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法天地长生仙 第124节

  武侠小说里的东方不败来了恐怕都得叹气。

  但他赵无羁却还真能做到。

  家传金针渡厄凤凰点头,银毫点灵游龙摆尾,昔日就为峰主展示过。

  此时他毫不犹豫,金针划破指尖,血珠浸染针尖。

  下一刻,他手腕一抖,针影如暴雨倾泻,刹那间化作一片残影,精准无误地刺入石壁上的每一处针孔!

  古井深处骤然传来机关转动的闷响,石壁缓缓裂开一道缝隙,露出幽深的甬道。

  “既是祖宗所留,当不会害自家血脉。“

  赵无羁收起那套泛着幽光的金针,谨慎踏入甬道。

  尽头处,一座尘封石室豁然显现。

  中央残缺古阵灵纹黯淡,却仍散发着压制灵力的诡异波动。

  阵法核心处嵌着七枚黯淡的龙鳞状晶石。

  以他眼力自然看得出,这阵法竟建在“隐龙地脉”节点之上。

  虽逢末法时代,地脉残存的微弱灵机,仍维系着禁灵大阵运转。

  那三名古修,显然不通阵法玄机,贸然闯入后灵力尽失。

  绝望中屡次尝试破阵,却次次被“凤凰点头”的机关封住要穴最终在饥饿驱使下,自相残杀而亡。

  随着进入石室,赵无羁便发现四壁刻满密密麻麻的医道图谱。

  正中石案上摆着一册泛黄的古籍,是《金匮刺脉录》,另有一封火漆信笺。

  他走过去检查了一番,确信没机关和毒物之后,翻开书页查看。

  一炷香后,赵无羁神色惊疑不定。

  这书中记载的,竟是西晋时期的名医“皇甫谧”与赵家先祖合创的“金针刺穴大法”,以秘术刺激经脉,强行突破人体极限,踏入“武道人仙”之道的诸多事迹和方法论。

  末页还有先祖批注:“若是灵气枯竭,仙路断绝,灵性丧失,武道人仙一脉可借血气冲关,然需九转还阳汤为引,佐以妖兽精血,方可入门.”

  “还真有武道人仙一脉啊,我赵家老祖这是以医武之道,踏入人仙一脉,是与皇甫谧合创之道.”

  赵无羁神色变幻。

  西晋皇甫谧名声不小,所著《针灸甲乙经》为史上首部针灸学专著,史载其晚年隐居灵台山炼丹求仙,后不知所踪。

  此人与东晋葛洪一般,有些传奇色彩。

  没想到竟是与赵家先祖相交莫逆,共研医武。

  只不过,这牵扯的人物也未免太久远了,西晋距今可是足有一千五百多年了。

  据他曾经调查的讯息来看,末法之世应该是从明朝开始的才对。

  可现在看到家族传承地这书籍才知,西晋时似乎就有灵气枯竭的事件发生,推翻了现有认知。

  他不由想到‘灵气如潮汐’之说。

  看来过往朝代,也发生过灵气小范围或大范围枯竭的事件,后来又发生过灵气复苏的状况。

  否则为何琳琅洞天曾经流传出,未来灵气会复苏的说法,必然是曾经有过类似事件发生的。

  赵无羁目光又看向一旁的一封火漆信笺。

  拆开查看,才发现竟是前身的老爹赵天朗所留。

  “吾儿若见字,当知赵家祖训‘悬壶济世’实为遮掩,我族本是医武一脉,专研‘武道人仙’之道……”

  赵无羁将信件看完,神色略显复杂。

  原来赵天朗之死,并非是受到南家牵连,而是晚年效仿隋唐李元霸强引天雷破境,最终落得个粉身碎骨的下场。

  这封绝笔信,正是其临终所留。

  信中讲述,“武道人仙”之道,此脉若是踏入正轨,前期可不依赖灵气修行,而是以丹药、妖血、刺穴秘法激发肉身潜能,可令战力飙升。

  武道大宗师之后的境界,便是踏入此脉的第一个境界武修,初期便可肉身硬抗引气初期修士的法器攻击,神力无双。

  在灵气枯竭的地域,都可凭肉身气血横行无忌。

  赵天朗昔日便是初入此境,轻松施针化解南知夏体内符丹药效。

  信中讲到,石室深处尚有更复杂的禁制,需“武修中期”之体方能强行破开,那也是赵天朗求之不得的境界。

  “没想到武道人仙一脉,自家就接触到了.便宜老爹生前也是深藏不露啊。”

