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香港顶级社交场,邵逸夫、霍英东、李嘉诚等商界巨擘皆是这里的常客。
他们常在此品茶论商,于茶香氤氲中谋划商界风云……
顾俊辉踏入酒店旋转门的瞬间,便被挑高穹顶下的璀璨水晶吊灯吸引。
意大利大理石地面倒映着来往宾客的身影,空气中浮动着若有似无的高级香氛,波斯地毯与廊柱间陈列的艺术珍品诉说着百年底蕴。
长廊里往来宾客举止优雅,举手投足间尽显名流风范,衬托出这座酒店沉淀的奢华与厚重。
在侍者的引领下。
顾俊辉推开“云轩”包厢的雕花木门,茶香混着檀香扑面而来。
金庸身着藏青色唐装,正站在落地窗前眺望维港夜景。
“金老,实在抱歉,让您久等了。”
金庸转过身:“顾先生言重了,咱们约的6点半,此刻才6点20分,倒是蔡澜和黄那两个老伙计,每次都踩着点来。”
“金老,您唤我俊辉就好,顾先生听着生分。”
金庸爽朗大笑,目光落在顾俊辉年轻坚毅的面庞上。
“好!好个俊辉,看着你这般意气风发,倒让我想起年轻创业时模样……
快请坐,尝尝这刚沏的普洱。”
一旁的侍者捧着青瓷茶盏上前,沸水注入时,茶香四溢。
侍者斟完茶悄然退去,顾俊辉端起青瓷茶盏,望向对面的金庸。
老人虽已七十有余,藏青色唐装下的身形依然挺拔,金丝眼镜后的目光矍铄。
“金老,上周一见就觉您气色极佳,今日更显矍铄。”
金庸笑着摇头。
“这几日旁人见我,都说我越发意气风发。《明报》股价逆势上扬,成了众人口中的‘一枝独秀’。
说起来,还要托俊辉你的福。
不过那篇报道会不会有些过头了?”
顾俊辉爽朗笑道:“金老多虑了!辉远传媒本就以香港为跳板进军海外,这波报道来得正是时候。
港城民众提前认识了我们,相当于省了千万广告费。”
金庸轻叹一声:“能得你体谅就好。在资本市场闯荡,有时候身不由己……”
“确实,作为上市公司大股东,有时候也身不由己,特别在不是完全控股的时候……
但这次的报道,着实让我们辉远传媒的知名度在香港一下子就打开了。
像周星驰下周就要带队到京城来,和我们谈《少林足球》这部电影的合作事项。”
“少林足球?”金庸微皱眉道,“和尚踢球?
这.”话未说完,他忽而想起92年周星驰主演的《鹿鼎记》。
那部对原著大胆改编却意外成功的影片,反倒将他笔下的角色推向了更广阔的观众群。
顾俊辉解释道,“想着以功夫元素融入足球竞技,既有喜剧张力,又有视觉冲击。”
金庸神色转为认真:“只是这题材少林乃佛门重地,如此演绎,恐对其声誉有影响。”
“金老一语中的!确实是存在这方面的问题,后续我们要与少林寺沟通协调。
您考量细致!
待辉远传媒在香港扎根时,我想聘请金老担任公司顾问,常为我们把把关。”
金庸看着顾俊辉期盼的眼神,“哈哈!俊辉如此信任,我定当尽力。
把蔡澜、倪匡、黄也都拉来,咱几个老家伙凑一起,保准能为你造出不小的声势。
到时,你的传媒王国在香港顺风顺水,我们也能跟着沾沾光!”
“……”
在金庸和顾俊辉谈论时,蔡澜与黄还堵在赶往半岛酒店的路上。
此时加连威老道上车流如织,密麻的车灯在暮色中连成闪烁的光带,车辆如蜗牛般挪动。
蔡澜看着停滞不前的车流,忍不住埋怨:“哥,本来说提前一点出门,你看这都快六点半了,铁定迟到。”
黄靠在椅背上。
“多大点事?老金又不会怪罪。要不是你非拉着我,我才懒得凑这热闹。”
他撇了撇嘴,“无线买小说版权,只挑《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倚天屠龙记》这种大热的,一部才给几十万港币。
14部小说里,又有几部是这样的经典?
就算全打包,1000万港币顶天了。即使把年限拉长,撑死也不要3000万。
现在冒出个一个亿的天价,《明报》股价还跟着大涨,这里面指不定有什么资本运作的猫腻。”
“别瞎揣测老金!我专门问过,辉远传媒那一个亿是实打实买的20年版权。
金庸做事向来谨慎,没把握的事绝不会做。”
黄嗤笑一声:“还有那270亿投资横店的消息。横店那地方,能和京城、上海比?
就现在内地的情况你还不了解,哪怕是首富,恐怕连27亿都没有。
更别说270亿了!”
