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太监,我一点也不想长生不死 第653节

  赵虔走入了御书房。

  在看到他来的时候,永兴帝微微叹气。

  “公公终究还是离开了?”

  “臣于街头见了公公,问他去往何处,他说将回玉山书院。”

  永兴帝点头。

  并无意外。

  “公公不争,天下尽知,且为人小心谨慎,若非必要,绝不会将自己置身于险境之中,此时离去,回去那玉山书院,倒也没什么问题…

  当然……这前提是建立在上清宫之事,尚在掌控之中的时候,

  若是那地方当真失去了控制,朕想,不争公公便不是在玉山,而是在渝城了!”

  所有人都见到了公公的不争。

  可谁又曾记得昔日那一个背起药箱,于凡尘行走。

  救下无数百姓。

  镇压过一场又一场瘟疫的神医?

  于大事,于百姓,公公不曾退上一分……

  可若是与自身争抢,公公倒是退避三舍。

  而这也才是天下人对其敬重的原因。

  也是这大周皇族,至此不忘公公之缘的原因……

  大周皇朝数千载。

  见到的人会很多。

  哪怕是如今,大周皇族也掌有如皇甫遥这等合体尊者,比公公强上一个大境界。

  可纵然如此。

  皇甫遥也无法取代公公的位置、

  哪怕真到了那一日,需要做出抉择的时候,大周也会毫不犹豫的站在不争公公身边。

  无他……

  唯信也!

  若是这天下连公公都不可相信,或许也就再无可信之人了!

  赵虔点头。

  这点他倒是相信……

  公公或许谨慎一些,可于天下大义,公公却也无可挑剔。

  只是……

  “这一去,恐此生却再无可见公公之时了。”

  赵虔叹气。

  永兴帝沉默……

  最后黯然。

  “或许,这便是公公和我皇族之人的缘吧,虽深,却也缘浅……昔日父皇在世,所求便是和公公一见,可惜公公出了那北域,而父皇,终究是没能等到那一刻。

  朕啊……

  这一生已见了公公两次,想来这辈子,见的次数,也不过剩一两次了!”

  他说着。

  摇头不去多想。

  问赵虔:

  “二皇子如何了?”

  “于臣身边,尚且还好。”

  “那孩子颇得公公喜欢,还请丞相好好教导,或是等那百年之后,这大周便只能交给他了……当然。

  真到了立储那时候,还是需请他走一趟玉山书院,见一见公公的。”

  赵虔点头。

  这已是皇族不成文的规定了。

  入玉山。

  若是求得公公一见,便为储君!

  若是见不得,不得而见……那便此生无望。

  或是做个闲散王爷也好。

  或是上战场为国征战也罢。

  总需要做出选择的……

  ……

  陈落是一路走回的玉山书院。

  脚下的路,并不陌生。

  数十年前陈落便走过了多次,只是这沿途一些熟悉的风景,终究还是有了变化。

  虽还熟悉,可也带上了陌生之感。

  这一路上陈落偶遇镖局行侠,受得邀请,一路而随。少了不少麻烦。

  也听闻了一些江湖趣事。

  只是不久后镖队向东,陈落需向南。

  于是只好分道扬镳。

  后为图方便,也为见不同风景,便取得直路,见山入山,见水搭桥。

  虽一人,可有那黑夜相伴,有那寒风相随,偶尔也能和山君相谈,便多了些难得的感悟。

  于是这一路,也成为了一种享受。

  终于……

  永兴十四年。

  春。

  午夜时分,陈落远远的见到了那满山粉红……

  虽没见那地界。

  但陈落却已知晓,他已入了那郭北县。

  “看来这些年阿斗种树的神通,是越发的熟练了……”

  看着两旁的桃树。

  陈落感慨。

  自己这前人,终究不如了后人了!

  欣慰?

  有!

  也多了些感慨。

  这就好像看到了自己的孩子长大超越了自己一样。

  “要不,自己也找机会种种树?”

  陈落嘀咕着。

  然后连忙将这可怕的念头甩开……

  自己一生,不争不抢,杀一只鸡都会手抖,如何能说出种树这种话来?

  岂不是乱了道心?

  不妥!

  也不可取!

  ……

273.第273章 可惜是太监。

  第273章 可惜是太监。

  春时的天气是一年之中最好的时候。

  不冷。

  也不是甚热。

  虽偶尔也有些寒意,却也无什么影响。

  一切刚好。

  而恰好便是这样的刚好,就成了许多人喜爱春的原因了。

  当然也有不甚之处的。

  春雨,便是之一。

  几是毫无征兆一般,这雨就这样下了起来。

  起初尚小一些。

  可渐渐的,这雨就大了起来。

  午夜时分,恰逢春雨,说来倒也是一种难得的机遇了。

  陈落也不停下。

  或许是知晓郭北县不远了,也或许是有种近乡情怯的忐忑,陈落便不舍停下。

  撑起了油纸伞。

  拨开山间雾气。

  便是出发。

  此时还不是三月……山中桃树正值粉红,不见果子。

  只是陈落有些嘴馋了一些。

首节上一节653/114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