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千禧:从钓鱼开始发家致富 第593节

  吃完饭还有月饼,按照现在的习俗,是要到院子里赏月的。

  可惜大城市商品房没有院子,只能将就一下,每人分一块完事。

  还得打电话给家里,三个留守老人那边安抚了一下,这边四个人天天大吃大喝的,把人丢家里确实有点不合适。

  电话里面都说了,在港岛那边买了礼物,回去再给他们。

  大舅往合肥那边拨了个电话,秦母也凑上去讲了些话,不过挂断的时候两人脸色都不太好。

  外公说两人在深圳过的好,小舅买车差了点钱,让他们支援一下。

  又不是没收入,两套房子在合肥,还有个店面,都是四五十岁人了,还要啃哥哥姐姐?

  要不是过节,秦母直接开骂了。

  大舅心里也不爽,一年下来就是好几万,养老头儿他认,但特么还得给弟弟买车,什么世道哦。

  从老弟结婚开始到现在,哪次办事都找他要钱。

  今天上午姐弟俩都打了三千块过去,说是让爹妈买个电瓶车骑一下,孝心已经敬到了,对这种要求自然不答应。

  小夫妻俩做晚辈的没法开口,就去带着三个孩子下去看月亮去了。

  社区里面还是蛮热闹的,现在的人重视传统,不少人还带着月饼下来吃呢。

  秦大河在船上的时候就想孩子想到不行,这会儿看着两个小家伙到处跑,心里很是快活。

  “艳儿,青瓷好像比青松高一点了哎。”

  “嗯,多三厘米,我量过的。”艳艳哼哼道,“她喝奶厉害,吃辅食也快,你儿子吃个饭墨迹死了。”

  “嘿,以后肯定挨揍。”

  小林子自告奋勇,牵着两个外侄去游乐场坐滑滑梯,夫妻俩就跟在后面。

  “阿哥,他们好像很喜欢在这里玩哎。”

  “怎么了?”

  “以后上学要不要在城市啊?”

  “就在农村呆着,顶多每年带到深圳沪市这些地方多玩一下,机票也没几个钱。”秦大河无所谓的说道。

  农村的孩子童年更贴近自然,面对的是一望无际的油菜花、奔腾不息的河流、蛙声蝉鸣的乡野。

  他们可以无忧无虑的奔跑,和村里的猫狗大鹅打架,走路的时候就能在院子里到处跑。

  大城市游玩设施更全面,还能交到很多朋友,但这些朋友并不能形成一个固定的友情社会。

  可能因为对方报了一个固定时间的补习班,或者游乐场设施封闭,以后就彻底遇不到了。

  这点在农村就不存在,形成几个团体去不同的地方“撒野”再正常不过。

  趁着现在农村还有人,秦大河想让孩子多在农村呆着,好好享受自己的童年。

  以后长大了,也会有一份充满童趣的回忆,而不是红绿色的滑滑梯、记忆模糊的朋友。

  反正他有钱,城市里小孩儿有的东西,自家孩子肯定更多。

  “嗯,听你的,那我也要出去玩怎么办?”她笑嘻嘻的说道。

  “哈哈,你跟我一起出来,正好能看孩子。”秦大河嘿嘿一笑,“我去钓鱼,你们娘儿仨在后面做饭。”

  “嗯嗯。”她满怀憧憬的点头。

  阿哥喜欢到处钓鱼,肯定能去很多地方,有意思的很。

  “阿哥,什么时候我能出海啊?”

  “你也想出海?”

  “对啊,光听你说钓多少鱼,沙滩比大梅沙还干净,我肯定想去玩啊。”

  “emmmmm,等我挣了钱搞个游艇玩玩,我们去东海度假也不是不行。”

  到时候直接把游艇停在玉溪河,要是舍得花钱装载大马力发动机,从玉溪河到长江口也就五六个小时。

  他也算是了解了一下游艇的行情,价格百万到几千万的都有,关键看配置。

  能在五六个小时达到长江出海口,还能兼顾舒适性的,起码也得八九百万级别才行。

  油耗也是以吨来算的,高速航行的游艇,每个小时都要几百升油,现在他可买不起。

  秦大河畅想着买个大游艇,现在长江霍霍一遍,挂铁板挑战巨物。

  作为世界第三长河,长江里的巨物肯定多。

  甚至像杰瑞米瓦德一样,自己做个节目出来,挑战水中巨物。

  百斤巨、翘嘴老祖、长江巨鲟。

  闲暇之余,就带着兄弟出海去钓大金枪,自己也装个鱼探。

  当然,一切的前提就是有钱,还是得努力买茅台股票才行。

第595章 叼鱼这么值钱?

