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说得大义凛然,倒令赵云楼一时间不好回答。
景致摩微笑道:“在我看来,他功课扎实、经义精深,治策如此新奇,思路如此开阔,最合适他的地方,应当是经堂之中。除了可以专心学问,提出符合整个松藩卫适行的好策略,还可以带出一批学问好、有见识的人才,岂不是比困居一隅强上百倍?因此,我想举荐他为道宫经堂的静主——这个值司,他当年在无极院也做过,想必轻车熟路。他若想做事,以道宫经堂静主的身份,我让他专责一项,岂不是更明正言顺、更有高度?”
经堂静主,这是整个道门十方丛林中最清贵的职司之一,每一个静主的将来,都是很大一片光明锦绣的前程。李云河、赵云楼、景致摩等人,当年都是从经堂中走出来的,要么经主、要么静主,这样的履历,也为他们之后的一帆风顺铺垫了坚实的基础。
更何况,松藩地区即将设立的道宫,要比别处州府道宫高半格,赵然如果当了静主,相当于无极院三都的级别,而且更加尊贵。
作为相互间“仇视”的其中一方,景致摩此举,算得上相当大度了。
不,不仅仅是大度,而是胸襟开阔,极有气魄!
赵云楼满心狐疑的打量着眼前的景致摩,竟不知该说什么好了。
赵云楼回去后,便将自己和景致摩的一席谈话原模原样告知了李云河。
李云河听罢,捏着茶盏良久不语。
赵云楼想了想,问:“莫非他想拉拢赵致然?一个府宫监院,即将登上省观三都一级,有这个必要么?渝府的刘师弟当日为他和宋致元、赵致然缓颊之时,他的话可不是这么说的,没过几天,就能唾面自干?”
李云河忽道:“劳烦师弟,再走一趟,把这番话告诉赵致然,看看他是怎么说的?”见赵云楼有些不解,缓缓道:“不在山中,其实更加难以见识真貌。”
赵云楼似有所悟,点着头要出去,却又被李云河叫住:“你去不好,想听真话,师弟还是去找宋致元谈吧,把这些话告诉宋致元,其余什么都不用讲。”
赵云楼去寻宋致元的时候,水合庙的庙祝兰致合正在赵然的房中,他是专程过来拜访赵然的。
因为赵然头上有“馆阁仙师”的光环,所以兰致合的态度很是恭敬。
赵然对这位在困境中依然做得很出色的庙祝很有好感,与之详谈甚欢。
道门总观是以信力值总量来排名的,殊不知这种排名方式其实并不全面,赵然在看总量的时候,习惯脑补一个人均值,只可惜信力簿上没有各地的人口数量,只能在合适时机自己去收集。
询问了黎州水合村的人口情况后,赵然对这位兰庙祝的能力又高看了一眼。水合庙所在的水合村及周边山区,人口加起来大约两千多人——具体数目兰庙祝也说不清,这倒不是能力问题,而是理念问题。
按照这个数目推测下来,如果取中间值的话,水合庙的人均信力值,嘉靖十九年约为十三圭。君山庙的人均信力值则为二十五圭,大概是水合庙的一点九倍,不到两倍的样子。
当然,赵然计算君山庙人口的时候,是把西线和东北线两条道路沿途的百姓,包括青口镇那一千多人,都纳入进来计算。如果单纯计算君山本地百姓,人均信力值则超过三十圭。
这么一算,水合庙的成就其实是相当了不起的。要知道,君山地区赵然的投入是多少?水合地区兰致合又能投入多少?二者的投入量相差巨大,不是一个等级上的水平。
如果这么比较,依旧找不到清晰概念的话,可以再拿同为无极院辖下的龙山庙来对比。
龙山庙覆盖人口八千多,嘉靖十九年信力值为六万二千,全省排名第五十三位,处于中间档次。估算人均值,则不到八圭,只有水合庙的三分之二。
可是百姓的生活水平呢?明显要比水合山区强上一个档次!
