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娱大佬竟是金融巨鳄 第254节

  顾俊辉听到戴总提的这些歌,心里盘算主题曲搭配剧集热度,必然会迅速传遍大江南北,销量绝不会比第一张专辑差。

  有这两张专辑打底,楚若琳在音乐圈基本就登顶了。

  他的思绪又发散开来:《还珠格格》里的紫薇、《将爱情进行到底》的文慧,再加上明年《少林足球》的角色。

  几部作品连下来,楚若琳在影视圈的地位也该坐稳了。

  到明年年底,国内登顶没问题,后年正好借着势头往海外推……

  戴总继续说道:“今年拍完的几部剧和电影素材我都过了,质量没问题。

  尤其是《还珠格格》,成片大家都看了,笑点、泪点、话题点全占了,年底播出绝对能爆。

  顾总之前有远见,提前跟演员们谈好了续集意向。

  现在第二部的筹备可以正式提上议程,剧本团队已经在打磨细节了。

  按照规划,明年唱片、电视剧、电影的产能要在今年基础上翻一倍。

  现在有三亿美元的注资,资金链充裕,这个目标只会超额完成。”

  说到这里,他话锋一转。

  “另外,11楼目前已经有点饱和了。之前没敲定光华的合作时,我跟许总聊过12、13楼的租赁。

  那下半年就启动这两层的装修,明年初就能投入使用。

  到时发行、院线的布局全面铺开,肯定要招大量人手,员工规模怕是要迎来爆发式增长,三层楼刚好能接住。

  至于大厦里其它楼层的租户暂时不动,维持现有租期。

  等他们合约到期后,再根据公司扩张需求统一规划调整。”

  会议室里传来几声低笑。

  戴总话锋转到郭总身上,带着点调侃的意味。

  “还有个事儿,光华的长安大厦既然已经入股公司,这楼的名字……”

  郭总立刻接话。

  “名字当然得改!我看就叫‘辉远长安大厦’,既保留了‘长安’的地名,又突出咱们公司,多合适。”

  众人都看向顾俊辉,他笑了笑。

  “这种事你们定就行,不用问我。名字是个记号,关键是这楼里能做出多少事来。”

  戴总讲完,第二个发言的是许安红。这是她以辉远传媒管理层身份的第一次亮相,准备得很充分。

  “我补充下发行和院线的规划。国内院线制度正在改革,我们得紧跟政策变化。

  顾总之前提的‘商业地产+院线’模式,我计划分两步走。

  明年重点投入这一块,在商业地产成型前,先收购改造一批现有国有院线。

  不过,国有院线牵扯体制改革,政策尺度得拿捏精准,这一步急不得。”

  戴总这时在旁边插了一句:“这方面确实有点敏感!不过有许总在,我们都放心。”

  会议室顿时响起一阵默契笑声。

  许安红看在眼里,清楚大家的笑意里藏着什么。

  无非是她身后的家族背景。

  出生在这样的家庭,自带的光环,也没办法只能认了。

  比起靠这些,她更想凭自己的能力站稳脚跟。

  顾俊辉给的股份,和那份不加掩饰的欣赏,都让她憋着一股劲。

  必须做出成绩,既对得起这份信任,也得让他看到,自己不输于那些红颜。

  许安红收回思绪,继续说道:“我已经让公司团队筛了北方地区的院线名单,优先选位置好、改造空间大的。

  只要政策允许,年内能敲定第一批目标。”

  顾俊辉颔首:“思路稳妥,政策衔接这块你多费心。”

  许安红应声时,嘴角含笑。

  能得到他这句肯定,刚才那点复杂心绪,顿时烟消云散了。

  不过,接下来她的语气又郑重起来。

  “还有影视基地的规划得再提速。现在有了郭总公司的战略入股,资金实力充足。

  不必再按原计划等到2009年。

  原方案三期总投资270亿,分12年完成,觉得可以压缩到10年。

  第一期3年不变,第二期从4年缩到3年,第三期从5年缩到4年。

  争取2007年前全部完工!

  大家都知道好莱坞的特效技术、影视扩张非常快。

  而我们的虚拟拍摄基地、3D动画实验室要是2009年才配齐,这样很难跟上国际节奏。”

  她顿了顿,补充道,“影视基地方面审批和土地规划这块,我已经让家里人提前说了。

  预估流程比常规能省一半时间!”

