就得下来,还不如开车方便。”

话虽然是这么说,但陆舟总觉得,这家伙只是想过一过车瘾罢了。

一夜无话。

次日清晨,一行人继续上路,果真如严师兄所说的,在中午之前赶到了日内瓦。

在这座著名的“联合国城市”找了家餐厅,匆匆解决了午饭,严师兄开着车继续上路,带他们来到了瑞法边境上的欧洲核子研究组织总部——传说中聚集着全世界最聪明头脑的CERN。

在这座小镇上的一家现代化酒店前停了车,陆舟拖着行李箱正准备向酒店内走去,忽然看见一位留着络腮胡的老人向这边走来。

“欢迎,来自华国的朋友,您的学生找我借车,我就知道是您要来了。”爽朗的笑着,那老人伸出了右手,和卢院士握了握,然后看向了旁边的陆舟,“新面孔,你的学生?”

“陆舟,”陆舟友好地笑了笑,主动伸出手和这位老人握了握。

“格雷恩,”格雷恩教授微笑着点了点头,“我好像听说过你的名字,从一个我在普林斯顿的朋友那里。先不说这些了,赶了这么久的路,你们也该累了吧,我带你们去房间。”

“人还是老了啊,比不上年轻时候了。”卢院士笑着说了句,声音有些感慨。

“人总会老,这是不可避免的……这边走。”

三人的房间连在一块的,整个第六层住的都是华国研究组的科研人员,不过现在也就水木大学的研究组到了,江城大学和桦科的人还在赶来的路上。

“格雷恩教授是理论物理学界的大牛,和卢院士很早以前就认识,在Beslll项目时帮了我们不少忙,”看着见面叙旧的两位老人,严师兄笑着向陆舟介绍道,“要带你熟悉下这里的环境吗?”

陆舟:“那就拜托了。”

来到新环境,第一件事儿自然是熟悉地形。

跟着严师兄,陆舟把这附近的环境熟悉了一圈。

客观的评价下,这里是个科研氛围很强的地方。

很少有某个科研组织能够单靠内容,便吸引一大群物理学界的顶级牛人聚集在这里。

要说项目经费的话,CERN的经费绝对算不上世界第一,但在这里工作的理论物理学家,却是占据了全世界理论物理学界的半壁江山。

也许在附近的小镇上随便吃个饭,坐你对面的就可能是哪个知名大学的荣誉教授,或者理论物理学界的大牛。

一个LHCb项目的重启,竟是在这个偏远的“山区”里形成了一幅万国来朝的盛况,实在让人羡慕不已。

首节上一节116/1131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