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轩.”周志杰皱眉望去,眼中露出一丝精明。
前几日张瑞拜托自己接触一下齐轩,他特意让白鹿书院几个师兄去接触了下,得到的答案便是对方学风沉稳,基础牢靠,而且为人谦逊,大概率是能中榜的。
只是没想到成绩这么好!
头名!!
论基础,很多凡人子弟都比不上术士家族的,那些怪物天生就带有邪祟之气,大多数过目不忘,一般人要花一两天背读的东西,人家只需要一两个时辰就能完全记住,当真不是一个档次。
所以一般情况下,前两卷的考试,都是清一色的术士世家子弟,偶有一两个平民子弟冲出来的,都是天赋异禀。
而凡人子弟稳拿第一的,他还是第一次看到。
居然连咱们江南的神童:安大公子,都排在了他下面,张瑞要他关注的人,还真不简单呀。
“老大,我听说了,这齐轩是齐家流落在外的私生子,前几日夫子庙外,齐家人都来请了他几次呢。”
“我也听说了,有传言,他是那齐尚书的”
“闭嘴!”周志杰瞪了那发言的人一眼:“几个胆子,居然敢编排尚书大人?舌头不想要了?”
训斥之余,周志杰也在暗中思量,要不暗中拉拢一下这个民间遗落的齐家子弟,若齐家那一位真的想把齐轩当做接班人培养的话,现在投靠,是最好的时机。
此时赌场各地,都在讨论齐轩这个头名,关于他是否能在第三考试中拿下一甲的名次,成了如今地下赌庄最大的盘。
“恭喜齐大人呀。”
此时,在朱雀门外,一群官员也在榜单之外恭喜亲自来看榜单的齐大人一句。
齐家子弟,近五十年来,就没出几个像样的,能考中进士的总共就两三人,还都是非常惊险的擦边而过,齐家人掌握礼部多年,得了这么一个成绩,子弟有多废可想而知。
“多谢.”齐尚书此时红光满面,看上去似乎非常得意,也让很多文官暗中议论起来。
都说齐尚书格外重视这个在外的子弟,看样子是真的。
远处兵部尚书魏佳明和户部尚书龚天阳也都看着这一幕,眼中带着警惕。
他们与齐尚书打过多年交道,都清楚这是一个对权力控制欲极高的人,真就那么甘心退守西京?
关于齐轩的交易他们也打听了出来,同盟的三大家族包括马上要上位的白家,都保证了齐轩的官途,承诺会大力让渡资源,再加上皇帝承诺的三十年额外供奉,只要齐轩争气,应该是能撑起齐家下一个百年的,至于百年后齐家是否还是这般子弟不行,那就不是齐尚书能管得了的了。
看样子,似乎是挺圆满的。
白家上位,齐家退守,江家损失惨重,八大世家都因此退步,安家在陛下的坚持下继任礼部,京城至此进入三方鼎立的时代。
陛下目的达到了,齐家安全退守了,剩下几大世家虽然被削弱了,却也没被怎么针对,事情相当的平和,一切都显得如此顺利。
但在魏佳明看来却极不正常。
他不信权力交接会如此平顺,当年自己魏家和龚家上位,那是何等腥风血雨,就连皇室都死了大半,齐家这一位真的就甘心退让?
“魏兄觉得怎么样?”龚天阳在旁边看着,根据陛下允许,两人都带了九卿印,就是为了防止齐尚书发难。
“陛下已经进宫,我们只要看好齐尚书,宫门外又有四灵大人守着,按理来说,应该是不会出事的。”魏佳明低声道。
“那宫内呢?”
“齐轩身上没有邪祟,这些年也一直被各大势力监视,他不太可能算计得了陛下,宫中那三位嫌疑人,洪烈已经第一时间传达,陛下的能耐你也知道,有准备的情况下,不会出事的。”
“但愿如此吧”龚天阳深吸一口气,今日他极为不安,总觉得这一次要比上一次可能.还要危险。
此时,明德殿内,诸多考生奋笔直书,这一次的考题并没有太过新奇,依旧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北方战事!
