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一过,万物复苏,青草编鲫鲤开口了。”
还把鱼儿在水下的状态,吃钩的动作上传照片。
没有短视频还真不方便,不然做这些教学简单多了。
他建议大家多用高蛋白饵料,初春季节鱼儿要恢复体力,能吃的很,窝量最好是加大一点。
发了之后就有人回应,表示自己要出关了。
其实不用他说,水温只要一上来,封竿几个月的钓鱼佬根本按耐不住。
“刚买了水下摄像头,很好用,冬天没封竿。”某个土豪钓友发了一串照片叠楼。
满满一护大鲫鱼。
水下摄像头钓鲫鱼是最好用的,分开多个窝子,哪个窝子上鱼钓哪个。
“窝草,土豪啊,五千七百块呢。”
“按价格来说,确实贵了,但真的好用啊。”
“想买,可惜没钱。”
绝大多数人看着只能流口水,正宗的商用水下摄像头一两万一个,这种简易版已经便宜很多,但还是不能平民化消费。
“搞钱啊,搞到钱就买,或者等两年,电子屏幕降价了,我卖三千五一个。”秦大河打出一串字。
“主要就是屏幕贵,摄像头用的散件儿自己拼装,调整那个什么白平衡的。”
“说句实话,摄像头这个项目已经在亏钱了,不过我会持续跟进,争取把成本降下去。”
大河钓具现在的逼格也起来了,主要是饵料卖的贵。
一包鲢鳙饵料二十,一包商品饵十二,一斤半装的发酵玉米十二。
相对于其他渔具公司,价格至少贵了一成到两成左右。
但因为鲢鳙饵料带头冲锋的原因,大家也相信他的品质。
对老钓手而言,少抽两包烟,买一袋饵料都划算。
不过这种情况好坏参半,饵料太出名了,以后推动鱼竿和其他渔具的话,质量差了会有连锁反应。
这也是到现在鱼竿生产线还没送过来的原因。
目前生产线的设备还在山东那边调试优化,还在光威渔具厂里呢。
光威的诉求也很简单,以后大河渔具所有碳纤维都在光威采购,价格不高于进口炭布60%。
今年碳纤维T300的工艺彻底成熟,接下来光威面对最大的问题就是市场。
这些碳纤维要卖出去,赚钱再去研发下一级工艺。
虽然光威自己也是做鱼竿,可市场太低端了,顶多就是海竿、矶竿上面多用点儿。
国内做碳纤维鱼竿的也没其他人,今年冒出来一个大河渔具,自然上心了。
大刘过年拎着酒水上门采访陈叔,两人一拍即合,当即表示优化生产线不是问题。
而秦大河的要求很高,所以到现在还没有送来。
第620章 万斤鱼入场
第二天上午,运鱼车刚到,秦大河带着二虎就在等着了。
这叼毛挖田挖到现在才结束,主要是分散,而且需要重新覆土。
“张老大。”
“大河,你这发达了啊。”张老大笑呵呵的打过招呼。
“咱们先过秤,我这有不伤鱼的鱼护,先倒吧。”
院子中间用厚塑料膜做了个鱼护,用木桩立在空地上。
里面戳了很多洞,不伤鱼的同时还能把水放了。
随后就是放鱼,用五个氧泵分五个转运盒送来的,专业拉活鱼的车,好像附近就疤爷那里有,下次收鱼能借过来用。
今天等会儿把三个鲫鱼塘给清了,做成高密度塘口,这俩天还得出去拉鱼呢。
一个塘口放草翘,一个放鲢鳙,最后一个把鲫鱼集中起来养。
这边过鱼快的很,鳊鱼七百斤、草鱼两千两百斤、还有青鱼一千一百斤,鲫鱼四百来斤。
四种鱼分开称,价格也不一样,秦大河自己全程检查,防止带入养殖鱼。
养殖货和野生鱼很好判断,鳞片和肚子都不一样。
“这鳊鱼可以,一个个三斤都有了,按照六块没问题吧?”拿出黑松,递了一根过去。
张老大接过点上,深吸一口缓缓吐出。
“这价格很高了,你这大湖自己养鱼就是了,还买野生鱼干嘛?”他好奇的问道。
“举办比赛呗,我这湖深,再搞点儿野生的,给那些竞技大师上上课。”秦大河嘿嘿一笑,满是恶趣味。
他要打造的是最专业的钓鱼比赛,既有水库野钓的挑战,又有黑坑的密度。
