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菜农逆袭 第314节

  老人就怕闲着,况且彭国真和陈少昌也不算老,一个62,一个63岁,放在后世也还正是奋斗的年纪。

  现在给他们找点闲活干,她们做得也乐意。

  彭国真也闲不住,家里的兔子已经生了好几胎,有菜工闲下来时也找她一对一对的买。

  但家里仍然还有好几十只兔子,鸡也不少,反正陈家志隔三岔五就能吃一顿兔子肉,早上的兔儿面更是没少吃。

  没一会儿,彭国真就弄来了点泡菜,陈家志和李秀也是吃得嘎嘎香。

  大夏天的来一碗放凉了的粥,吃点油炸的小鱼虾,配点青菜酸菜,虽然没有大鱼大肉,但吃起来也格外的舒适。

  吃完饭,陈家志从老爹陈少昌手中接过了儿子,声音柔和的重复着简单的词语,鼓励宝宝模仿发音。

  “爸爸~”

  “爷爷~”

  “拿~”

  “走~”

  陈正云也咿唔呀唔的互动。

  等李秀忙完后,陈家志才又把儿子给了她,自己则带着记账的笔记本准备去菜场。

  李秀抱着陈正云来到院子里,教着陈正云做拜拜,一边嘀咕道:“儿子,感受到你爸爸公式化的爱了没有?”

  陈家志尴尬地挠了挠头,刚才教那几句很公式化吗?

  但陈正云也笑逐颜开的和他挥手做再见~

  下午李秀一般都是在家里。

  陈家志到菜场时差不多5点,正是菜场忙碌的时候,菜工零乱的散落在菜田里。

  采收、施肥、打药、剪枝、拔苗、间苗……只有菜场里的忙碌,才能换来市场上的收获。

  陈家志同样先从北片开始巡田,青椒依然在采收。

  不同的是敖德良还在尽最大努力延长植株生命力,戚永锋和黄日新有部分地块已经开始拉秧拔苗,菜场时隔半个多月后又有了新的空地。

  南片则更为火热了。

  放眼望去,菜苗更高更绿了,播种时间确实很集中,300亩地播种期全集中在5.7~5.15日这九天时间。

  除了20来亩空心菜,剩余280亩全是菜心。

  也都开始进入了采收期。

  空心菜便是去年陈家志留种的大骨青,他特意去采收体验了一会儿。

  颜色翠绿,茎叶分明,产量看上去也很不错。

  这证明他去年留种的方向还是颇有成效,今年资本厚了,也可以进行一次更细致的留种筛选。

  “陈老板,这藤藤菜好吃得很,拿回去择成一段一叶,再加点花椒和干辣椒炝炒,香得很呢。”

  “是嘛,我也喜欢吃藤藤菜,要想长得帅,就吃藤藤菜。

  夏天到了,就该多吃点藤藤菜。”

  “陈老板,你还挺会说笑,你长这么帅,未必就是吃藤藤菜吃出来的么?”

  “可能有点这个缘故哦~”

  “哈哈哈。”

