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功,更需要时间的沉淀,急切,只会乱了心神,令逻辑变得混乱不清。
心神意念离开天魔塔,回到肉身之中,看着手里记载《上清大洞真经》的玉珏,李澈嘴角露出一丝苦笑。
“唉”
莫名一声叹息,虽是略带苦涩,却是毫无悲意。
走正经的仙道路子,以他的资质,能不能达到大罗之境都是未知之数,更别谈大罗之上。
魔道,是他攀登道之顶峰的最佳途径,他也做好了混魔道的准备。
但在没想到办法解决仙魔冲突,或平衡仙魔两极之前,他是不会冒然修炼《上清大洞真经》的,大不了装一段时间废柴。
根基,一旦确定了,就很难再改变,尤其是灵宝天尊的传承,带有强烈的灵宝天尊独有之色彩,改变,谈何容易。
如他这等人,骨子里就是骄傲的,自认一生不弱于人,岂会甘心受他人之道所禁锢。
李澈并未如其他同行一般,动不动就大喊“我命由我不由天”,但他的骄傲,比之任何人都不逊色。
练了《上清大洞真经》,根基染上灵宝天尊的色彩,未来追上灵宝天尊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李澈可不愿自毁前路。
倒不是说在未来的某一天,他完全没有可能挣脱灵宝天尊道路的枷锁,但那样一来,难度将会暴涨无数倍。
己身之道,越早确立越好,倘若陷得太深,就越难挣脱。
如同玄都,广成子,多宝道人等辈,在无数岁月之后,他们或许已是洪荒最顶尖的强者,但他们从未跳脱三清之道的范畴。
圣人之道,囊括天地万物,何其浩瀚广博,欲从中挣脱出来,近乎是不可能之事,无论怎样变化,多多少少都会带着三清的痕迹。
李澈正是明白这一点,才不愿修炼《上清大洞真经》,一来,是怕乱了根基,二来,则是为将来打算。
圣人所创功法,涵盖圣人所行之道,即便是自傲如他,也没绝对的把握,能够斩断枷锁。
是以,练,不如不练,反正他坐拥诸多魔道传承,一卷《上清大洞真经》,对他而言,可有可无。
半月之后,与李澈同时被收入三清门下的诸多弟子已然转修功法,将自身法力转化成纯正的玉清法力,上清法力。
玉清法力以雄浑深厚著称,上清法力则以变化多端为要,都是洪荒最顶级的力量,较之妖气,龙力,神力等寻常力量要高级许多。
将原有的法力转化成三清独有的法力,诸多弟子修为境界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倒退。
根基较为深厚的,如赤精子,黄龙,玉鼎之流,最多就是法力积蓄的量少了一大半,而根基较为薄弱的,修为直接倒退数个境界。
转化法力,修为境界不升反降,非但不是坏事,反而是一件极大的大机缘,帮助刚刚入门的弟子夯实根基。
修道之路,唯有根基稳固,才能走的更远。
根基夯实了,修行也会事半功倍,做到常人难以做到之事,例如越级而战。
经三清仙道正宗功法洗礼全身,精炼法力,诸多弟子的蜕变是全面的,根基得以稳固加牢,同级别内,以一敌多非是难事。
这就是拥有一个名家师承的好处,在起点上就比散修强了无数倍。
没有名师教导帮辅,没有上乘功法传承,再高的天资才情,也很难转化成对等的修为实力。
三清开山收徒,如符元仙翁一类的老不死都厚着脸皮赶来参加,不就是看中了三清乃洪荒最顶级的名师,最坚硬的靠山。
在诸多新入门的弟子之中,李澈绝对是一个异类。
他不但没有转化自身法力,甚至就连《上清大洞真经》都未修炼,修为一直停留在入门以前,不进也不退。
刚开始的时候,诸多弟子还未觉有什么不对,但时间一久,有些弟子看李澈的眼神便不对了,带着强烈的异样光彩。
有瞧不起李澈的,认为李澈身为灵宝天尊门下弟子,天资竟如此低下,真是让人失望;
也有单纯羡慕嫉妒恨的,觉得李澈根本不配做截教内门弟子,灵宝天尊座下数百门徒,是个人都比李澈要强.
