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菜农逆袭 第189节

  只有陈家志还在香喷喷的吃,不得不说,加了肉沫的臊子面是真好吃,可惜不是兔儿面,要加点兔子肉,那才是真香。

  易定干问道:“不是,兄弟,你什么意思?”

  “就字面意思啊。”陈家志又抽空打量了眼他,笑道:“四十岁也正是奋斗的年纪,你总不可能想八十岁再出来吧。”

  “我咋可能呢?”

  “为什么不可能?”

  “人家请的是你。”

  “对呀,我把你拉上不就得了。”

  “那可是六七百亩!”

  “你不是嫌我地少吗,这下不刚好如了你的心愿。”

  “我可没同意哈。”

  “没事,也不一定非得是你。”

  陈家志看着门外,不知何时,走廊上已经聚了一帮人,敖德海、李明坤等人都在,神情有些错愕,应该都听到了两人刚才的对话。

  易定干也怔怔地看着门外。

  李明坤问道:“家志,你还真要去啊,留在这里多好啊!”

  当着这么多人的面,陈家志也没打算藏着了,笑道:“考虑去了,现在在想带哪些人去,你要想去的话也可以,给你个小组长当当,白燕姐就去当菜工,收入不差,还更稳定,也没那么累。”

  李明坤还真思考了起来。

  敖德海又问:“陈老板,那我们呢?”

  陈家志笑道:“你们要想去也可以呀,但不能全走了,得留人在这边,你们自己也回去想想。”

  这个早上,菜场里的人都被搅得不平静。

  始作俑者陈家志吃了面后,就去了菜田里,空地越来越多,相对的菜在变少。

  但也不少。

  大概还有8亩一万多斤菜。

  一路走,一路盘点,菜心主要在戚永锋的2组,但这一茬最好的菜心可能要出在敖德海身上,也是1组唯一的一批菜心。

  陈家志站在菜田边上,嫩绿的菜心铺满了整个畦面,不留一丝缝隙,蹲下来,用手轻轻拨开菜叶子,露出健壮的根茎,没有一丝瑕疵。

  太难得了!

  只是看着就很赏心悦目。

  再配上夏日清晨的晨风,清新的空气,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更何况不仅受看,而且实用,这样的菜一看就产量高、品质好,是本地夏日菜心中的极品。

  除了1-9这一亩菜心,旁边1-10的芥兰也很漂亮,蓝绿色叶片也铺成了地毯状,与菜心的浅绿色相得映彰,只是还稍微小了点,但也是好菜。

  这两块地长这么好肯定是有原因的,不能完全归功于敖德海的管理。

  更多还是土壤的因素。

  只是站了片刻,陈家志就想起了这两块地上一茬都是堆场。

  一块堆发酵猪粪,一块堆菜头和烂叶,最后腐烂了全打进了地里,最后出了这一茬菜。

  又过了一会儿,敖德海、戚永锋和敖德良出来了。

  陈家志借此机会又讲了讲土壤的重要性,以及采收完后要做的土壤工作。

  “最近花生不是开收了吗,我准备再去买点花生枯,再弄点稻草碎,撒地里,把地旋耕出来,就趁机给大伙儿放个假,轻松几天,也让土壤透口气,最近整得有点狠了,村里征地估计得明年年中去了,可还有大半年呢。”

  顿了顿,陈家志又问:“你们觉得如何?”

  戚永锋说:“这当然好啊!”

  敖家兄弟也点了点头,又沉吟道:“陈老板,你打算去那个大菜场,是不是还需要招人?”

  陈家志:“你还能带人来?”

  “嗯!”敖德海重重点了点头,说道:“前不久大成和家里联系了下,还有几个同村的年轻人想出来,都是本分的庄稼汉,在老家也种菜,陈老板,你还要吗?”

  “你老家是贵州哪的?”

  “紫云县。”

  “你们都是紫云的?”陈家志讶然道,这确实是他第一次细问。

  “陈老板,你知道紫云?”

  “当然知道。”陈家志点头道:“人我要,你可以把你的老乡带出来,最好是有种菜经验的,懒汉就别带来了。”

  和云南一样,贵州也是高原夏菜的产区,紫云就是其中之一。

  紫云这个地名知道的人少,但换一个成语很多人就知道了:夜郎自大。

  紫云是战国时夜郎国的一部分。

  陈家志尤为熟悉的是来自紫云的菜工,男女老少都很能吃苦的一个群体。

  “好,老板,我肯定带靠谱的人来!”