“哥,金庸是什么人你还不清楚?
他既然愿意牵线搭桥,说明对方实力不容小觑,咱们还是别小瞧了。”
黄哈哈一笑:“怎么会小瞧?不过是理性分析罢了。一个亿版权费、270亿投横店,搁谁听着不觉得悬
既然老金说是条‘过江龙’,那咱们今晚就会会这从大陆来的猛龙。”
……
晚上7点,“云轩”包厢内水晶吊灯璀璨。
当侍者打开罗曼尼康帝的木匣,馥郁果香瞬间漫溢。
“好家伙!这可是酒中宝石。”蔡澜盯着瓶身上的酒标,“年份是比顾先生的年纪都大。”
顾俊辉接过醒酒器:“1961年的罗曼尼康帝,能与三位前辈共饮,才不算暴殄天物。”
琥珀色的酒液在水晶杯中流转,映得满桌鲍参翅肚都黯然失色。
金庸端起描金骨瓷杯,黄举杯碰向其杯沿,戏谑道。
“老金难得破戒!往常这时候,你早该回去休息了吧?”
蔡澜也跟着打趣:“上次去老金家,见他连肉都不吃,整日吃素,今天居然为顾先生破了酒戒!”
金庸笑骂着:“都多少年的老黄历了!不过俊辉今日这般心意.”
他望向顾俊辉,眼中满是欣赏,“这年轻人,着实让我惊喜。在他身上,我看到了如今港城子弟少有的气势、远见,还有家国情怀。”
黄饶说道:“能得老金这般夸奖?顾先生年纪轻轻,倒是勾起我们的好奇心了。”
“蔡叔、叔叫我俊辉就好。”顾俊辉放下酒杯。
“香港是辉远传媒的桥头堡,未来我们要在此深耕。辉远不只是做生意,更要将华语文化音乐、电影、电视,推向海外。
这里作为东西方文化交汇的自由港,正是我们踏出国门之地。”
蔡澜和黄对视一眼,前者抚掌笑道。
“口气不小!不过文化出海,可不是嘴上说说。既要人脉、实力打底,更得抓准时机。
你打算怎样把这盘棋下活?”
顾俊辉:“自然不会盲目出海。打算先以香港为根基,在娱乐传媒与金融领域双线布局,让二者相辅相成。
娱乐传媒这块,报纸、周刊等平面媒体是基础。
香港素有‘东方好莱坞’之称,尽管港片影响力有所下滑,但电影行业依旧大有可为。
至于电视台,作为面向大众的核心渠道,更是重中之重。
辉远要打造的,是媒体、影视、电视三位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至于金融方面,香港是自由港,得天独厚的优势不能浪费。
辉远也要在金融领域扎根,布局银行等相关产业。”
黄和蔡澜对视一眼,眼中皆是震惊。
眼前这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谈吐间的沉稳与野心,远超他们想象。
蔡澜直言不讳:“俊辉,你这布局虽好,可所需资金堪称天文数字。
要是不入流的报纸、电影公司,花个几百万、几千万或许能拿下。
但电视台呢?
无线市值几十亿,亚视也价值不菲。
如果是新创电视台,牌照难拿;收购老牌电视台,成本更是惊人。
还有银行?”
黄跟着摇头:“香港四大家族纵横商界多年,都没谁敢说把传媒、金融彻底整合。
你这计划,野心是够大,可实现起来”他话没说完,但疑虑显而易见。
两人心中思量:若顾俊辉真能达成这些目标,那绝对是条真正的“过江龙”。
别说是香港的二代、三代,就算是老一辈的商界巨擘,日后恐怕都难与他一争高下。
可如此宏伟的蓝图,真能变成现实吗?
金庸看着两位老友眼中的震惊与疑惑,心中不禁有些自得。
想之前自己听到顾俊辉的计划时,比他们还要震撼得多。
但经过接触,越来越觉得顾俊辉绝非纸上谈兵,这些看似宏大的构想极有可能实现。
他暗自想着,若能将《明报》托付给顾俊辉,再拉拢这些老友在人脉上助他一臂之力。
无论是传媒布局还是文化传播,都能更上一层楼。
况且,心怀家国情怀的他,本就希望有人能将华语文化推向世界。
而顾俊辉,或许就是那个能成大事的人。
顾俊辉接着说道:“虽然难度极大,绝非一蹴而就,但正如叔刚才说的,在香港立足发展,要有人脉,要有实力,还要有时机。
而现在时机正好!
东南亚金融危机现在正在肆虐,已经影响到了东亚地区。
香港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又是国际金融中心,肯定难以避免受到这场风暴的冲击。
在这个风暴之中,许多有价值的资产,股价和市值都会大幅下挫,那正好是进行收购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