对于诸多异样的眼光,李澈自是看在眼里,却也丝毫不慌不恼,心态一贯的淡定从容。
该去碧游宫听灵宝天尊说法讲道,便从不缺席;该参与诸多弟子间的相互谈玄论道,他也会去旁听.
他就像耳聋眼瞎的残疾人一样,浑然将暗地里的流言蜚语当做浮云,全都置之不理。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那些弟子笑他天资低下,嘲讽他不配做灵宝天尊的徒弟,他却不屑与那些人多加交流。
一意朝着三清的方向去学,那些弟子未来的路,也就那样了,除去亲传弟子之外,能够冲击大罗以上的,着实屈指可数。
学我者生,类我者死!
这句话将仙道的残酷性展现的淋漓尽致。
一棵树上长不出两朵一模一样的花。
诸多弟子在修行上照抄照搬三清之路,纵然在短时间内能够突飞猛进,也绝对达不到三清的高度,顶多只能算是模仿三清失败的残次品。
而李澈的路虽走得慢了些,比之乌龟爬行还要慢的让人无语。
但只要他的路走通了,便是通天大道,即使不能与三清并驾齐驱,证就圣人道果。
也可成为妖皇帝俊,东皇太一,镇元子,冥河老祖之流的顶级大神通者,令圣人都要礼让三分。
全把流言蜚语当放屁,不解释,不过问,李澈这种冷淡的态度导致他在截教几乎没什么朋友,是被孤立的对象。
与赵公明,三霄仙子等同为内门弟子之人交流的时候,也是被规劝上进点,勿要给师尊灵宝天尊丢脸。
对此,李澈皆是笑而不语,各人选择之路不同,说多了也是浪费力气。
赵公明,三霄仙子等人对灵宝天尊奉若至高神明,只敢仰望,无有野心。
他却有心追赶灵宝天尊的步伐,欲与圣人试比高。
因而,道不同,不相为谋,维持师兄弟关系不崩,便已是最好。
加更已至,求个支持!
顺道问一下,还有哪位书友记得八仙全传之八仙过海中的梦魔?
第8章 何为道
偌大昆仑,能与李澈说得上话的,也就只有玉鼎真人了。
上山前的点头之交,倒成了他们两人来往的开始,彼此相交甚密。
在现在这个阶段,阐截两教还未决裂,同处一山之中,也没人指责李澈与玉鼎真人的交情有什么不对。
总之,除了一些流言蜚语,李澈在昆仑山过的极为舒心。
有灵宝天尊这位圣人时不时的讲道授业,再有魔祖罗喉的传承作为参考,他的前路越发明朗,功法雏形渐渐得以完善。
碧游宫中,诸仙在坐
灵宝天尊,或者该称其为通天教主。
立下截教道统,门下数百弟子,点育群英,教化生灵,“教主”之称更为合适。
通天教主端坐太极八卦道台,头顶三花绽放,上清仙气朦胧,演绎造化生灭,胸中五气朝元,犹如白浪翻滚,五气衍五行,五行化万物。
三花聚顶,五气朝元,此为仙道大成之标志,通天教主显化三花五气,正是以自身道果向诸弟子展现道之奥妙。
这可比用口阐述道来得更为有用,将上清仙道奥秘呈现在诸弟子面前,能够领悟多少,全看自身才情悟性。
三朵十二品青莲以天地人三才之势运转,演化混沌鸿蒙,其中可见日月星辰,天地万物,包含万象,囊括万有,万道之妙,一以概之。
诸弟子看得如痴如醉,心神沉迷,不愿错过分毫。
在通天教主展现的三花之中,有人看到了阴阳四象,有人看到了剑道真义,有人领悟了阵法之妙.