  赵无羁将书信收入怀中,转身看向石室另一头的通道,打消了继续闯关的想法。

  这武道人仙之法,倒真是为末法时代量身打造,纵使灵气枯竭,亦能保持强横战力。

  只是所需资源颇为惊人,诸如丹药、妖兽精血,这在末法时代也不是易得之物。

  而且迈入中期后,也要开始借助灵气方可修行。

  相较于传统修仙,此道消耗的资源只怕更多,但似乎战力更强一些。

  不过他也只打算先钻研试试,日后若是有所成就,他再回来取更深处的传承。

  他也不似赵天朗,只能按部就班的突破武修中期,再进入深处。

  要进入深处取更多传承,他只需以布阵术拆了禁灵大阵即可。

  或者日后学会开壁术或是招来术,一样可取其中之物,不急于一时。

  赵无羁回身,看了眼墙壁上刻着的“悬壶”二字,转身离去。

  暂时他还不打算破坏此地,尽量保持原貌。

  返回之时,遭遇阵法机关所阻。

  赵无羁依照书中讲述的方式,走相应阵法机关生路,就安然离去,倒不似室内三具枯骨那般凄惨,到死也出不去。

  翌日。

  黄云坊市。

  坊市内的青石板路上浮着一层薄雾,两侧悬着朱砂写就的避煞符的灯笼在风中轻晃。

  赵无羁离开祖宅之后,便御空来了这处就近的由洞天所控的坊市逛逛,看看能否收集一些药材和有用之物。

  他虽戴着斗笠,却掩不住真传弟子的气度,一袭琳琅洞天真传弟子的蓝色云纹法袍颇为醒目。

  守坊弟子远远望见,连忙躬身相迎,连令牌都未敢查验。

  坊市之内,周遭修士看到他的身影,目光皆是带着敬畏,不敢多瞧。

  路过之时,俱是态度甚恭的行礼避让。

  “以前没发现,玄国境内也还是有些野修散修的,可能有小家族”

  赵无羁负手漫步于坊市之中,目光扫过往来修士。

  所见多是初入引气一重的野修,衣衫寻常,法器也没个一件。

  偶见几个引气二重的修士,身着统一制式的家族法袍,神色间透着几分傲然,但看到他的身影,还是立即行礼讨好露笑。

  “这些散修和小家族,究竟在何处修行?”

  赵无羁随意颔首应付,心中暗忖。

  “一块源晶一斗?上月不才半块?”

  这时,前方一名散修与灵米铺伙计的争执声刺破雾气。

  赵无羁走过去,瞥见灵米袋上赫然标记着“陈氏”的字样,下方还有琳琅洞天的云纹,显然乃是依附洞天的小家族。

  “道友见谅。”伙计与那散修解释,“前线战局紧张,道友也不是不知,那粮道被劫了三回了”

  那散修还欲争执,突然瞧见赵无羁走来的身影,顿时面色一变,很是敬畏,连忙施礼后离去。

  “前辈!”伙计见到赵无羁的蓝袍,也是连忙行礼,身躯近乎弯成九十度。

  赵无羁见这伙计没有任何修为,不过通脉境的武道实力,却也敢与修士争执,饶有兴趣。

  他伸手抓过一把灵米。

  见米粒晶莹如玉,灵韵内敛,竟不逊洞天灰衣弟子所种。

  指间灵力微吐,米粒顿时泛起淡淡灵光。

  “一块源晶一斗.”他似笑非笑,“现在这米倒是金贵。”

  伙计浑身紧绷,正待辩解,却听赵无羁话锋一转:

  “这陈氏家族,扎根何处?灵稻又是如何在这无灵环境中培育的?”

  “回前辈的话,”伙计咽了咽唾沫,“陈氏家族盘踞河运山,据说族中藏着一口灵泉水眼。靠着这灵泉种出的灵稻,在方圆百里都是抢手货。”

  伙计虽心中疑惑这真传弟子的发问,却不敢怠慢,“陈家家主,据闻乃是引气三重的大仙师,很厉害,不过比之前辈您嘿嘿”

  他谄媚讪笑搓手。

  “竟有灵泉水眼,看来天下之大,也并非完全要依靠洞天方可生存,至少底层修士是如此.”

  赵无羁思索,这时,坊市北门突然传来金铁交鸣声。

  却有几个披着兽皮的野修,踹翻了一个符摊子。

  领头者脖颈刺着血色蜈蚣刺青,正揪着摊主衣领吼:“一张藤蔓符也敢卖两块源晶?老子剁了你这趁火打劫的。”

  赵无羁目光瞥了过去,灵威如潮水般压去。

  那野修突然僵住,全身犹如灌了铅般沉重,再一看赵无羁的蓝袍身影,顿时面色惨变。

  这时,坊市巡卫匆匆赶来,立即将那野修拿下,而后敬畏有加的朝赵无羁深深一揖:“多谢前辈出手,镇住这些不长眼的。”

  “看来外面的坊市的确比较乱,哪怕是洞天所控,这些散修性子起来了也会闹事。”

  赵无羁在坊市内转悠了片刻,兴致渐消。

  这里比起洞天坊市,简直如乡野集市般寒酸。

  他像是高玩回到新手村市集购物,看到的都是一些低端符和物资。

  莫说《金匮刺脉录》所需的三百年黄精,便是稍好些的灵药都难觅踪影。

  至于龙虎丹这等宝物,摆出来怕是整个坊市的散修倾家荡产也买不起半颗。

  末法时代,外面的散修和坊市,已是穷途末路至此,资源匮乏至极。

  “罢了,回去看看是否解决了李师妹的麻烦事”

  赵无羁转身出了坊市,灵觉并未察觉有任何散修跟踪尾随。

  显然话本小说中时常发生的黑吃黑大肥羊的戏码,委实无法发生在他的身上,出来混的散修都是有眼力劲儿的。

  赵无羁掐诀御空而去,体内虚丹灵力流转,化作一道流光破空而去。

  此行数日,不过耗去四十余道灵力,尚在可控之内。

  御空时袖袍翻飞间,隐约露出腰间那枚新得的金针。

  半日之后,他便起起落落飞到了皇城附近接近小玉狐狸栖息的莽山一带。

首节上一节124/23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