  敖德海也很激动,菜场虽然辛苦,但靠谱还收入高,是他们能找到的最好的路子。

  陈家志又说:“但晚上你还得去卖菜哈。”

  “啊!”敖德海瞬间变成了苦瓜脸,“陈老板,要不还让锋哥去吧,我和德良有点不习惯卖菜。”

  敖德良也赶紧跟着猛点头。

  “你们那是不习惯吗,难得说你。”陈家志撇了撇嘴,“但还是得去,多练练吧,至少也得了解一下大概过程,也卖不了几天菜了,卖完就休息。”

  顿了顿,陈家志又问:“对了,你们是想长痛还是短痛,长痛就慢点收菜,多卖几天,短痛就早点把菜收完,早点休息。”

  “短痛!”

  “短痛!”

  敖家兄弟齐刷刷的回答。

  陈家志又看向憋笑的戚永锋,问道:“你呢,咋想的?”

  戚永锋摸着下巴,“志哥,要不咱们试试一车到底能装多少菜?”

第184章 电视和相机

  “算了,别试了。”陈家志忍住骂人的冲动,“你这听着就不靠谱,自己把价格打下来可还行?”

  戚永锋语噎。

  敖德海也说道:“是有点可惜,而且菜还能再多长两天,产量能高不少。”

  陈家志又说:“不过也可以多收点,尽快把菜出完,菜价也挺不了多久了。”

  戚永锋瘪嘴道:“志哥,好赖话都被你说完了。”

  陈家志:“本来也是这个道理,原本还能多卖两天高价,这车装满了,可不是自己给自己压价吗?”

  戚永锋憋了一阵,说:“听到老吴的话,你心里就没有一点波动?”

  “他说了什么话了?”

  戚永锋却打死都不肯说了。

  陈家志想了一会儿,老吴这两天说了什么?没什么吧,就说他没有一次菜把车装满了。

  想不出来,陈家志也没有多纠结,让众人各忙各的。

  现在地里的菜少了,播种从台风过后就慢了下来,整地更是停了一段时间。

  这两天也只是在慢慢打理。

  因为收菜任务太重了,日常的打药除草追肥浇水等也不能停,只能减缓整地。

  这就是太猛了的代价,和男人一样,一夜七次后总得缓缓恢复恢复吧。

  不过也不是完全没有菜苗了,还有两批菜心苗,都在戚永锋的2组,分别是8月19日和8月21日播种的。

  可能是蔬菜重茬比较严重,又播得急,这两批菜的状态都不太好。

  虫口也是,从出芽后就很多,这也是驱使陈家志缓一缓的原因。

  东乡菜场的地都是常年种蔬菜,再照他这样折腾,可能等不到明年,这地就得废了。

  干脆趁这个机会,给工人放放假,挣了钱也得享受,得消费。

  “永锋,这两块地的菜心苗,干脆不要了,一起闷棚,高温杀一杀虫!”

  “这就不要了啊?”

  “鬼迷日眼的,留着干啥,丢你的脸还是丢我的脸?”

  “……”

  “我这就弄掉它!”

  陈家志又去了之前的豇豆地,豇豆已经下架了,但架子还没拆,藤蔓上也挂着些老豇豆。

  李秀就在地里摘老豇豆,地上的菜筐也装了有大半筐了。

  “家志,你来得正好,等会儿刚好把豇豆弄回去。”

  “这豇豆都老了。”

  “老了也好吃啊,中午我煮菜饭和老豇豆炖肉吃,二姐说再拿一些晒成豇豆干,等冬天了,再拿来与五花肉一起红烧,也好吃得很呢。”

  “还得是二姐。”

  “二姐会过日子。”

  老豇豆,失去了往日的脆爽,外形松垮,除了骨头便是皮,仿佛一位年老的长者,变得绵软起来。

  但其实稍老一些的豇豆烹煮后口感更为香甜。

  摘满了一筐后,两人便停下了,架子上还有不少老豇豆,但会留给其他菜工来摘。

  陈家志扛着满满一筐豇豆回家,李秀则又风风火火的去菜田里干活。

  让她回去带娃,她说有表看时间,两个小时回去一次差不多,娃也有易龙在看着。

  等陈家志回了家里,一大一小两孩子都睡着了,易龙躺在床上,右手还放在摇篮上握着,摇篮带着蚊帐,小豆豆穿着裤衩在里面睡得香甜。

  莫名的又想到了相机,要是有相机,就可以把这一幕记下来。

  刚好早上又要去存钱,要不多跑一趟,去把相机和电视机都一道买回来了吧。

  这个想法一冒出来,陈家志就决定去了,也拖得够久了。

  于是把豇豆放下后,陈家志回家拿了钱,就又开着车去了镇上。

  时隔两天,

  陈家志又又又一次出现在了同一个银行,保安都认识他了。

首节上一节189/339下一节尾节目录