等全部弄好了,比赛的观赏性直接拉满。
青鱼一千一百斤,平均体重在十五左右,最大的有三十来斤。
根据大小不同,他给的价格也不一样。
皮毛够漂亮,价格也高一点。
这些鱼全部放大鱼护里面先过水过温,防止应激。
至于消毒则是没必要,马上增氧机上场,大湖的水会彻底活了。
他的增氧机不是充气式的,是放水,直接从大湖抽水到高密度塘口,形成水循环式的增氧。
高个一米的落差,水花冲击之下,养殖塘溶氧量上升。
而且还是阶梯式的,大湖对第一个塘口增氧,第一个塘口增氧第二个,第二个增氧第三个。
增氧的同时,让水循环打开。
靠近西晚塘那边的河沟也会修整一下,做个过滤池出来。
以后直接封锁了,小水泥船进不了大湖。
原理和养鱼一样,不过他的“鱼缸”比较大,耗电量也猛。
还好因为去年做饵料的原因,从供电所那边拉了专线,不然还真不够用。
以后一大三小四个鱼塘,就是大河渔具的饵料验证基地以及比赛场地了。
四千来斤鱼全部放好,他便给人结账。
总工是三万五千块,有两条不精神的也算活鱼,回头自家吃了就行。
这些个野生鱼平时还真不好买,也就本地渔民老大能一天搞这么多货。
搞个两三天就行了。
等把人送走,他和二虎再次忙了起来,开始给鲫鱼塘抬网。
这会儿因为地里不忙的原因,本家几个亲戚都过来帮忙。
当然,中午得供应一顿酒。
抬网之后再拉网,三个鲫鱼塘清理两个出来,把鲫鱼集中到一个塘口。
这两个鲫鱼塘还得换一次水,直接拿着电泵往库塘这边抽了。
抽个两三天,基本就干净了。
养鲫鱼很容易脏水,鲫鱼能吃能拉,淤泥都比其他鱼塘积累的多。
到了下午,秦大河再次去鱼护这边看了一眼,上午送来的四千斤鱼死了六条大鱼,二十来条小的,在他心理承受范围内。
便把鱼护打开,让所有的鱼儿到大湖里安家。
不过塘里草鱼有点多啊,今天放了两千二百斤,过年又放了五千斤,已经额外放了七千斤了。
相信明后天,张老大送来的鱼还是草鱼为主。
虽然寻常野河里面,草鱼很少看到,但大江大河反而多,渔民经常能抓到。
激流的大河才是适合草鱼繁殖的地方。
割草机也得安排上了,直接去阿里巴巴上面找到一家割草机厂家,还是做出口生意的那种。
两万块钱订了一台。
现在大堤已经有了绿意,顶多一个礼拜,这些草就能长到膝盖深。
按照一万斤草鱼来算,每天割一万斤草都不带够的,人工割起来要命。
搞个割草机,再请个工人干就行了。
百亩大湖靠近大堤一侧最少也有百亩,完全够草鱼吃的。
青鱼现在还不多,等再拉个几千斤下去,螺蛳也要安排上。
好在螺蛳便宜,两毛钱一斤的价格。
鲤鱼讨厌就讨厌在什么都吃,螺蛳、青草、鱼虾,能入嘴的鲤鱼来者不拒。
大湖里面小鱼虾已经泛滥了,都是给鳜鱼准备的,可鲤鱼居然来凑热闹。
通过昨天的水下摄像头记录,不少人窝子里来的都是鲤鱼。
当然,最大的也就三斤重,都是小拐子。
但这些小拐子吃起来和猪一样。
估计这一批鲤鱼苗是去年开春进来的,所以才长这么大。
今年鳜鱼长成之后,小拐子就是给鳜鱼加餐。
秦大河琢磨着,要不要加点儿翘嘴?
不过野生翘嘴上岸容易死,有点难搞哦。
两天的时间很快过去,如同他所料,一万斤鱼有一半是草鱼。
青鱼总共三千来斤,野生鲫鱼最少。
这玩意在乡下算是抢手货,价格不比市区低,或者说市里的人不识货。
纯野生鲫鱼在乡镇下面根本不愁销路的。
不止这一万斤青草鳊鲫,张老大额外送了三十条本土鲶鱼幼苗。
秦大河直接放在三个鲫鱼塘里面了,用来清底最好用。
花的钱确实有点多,十万块就这么出去了,秦大河又让小柳过来装监控。
大平台一个夜间摄像头,用从叉车上拆下来的电源应用着,还在农田一侧拖线挂了六个摄像头,用来防止偷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