  陈家志和菜工们开了几句玩笑才离去。

  吃了藤藤菜就能长得帅,这当然是一句玩笑话,就和云南的‘吃洋芋长子弟’,以及广东人对蔬菜完整性异乎寻常的坚持一样,都是地域文化的体现。

  往前骑了一段路,陈家志又在采收菜心的区域停了下来。

  每一个菜工身前都放着几个塑料筐,一手又一手整齐的菜心摆放在里面。

  收菜工的分组也卓有成效了,按件算工资提成,效率明显提升。

  据他所知,当下大部分菜场不仅没冷库,工资体系也还在按月给死工资,小拱棚也没得到大规模普及,‘铁指甲’也还没传播出去……

  一层层叠加,江心菜场在各方面都具备较为明显的优势。

  这菜收着也颇为赏心悦目。

  他又去了冷库,往市场发货的车也来了,五十铃也停在冷库外。

  冷库内外完全是冰火两重天的两个世界,外面二三十度,里面三五度,进去的一瞬就很提神。

  由于菜心、空心菜和青椒的冷藏温度不一致,冷库里只有菜心和空心菜。

  青椒为菜心做出了让路,改为了下午采收,供港的车辆也来了,采收称重后就直接称重发货。

  而采收后的菜心和空心菜都是先装于塑料筐中,在冷库预冷后又分装于泡沫箱,有需要的话还可以加入冰袋或者冰瓶。

  虽说增加了成本,但整个过程都突出一个标准化流程,大大减少了运输风险,缓解了采收压力,也让销售更便捷,整个体系的效率上了一个档次。

  至于增加的成本,只要做得好,完全可以往下游转嫁。

  陈家志往冷库中央走了走,几名上身穿外套的女工正从塑料筐往泡沫箱里转移菜心。

  双手捧住菜心尾巴上的叶子,一提一放,就整齐换了位置,动作熟练而迅速。

  别嫌麻烦,菜心或者说叶菜出口的货柜都是这么装的。

  而且很重要,他想起前世的一次经历,一名女工装出口货柜时,捧菜心‘尾巴’时散了,又闷声不吭继续装箱,过关时被查出来,最后导致一货柜菜心全部报废,老板损失十多万~

  蔬菜包装很重要。

  在后世,蔬菜打包包装也衍生出了专门的工种。

  有的打包团队能多达几百人,常年在产区专门做蔬菜分拣打包,工资比不了收菜工、嫁接工等技术工种,但也能稳定月入五六千块。

  这条产业链上养活了太多人。

  几名打包工人也注意到了他的到来,“陈老板视察工作来了呀~”

  “里面冷,陈老板你该多穿件衣服。”

  “把事情交给我们你就放心吧,别冻感冒了。”

  “放心得很呢。”陈家志笑了笑,“我也就随便看看,你们忙你们的,不用管我。”

  他看到有女工拿水彩笔在泡沫箱上写了一个‘中’字,问道:“今天采收的菜心分级了?”

  “嗯,易场长要求的,以后菜心、芥兰都要分级,‘中’就代表中等粗细的菜心。”

  “挺好。”

  呆了几分钟后,陈家志就冷得打颤,内心却颇为火热,菜场的管理也向专业化迈出了一大步。

第297章 开箱验货

  出了冷库,瞬间由冷变暖,再变热,无论是供港的车,还是送档口的车,都在忙着装货。

  供港的今天依然只有青椒,陈家志问了易定干,仍旧是7吨。

  而送档口的青椒则比昨天少2吨,风雨对产量的影响已开始展现,但也还有9吨左右。

  其余还有空心菜10吨,菜心10吨,经过预冷,又加了冰袋,保鲜时间大幅延长,一天卖不完也没有关系。

  加上东乡菜场还有近5吨青菜,今晚上63号档口大概会到34吨货!

  一晚上会发四五车菜过去,主打的就是量大管饱!

  而且马上端午了,说不定销量会有个小爆发。

  了解了今日产量后,陈家志又跟着回了办公室,从徐瑶处拿了目前的财务和销售情况。

  5月还有一天才结束,但销售额已达到了244万元,全部由青椒产生。

  算上剩下两天,整月青椒的销售额大概率会落在254万左右。

  再加上菜心和空心菜的出货,5月的销售额有一定几率再次超过260万!

  此前最高记录是去年十月创造的265.72万元。

  这月想破记录没希望,但也是一个耀眼的数据。

  而财务账上数字更是达到了341.8万元,不过还有部分是应收款,供港的货款都是三天一结。

  这年代蔬菜生意欠账的都比较少,陈家志也不想惯着夏有车,没要求当天结清已经够意思了。

  你不结账我就不给你发货。

  陈家志做得出来这种事,他虽然也低头弯腰,但从来都是更喜欢站着卖菜。

  经过前面两次交锋,夏有车也了解了他的脾性。

  荷兰豆事件充分表明了他是一个宁愿鱼死网破,也不愿吃亏的人。

  随着63号档影响力日渐扩大,江心菜场也并不愁销路。

  更何况蔬菜行情在上扬。

  了解了有多少钱后,陈家志又开始琢磨这笔钱怎么花。

  首先靠谱鲜生需要一笔钱,招人、场地、车辆等等都需要钱,他还想买几台电脑回来,尝试电子化办公。

  另外还要配几台汉字BB机,有什么事可以发消息,方便及时回电话。

  其次,江心菜场下半年的物资可以提前计划了。

  种子、农药、肥料、300亩的小拱棚物资,再更换一些新机器设备,预计需要六七十万元。

  最后,马上是端午节,给员工发点福利,跟着后面又要发这个月工资。

  一点一点算下来,陈家志发现都还能剩两百多万元!

  财务状况前所未有的好啊!

  莫名,他想到了李秀的提议,给自己买辆小车,好像确实可以考虑用公司钱给自己配辆车。

  甚至还可以用公司的钱买房做投资~

  又或者再新投资一个菜场……

  慢慢地,陈家志的思路就打开了,挣钱难,想花钱那还不容易吗?

  刷刷刷~

  陈家志把想法写在笔记本上。

  梳理完后,本想给徐闻香打个电话,让她帮忙联系更多的客商,尤其是海外华侨,看能不能有更多的渠道。

  供港还是太单一了点,从华南走出去的华人华侨也不少,这些人分散在全世界,也都是菜心的消费受众,他感觉可以从这些方向试一试。

  不过才提起电话,就听楼下响起了易定干的喊声。

  “陈总,菜装好了!”

  “噢~好!”

  他往窗外看去,才注意到已经天黑,来到走廊上眺望时,一辆车的尾灯刚好消失在夜色里。

首节上一节314/33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