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特型演员不能当影帝? 第548节

  “瑾哥~~”

  突然的一声喊,让陈瑾几个都抬起了头。

  “来啦?”

  陈瑾笑了笑。

  第一天充当翻译的小杨,朝着陈瑾招了招手,她身后还有很多的同胞,都在排着队进场,找寻着自己的座位;其中还夹杂着其他肤色的老外。

  “都是留子,还有就是我们喊来的朋友!”

  “加油啊!”

  小杨在那跟陈瑾几个助威,张一谋说实话还挺感动的;真的,他第一次参加海外的电影节,有这么多的留学生群体参加,关键他们还喊来了人。

  乌泱泱好几十号人,虽然对比电影宫的3000多个座位不算啥,但……这只是首批。

  后面,还有人!

  这是小杨她们留学生发起的观影活动。

  几乎在柏林和周边城市的华夏留学生,都过来了。

  “所以啊,张导,有失……必有得!”

  “小日子吓得了别人,但吓不了我们的同胞,甚至……它们反而让我们变得更加团结!”

  一部意义不一样的影片,当然值得留学生都纷纷前来打卡。

  上帝为人关了一扇窗,又有一扇窗会被开启。

  很快,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进了影厅;还有昨天受伤的影迷,他们也喊了好些朋友。

  3000人的厅,已经坐满了快一半。

  放眼望去,大多都是黄皮肤黑眼睛,张一谋确实有些激动。

  哪怕这部影片,在柏林给同胞看,也值了。

  他们会自发的扩散,自发的在电影节宣传;同胞的力量,也是力量,而且是最有声音的一支。

  不过,陈瑾可不这么想。

  这些人,可都是他让小杨喊来的;虽然说她本来也打着来观影的想法。

  但聚集这么多留学生,这是陈瑾的主意。

  只不过他没跟张一谋告知罢了,算是给他一个惊喜。

  “不管了!”

  “评审团不来我们就”

  “一谋导演!”

  身穿着正装的柏林电影节主办方主席,迪特科斯里克这时带领着主办方的成员,也出现在了影厅门口。

  一时间,进来的观众更多了。

  “哈哈,迪特!”

  张一谋赶忙上前跟对方拥抱了下。

  主办方主席的站队,这可比什么宣传都来的重要。

  这是亲自现身的支持。

  当然,之前是他一个劲的邀请张一谋参加,这么强硬的站队态度,倒也正常。

  这会更加让电影人获得好感。

  陈瑾并没有什么意外。

  而让他真正意外的,是迪特科斯里克后面站着的一群人。

  评审团主席迈克李,成员哈法蒂、吉伦哈尔……连带主席在内的8个评审,一个不落。

  而且,还有好莱坞的一众巨星。

  安吉丽娜朱莉、张一谋老朋友大导演斯皮尔伯格、罗伯特帕丁森、乌玛瑟曼、梅丽尔斯特里普……昨天参加开幕式红毯的众多好莱坞影星,基本上都来了。

  好多人都跟贝尔打着招呼,贝尔朝陈瑾笑了笑,两个人痛快的击了个掌。

  这是陈瑾让贝尔帮的忙。

  以他得面子,让这些人捧场,还是能拿下的。

  只不过唯一没猜中的一环,就是评审团全来了,这是最让人意想不到的。

  很快,在《金陵》即将上映之前的5分钟,整个柏林电影宫已经全部坐满了人。

  评审团、好莱坞、影评人、观众、留学生……一切的一切,都让《金陵》这部电影,在今日变得格外的与众不同!

  5分钟,很快就过去了。

  啪嗒!

  电影宫绚丽的灯光就在这时,也突然的熄灭,而大屏幕上,已经跳出了《金陵十三钗》的片头!

  《金陵》,终于在柏林上映!

第371章 柏林起航,场刊评分出炉!

  哗哗哗!