这是一个经久不衰的政务考题,从大晋开朝以来,北方边患之祸的问题就一直存在,加强兵防就得继续放权给江湖门派,几代帝王都想在那边多设置几个武牧,甚至开放更大的门派权限,百官尤其是文官这些年拼死阻止。
太祖当年为了抵御北荒那些野蛮部落的入侵,在北方设立特区,凡是愿意搬迁北地的江湖门派都给了极大的优待,如今半数边军中层都是江湖门派出身,在很多文臣看来,这是比北荒蛮夷更危险的存在。
一旦江湖门派垄断了北部边军,联合起来,以地形来看,随时都有危害皇城的可能,北方必须控制,甚至应该压低权限,防止江湖门派继续做大,这一直是很多文人的主张,他们主张安抚蛮夷部落,以分化政策让其自相残杀,削弱部分北方门派的权力,加强学政的监督之权,从而更好的控制这些在野江湖门派。
而军方子弟也认为,北方门派过多占据了军武子弟的资源,当年跟随太祖打天下的那一批勋爵之后受到了挤压,他们才是最忠诚大晋王朝的,应该将政策更倾斜于他们,而非那些野外门派子弟。
这股势力希望陛下继续加强对北方的军事支出,但却希望削弱门派影响。
三股势力在千年来一直对北方局面争论不休,历代皇帝也都有倾斜的一方,导致对北战略一直不太稳定,这一任帝王上位后一改上一任帝王对北削弱的政策,选择了加大援助,但在江湖派系与勋爵派系上一直犹豫不定,很多政策也没有第一时间贯彻。
如今陛下即位二十多年,今年大考再次重提这个议题,看样子又是打算有所动作一番,毕竟上一次科考提前这个问题,已经是九年前了。
齐轩拿着笔,早已有所准备的他洋洋洒洒不到半个时辰,就写了数千字的内容,却没注意,不知什么时候陛下和太子已经站在了他的身后.
第122章 意想不到的人!
“这考题去年也有提及吧?”张瑞在殿外,与洪烈一起讨论着这最新的考题。
“上一届只是有所涉及,并未全面以此为主题。”洪烈淡淡道:“北方局面如今极为复杂,极少有帝王愿意公开讨论,上一次公开拿来当考题的还是九年前,如今陛下重提此事,应该也是对北方局面要有所动作了。”
“这样呀”张瑞看着试卷,好奇道:“大统领怎么看?”
洪烈闻言看了一眼远处还在殿内巡查的陛下和太子,压低声音道:“你这问题问我可算问错人了,俺不属于任何一派系的。”
“这不就更加公正吗?”张瑞笑道。
洪烈闻言咧嘴笑道:“你倒是会说话。”
随即想了想道:“陛下当年是靠着尉迟家全力支持,才得了第一笔战功脱颖而出,在上位之初,除了术士世家外,很多军武世家也帮了一手,唯独想要打压陛下的便是江湖门派的势力,毕竟当年太子出事后,三皇子殿下和五皇子殿两位热门人选,都主张大力支持北方门派的。”
“老实说,江湖门派出身的子弟,的确比大多勋爵世家的要优秀。”洪烈摸着下巴道。
张瑞点头,对于这一点他虽然了解不多,但却大略是认同的,勋爵世家爵位世袭罔替,最容易滋生吃老本的纨绔子弟,而江湖门派在北方想要占据资源,就得努力拼搏,不仅要在天下大比中取得名次,到了地方后,因为被各方排挤,又得挑选门派内最得力的师兄弟帮衬,反而都是一些厮杀过来的精英。
而且经过千年演变,大多江湖门派尤其是北方的门派,都对战场的事无比熟悉,能上位的子弟除了个人武力,战场上的能耐也都不差,时间一长,自然而然就把勋贵世家比下去了。
“但隐患也的确存在。”张瑞笑道:“世家子弟虽然容易滋生腐朽,但立场是不会变的,都是死保皇家,只要大晋王朝依旧在,他们才能世世代代吃着自己爵位的饭,江湖门派为了自家门派的发展,可不一定会与王朝同心。”
“张大人在北方执政三年,看样子对北方局势懂得挺多嘛。”洪烈笑道。
张瑞笑了笑没说话,心中则是有些尴尬,自己那被替代几年,捅娄子倒是一等一的,对局势分析那就纯属扯淡了,听自己二弟说,自己在北地富春县那几年,都是吊儿郎当的,最喜欢干的事就是勾栏听曲。
“说正事”洪烈低声道:“你昨日说起的那三人,我已报备陛下,陛下有所警觉,应该不会有问题,但你也要随时注意,一旦那人露出马脚,你要第一时间通知我。”
“您放心。”张瑞点头笑道。
但心中却有些疑惑,昨日他们分析嫌疑最大的那位皇亲:朱亮此时看起来最为老实,满头大汗的答着试卷,本就有些肥胖的他,大冬天的汗如雨下,时不时用衣袖擦拭,衣袖都湿了大半。
刚才自己主动过去递了一条手巾,对方居然都没察觉,所有精力都在那考题之上。
他也看了一下对方答题的思路,相当保守,都是在肯定勋贵的立场,北方军事支出应该加大,但更应该加强对勋贵的支持,并列举出了支持勋贵的多种好处,而且都是以尉迟家为主,显然在讨好了勋贵以后还在讨好皇帝,毕竟尉迟家和陛下的亲密程度,世人皆知。
而且从立场来看,他皇室出身,注定了不会得到术士世家的支持,而江湖门派也都不会与他有人纠扯,他娶得妻子便是一侯爵世家的嫡女,屁股很歪得很合理。
怎么看也不像一个被暗中培养,要来谋害皇帝的狠人。
想到此张瑞暗中也警惕起来,也许.事情并不像自己想得那么简单。
而且此时考试时间过半,对方一点动静没有,难道是自己想错了?或许那怪物根本就没有跟着这群考生混进宫里?