每个人的悟性不同,所悟到的东西也是不同,但能够领悟到的,就是最适合自己的。
天赋决定成就,此言并不绝对,却也不能说是错的。
如那十天君之流,修行天赋着实一般,对阵法的领悟却是得天独厚,十绝大阵出世之期不远矣!
李澈也在观摩着通天教主的道,积累更多的道之领悟,可让他在创法的路上走得越发顺畅。
他只是不愿意走通天教主走过的路,并不代表他看不起通天教主的道。
学习观摩他人的道,再将之化为己有,变成自身底蕴的沉淀积累,这是很正常之事,洪荒诸多大神通者都是这么走过来的。
道祖紫霄宫传道三千神圣,三千神圣领悟道祖所述道之奥妙,再融入己身之道中,才有了如今威震洪荒的诸多大神通者。
李澈修为虽低,却先一步走在了正确的路上,悟道,融道,创道,走他自己的路。
通天教主的路,毕竟是通天教主的,无论怎样变化,都逃不开通天教主道的笼罩范畴,顶多只能算是一棵树上延伸出来的一根枝丫。
李澈这样的人,表面上孤僻淡漠,实则傲骨嶙峋,自诩不弱于人,绝不甘心做他人道之附庸。
从一条路上开辟出一条岔道,堪称拓路者,却不是创法者。
李澈只想做创法者,而无意成为拓路者。
创法者,创的是自己的道,走的是自己的路;
拓路者,走他人之路,修他人之道,开拓出一条不脱离主道的分支;
两者有着天壤之别!
心神自悟道中醒来,看着被三花五气包裹,气度神圣超然的通天教主,李澈不禁暗自感叹:“截天地一线生机,有教无类,果真名副其实。”
毫无保留的展现自身道果,任凭门下弟子观摩领悟,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也就只有通天教主了。
教徒必然留一手,许多大神通者都有此习惯,毕竟洪荒大神通者间,还有个“法不可轻传”的潜规则。
如通天教主般大气的,实在难以找出第二个。
诸多截教弟子对通天教主死心塌地,奉若至高神明,不是没有原因的。
有师如此,夫复何憾!
若非自身另有打算,李澈对通天教主也会如诸多截教弟子一般。
但即使心怀不轨,拜入截教动机不纯,李澈仍然对通天教主敬佩万分,不曾有半分亵渎之念。
许是感应到了李澈的目光,通天教主收敛三花五气,平淡如水的目光朝李澈看来:“通玄吾徒,可有疑问?”
通玄子,是通天教主为李澈起的道号,取道法通玄之意。
对李澈这个身前身后皆一片混沌,饶是以圣人法眼也无法看透的弟子,通天教主还是抱了不小的期望的。
只可惜,通天教主的期望终将化作流水,在多年以后,李澈暴露之时,会无比的失望。
李澈,清澈的澈,然而李澈的心是黑的,做不到道法通玄,只会魔威滔天,祸害一个又一个纪元。
此又是很久很久以后的事了,暂且不提。
听见通天教主的声音,李澈连忙收拢杂念,起身行了一礼,道:“弟子入山已有些年月,但始终不明道为何物,敢问师尊,何为道?”
他的创法之路已经走到了一个瓶颈期,即将搭建好框架雏形,可框架雏形的核心却把他难住了。
法无核心,就如人没有心脏,人无心,不可活,法无心,不为道。
关于他面临的困惑,通天教主可能会给他答案,圣人的眼光见识,自是远超他这个天仙境界的小虾米。
“你都未曾真正触碰到道之门槛,何以妄言道为何物?”
通天教主先是微微一怔,随即哑然失笑,有些哭笑不得。
天仙境界,已然可以操控天地法则为己用,但法则与道是截然不同的。
世间本无道,所谓的道更多的是指天地间运行的法则,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