  《金陵十三钗》在全场所有人持续不断的鼓掌声中,落下了帷幕。

  很多人的眼圈是红的,尤其是女观众,被电影里好几段的画面触动,男性群体更多的,是感慨。

  对历史、战场的感慨。

  很多的华人和华夏人,则是生出了对日本人的痛恨。

  那是源自于血脉和骨子里的一种觉醒。

  虽然《金陵》并没有直接拍摄日本人残暴、屠杀华夏人的凄惨画面;但很多的片段,都从侧目刻画出了这种种的暴行。

  这其实,比直接给众人看真正的历史,来的更加愤怒。

  因为……联想。

  脑补的画面是最可怕的。

  这也是为什么后世,《南京!南京!》比不上《金陵》一根毛的地方。

  后世的很多导演,其实都明白暴露受害者对观众的一种身心伤害;比如强奸和霸凌,这其实也是对某些观众的再次捅刀。

  尤其是遭遇过这些的人,看到这些画面,肯定会引发人的强烈不适。

  你被人霸凌,还被电影导演当定格镜头拍下来,拍多么多么惨的一幕。

  这怎么能不说是一种受害者惩戒?!

  你拍的应该是罪犯,是霸凌者。

  是坏人。

  他们才是你需要曝光的,需要被电影谴责的对象。

  就像《金陵》里面,你应该拍小日子,拍他们多么多么的坏,让人同仇敌忾!

  霸凌、强奸等等也是一样的,你拍坏人,会引起观众的强烈共鸣,他得到了应有的后果,也是咎由自取。

  观众们会看的心情舒畅,念头通达;而不是,反复的曝光被屠杀的民众、日本人强杀金陵的平民……你这样只会让观众痛苦,尤其如果有亲历者,更加难受。

  张一谋不愧是大师,他规避了这些引发观众强烈心理崩溃的剧情。

  没有平民、没有枪杀老百姓,当然也没有比谁杀的多的比赛。

  有的,是日本人变态、兽心、不把华夏人当人的凶残。

  影片高度聚焦了日本人,金陵十三钗、学生,李军官还有贝尔的伪牧师,是从侧目烘托日本人更加残暴的一面。

  这才是正义。

  同样的一个杀平民的镜头,路川的《南京》里面,就是日本人把群演捅死;而在张一谋的手中,则是只有日本人挥刀和开枪的一幕。

  没有任何平民入镜,但所有观众都看得懂,脑海中画面感其实更强。

  不管是冲击力、想象还是观影的后遗症,都是后一个镜头占优。

  剧情一样,但镜头侧重不同,给人的感觉也就不一样。

  啪!啪!啪!

  掌声在柏林电影宫经久不绝,持续了足足8分钟都没有丝毫停歇。

  尤其是主办方主席迪特、评审团主席迈克李等人,都已经站了起来,在那给张一谋和《金陵》鼓掌;随后是越来越多的人,好莱坞的一众人,华夏的影迷……无数人站起来给予了这部电影,最高的尊重。

  因为它值得!

  这是一部真正揭露历史的影片。

  通过一个教堂里几个神职人员、一群躲在教堂里的大家闺秀、13个逃避战火的秦淮河风尘女子,以及6个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伤兵,侧目反映出金陵和华夏人民在大屠杀危难时刻,所表现出的血性和抗争。

  “华夏的《辛德勒的名单》!”

  有人在那窃窃私语,旁边的一个华夏留学生却立马辩驳道:“不,他不是什么华夏版辛德勒!”

  “它就是金陵,华夏的金陵十三钗!”

  “南京大屠杀的金陵十三钗!”

  “对!”

  “是的!”

  “……”

  无数的留学生在那支持着同胞的抗议,那个发言的白人不由得耸了耸肩,举手投降:“ok,或许我是错的,我道歉!”

  “我能理解你们的心情,如果我的国家曾经也遭遇了这一切,我想……我应该比你们更加痛恨日本人!”

  “谢谢!”

  一码归一码。

  错误的言论要提醒,但正确的表达同样能获得尊重。

  “谢谢大家!”

  “谢谢!”

  张一谋也已经带着陈瑾等主创上台,他抿着嘴其实也有些激动,一半是因为看电影看的,每一次都能感同身受;一半则是在场的观众给予的情绪价值。

  所有人都看懂了这部电影,这就是张一谋拍摄的初衷。

  他要让全球的所有人,都知道1937年,日本人在金陵所犯下的滔天罪行。

  就像斯皮尔伯格的《辛德勒的名单》,让全球都知道了纳粹对犹太人犯下的罪恶。

  虽然,这在后世看起来很滑稽。

首节上一节548/60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