因此,兰庙祝很敬佩排名第一的赵然,赵然对兰庙祝也高看一眼,两人互相汲取经验,相谈甚欢。
也不知过了多久,宋致元登门了。
兰庙祝骇了一跳,对他来说,一府道宫的监院,那是平日望之而高不可及的存在,没想到还冲自己微笑致意,真是有点晕眩啊。
这位庙祝倒也有几分眼力架,知道宋大监院必有事情,于是赶紧告辞离去。
宋致元问:“此人是谁?”
赵然道:“黎州水合庙的庙祝。”
宋致元毫无印象,略有些茫然:“你在黎州还有朋友?”
赵然道:“也是这次大议事认识的,他做了个发言,很有意思。”
宋致元点了点头:“排名前十吧?黎州那个地方,能排到前列算是相当难得了。”
赵然道:“排名倒数第六。”
“嗯?”
“虽是第六,但其中内容大有可观。”于是赵然便将自己估算的人均值情况跟宋致元讲了一遍。
宋致元大感兴味:“以前在看总量排序的时候,也会大致评估一下其规模和富庶情况,但从来没想过信力还能有人均值这么一说……总量比人口……有意思,很有意思。”
ps:本书前面“作品相关”中,有佛道修行境界对比、道门体系介绍,需要的书友可以了解一下。
第七十二章 第一次谈话
简单聊了几句,赵然问:“师兄有事找个人吩咐一声便是,我过去就好了,怎么亲自登门?”
宋致元“嗤”笑一声:“都在一个院子,抬脚便到,找什么人吩咐?你我之间,别玩虚的。”
赵然嘿嘿一乐:“主要是想去师兄屋中蹭点茶喝,师兄带来的剑门茶是好东西啊。”
宋致元摆摆手:“回头自己去拿就是了……之所以过来找你,有件事跟你谈谈。”
“师兄请说。”
“想不想去松藩?”
赵然眼睛亮了,这次大议事中,他着实是卖了把子力气,又是献策“提半格”、又是上书搞“红原特区”,目的是什么,就是为了在川省几位大佬跟前表现表现自己,努力往前进步啊。
眼见着宋致元特意跑来问自己愿不愿意去松藩,以他的经验,必然是上头有人发话了,这就是准备提拔前的第一次谈话嘛,看来自己没有平白努力一场,终于到了收获回报的时候了!
“为了道门大业,师弟我不惜此身!”赵然毫不犹豫,大义凛然且态度坚定的做出了响亮的回答。
回答完毕,又立马追问:“却不知是哪里?是否红原三部?以师弟我的想法,最好能去龙白部,龙白部人丁最多,形势最为复杂,我过去之后正好发挥所长……”
吧啦吧啦就是一通海侃。之所以选择龙白部,的确如赵然所言,该部人口最多,达到三万余人,比整个君山地区还要多两万。如果能主持龙白部的道庙,就凭这人口基数,未尝不会是另一个君山,赚起功德来也容易些。
在宋致元面前,赵然说起话来可没有丝毫心里负担,真是有什么说什么。这种关键时候必须亮明自己的态度,扭扭捏捏担心这个担心那个,说什么服从安排的套话,上头还以为怎么安排都可以。
只要亮明态度,就算最后不能如愿,至少上头安排的时候,也会多少照顾一下本人的意愿和情绪,多少给点补偿。
宋致元打住他的话头,道:“不是去当庙祝,是去当道宫经堂的静主,干你的老本行。”
赵然顿时失望不已,这一下子内心就开始激烈斗争起来。道宫的经堂静主,相当于道院的八大执事,和赵然现在这个庙祝级别持平,但松藩要高上半格,就相当于道院的三都,或许可以助他解开《先天功德经w的第二章。但如果真去了,他失去的也很多,君山庙肯定是不能再干了,能不能帮助金久坐上君山庙祝的位置,他一点信心都没有。
金久目前只是受牒道士的身份,在君山庙中也没有设置属于他的职司,所以严格来讲,金久回到无极院后,依然是普普通通的受牒道士,要想骤然拔至庙祝的位置,相当于连跳两级,这个难度相当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