  会议室里的人都听出了弦外之音“家里人”三个字轻描淡写,却没人敢不重视。

  许家在京城的能量,足够让这些繁琐的审批环节一路绿灯。

  许安红提到的时间问题,让顾俊辉心里有了新盘算。

  2009年《阿凡达》将横空出世,那部片子的特效技术会掀起行业革命。

  如果基地2007年就能完工,刚好能提前几年磨技术、练团队,等到《阿凡达》上映时,国内才有底气接招。

  顾俊辉看向许安红。

  “你去跟横店集团谈,时间压缩但总投资不变,他们的收益周期会提前。

  至于股份方面,咱们现在占55%,工期压缩意味着前期投入要追加,风险得匹配收益。

  我们要适当往上提一提。”

  许安红:“我争取把股份提到60%。谈判方案我去准备,审批那边也会再催紧些……”

  顾俊辉:“横店看重长期合作,你把压缩工期后的收益模型算细些,他们会权衡的。”

  “……”

  会议中,作为辉远传媒第二大股东(持股30%)的郭总也阐述了自己的规划。

  其着眼于更长远的布局,提及明年起将借助家族在东南亚的人脉资源,推进辉远在当地的渠道铺设。

  后续还会安排人员对接欧美影视公司及发行网络,力争后年实现实质性突破。

  关于公司后续可能的融资需求,郭总明确表示会按股份比例注资,保障资金支持。

  同时还提到,光华集团不参与公司日常管理,充分信任现有团队及顾俊辉的宏观布局。

  但按规在公司组建董事会后,会依股份比例派出财务监督人员,确保资金流向透明,行政与业务管理则完全交由现有团队负责。

  对此,顾俊辉也向郭总承诺,双方的合作不会局限于辉远传媒,未来在金融、物业、能源等领域。

  尤其是华人市场的布局上,都有广阔的合作空间,将联动光华集团背后的家族资源共同拓展。

  郭总明白此次入股辉远传媒是一步关键棋。

  随着合作深入,自己在家族内部的话语权必然会显著提升,对顾俊辉描绘的合作前景充满期待。

  “……”

  会议到最后,顾俊辉做了总结。

  “今天是个重要的日子,我们不光迎来了郭总代表的光华集团战略入股。

  也正式确定了辉远传媒在国内无可争议的领头羊地位。

  既然坐到了这个位置,就得担起这份责任。

  下一步,明年,最多到后年,巩固国内市场后,必须走出国门。

  不光要把我们的音乐、影视推向海外,过程中还要抓住眼下金融危机的契机。

  大家也知道,我投资辉远传媒的资金,都来自金融市场的操作。

  七八月份收获不菲,不过9月份现在这情况,国际游资只是暂时蛰伏,不是真的放弃了。

  他们之前赚得盆满钵满,现正在积蓄更大的能量,预计10月份会有一波腥风血雨。”

  “所以咱们辉远传媒踏出大陆、布局香港、面向东南亚,就得在10月份开始落子。”

  顾俊辉顿了顿,看向郭总,“预计10月中旬,等我从日本商务考察回来,咱们再做具体规划。”

  郭总点头应道:“没问题,我信得过顾总的眼光。”

  顾俊辉接着打趣道:“郭总,到时候怕是又得准备资金,咱们要大干一场了。”

  郭总也豪气地接话:“哈哈……全凭顾总领头,资金不是问题!”

  会议室里其他人听着这些话,心里都暗自感慨。

  国内这些布局,在顾俊辉的雄心里,只是起点。

  大家越发期待,这个男人将带领辉远传媒走向怎样的未来……

  会议结束后,辉远传媒未来发展的大致框架算是定下来了。

  大的方针已经明确,接下来就是具体实施,方向上不会有大的变动。

  顾俊辉在这过程中,不光成功引入了光华集团这样的战略投资者,也吸引了像许安红这样的人才加入。

  当然,许安红背后家族的力量,也是不容忽视的助力。

  不过在顾俊辉未来的产业构造里,辉远传媒虽然重要,却不是主导核心。

  金融才是他的根基!

  但在前期发展中,辉远传媒仍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能和其他产业搭配。

  年后要展开布局的商业地产,到时会和自家影院配合。

  未来的新能源、高科技制造产业,也能通过影视里的广告、宣传、明星代言来推广,甚至结合起来做舆论传导。

  等辉远传媒在海外布局、有了一定国际话语权后,还能为他的投资起到舆论先导作用。

  投资到哪里,这份话语权就必须先期渗透到那里!

  ……

  下午,顾俊辉与周星驰、张艺谋、陈凯歌三位导演分别就各自负责的电影项目进行了正式会谈。

  敲定合作细节并推进计划。

  《少林足球》的拍摄规划、后续特效团队的安排,《英雄》的演员配置方案、后期制作的时间规划。

  这些内容的商议结果都符合顾俊辉预期。

首节上一节254/27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