“父皇您看。”太子压低声音笑道。
皇帝在一旁微微点头,齐家这孩子的确不一般,他最大的依赖应该是术士世家,立场按道理也应该是文官一派,哪怕是为了讨好自己,也应该选择勋贵一脉,但他却不一样,文章里,处处写了加强门派援助会对北方局势造成如何深远的影响。
此时专注文章的齐轩完全没注意身后的两位大人物,而是一直想着文章的思路。
北方议题在书院读书的时候,每隔一段时间山长都会拿出来讨论,而山长屁股偏向文官集体,凡是支持另外两派的都会遭到严厉训斥,导致很多学生包括自己,都只能迎合山长。
如今这一次,他却打算任性一波,写出自己真正的政见。
前两次考核他都拿了头名,只要文章不被一次性按死,自己最低也是一个二甲,对母亲也算有个交代了。
关于北方,他历来都觉得,想要打破僵局,有所进展,必须是支持江湖门派的。
太祖设置武牧,其初衷就是为了笼络天下武夫制衡术士,当初搬迁北方的门派得到优惠,也是太祖刻意为之,既能让门派在北方腹地远离术士世家钳制进行发展,又能抵抗北边蛮夷兵祸,可谓一举两得。
而之后的子孙后代却无太祖雄才伟略,被一群文官吓唬两句,便开始忌惮北方门派了。
可也不想想,远在北境的门派都觉得危险,近在咫尺的那些术士世家就不危险了?
历朝历代,造反推翻王朝的,哪一次又和江湖门派有关?又有几次是靠着军武世家?哪一次不是术士世家推动的?
重用门派是国策,天下大比和武牧的规则,让门派之间互相竞争淘汰,产出的新鲜血液绝对才是强国之兵,只有北方安定,粮食充足,社稷才不至于有大的动乱,这是大晋千年不乱的根本。
这一点上,齐轩不信各大书院的山长会不清楚,可屁股已经歪了的他们哪里真正关心过这个国家社稷?
齐轩不想回齐家,也不想投靠任何派系,他想做的,是将自己所学,真正的用来实现自己的抱负。
“不错.”皇帝眼中满是赞赏。
齐家那样一群废水后代里,居然还能出一块这种良玉,当真难得。
现在这个乌烟瘴气的朝堂,愿意真为社稷江山着想的人太少了。
“父皇,那便是安启轩了。”太子指了指不远处一个黑衣公子。
皇帝点了点头,安家这几代人和齐家相反,优秀子弟辈出,一个比一个得力,上一个安陆生已经是难得的天才,这一个更是不得了,只有少数人知道,这位安家神童,是比沈家那一位,更早成为一品术士的存在!
十七岁的一品术士,放在整个大晋历史里,也是头一个,当真是天纵奇才。
自己重用安家,一个是为了平衡朝局,一个也是因为安家的确足够得力,想要抵抗京城那些老世家,若自身不硬,光靠政策扶持是没用的。
“过去看看吧。”皇帝淡淡道。
太子闻言稍稍有所迟疑。
洪烈昨天报备的三个嫌疑人,他也是知道的,安启轩就是其中之一。
皇帝摇头,直接带头走了过去。
太子见状也反应过来,紧随其后。
安家这般被重用,若都要谋反,那这天下就没有可用之人了,自己还真是反应慢,也不知父皇会不会对自己刚才的犹豫有所失望。
毕竟现在的自己,在尉迟家都疏远自己后,绝对支持他的只有父皇了。
远处,看着皇帝靠近安启轩时,张瑞眉头莫名一皱,旁边的洪烈也站了起来。
虽然推理过后,三个人中,安启轩的嫌疑最小,但不代表完全不会,君子不立危墙之下,陛下这举动,还是不谨慎了些。
此时皇帝似乎完全没在意这些,而是看向了安启轩的答卷。
答卷上,也是洋洋洒洒数千字,仔细一看其理论竟与齐轩推崇的差不了多少,都是赞成继续大力支持北方江湖门派的策论,顿时让太子都是一阵诧异。
以魏家为首的新贵的确愿意与武夫联合,但都是与勋贵联合,可没与江湖门派有什么勾连,齐家那一位从小在野,对齐家心有怨恨,不愿站在齐家的立场,还说得过去。
这安启轩可是正儿八经的术士家族出身,居然也这么写?
“有意思.”皇帝突然笑着开口:“你的理论,你父亲知道吗?”
“回陛下”安启轩放下笔,看向皇帝:“父亲大人自然是知道的。”
太子一愣,这位传说中的才子,眉清目秀,语气平和,面对自己和父皇的出现,没有一点意外,眼神里也没有一点敬畏。
这家伙.不对劲!
“洪烈!!”
远处,张瑞瞳孔一缩,脸上也是无比诧异,直接道:“是他!!”
第123章 这么简单?
“父亲,咱们安家真的有必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