  大姐听到动静出来,看到一家人还是蛮高兴的。

  “妈,你们回来了。”接过青松,她高兴的颠了颠。

  姑姑总是偏爱侄子的,“小家伙长胖了哦。”

  “那可不,天天在深圳那边吃海鱼呢,这次给你也带了。”老娘转头就让儿子赶紧拿东西。

  “大姐,这是金枪鱼的鱼柳,稍微煎熟就行,还有深海大龙趸这些,烧出来味道好的很。”自家大姐,秦大河肯定可着多拿东西。

  蓝鳍金枪鱼肉,大龙趸都拿了一块,还有一只深海大鱿鱼。

  “这金枪鱼几百块一斤呢,给彬彬多吃点儿啊。”说着,秦母抱起大外孙,“外(jia)婆还给你带了巧克力糖和遥控汽车。”

  “谢谢嘎婆。”小家伙听到遥控汽车,眼睛都亮了。

  “几百块一斤啊,这可比牛肉都贵。”大姐好奇的看了一下冻成块的金枪鱼。

  “这可不,饭店都卖一两千一份,你们尝个新鲜。”

  “东西快放冰箱啊,这两天就给吃了,家里冰箱冻不住海鲜。”

  寒暄了两句,大家就回车子上去了。

  这边也没功夫耽误,还得把海鲜送回去呢。

  启动车子回家,两岸的风景也是极为熟悉,让秦大河有种心安的感觉。

  车子到了家里,刚入院门,丈人两口子迎了过来。

  对女儿女婿一眼都没看,抱着双胞胎稀罕的不行。

  “乖孙孙,一个月没看到,想死我了。”

  “晚上做梦都在想着呢,在深圳那边还好吧。”丈母娘左看右看,发现胖了点,这才放下心来。

  抱着不撒手,生怕又跑了。

  两个小家伙也是一点都不认生,特别是院子就是他们的“老窝”。

  四大护法齐聚,两只狗子尾巴摇的跟电风扇似的,炒面直接扑到秦大河身上,叫声都带着“呜咽”。

  “脏死了,乖,晚上给你喂饭。”摸了摸狗头,连狗子都胖了,策。

  家里条件好了,留守老人喂狗也舍得,黑熊都快成煤气罐了。

  “妈,你们把东西拿下来,我给憨娃儿他们送鱼,不然坏了。”

  “行,赶紧送吧。”

  秦大河点了点头,先拿礼物。

  三个兄弟每人一副两百块的墨镜,一盒燕窝,都是从港岛那边买的,也不算多值钱的东西。

  主要就是海鲜,两斤装的鱼柳和一条石斑鱼。

  海鲜给二舅家也准备了一份。

  随后骑上艳艳的摩托踏板开始送货,第一站就是憨娃儿家。

  到了地方院门是开着的,他直接骑进去了。

  院子左边是鱼塘,还用石板搭了个跳台,估计是方便洗东西。

  右边养了一窝鸡,收拾的井井有条,比原来干净多了。

  憨娃在屋里听到摩托声就出来了,看到秦大河自然一阵惊喜。

  “大哥。”

  “先把东西接着,宝儿快到时间了吧?”

  “嗯,后天去市里待产。”接过东西,宝儿这时候也挺着肚子出来了。

  “大哥。”

  “呵呵,肚子都这么大了。”秦大河笑呵呵的说道,“这里有一盒燕窝,还有金枪鱼和石斑,金枪鱼煎一下就能吃。”

  “我还得去二虎他们那,晚上吃过饭再过来。”

  “好,路上慢点儿。”宝儿喜滋滋的接过东西。

  看着秦大河去远了,夫妻俩立刻给包装拆开。

  “这鱼还是冻的呢,金枪鱼可真稀罕。”

  “还有墨镜呢。”憨娃高兴的试了试。

  他自己平时骑车也有墨镜,买的是五块钱的便宜货,黑漆漆的,只能太阳大的时候戴。

  这种高级货看着就不便宜,戴上之后清晰的很。

  另一边,秦大河开着车子把东西送了一遍,大家也知道他回来的消息。

  在利民超吹牛逼的时候,不少人拉着他聊天,有人想着去深圳打工,问他那边现在有没有遣返政策。

  出门打工已经形成风气,特别是夫妻出门打工的,男的去工地,女的做家政小时工,一年挣个一两万块不少人眼红的。

  今年棉花三块三的价格,十亩地也就一来块,还得除去农药化肥呢,种地是越来越不够用了。

  安徽人的打工对象主要就是BJ和沪市,深圳还没多少人去过。

  秦大河送完货也没叼事干,索性就和大家聊了下那边的情况,和阿威他们聊天的时候也说过这些话题。

  赚钱肯定是赚钱,男的干码头和工地工,一个月一千四五百块,多的话两千块也有。

  女的去当酒楼服务员,工资和力工差别不大,其中酒水奖是大头。

  “深圳物价和房租比无为都便宜,就是遣返是个问题,只能在郊区工作。”

  “那边治安要差一点。”

  深圳其实不怎么查暂住证了,但保不齐倒霉,或者遇到一些恶性治安事件,加上市中心消费高,对普通打工人并不友好。

  “下回你带我们跑一趟呗。”

首节上一节593/61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